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04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5.(2013·兰州)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指的是(D)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3.(2013·湘潭)2013 年 4 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 的是(B)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 D.①②③ 2.(2013·扬州)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C)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2.(2013·江西)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 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D)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8.(2013·鞍山)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 长的运河 4.(2013·盐城)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 船要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A)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2013·威海)在我国漫长的 1300 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 生了近 11 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产 生的(B)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5.(2013·威海)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 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 止点分别是(A)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 阳、涿郡 47.(2013·珠海)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 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 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第 2 课“贞观之治” 2. (2013·安徽)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 的是(C)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2013·白银)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 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C)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12.(2013·湛江)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 称为(A)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45. (2013·珠海)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C)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百姓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 D.文成公主入藏 1.(2013·锦州)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A)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4.(2013·滨州)若要为唐太宗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B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C.编纂《唐律疏议》 D.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5.(2013·盐城)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 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B)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4.(2013·龙东)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用敢 于直言的大臣是(B)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李靖 4.(2013·海南)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 他(B)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31.(2013·威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 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 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 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 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 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 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材料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最后推翻秦朝 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3)汉高祖之后,西汉王朝出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 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4)材料二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5)材料三是唐太宗主要吸取了哪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提出的?唐太宗非常重视纳谏, 受到唐太宗器重的最著名谏臣是谁? 答:(1)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 负责(或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迁徙六国的旧贵族到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 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D。 (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依靠武力得到天下,但不能依靠武力治理天下(意思对即可)。 (5)隋朝;魏征。 (2013·聊城)材料解析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日:“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 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 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日:“吾思之不熟,乃至于 是。”于是罢役。 ——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谁?(2 分) (2)根据材料,归纳这位皇帝罢修乾元殿的原因。(2 分) (3)这位皇帝还有哪些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2 分) 答: (1)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2)原因:纳谏;吸取秦隋灭亡教训;国力尚未恢复;百姓贫困;与民休息;体恤百 姓;及时纠正不当决策;理政气氛民主;臣下直言。 (3)举措: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减 少服役天数、交实物代役);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 52.(2013·泰州)历史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1 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睱 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政策。继武则天后, 哪位皇帝在位时唐朝步入鼎盛时期?(2 分) 答:(1)为政以德 。 (2)仁政;唐玄宗 。 第 3 课“开元盛世” 3.(2013·昆明)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 现在(D)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5.(2013·福州)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C) A.汉武帝 8.北魏孝文帝 C.唐玄宗 D.忽必烈 4.(2013·泰宁)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D)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5.(2013·广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 世景象的是(C)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2013·宜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C)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4.(2013·无锡)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 20 年里出现了兴盛的景 象,史称(D)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之治 12.(2013·济宁)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 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D)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2013·济宁)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 的动力。右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 它们是:(A)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3.(2013·日照)以下表述与开元之治相关的是(D) A.独尊儒术,加强统治 B.皇帝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C.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D.烧毁一批珠玉锦绣,不再用奢侈品 3.(2013·大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唐朝人民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C ) A.水车 B.秧马 C.曲辕犁 D.直辕犁 7.(2013·济宁)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 史实的是(A)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7.(2013·德州)(8 分)自古以来,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新中 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 孰与足?” ——《论语·颜渊》 (1)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请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2)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都与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有关。历史上出现的与材料二相关的两个 盛世局面是什么?(2 分) 答:(1)儒家学派。以民为本或仁政。 (2)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 8.(2013·湖州) “前代选用,皆州 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 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_▲__的描述(B) A.行省制 B.科举制 C.监察制 D.三省六部制 2.(2013·辽阳)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 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C)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6.(2013·珠海)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 的选举制度(这里 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 的积极影响是(B)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 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 2.(2013·山西)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 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C)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科举制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 4.(2013·娄底)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 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17.