-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文综合式结构训练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文综合式结构训练 1、在实际的写作中,三种结构形式常常综合运用。最常见的运用就是文章整体上采用递进式结构, 而其中某一部分又采用并列、递进或对照式结构。 2、课文回顾:六国论(苏洵) 提出问题: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析问题:六国破灭,为什么弊在赂秦 正面论证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反面论证 倘并力西向,则胜负存亡或未易量 (“为什么”部分的对照式+并列式) 解决问题: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整体结构的递进式) 3、其他示例:忍与争 1)“忍”固然洒脱 2)“争”更显风采 争辩,得人格尊严 争取,得人生价值 (“为什么”部分的递进式) 3)能忍则忍,须争则争 (整体结构的递进式) 4、分析下面两篇时评文的结构 “不可能打工”!流量追捧下的“网红文化病”咋治? (梁言品 人民日报评论 2020 年 4 月 21 日)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 15 分钟的成名时间。对周某来说,他的成名就在 2012 年因偷电动车被抓获 时,说出“这辈子不可能打工”这句话的一瞬间。然而,如此出名的荒诞剧,数年后竟仍在上演。(摆 出“出名荒诞剧”现象。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这几天,周某刑满释放,接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不少网络直播公司。据统计,有 30 多家网红经纪 公司、直播平台公司与周某家属接触,甚至有人提出过二三百万的签约价。虽然周某目前并未“签约 出道”,并表示已有生活规划,但是“被追捧”的狂欢真乃咄咄怪事,令人大跌眼镜。(概括周某“被 追捧”的狂欢事件,指出这是一种“咄咄怪事”,是一种“网络文化病”。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 部分) 热度是流量,流量是价值,这是网红世界、网红经济里的一层逻辑。无论周某曾经做过什么说过 什么、在服刑期间如何改过自新、未来将如何发展,作为被追捧的“网红”,他都显得有些“被动”。 即便有“流量潜质”,也不应被恶意消费。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一些直播平台倘若借“不打工”的梗 来营销炒作,传播“坐享其成”的扭曲观念,岂不贻害无穷。这样的“网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 热度,更应该凉一凉。(分析为什么是“咄咄怪事”:这种恶意消费传播了“坐享其成”的扭曲观念。 属于议论文的“为什么”部分) 不是什么热点都能蹭,不是什么流量都能追。疫情期间,就有人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仿妆”,甚 至 cos“肺炎&医生”,把伤害当娱乐,引发很多人的“不适感”。诸如此类,将灾难娱乐化、将行为 低俗化、将价值扭曲化的言行,纵然能抓住“眼球”,也不可能换来“回眸”。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 网红兴起、流量汹涌并没有必然的“原罪”,而为了红、为了火、为了利却突破底线、毁坏三观,则 是在“纵恶”。对此,人们应该警醒、警惕并给予警示。(消除“网红文化病”的方法一:不可突破 底线,不可毁三观。开启议论文的“怎么办”部分。) “网红”需要流量,更要有文化。其实,“网红”这一庞大群体,纷繁芜杂、参差不齐,有的夸 张怪异,有的哗众取宠,有的则有真才实学。近年来,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人”“文化人” 被追捧为“网红”,传递知识、见识与才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品位、有格调、有价值的典范。在铁 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那些得以存留下来的、被记住的并非是什么商业能 力而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魅力。只有守正且创新、身正且行直、怀珠且抱玉的人,以文化“赋能”,“网 红”才会变“常红”。(消除“网红文化病”的进一步方法是:在不突破底线不毁三观的基础上,以 文化赋能。) 我们不仅需要有文化力的“网红”,而且呼唤营造有生命力的“网红文化”。这既是一个行业健 康发展所需要的良性氛围,也是“网红经济”“互联网经济”赖以生存的肌体生态。这就要警惕互联 网之下的大众狂欢沦为突破底线的盲目疯狂,也要避免商业逐利的需求对网络发展趋势形成裹挟。人 们想看到的肯定不是审丑、窥探、炒作、冲击公序良俗的种种不堪,而是分享、协作、鼓励、创新、 超越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即便是流量,也请“为湖北拼一单”“给白衣天使加油”“借美食给传统文 化打个‘call’”的正能量更多一些。