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赤峰市高三4·20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逗山茅亭记》中说:“夫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朱光潜先生更明确指出:“单靠自然不能产生美,要使自然产生美,人的意识一定要起作用。”就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而他写了《兰亭集序》后,人们纵然不亲到兰事,也能感受到那里的清雅宜人。 主体亲近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成为审美主体,这是欣赏自然美的前提。在西文中,“自然”(nature)一词也有“本性”的意思。亲近自然容易使人进入本真的状态,优美幽深的自然山水能够荡涤我们胸中的尘滓。在大自然的熏陶下人可以变得清明平和,悦适宽快。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遭到谪迁的人在春和景明的日子登上岳阳楼,看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会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朱光潜先生把对自然美的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声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于视官愉快”。二是“起于情趣的默契忻合”。三是“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多数属于第二种层次。对于人和自然或者自然和人的契合,黑格尔作出过说明:首先,自然本身所显示出来的自由生命,这和同样具有生命的审美主体产生一种契合;其次,自然事物的某些特殊情境可以在人心中唤起一种情调,而这种情调和自然的情调是对应的。例如自然的温和爽朗,芬芳的寂静,明媚的春光,冬天的严寒,早晨的苏醒,夜晚的宁静之类,就契合人的某种心境。于是,人在自然里感到很亲切。陶渊明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从他的山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由衷眷恋。陶渊明传诵最广的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忘言。”采菊见山,景与意会,人与自然相遇相待。与自然“欣然有会意”,然而不“欲辨”,只求与自然默契相安,与自然相亲相依。 - 25 - 中国文人与自然山水“默契忻合”,他们在自然山水中“托身得所”。自然山水不仅是他们欣赏的对象,而且成为他们的慰藉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 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他借住空宅,令人种竹,宗白华说这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着将来或过去而放弃现在的价值的体味和创造”。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清代画家郑板桥对自已居室的设计是:“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所取得的效果是:“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郑板桥把竹石当做他的生活伴侣,“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他与竹石物我同一,达到心灵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愉悦境界。 (摘編自凌继尧《美学十五讲>第二讲《我见青山多妩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的审美价值源自审美主体的发掘,如王羲之在文中赋予兰亭清雅宜人的意境美。 B. 人们只有放下自我,宠辱偕忘,才能进入本真状态,亲近自然欣赏到真正的自然美。 C. 黑格尔认为:自然和审美主体相契合,可唤起人心中与自然情调相对应的某种情调。 D. 自然在审美主体眼中,既是欣赏的对象,也是他们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三段黑格尔的观点,可以作为论证朱光潜关于自然美欣赏层次的理论依据。 B. 文章引范仲淹、陶渊明等人的诗文,来论证中国文人与自然之间默契忻合的关系。 C. 文章后三段逐层展开论证,亲近自然是前提,默契忻合是表现,精神慰藉是归宿。 D. 末段用王子猷和郑板桥的轶事,论证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作者认为,自然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后者是美的关键因素。 B. “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可以视为自然之景因人而彰的典型实例。 C. “起于情趣的默契忻合”,不能把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不是欣赏美的高境界。 D. 如果自然和审美主体之间没有达到契合,就不会有陶渊明“欣然会意”的精神境界。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曲解文意,“才能进入本真状态,亲近自然欣赏到真正的自然美”错,原文第二段中“亲近自然容易使人进入本真的状态......”可知,应该是先亲近自然才能进入本真状态,才能达到宠辱偕忘的境界; C项,张冠李戴,“可唤起人心中与自然情调相对应的某种情调”错,原文第三自然段中“自然事物的某些特殊情境可以在人心中唤起一种情调”可知,应该是“自然事物的某种特殊情境唤起人的情调”; D项,扩大范围,“自然在审美主体眼中”错,原文第四段中“中国文人与自然山水契忻合......”可知,审美主体原文指的是中国文人。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项,曲解文意,“论证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错,末段事例论证的观点是“中国文人与自然山水‘默契忻合’,他们在自然山水中‘托身得所’。自然山水不仅是他们欣赏的对象,而且成为他们的慰藉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C项,无中生有,“不是欣赏美的高境界”错,原文第三自然段中并没有境界高低的比较。 故选C。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25 -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00年前,历史的轴线从这里拉开。400年后,时代的轴线从这里拉开。远离母亲400年的游子澳门,终于走上回家之路。 中国发明“一国两制”,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兵戎相见,解决国与国之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今天澳门回归也是一个成功的出例子,为国际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范例。 阿根廷副外长指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使他的国家对以同样方式解决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抱有希望”。西班牙外交大臣表示,“一国两制”为解决西班牙与英国在直布罗陀归属问题上的争端“开创了先例”。俄罗斯的媒体也认为,俄罗斯与日本北方的纠纷可参照“一国两制”模式解决。 