(2013·十堰)641 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 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是(C)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13.(2013·黄石)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 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 民族是(B) A.回纥 B.吐蕃 C. 靺鞨 D.匈奴 14.(2013·黄石)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 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C)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27.(2013·孝感)2009 年 5 月 23—28 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此次诗 歌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A) 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3.(2013·乌鲁木齐)唐朝在统一了西域后,设置了军政管辖机构。下列发生在唐朝的历史事 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D) ①统一天山北路 ②设置安西都护府 ③统一天山南路 ④设置北庭都护府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2.(2013·乌鲁木齐)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对此, 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D) 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 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 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 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 18.(2013·大连)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 切联系。唐玄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这个少数 民族就是今天的(D) A.白族 B.彝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22.(2013·扬州)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B)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 19.(2013·大连)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 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 佐证这一现象的是(A)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2013·株洲)《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 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B)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21.(2013·河南) (5 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龙门石窟奉先寺图 图二佛教早期域外传播路线图 (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艺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2 分) (2)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 式的例子。(2 分) (3)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龙门石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1 分) 答:(1)佛教; A(或印度)。 (2)方式:和平(或友好); 举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实物史料。 27.((2013·大理)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材料一表明,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了向 唐朝学习,日本是怎样做的?(1 分)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1 分) 为了向唐朝学习,派出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任答一点即可给分)。大化改新。 材料二 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 分) 鉴真东渡。 ‘ 第 7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2013·宜宾)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一中 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a) A.杜 甫 白居易 B.白居易 苏 轼 C.杜 甫 李清照 D.白居易 辛弃疾 图一 静夜思 3.(2013·南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 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 为(D)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2013·齐齐哈尔)4.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 圣”的是(B)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6.(2013·兰州)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C)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第 8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2013·菏泽)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 时期的是 (D)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2013·衡阳) (11 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 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 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分)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 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2 分) 探究二 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2 分) 探究三 文化篇 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 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 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 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和宋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 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4 分)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 分) 答:(1)郡县制。 (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和宋:词;印刷术、指南针或火药的发明或应用(答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 意的也可给分)。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 神;勇于实践等。(答出其中一点或其他符合题意的一点均可)。 …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 9 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2013·威海)下列战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①官渡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郾城大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49. (2013·珠海)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 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B)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8.(2013·孝感)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图 5 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 正确的有(B)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3·鞍山)960 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 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 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A)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11.(2013·济宁)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D)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20.(2013·内江)1141 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4.(2013·福安)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C)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4. (2013·梅州)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 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D)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9. (2013·随州)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 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D)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5.(2013·宜昌)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D)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4.(2013·湘潭)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 主题是 (D)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4.(2013·南京)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 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D)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2013·江西)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 中国古代(A)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5.(2013·临沂)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 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C) A.北京 B.上海 C.四川 D.广州 5.(2013·滨州)右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 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C) A.东汉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秧马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18.(2013·南通)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C)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19.(2013·内江)内江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北宋时,常住人 口超过 100 万的大都市是(A)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广州 16.(2013·长沙)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D)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 2.(2013·衡阳)如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B) 材料一 材料二 A.出口货物的种类 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 D.出口货物的多少 第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4.(2013·昆明)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 B.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4.