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上海市杨浦区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在线教学”质量评估 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试卷 1. 生铁的熔点是1100~1200℃,则可推断纯铁的熔点是 A. 1085℃ B. 1160℃ C. 1200℃ D. 153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合金的熔点通常比其成分金属低。 【详解】生铁的熔点是1100~1200℃,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纯铁的熔点低,所以铁的熔点高于1200℃,选D。 2.对中各数字的描述错误的是 A. 8:质子数 B. 16:质量数 C. 2-:电子数 D. -2:化合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A.8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为质子数,A正确; B.16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B正确; C.2-位于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为离子的带电荷数,C错误; D.-2位于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为化合价,D正确; 故选C。 3.不能鉴别黄色的溴水和Fe2(SO4)3溶液的是 A. NaOH溶液 B. CCl4 C. AgNO3溶液 D. 淀粉KI试纸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与溴水反应,溶液变为无色;NaOH溶液与Fe2(SO4)3溶液反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不合题意; B.CCl4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橙红色;CCl4与Fe2(SO4)3溶液不反应,但液体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不合题意; - 20 - C.AgNO3溶液与溴水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AgNO3溶液与Fe2(SO4)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不合题意; D.KI与溴水和Fe2(SO4)3溶液都能反应生成I2,遇淀粉都变蓝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氯气溶于水 B. 碘升华 C. 乙醇溶于水 D. NaOH溶于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溶于水后,部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破坏Cl-Cl、H-O共价键,A符合题意; B.碘升华,分子未变,化学键未变,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B不合题意; C.乙醇溶于水,不发生反应,只形成分子间的氢键,C不合题意; D.NaOH溶于水,完全电离为Na+和OH-,只破坏离子键,D不合题意; 故选A。 5.氮元素被氧化的反应是 A. 工业合成氨 B. 闪电时,空气中产生NO C.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 D. 实验室检验N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合成氨中,N2转化为NH3,N元素由0价降为-3价,被还原,A不合题意; B.闪电时,空气中N2转化为NO,N元素由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B符合题意; C.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少量硝酸中的N元素由+5价降为+4价,被还原,C不合题意; D.实验室检验NH4+,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无价态变化,D不合题意; 故选B。 6.石油分馏得到的石蜡,其中的有色物质常用氯气漂白,该过程中少量的石蜡会与氯气发生 A. 取代反应 B. 加成反应 C. 还原反应 D. 消除反应 【答案】A 【解析】 - 20 - 【详解】石蜡为饱和烃,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烷和氯化氢,故选A。 7.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有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 Fe(OH)3 B. FeS C. S D. Ba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发生反应: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H2SO4+BaCl2==BaSO4↓+2HCl,故选D。 8.决定气体摩尔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A. 微粒的大小 B. 微粒间的距离 C. 微粒的种类 D. 微粒的数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气体摩尔体积是指每摩气体的体积,气体的分子数已经确定,气体分子的体积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气体的体积只取决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故选B。 9.84消毒液(pH约为12,有效成分为NaClO)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变质,此过程中 A. 未发生复分解反应 B. Na、O化合价未变 C. 碱性逐渐增强 D. 会产生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在空气中吸收CO2,发生反应NaClO+CO2+H2O==NaHCO3+HClO、2HClO2HCl+O2↑。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NaClO、CO2、H2O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A不正确; B.第一步反应生成的HClO发生分解反应2HClO2HCl+O2↑,O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B不合题意; C.NaClO转化为NaHCO3,HClO分解生成了HCl,溶液碱性减弱,C不正确; D.反应生成的HClO会发生分解反应2HClO2HCl+O2↑,从而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D。 10.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易出现腐蚀,主要原因是硫酸具有 - 20 - A. 脱水性和吸水性 B. 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C. 吸水性和酸性 D. 难挥发性和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出现腐蚀,其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前者浓硫酸表现吸水性,后者硫酸表现出酸性,故选C。 11.对α-甲基苯乙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沸点比苯低 B. 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9H10)n C. 易溶于水 D.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来说,一般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α-甲基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苯大,沸点比苯高,A不正确 B.