今天,中国人民发明的“一国两制”已不仅仅属于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产。香港、澳门成功回归,首先不能不归功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政策成功。其次,不能不归功于中国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国力得以提升,举世公认。 - 25 -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是澳门特区不断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充分显示出“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最佳制度安排。 (摘编自《大公报》1999年12月19日) 材料二: 20年意气风发,日新月异的濠江故事精彩纷呈。难忘回归前夕的愁云密布,澳门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1999年入境游客不足800万人次,失业率达6.4%。20年来,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一改颓势,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已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加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在世界名列前茅,入境总旅客超过3580万人次。2019年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澳门在全球18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三十四位,在亚太地区4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九位,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见成效,博彩、旅游、会展、餐饮、酒店及零售业欣欣向荣,一个生机勃勃的澳门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南海之滨。 20年和谐稳定,安定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今天的澳门,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氛围,但谁能想到在回归之前,这里曾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打击犯罪,一年时间就让凶杀案件减少了72%,纵火案件减少了40%。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来自治安改善。一份《澳门这十年》的民生工作总结中,介绍了一个普通澳门人家的“民生礼包”:从幼儿园至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银”的现金分享计划,长者、婴幼儿、中小学生、孕妇纳入免费医疗,青年创业获得免息货款……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少者有其学,特区政府施政所向让澳门居民所需所盼成为现实。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7日) 材料三: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澳门特别行政区坚决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正确行使高度自治权。顺利完成基本法第23条和国歌法等本地立法,成立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有效落实。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正确处理相互关系,自觉维护行政长官权威,确保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顺畅运行。特别行政区民主政制有序发展,澳门居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 25 -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双层式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惠及全社会,澳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的轴线”用“历史”既包含着对澳门屈辱过去的深切感慨,同时也暗示着这样的统治将成为过去。 B. “时代的轴线”不仅指时间层面的新千年新时代,更是指澳门结束殖民统治以后所开启的新的发展时代。 C. 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决定用“一国两制”模式解决各自问题,这为各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找到出路。 D. 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遗留问题的范例,“一国两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澳门能成功回归,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国力的提升,更归功于中国领导人高贍远瞩,政策成功。 B. 澳门从回归前经济陷入衰退,到如今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 C. 回归之前,澳门曾是愁云密布;回归之后,澳门就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安定和谐氛围。 D. 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说明了“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的。 6. 怎样才能让澳门行政特区持续稳定繁荣发展?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答案】4. C 5. C 6. ①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②经济适度多元发展;③宪制秩序牢固确立,完善治理体系;④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福利水平。 【解析】 【4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概念模糊,“这为各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找到出路”错,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阿根廷副外长指出......抱有希望”可知,“抱有希望”不能确定“找到出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项,时间概念错误,“回归之后,澳门就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安定和谐氛围”错,材料二的第二自然段中“20年和谐稳定,安定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今天的澳门,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可知,是今天洋溢着,而不是回归以后就洋溢着。