(2013·佛山)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 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C)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2013·临沂)1912年 3 月 13 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 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 1000 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D) 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 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 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 5.(2013·聊城)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 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 合适?(B)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 记载:“舟师(船队)识地 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6.(2013·聊城)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C)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6.(2013·辽阳)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并阅读后面的解说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唐宋时期极其兴盛,既可以两人对打(称为打二),也 可以多人同场比赛,被视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对抗性较低,运动量也较小,但富 于表演色彩,对技巧要求较高。 图二:画中人物正在进行“步打球”的比赛。步打球又称“捶丸”,是元代非常流行 的一种运动,在宫廷和民间都很受欢迎。步打球使用球杆,但不用骑马,也不用立球门,只 是在地上挖一个叫做“窝儿’的洞穴,参与者步行击球,入“窝儿”者获胜。 图三:马球的打法是骑在马上,分为两队,挥舞球杖,纵马争逐一种大小如拳的球。 参赛人数没有严格限制,以进球多少定胜负。唐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文士军人,甚至 百姓,都普遍从事此项运动。毫不夸张地说,马球是唐朝的国球。 (1)从以上图片和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3 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三幅图片及解说文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方面的情况“?(1 分) (3)图三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1 分)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答:(1)可从运动名称、运动种类、运动规则、运动用品(运动器材)、运动特点、参与者 等方面回答。 (2)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游戏、娱乐)。 (3)A。 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2013·无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最早始于(B)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2013·潍坊)《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 对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C)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 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 6.(2013·盐城)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 13 世纪欧 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 C) A.哥伦布 B.查理·马特 C.马可·波罗 D.但丁 5.(2013·济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 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C) A B C D (2013·齐齐哈尔)5.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是 在(C)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0.(2013·黄冈)下列图 1、图 2、图 3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 况,其中图 3 反映的朝代是(D)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6.(2013·菏泽)(9 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 年,对中 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 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 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 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 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 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的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3 分)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撞与交融 材料二 观点: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有 血与火的灾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把下面四个事件进行分类。(4 分)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传统的儒家文明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 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 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元明清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 迅速、完全地中国化”。(2分) (4)与古代中国明显不同,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何特点?(1 分) 答:(1)①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②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 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 化。(概括材料的内容也可) (2) 和平交流:宋金和议;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暴力冲撞: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3)特点: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举例:蒙古族进入中原,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大力推 行以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或答忽必烈改制及其具体内容也可;清代写出其汉化政策即 可)。 (4)不具有连续性(或者中断、遭到破坏都可)。其他如发达的商品经济、具有民主政治 或议会政治的色彩(答出一点即可)。 16.(2013·德州)(9 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 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中国篇】 材料一 大约距今 5000-3000 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 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中国逐渐成为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2 分) (2)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材料二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 些?(1 分,只填选项代号) ①世袭制的推行 ②各族间的长期交往 ③统治阶级的改 革 ④设立管理机构 ⑤实行“和亲”政策 ⑥少数民族的内迁 ⑦海外贸易频繁 ⑧确 立“册封”制度 ⑨民族政权间的战争 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新 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治制度是什么?(2 分) 【学史明智——感悟篇】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1 分) 答:(1)涿鹿之战(或炎黄战蚩尤)。秦汉时期(或秦朝)。 (2)②③⑤⑥⑨。 (3)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或元朝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认识:正确 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 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符合题意,言之 成理即可) 26.(2013·扬州)(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 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 策,……取得显著成效。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1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2 分) (4)综 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 分) 答:(1)商鞅或公孙鞅;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2)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设置“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发布诏令:“以农桑为本”,下令许多牧场 重新恢复为农田等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4)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答 对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9.(2013·陕西)(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 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 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一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 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 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 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 一一((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 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 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⑴隋朝时杭州称作 余杭(1 分) ,南宋时称作临安,五四运动时称作 杭县(1 分) 。 从材料一画线处可看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是 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 (1 分) 。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归纳杭州商业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概括城市的主要功能。(3 分) 表现:打破市坊界限;市场规模大;商品种类多;交易量可观;注重市场管理。(符合题意, 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 功能: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3 分) 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 富上交中央。)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2 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制对 后世影响深远。(打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 分)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经济管理,推动 经济发展;沟通对外交往,促进文明交融;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符合题意,言 之有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2 分) 第 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2013·齐齐哈尔)6.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为后来欧洲航海 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D)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3.(2013·呼和浩特)我国古代下列发明中,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C) ①造纸术 ②印制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③ B.②④ C. ①② D.③④ 14.(2013·淮安)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 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史实的是(C) A.秦朝统治者向陈胜、吴广投降,秦朝灭亡 B.唐太宗在进行武举考试 C.北宋毕升开始用活字印刷术书籍 D.