的分子式为C9H10,则加聚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 (C9H10)n,B正确; C.α-甲基苯乙烯属于烃,烃都难溶于水,所以α-甲基苯乙烯难溶于水,C不正确; D.α-甲基苯乙烯分子中含有-CH3,所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在分析α-甲基苯乙烯的共平面原子数时,可将其分割为苯、乙烯、甲烷三个部分,苯和乙烯分子中原子一定共平面,甲烷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所以三者通过取代生成的α-甲基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12.下列试剂和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氧化铜,加热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常温 C. 浓硫酸,加热 D. HBr,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与-OH相连碳原子上不连有氢原子,不能被氧化铜(加热)氧化,A符合题意; - 20 - B.题给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不合题意; C.与-OH相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能在浓硫酸(加热)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C不合题意; D.题给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能与HBr(加热)发生加成反应,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与-OH相连碳原子上若连有2个或3个氢原子,可被CuO氧化为醛;与-OH相连碳原子上若连有1个氢原子,可被CuO氧化为酮;与-OH相连碳原子上若不连有氢原子,不能被CuO氧化。 13.已知:①I2(g)+H2(g)2HI(g)+26.5kJ、②I2(s)+H2(g)2HI(g)-9.5kJ,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①是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即可发生 B. ②需持续不断加热才能发生反应 C. I2(g)和I2(s)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D. 1molI2(s)和1molH2(g)的能量之和比2molHI(g)能量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虽然①放热反应,但需加热引发发生,A不正确; B.反应②为吸热反应,所以需持续不断加热才能发生反应,B正确; C.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得:I2(g)I2(s)+36.0kJ,I2(g)的能量应比I2(s)的能量高36.0kJ/mol,C不正确; D.由②I2(s)+H2(g)2HI(g)-9.5kJ知,1molI2(s)和1molH2(g)的能量之和比2molHI(g)能量低,D不正确; 故选B。 14.表面有氧化膜的铝片,投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 A. n(还原剂):n(氧化剂)=1:3 B. Al(OH)3表现了弱碱性 C. 氧化剂是NaOH D. n(生成AlO2-):n(生成H2)=2:3 【答案】A - 20 - 【解析】 【分析】 表面有氧化膜的铝片,投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2Al+2NaOH+2H2O=2NaA1O2+3H2↑。前一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后一反应中,Al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为便于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量关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Al+2NaOH+6H2O=2NaA1O2+3H2↑+4H2O。 【详解】A.只有后一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Al,氧化剂为H2O,n(还原剂):n(氧化剂)=2:6=1:3,A正确; B.在反应过程中,未涉及Al(OH)3,如果是Al(OH)3与NaOH反应,Al(OH)3表现弱酸性,B不正确; C.根据后一反应,氧化剂是H2O,C不正确; D.在后一反应中,n(生成AlO2-):n(生成H2)=2:3,但前一反应也生成AlO2-,D不正确; 故选A。 15.如图是家用消毒液发生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碳棒a是阴极 B. 反应中碳棒b附近溶液显酸性 C. 电子由碳棒a经溶液流向碳棒b D. 发生器中的总反应:NaCl+H2ONaCl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家用消毒液发生器制取NaClO,所以a电极应生成OH-和H2,b电极应生成Cl2,由此确定b电极为阳极,发生反应2Cl--2e- ==Cl2↑;a电极为阴极,发生反应2H2O+2e- ==2OH- +H2↑。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碳棒a是阴极,A正确; - 20 - B.反应中碳棒b附近生成Cl2,Cl2+H2O=H++Cl- +HClO,溶液显酸性,B正确; C.电子不能经过溶液流动,只能沿导线移动,C错误; D.发生器中发生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Cl2+2NaOHNaCl+NaClO+H2O,总反应为NaCl+H2ONaClO+H2↑,D正确; 故选C。 16.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回收铜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蚀刻铜箔的离子方程式:2Cu+Fe3+→2Cu2++Fe2+ B. 试剂X是盐酸或稀硝酸 C. 滤液Y呈浅绿色 D. 试剂Z只能是氯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铜箔中加入FeCl3溶液,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往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Fe+CuCl2=FeCl2+Cu;过滤,滤液Y中通Cl2或加入其它强氧化剂,将FeCl2转化为FeCl3;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 【详解】A.蚀刻铜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A不正确; B.试剂X不能是稀硝酸,否则不能生成FeCl3,B不正确; C.滤液Y为FeCl2,溶液呈浅绿色,C正确; D.试剂Z可能是氯水,也可能是双氧水,D不正确; 故选C。 17.向H2SO4和NH4Al(SO4)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不可能发生 A. H++OH-→H2O B. Al3++4NH3·H2O→AlO2-+4NH4++2H2O C. NH4++OH-→NH3·H2O D. Al(OH)3+OH-→AlO2-+2H2O 【答案】B 【解析】 - 20 - 【详解】A.混合溶液中的H2SO4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A正确; B.Al3+与NH3·H2O反应,生成的Al(OH)3不溶于NH3·H2O,B不正确; C.混合溶液中的NH4+与NaOH发生反应为NH4++OH-→NH3·H2O,C正确; D.Al3+与NaOH反应生成Al(OH)3,Al(OH)3与OH-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D正确; 故选B。 【点睛】向H2SO4和NH4Al(SO4)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H+首先与OH-反应,反应完成后,Al3+与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然后是NH4+与OH-反应,最后是Al(OH)3与OH-反应。 