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本题材料一的最后一段中“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是澳门特区不断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可知第一点为: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材料三的第二段中“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可知第二点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材料三的第二段中“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免费教育……”可知第三点为: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福利水平。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记老面馒头 杨落 - 25 - 说起我家的宋记老面馒头,南同县城不知道的人不多。坐落在老街上的这个小店铺,是许多南同人心目中的放心店。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有的人专门开着车来买,住得远的,通常十个二十个地买回去,冰箱里存放着。 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我伯伯说,完全赶得上他在北方吃过的馍馍。“宋记”馒头堆头大、墩实,机器和这样那样粉剂批量生产出来的馒头,倒是松软得跟面包没有两样,其实捏紧了也就一小坨,说白了就是个虚胖。 但金无足赤,宋记老面馒头也有瑕疵。比如个头不如机器做出来的一致。还有,有时碱水没和均匀,那褐黄的颜色留在馒头上,这一点那一滴,不好看。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他说有些烧腊摊子上的烧腊红扯扯的,板鸭黄金亮色的,是要好看些,但那是加了硝盐,抹了上漆用的金黄粉,“吃了要不得吵,要着背骂名的吵”。 就像我奶奶说的,买莱要指着有虫眼子的买,虽说不好看可没打药吃起放心一样,本色本味的宋记老面馒头,不那么白软,大小也不那么齐整,偶尔还要长点斑啥的,却照样抢手。 “宋记”除了老面馒头外,菜包、糖包都做,偏偏不做肉包子。 我问过爷爷,他说:“一块五一个,做不出来。”“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 我反问:“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 “哪个说看不出来?老天就看得出来!” 翻了年,爷爷就该吃七十二岁的饭了。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爷爷的洪钟大嗓门又展示成扩音器的效果:“大娃子,你莫说了!一天清耍的话,莫说我自己不习惯,我那些老主顾也不习惯!”说完便摁了手机。估计伯伯的耳朵得嗡嗡地响上个三五天了。 还没过几天呢,似乎要见证一下爷爷说过的话似的,爷爷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三轮车,不小心摔了。还好,附近一个摆水果摊的大叔,也是“宋记馒头”的老主顾了,他没有为扶还是不扶而纠结,几步就赶了过来,将爷爷送到了医院。所幸无大碍,住了几天院,回家静养了几天后,宋记老面馒头又热气腾腾地现身迎客了。 买馒头的那些人,逮着我爷爷“老板”“师傅”地喊,抱怨这么些天没见露面了,真还有点不习惯。 我爷爷搓着手,一个劲“嗯嗯”着,说不出话来了。其实喉咙里呗咽着潜台词的,就是冯巩在春晚的那句话:“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 - 25 - 那位送爷爷去医院的水果大叔也来买馒头了,这下子爷爷打死也不收他的钱,两个人在那儿拉拉扯扯的,简直跟吵架没有两样。 水果大叔急了:“你送了我那么多饼干糕点,再不收钱说不过去。”爷爷说:“那根本就是两码事嘛,我收你的钱才叫说不过去。”最终大叔没能举过爷爷,道了谢提着几个馒头走了。 不想以后买馒头的顾客里,却见不到水果大叔的影了。 那天晚上,爷爷在烧腊摊子上切了一斤猪头肉回家,吃酒,却半天不说一句话。奶奶抿了几口酒后,颊上飞起两团配红,拿手指敲着爷爷的脑门子说:“你犟嘛,还有比你更犟的。”我爷爷不愧是我爷爷,他眉头就那么一跳,便有了主意。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水果大叔彻底服气了,说吃完这袋馒头后就去买,前提是得收钱,否则真不好意思再来。爷爷重重地点了头,应下了。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我爷爷哼着川戏,一路“咿咿呀呀”回来了。“嘿,我看到底哪个犟!”他边说边坐下喝了口茶,“咕咚”一声,无比响亮地吞下,咂了咂嘴巴,又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继续摇头晃脑地唱将起来:“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选自《短篇小说》2019年第8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爷爷的故事,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B. 小说开头部分写宋记老面馒头虽不好看,仍大受欢迎,说明“宋记”在用良心经营面食店。 C. 水果大叔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用水果大叔与爷爷作对比,更有力地塑造了爷爷的形象。 D. 尾段爷爷说“我看到底哪个犟”照应上文奶奶打趣爷爷犟不过别人这一情节,使文章前后呼应。 8. 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运用多种方式以取得语言的口语化效果,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7. C 8. - 25 - ①勤劳善良,手艺好:七十二岁的爷爷仍然坚持做馒头,做的老面馒头广受欢迎。②讲诚信,实在厚道:爷爷做馒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且坚决不做亏心包子。③直率开朗,脾气倔强:伯伯劝爷爷享清福,爷爷用洪钟大嗓门拒绝了。(或爷爷心里打好主意直接拎一袋馒头去到水果大叔家。)④知恩必报,重情义:爷爷坚持给骑车摔倒后扶他起来的水果大叔送馒头。 9. ①人物语言口语化:比如“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用很多对话式语言表现生活氛围。②使用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比如带有川味的“吃了要不得吵,要着背骂名的吵”“大娃子”还有川戏等,使语言更具有当地的生活气息。③多用短句:小说没有复杂长句,都是简单易理解的短句,使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日常。④使用口语化特征的词语:使用拟声词“咿咿呀呀”,叠词“重重”,感叹词等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作者用水果大叔与爷爷作对比”错,文章中水果大叔助人为乐帮助爷爷送到医院,也是歌颂的人物,所以不是对比手法,而是正面衬托。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角度分析,考虑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其次要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考虑,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最后还要从主题的角度考虑,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 文章第二段中,“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勤劳善良,手艺好;第三自然段中,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还有,我问过爷爷,“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讲诚信,实在厚道;“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但爷爷就是不肯”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直率开朗,脾气倔强; “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知恩必报,重情义。 