曹操在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5.(2013·南京)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D)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6.(2013·福州)为欧洲航海 家的 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C)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5.(2013·泰宁)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斐然、文化名人辈出,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C) A.李春——北京故宫 B.张仲景——《本草纲目》 C.毕升——活字印刷术 D.司马光——《史记》 4.(2013·白银)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 主题是(B)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26.(2013·东营)(11 分)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 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 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梦溪笔谈》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1 分)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 分) 材料二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 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 以证明。(4 分)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 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4 分) 答:(1)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倡导好学善思,态度老实,温故知 新等(答出两条即可)。 (2)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制度、 文字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官制、科技等);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唐 朝吸收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等。 (3)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战 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或新航路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6.(2013·南京)某通史巨著,叙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 验教训。它是(C)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50.(2013·珠海)《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以下哪一 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C)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B.明朝八股取士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清朝文字狱 19.(2013·南通)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 书按年代顺序记述的是(D) A.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B.秦朝到五代的历史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4.(2013·潍坊)张择端是潍坊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 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C)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杏坛(山东曲阜孔庙) 大成殿匾额(北京孔庙) 8.(2013·济宁)《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示意图中, 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B) 30.(2013·苏州)(6 分)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 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3)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 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 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 观、影响最大的,要数 15 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2 分)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 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 化的原因。(2 分) 答:(1)通道:丝绸之路。意义:打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 推动了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 (2)名称:江南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 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战事纷争。 2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光彩 。请欣赏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下列中的分类,将以上图片的序号分别填写到相应的位置。(6 分) 类别 序号 科学技术 戏曲史学 书画艺术 (2)以司母戊鼎为例,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地位的认识。(4 分) (3)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有 80—90%的中学生对地方传统戏曲——琼剧了解不多,甚至 从未听过、看过,你认为这种现象很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2 分)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弘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 分) 答:(1) 类别 序号 科学技术 ①⑤ 戏曲史学 ③⑥ 书画艺术 ②④ (2)①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或领先世界;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昌盛, 硕果累累等等。 ②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或司母鼎是青铜器中著名的 大方鼎,商朝青铜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3)①年轻一代听不懂或不喜欢琼剧:琼剧失传或被淘汰;琼剧后继无人。②继承方面(取 其精华,弃其糟粕),发展创新方面;传播方面,。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7.(2013·鞍山)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B)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6.(2013·东营)《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 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 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4.(2013·日照)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 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 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B)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6.(2013·威海)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A)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派郑和下西洋 5.(2013·海南)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A)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 1.(2013·呼和浩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措施中,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 的是(A) A.明太祖 B.清康熙帝 C.清雍正帝 D.清乾隆帝 7.(2013·临沂)图 4 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 了自秦朝以来存在 1500 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A)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26.(2013·兰州)(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 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4 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 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 分) 答: (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牵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40.(2013·长沙)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 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 1300 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 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 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 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 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 请回答: (1)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2 分)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 (2 分)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湖南籍进士是谁?(2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2 分)科举制度最终于哪一年被废除?(2 分) 答:(1)高门权贵;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魏源。 (2)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1905 年。 31.(2013·湘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2 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2 分)有何积极作用?(2 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2 分)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2 分) 答:(1)秦朝。 (2)三省六部制度。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3)废除了丞相制度。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3.(2013·辽阳)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下列文物按 照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B) A.abc B.acb C.bac D.cab 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3. (2013·安徽)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 是(B)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3·广东)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 的“危”指(D)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48. (2013·珠海)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 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D)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进行环球航行 C.进行殖民掠夺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51. (2013·珠海)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 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D)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 D. ④⑥ 22.(2013·南宁)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 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B)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23.