18.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4NH3(g)+5O2(g)4NO(g)+6H2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5υ正(O2)=4υ逆(NO) B.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 c(NH3)不再变化 D. c(NH3)=1.5c(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达平衡状态时,4υ正(O2)=5υ逆(NO),A不合题意, B.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B不合题意; C.c(NH3)不再变化,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C符合题意; D.c(NH3)=1.5c(H2O),与反应是否达平衡无关,D不合题意; 故选C。 19.某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如图,判断错误的是 A. 该流程是索尔维法制碱 B. X是NaCl C. Y是Na2CO3 - 20 - D. Z是NH4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应后的母液中加入X(NaCl),然后先通NH3,后通CO2,发生反应NH3+NaCl+H2O+CO2=NaHCO3↓+NH4Cl,将过滤所得NaHCO3煅烧,得Na2CO3、CO2和水,则Y为Na2CO3;往过滤后的母液中通NH3,并降温,此时生成NH4Cl沉淀,则Z为NH4Cl。 【详解】A.由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可知,母液循环使用,NH4Cl没有与碱反应制NH3,该流程是侯德榜制碱,A错误; B.母液中加入X,以增大溶质的浓度,则X是NaCl,B正确; C.过滤所得沉淀应为NaHCO3,煅烧生成Y,则Y是Na2CO3,C正确; D.在NaHCO3结晶后的母液中通入NH3,此时结晶析出Z,则Z是NH4Cl,D正确; 故选A。 20.0.5mol·L-1CH3COONa溶液和水的pH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25℃,CH3COONa溶液的pH=8.2,显碱性 B. 60℃,H2O中c(H+)=1×10-6.5mol·L-1,呈中性 C. 60℃,CH3COONa溶液中c(OH-)=1×10-5.1mol·L-1 D. 升高温度,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和pH都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25℃时CH3COONa溶液的pH=8.2,大于纯水的pH,所以溶液显碱性,A正确; B.60℃,水的电离程度比25℃时大,但H2O中c(H+)= c(OH-),所以溶液呈中性,B正确; C.60℃,水离子积常数KW=10-13(mol/L)2,CH3COONa溶液中c(OH-)= - 20 - =1×10-5.1mol·L-1,C正确; D.CH3COO-的水解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增大,D错误; 故选D。 21.I.N和Li、Na形成的Li3N、NaN3等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完成下列填空: (1)氮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处的轨道是:____________。锂离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_。 (2)已知Li3N熔点为845℃,NH3熔点﹣77.7℃,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这两种含氮化合物熔点差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II.研究者发明了利用锂循环合成氨的工艺,其流程如下: (3)每合成1mol氨,转移电子____________mol;该过程最终得到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向0.35gLi3N中加入40mL1mol/L的盐酸,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5)由元素周期律能得到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性:LiOH<NaOH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Na C.溶解度:LiOH<NaOH D.密度:Li<Na (6)NaN3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冲撞时发生如下反应:□NaN3+□KNO3→□K2O+□Na2O+□N2↑,配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 【答案】 (1). 2p (2). (3). Li3N是由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且其熔点为845℃,可推知Li3N可能为离子化合物,Li3N熔化需要破坏离子键,NH3是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4). 3 (5). O2 (6). Li3N+3H2O→3LiOH+NH3↑ (7). c(Cl﹣)>c(Li+)>c(NH4+)>c(H+)>c(OH﹣) (8). AB (9). 【解析】 【分析】 - 20 - I.N和Li、Na形成的Li3N、NaN3等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 (1)氮原子核外电子所占据的轨道中,能量关系为1s<2s<2p,由此可得出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处的轨道。锂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由此可得出轨道表示式。 (2)已知Li3N熔点为845℃,NH3熔点﹣77.7℃,这两种含氮化合物熔点差异由其微粒间的作用力决定,分析二者所属晶体类型,便可找到原因。 II.在流程中,反应Ⅰ为N2与Li反应生成Li3N,反应Ⅱ为Li3N与H2O反应生成LiOH和NH3,反应Ⅲ为LiOH熔融电解生成Li、O2和H2O。 (3)合成氨时,N元素由0价降低到-3价,由此可求出转移电子数;该过程最终得到的氧化产物是含价态升高元素的产物。 (4)反应Ⅱ为Li3N与H2O反应生成LiOH和NH3,由此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0.35gLi3N为0.01mol,40mL1mol/L的盐酸为0.04mol,反应生成0.03molLiCl和0.01molNH4Cl,溶液中所含离子为Cl-、Li+、NH4+、H+、OH-,通过计算及分析可确定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由元素周期律描述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主要化合价的递变规律等,由此可作出判断。 (6)配平方程式□NaN3+□KNO3→□K2O+□Na2O+□N2↑,以NaN3、KNO3作为首先配平物质,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先进行配平,然后再利用质量守恒配平其它物质,由此可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是从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数目为失电子总数或得电子总数。 【详解】(1)氮原子核外能量关系为1s<2s<2p,所以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处的轨道是2p。锂离子核外电子只排布在1s轨道上,所以轨道表示式是。