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文化癌变”、涵养健康发展的精神气质, 需要从每一个作品、每一份创意、每一点责任做起,更需要每个互联网平台不作助攻,承担起应尽的 社会责任。(消除“网红文化病”的更进一步的方法是:营造有生命力的网红文化,涵养健康发展的 正能量。) 出狱后的周某对过往所为直言“后悔”,以后想在家种地。希望他不会在短暂的“被追捧”中迷 失,而是能用劳动为自己赢得精彩,走好接下来的人生之路。(照应开头,并提出希望:能用劳动为 自己赢得精彩。首尾圆合,收束干净利落!) (注:以上为“徐徐语文坊”点评) 用力记住不幸,更努力寻找确幸 (盛玉雷 人民日报评论 2020 年 3 月 20 日) 在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中,不少人重新捧起了那些“沉重的书籍”,比如加缪的《鼠疫》、马尔 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毕淑敏的《花冠病毒》……这 些疫病灾难类文学作品,或是虚构,或属纪实,但都击中了读者的软肋,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摆出一些疫病灾难文学作品,引出话题。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人类总是渴望平安,但灾难却从未远离过人类社会。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虚构还是非 虚构的作品,很多都是写照现实。从病毒的肆虐蔓延到市井的人间百态,从英雄的舍命相争到个体的 命运起伏,这些细节描写就像是一种“神预言”,与现实发生的状况多有相似,由此产生了极具张力 的纠葛:荒诞、无奈、疼痛、分离、真诚、牺牲、成全、坚守……正是在感同身受的情感里、在设身 处地的思考中、在意味悠长的警醒里,文学与心灵产生了共鸣,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被打破。这是疫 情文学当下流行的精神意义,也是灾难作品长久不衰的现实价值。(总说灾难文学作品具有当下流行 的精神意义和长久不衰的现实价值。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毫无疑问,或许从中读出了苦难。一场疫情,侵害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有心灵上成年累月的伤 痛。加缪写道,“鼠疫带来的梦魔将永远萦绕奥兰人的心头,如这荒谬的世界。”尽管《鼠疫》里的 世界是荒诞的,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是真实的,对死亡的悲伤是真切的。如果说文学里的情节刷新着 认知,那么现实里的情景就在冲击着心灵。在眼下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中,许多同胞失去了生命,一 些家庭遭受了重创,所有人都遭遇了考验……铭记那些犯过的错、经历的痛、面临的困,铭记那些离 去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才能让逝者长眠,让心灵永恒。(“为什么”部分递进式分论点一:毫无 疑问,或许从中读出了苦难) 不出预料,也会从中萌生起反思。正如有人说,面对灾难“不哭,也不笑,而是去理解”。在灾 难中思索人性与文明,是这些有关疫情的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噩梦,关键是 梦醒时分的沉淀与洞察。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仅用史家的冷峻记录 下了灾情,更洞悉了灾难之后制度的败坏和人性的凋谢。后人由此发出警示:“瘟疫消灭的不只是雅 典人的身体,它更摧残了雅典人的灵魂和德性。掩埋在人性深处的脆弱、自私和邪恶在瘟疫的阴影下 乘机复出。”可以说,比瘟疫更可怕的是灵魂的沉沦。越是灾难降临的时刻,越需要呼唤文明之光、 坚守人性本质。(“为什么”部分递进式分论点二:不出预料,也会从中萌生出反思) 但请相信,定能从中寻觅到希望。灾难,是人类无奈的“悲怆奏鸣曲”,也是闪烁人性光辉的“命 运交响曲”。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疫情与爱情互相成就;在加缪的眼 中,“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致于吞噬人心”,悲 凉之外总是维系着希望。当方舱医院里跳起久违的舞蹈,当各地工厂中响起机器的轰鸣,当援鄂医疗 队受到至高的礼遇……蓦然发现,我们不只有肝肠寸断的悲伤,还有高风亮节的精神,更有坚韧不拔 的意志。(“为什么”部分递进式分论点三:但请相信,定能从中觅到希望) 实际上,无论是神话的浪漫想象,还是文学的灾难哀歌,不管是史家的冷峻直书,还是哲学家的 深邃思考,归根结底的母题都是如何认识灾难、记录灾难、铭记灾难、反思灾难。对作家们而言,“当 我们真的写不出优质的灾难文学时,不如就喊一声:加油!这比硬写、瞎写、乱写要强。”而对读者 来说,不妨翻开轻盈的书页,阅读其中每一个隐喻;细数度过的时日,记住当中每一种情感。来一场 内心的洗礼、精神的涤荡,让我们不至于健忘、更不至于傲慢。“过去的终将过去。”用力记住不幸, 更努力寻找确幸,或许这才是阅读灾难文学最该有的样子。(“怎么办”部分提出建议:创作灾难文 学要真诚,阅读灾难文学要记住不幸寻找确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