(2013·南宁)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 往来的是(A)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11.(2013·黄冈)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联(C)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15.(2013·黄石)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C) A.汉武帝——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C.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D.戚继光——收复台湾 6.(2013·湘潭)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22.(2013·连云港)右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B)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5.(2013·淮安)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3·苏州)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 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2013·锦州)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C) A.炫耀明朝国力 B.开拓殖民地 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 7.(2013·滨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C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4.(2013·大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 帆船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 A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26.(2013·临沂)(14 分)2013 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 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 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 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 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 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 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郑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2 分)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2 分)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2 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4 分) 材料三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 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 年 12 月 20 日《南方日报》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2 分)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 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2 分) 答:(1)明成祖。非洲。早半个多世纪。 (2)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 国的友好关系;东南亚人民对郑和的怀念、敬仰。 (3)史实:西汉商人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教训:不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要实 行对外开放政策;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建设海洋强国(说出一条即可,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有理也可)。 第 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5.(2013·娄底)《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 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 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B)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24.(2013·南宁)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 取的措施是(D) A.废除丞相 B.增设特务机构 C.迁都北京 D.设立军机处 3.(2013·扬州)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清朝 皇帝是(C)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8.(2013·临沂)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 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D)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5.(2013·大理)为了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 C ) A.东厂 B.三司 C.军机处 D.锦衣卫 3.(2013·德州)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B) A B C D 13.(2013·陕西)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 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C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 第 18 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5. (2013·梅州)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C) 戚继光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 A.中国古代改革家 B.和外国的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 D.发展民族经济 4.(2013·衡阳)热播电视剧《宫》中的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 景有(C)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2013·恩施)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7 世纪 60 年代,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A)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左宗棠 D.邓世昌 7.(2013·南京)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D)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 4.(2013·扬州)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抗击了下列哪个国家对台湾的侵略(A) A.荷兰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3.(2013·锦州)清朝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A)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林则徐 21.(2013·潍坊)(16 分)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 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4 分) 材料二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 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 其原因。(6 分)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 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 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 分) 答:(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 (2)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 贤才,重视吏治。 (3)措施: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作用: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 28.(2013·荆门)(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图。这条商道是在哪个朝代开辟的?它 的开辟起了什么作用?(2分) (2)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 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引自我国古代一位民族英雄写给侵略者头目的信。这位民族英雄的主要历 史功绩是什么?(1分)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 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2分) 答: (1)它是在汉朝开辟的。它的开辟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西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2)名称:遣唐使。 目的:向中国学习。 (3)收复台湾。 (4)平等互惠,互相学习,友好交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敢于来犯者 以应有的回击 (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6.(2013·株洲)(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加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材料一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 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右图 4 是福 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材料二 挽郑成功联二首 康熙帝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 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台湾巡抚唐景崧联:“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 志者再鼓雄心。” 材料三 晚清政府为求“自强”,于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 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李鸿章建成的北洋舰队,拥有军舰 20 多艘,以旅顺和 威海卫为基地,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支新式海军。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目前,人民海军由北海舰队、 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及海军航空和海防部队等构成。现已拥有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 卫舰、导弹快艇、登陆舰等先进设备。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另据新华社报道: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 高了我国远洋作战能力。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2 分)为什么福建老百 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2 分) 答:戚继光。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 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康熙帝、唐景崧等人的高度 赞扬?(2 分)郑成功“驱异族出境”有何重大意义?(2 分) 答: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 分) 答:洋务运动。 (4)材料四表明我国高度重视人民海军建设,你认为有何重要意义?(2 分) 答:加强了我国的海防力量,能够更好地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 第 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2013·昆明)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 略。清朝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是(C)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3·福安)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C) A.雅克萨之战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册封达赖和班禅 7.(2013·泰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清朝政府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C)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7.