【9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特色,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 “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 “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等句子,口语化较强,表现生活氛围;“吃了要不得吵,要着背骂名的吵”“大娃子,你莫说了!”等句子,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等句子多用短句,使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日常;还有就是拟声词的使用,如“咿咿呀呀”“咕咚”,叠词的使用,如“爷爷重重地点了头”中“重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使小说读起来更加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食其,陈留人也,好读书,无衣食业,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食其闻其皆龌龊,好苛礼自用,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时问邑中贤豪。食其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同苦秦久矣,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乃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赐食。 - 25 - 食其言:“陈留乃天下之冲,又多积粟,臣与令素善,请往说之;必不听,足下举兵攻之,则为内应。”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汉三年秋,项羽数困沛公,公计欲捐成皋以东,食其因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有藏粟甚多,楚人弃之,此乃天所以资汉。且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愿急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示诸侯以形制之利。则天下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臣请得说齐王使为东藩。”上从之。见齐王曰:“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王疾下汉以保社稷,否者,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兵纵酒。韩信闻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袭齐。齐王田广闭汉兵至,以为食其卖己,乃亨食其,引兵走。汉十二年,高祖举功臣,思食其,封子疥为高梁侯。 (节选自《史记·郦生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 B.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 C.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 D.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多用于对位尊之人行礼。 B. 踞即为“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 C. 藩是封建时代的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源自中国封建制度的地方分权概念。 D. 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代指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郦食其审时度势,选择投靠沛公。当众路诸侯起义谋事时,他隐匿自我,韬光养晦。当听说刘邦招贤纳士之时,他又主动抓住时机投奔,进言献策。 B. 郦食其善于识人,胸中自有丘壑。他认为陈胜、项梁等人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而项羽背信弃义、任人唯亲、心胸狭窄,这些人不值得辅佐。 C. 郦食其功劳卓著,深得刘邦赏识。他凭借攻打陈留的功劳,被刘邦封为广野君;汉朝建立后,汉高祖论功行赏,思念郦食其,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 D. - 25 - 郦食其颇具辩才,成功游说齐王。他凭借一番言辞让齐王停战,与齐王纵情饮酒,从而其让放松戒备,而后按预定计划与韩信里应外合打败齐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乃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赐食。 (2)愿急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示诸侯以形制之利,则天下归矣 【答案】10. A 11. A 12. D 13. (1)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向他道歉,赐予他食物。 (2)希望您赶快占据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地势,把有利的形势给诸侯看,那么天下就归顺您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依据句意,“非项氏莫得用事”语法独立,句意完整,“用事”是一个合成词,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BD;“攻城得赂”,主谓宾齐全,独立的句子,“赂”后断开,排除C; 译文: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给有功人员刻下印(准备封官),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与;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都投归汉王。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A项,“多用于对位尊之人行礼”错,应该是“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故选A。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而后按预定计划与韩信里应外合打败齐”错,原文中郦食其与韩信没有里应外合。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于是,在这时;辍,停止;摄,整理;延,邀请;谢,道歉。 (2)愿,希望;粟,粮食;险,形容词作名词,险要地势;示,给……看;示诸侯以形制之利,介词结构后置句,又是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以利之形制示诸侯。