答案为:2p;; (2)已知Li3N熔点为845℃,NH3熔点﹣77.7℃,则表明Li3N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大,而NH3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小,分析二者的晶体类型,便可得出两种含氮化合物熔点差异的可能原因是:Li3N是由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且其熔点为845℃,可推知Li3N可能为离子化合物,Li3N熔化需要破坏离子键,NH3是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3)由以上分析知,合成氨时,N由0价降为-3价,则生成1mol氨,转移电子3mol;该过程发生的总反应为2N2+6H2O4NH3+3O2,最终得到的氧化产物是O2; (4)反应Ⅱ为Li3N与H2O反应生成LiOH和NH3,化学反应方程式:Li3N+3H2O→3LiOH+NH3↑。0.35gLi3N为0.01mol,40mL1mol/L的盐酸为0.04mol,反应生成0.03molLiCl和0.01molNH4 - 20 - Cl,溶液中所含离子为Cl-、Li+、NH4+、H+、OH-,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H2OH++OH-,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l﹣)>c(Li+)>c(NH4+)>c(H+)>c(OH﹣); (5)元素周期律描述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主要化合价的递变规律等,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H2越容易,反应越剧烈,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没有涉及溶解度及密度的递变规律,则由元素周期律能得到AB; (6)配平方程式□NaN3+□KNO3→□K2O+□Na2O+□N2↑,以NaN3、KNO3作为首先配平物质,即得10NaN3+2KNO3→□K2O+□Na2O+□N2↑,再据质量守恒配平其它物质,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10NaN3+2KNO3→K2O+5Na2O+16N2↑。电子转移的方向是从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数目为失电子总数或得电子总数,则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在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时,我们常会犯的错误是认为“电子转移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22.钼(Mo)是人体及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且在芯片制作、药物和医学造影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用辉钼矿冶炼金属钼的某反应:MoS2(s)+2Na2CO3(s)+4H2(g)Mo(s)+2CO(g)+4H2O(g)+2Na2S(s),该反应中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Na2S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上述反应的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举出一个事实,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上述正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20 - (3)1100℃,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1molMoS2、0.2molNa2CO3、0.4molH2,反应至20min时达到的平衡状态恰好处于上图中的A点。此过程中,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一定时,B点的速率____________C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4)A、B、C三点代表的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的大小为:KA____________KB____________KC(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CO、H2O (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 (5). 吸热 (6). 0.005mol/(L∙min) (7). 大于 (8). B、C点压强不同,压强越大,H2的转化率越小,所以p3>p1,B点速率大于C点 (9). 小于 (10). 等于 (11). 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C点温度相同,KB等于K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K值越大,KA小于KB 【解析】 【分析】 (1)Na2S为离子化合物,由Na+和S2-构成,由此可写出其电子式。上述反应的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H2、CO、H2O三种,分析可知哪些属于极性分子。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可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反应。 (2)反应MoS2(s)+2Na2CO3(s)+4H2(g)Mo(s)+2CO(g)+4H2O(g)+2Na2S(s)中,H2、CO、H2O为气体,可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由H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确定正反应类型。 (3) A点,H2的转化率为50%,由此可求出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其他条件一定时,利用H2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可确定P1与P3的关系,由此确定B点的速率与C点的关系。 (4)分析得出A、B、C三点的温度关系,上面分析得出正反应的类型,由此可得出A、B、C三点的平衡常数关系。 【详解】(1)Na2S由Na+和S2-构成,电子式为。上述反应的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H2、CO、H2O三种,H2属于非极性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CO、H2O。可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即利用H2SO4与Na2CO3 - 20 -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答案为:;CO、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反应MoS2(s)+2Na2CO3(s)+4H2(g)Mo(s)+2CO(g)+4H2O(g)+2Na2S(s)中,H2、CO、H2O为气体,平衡常数表达式K=或写成。从曲线看,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H2的平衡转化率不断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上述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为:或;吸热; (3)1100℃,A点H2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参加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此过程中,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05mol/(L∙min)。因为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小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所以压强小,H2的平衡转化率大,由此可得P1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