(2013·兰州)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D)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 D.驻藏大臣 4.(2013·湛江)2013 年 5 月 8 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 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 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C)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52. (2013·珠海)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政 府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D) 序号 朝代 相关史实 A 元朝 设立宣政院 B 清朝 历代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 清朝 设置驻藏大臣 D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6.(2013·黄石)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 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 妥善安置。”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C)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0. (2013·随州)公元前 60 年和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分别设置(D) ①西域都护 ②北庭都护 ③伊犁将军 ④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2013·湘潭)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C) 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在中央设宣政院 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23.(2013·连云港)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A.册封“达赖”“班禅” B.收复台湾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抗击沙俄侵略 21.(2013·鞍山)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D)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7.(2013·东营)下列机构属于清朝有效管辖新疆地区的是(D)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4.(2013·菏泽)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 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D)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7.(2013·聊城)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 这组大事可用于研究(C) A.明太祖强化皇权 B.顺治帝初定天下 C.康熙帝巩固统一 D.乾隆帝抵御侵略 5.(2013·日照) “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D) A.钓鱼岛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7.(2013·威海)2013 年 4 月 12 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 德尼•确吉杰布。清代,赐予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皇帝是(B)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4.(2013·乌鲁木齐)王刚在学习新疆历史时,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史实归类分析。在他 记录的下列史实中,结束新疆分裂割据局面的是(B) A.平定噶尔丹战乱和张格尔之乱 B.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 C.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的设置 D.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0.(2013·济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A)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设置宣政院 26.(2013·滨州)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历史悠久 的见证。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国家—— 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推行 制度。(2 分) (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为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2 分)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2 分) (4)依据图四提供的信息,指出该王朝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所设置的机构(官 职)。(2 分) (5)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 分) 答: (1)秦朝;郡县。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监察区(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 (3)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 (4)西北设伊犁将军;西南(喇萨)设驻藏大臣。 (5)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任意答出一点,不拘 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8.(2013·淮安)(7 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 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 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 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 题 28 图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题 28 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⑵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 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⑶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 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 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⑷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要 作用是什么? 答:⑴饮食丰富,物产丰富。 西域都护。 ⑵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⑶蒙古族。行省制。 ⑷加强了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6.(2013·宜昌)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A)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4.(2013·德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 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5.(2013·徐州)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 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 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 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D)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中西方人种差异 C.中国文人的偏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2013·山西)18 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行的是(A)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26. (2013·日照)(12 分)不同的经济政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后果。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 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隶。 ——华师版七上教材 材料二 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材料三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 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 口…… ——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四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 发明等。 ——岳麓版八上教材 (1)材料一出自商鞅变法。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它 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直接效果怎样?(2 分) (3)材料三表明清代将奉行什么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不同?说明其造成的历史 后果。(4 分) (4)材料四的法令出自哪一派别?他们的意图何在?结果如何?(3 分) 24.(2013·龙东)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 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 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请回答: (l)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 分)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1 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某班 4 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 了讨论,第 1 小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 2 小组认为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第 3 小组认为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 4 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1 分) (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 想。(2 分) 答:(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危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感想: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28.(2013·恩施)材料解析(10 分) 材料一:我国古代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友好相处、和平交往是主流,各民族都为 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她们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证明,统一 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落。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 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材料二:唐朝时期,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日本,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 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甚至欧非许多国家……这时期,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 人、留学生。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一切贸易的事务皆由清政府 特许的“广东十三行”办理……严禁钢铁、米麦杂粮等物出口。 材料三:开元时期,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家强盛和社会繁荣超过以往任 何时代。由于清政府长期推行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 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打败匈奴后,汉武帝为了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 分) (2)南北朝时期,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的少数民族改革家是谁一?(1 分)唐 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1 分) (3)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2 分) (4)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 分) (5)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唐朝和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2 分) (6)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对外政策的认识(不得摘抄材料)。(2 分) 29.(2013·黄冈)(7 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 生。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 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 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 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 男,均可 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 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 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 税。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 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 1645 年的 400 余万顷增加到 1724 年的 680 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 精耕 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 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 甘蔗是这一时期的 主要经济作物。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 担所采取的措施。(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 作用。(2 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 复和发展的原因。(3 分) 答:(1)措施:以庸代役;减免赋税;轻徭薄赋;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绢或布)替 代劳役等。 作用:保证了农民生产不误农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原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如精耕细作;推广引进高产作 物等。 32. (2013·襄阳)【中国,崛起之路】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3 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 绸、纸张、陶瓷……,7 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 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 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 年,明朝建立了。中 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 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 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两个方面) (2 分)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根据材料三,想一想清朝采用了什么哪种对外贸易政策?(1 分)采取此政策造成了 什么严重危害?(至少回答两个方面)(2 分) (3)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1 分) 答:(1)国家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闭关政策。 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 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强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兴国,提高综合国力;坚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50.(2013·泰州)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 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 分) 材料二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一 图二 图三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 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 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2 分)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 分) 材料三 1757 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 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 响是什么?(2 分) 答:(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相对稳定。 (2)印刷术;纸币;瓦舍。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 (4)闭关锁国;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后。 第 21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6.(2013·大理)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D ) A.司马迁一-《史记》 B.郦道元——《水经注》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宋应星——《齐民要术》 6.(2013·滨州)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 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 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D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9.(2013·济宁)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 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D)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4.(2013·苏州)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C) 农耕 织布 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5.(2013·无锡)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它是(D)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3.(2013·衡阳)如图,下列哪一本书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D) A B C D 7.(2013·广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 术可以查阅(C)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2.(2013·汕尾)都江堰、大运河、莫高窟、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D)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6.(6 分)我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建造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建筑,有些还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 3 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它)控制着岷 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 ――-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约公元前 220 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 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 年), 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 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工程是什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 分) (2)说出材料二中桥梁的名称。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怎样的地位?(2 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明代修筑的“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东起 A 处,西到 B 处,A、 B 分别是什么地方?(2 分) 第 22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7.(2013·宜昌)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D)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2013·济宁)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B)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2.(2013·宜宾)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右图所示故事情节出自 (B)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8.(2013·盐城)2012 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 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 篇小说是( C)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23.(2013·扬州)扬州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是(A) A.《春江花月夜》 B.《尚书·禹贡》 C.《说扬州》 D.《扬州的夏日》 24.(2013·扬州) “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即臂尸万段,甘之如饴……”慷慨就 义的孤军坚守扬州的抗清将领是(A) A.史可法 B.多尔衮 C.郑板桥 D.戚继光 5.(2013·潍坊)在潍坊青州,至今流传着一个“雪蓑献寿戏衡王”的故事,讲述了一处名胜 古迹的由来。这处名胜古迹是(A) A.云门巨寿 B.驼山石窟 C.十笏园 D.万印楼 6.(2013·潍坊)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潍坊风筝的优美诗句。下列 诗句中描写“放飞风筝”的是(B)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C.家家画店会点染,户户画工善丹青 D.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 (2013·济宁)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向世 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 年 3 月 17 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梦回汉唐】 材料一 秦汉和隋唐时期,特别是汉唐鼎盛时期的中国,是两个蓬勃兴旺的 隆盛时代。汉景帝雄才大略,他统治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隋文帝时期,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 的交流。。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 步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 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生机勃勃的盛唐,位居世界前列, 图二 黛玉葬花 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又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极大 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8.材料一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将错误处划横线或斜线标出来,并把正确的依次写在下面。(3 分) 9.右图反映的历史概念 是什么(1 分) 1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 黄金时代。请你写出两位光耀千古的诗人及代表作。(2 分) 11.写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实例。(1 分) 【近代梦碎】 材料二 明清鼎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但清朝时期的农耕文明 已经无法和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并陷 入危机。1840 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列强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2.根据材料二列举1856 至 1901 年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名称。(请按时间顺序列举)(1 分) 答: 8.① 错误:汉景帝;改正:汉武帝。 ② 错误:隋文帝 ;改正:隋炀帝。 ③ 错误:康乾盛世;改正:开元盛世 。 9.丝绸之路 。 10.李白:《早发白帝城》(或《蜀道难》等); 杜甫:“三吏”(或“三别”等); 白 居易:《秦中吟》(或《新乐府》等)。 1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