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 25 -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喜欢读书,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气量狭小、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的小人,因此他就自己隐藏起来。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时常打听陈留一地的贤士俊杰。郦食其请见,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郦生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儒生小人!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向他道歉,赐予他食物。郦生说道:“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素来交好,请您派我到他那游说他。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在汉王三年的秋天,项羽多次困住沛公,沛公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郦生便就此进言道:“作为成就统一大业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储藏了很多粮食,但是楚人放弃了它,此正是天用来资汉的条件,况且楚互相对峙不能了断,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希望您赶快占据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地势,把有利的形势给诸侯看,那么天下就归顺您了。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我请求去游说齐王让他成为东方的属国。”汉王听从了他的建议。(郦食其)见到齐王说:项王有背弃盟约的名声,有杀死义帝的不义行为;他对别人的功劳从来不记着,对别人的罪过却又从来不忘掉;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给有功人员刻下印(准备封官),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与;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都投归汉王。齐王您赶紧投降汉王来保全国家,倘若是不投降汉王的话,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田广认为郦生的话是对的,撤了军队,纵酒做乐。淮阴侯韩信听说郦生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就乘夜袭击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生出卖了自己,便烹杀了郦生,带兵向东逃跑而去。汉朝建立十二年,高祖封赏功臣,怀念郦食其,封郦食其的儿子郦疥为高梁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上片前两句写湖光秋色,对仗工整,绘就了一幅绚烂的秋日湖光图。 B. 词人未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的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奇妙遐想。 C. 下片写明日天气更好,还可在水晶宫里欣赏乐章,露宿也内心惬意。 D. 词作构思颇具匠心,情景交融,意境幽雅,足见词人对山水的喜爱。 15. 请对本词上片后两句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答案】14. C 15. ①联想想象(虚写、浪漫主义),作者不写自己被风雨所阻,而是想象水神挽留自己共看斜阳,这种奇妙的想象,生动表现了词人旷达心境。②拟人,“波神”二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下笔不同凡响。这里的“波神”赋予了人的主观想象,是人化了的自然。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还可在水晶宫里欣赏乐章”错,“水晶宫里奏《霓裳》”的意思是阵阵波涛声好似龙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答题过程三步走: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手法,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首先,这两句“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的意思是:水神挽留我共看斜阳,吹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作者不写自己被风雨所阻,所以使用了想象或者虚写手法,其效果是表现了词人旷达的心境;其次,“波神留我”中把广阔的江水拟人化,“留”字赋予了人的动作,将江水人格化,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点睛】 - 25 -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人们要走的路程不同,带的粮食多少也有区别,去近郊的人只需要带三餐的粮食,回来时“_______”;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展现了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之情。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豪壮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答案】 (1). 腹犹果然 (2). 三月聚粮 (3). 停杯投箸不能食 (4). 拔剑四顾心茫然 (5). 金戈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去近郊的人只需要带三餐的粮食,到千里外的人”是提示,注意“犹”“聚”的书写; (2)“动作细节展现了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之情”是提示,注意“箸”的书写; (3)“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豪壮场景”是提示,注意“戈”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巳达到6.88亿,我国网络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仅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断动能”, - 25 -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业绩。 但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应谨言慎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罔顾道德法纪,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关闭的一些网站,由于他们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疏于管理,或不善、不会管理,致使部分网站或网絡欺诈,或低俗,或扰乱秩序,或为了获取网民的点击量,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散布谣言,制造恐慌……( )。广大网民应自觉行动起来,加强监督、加强举报,发现一个,举报一个,曝光一个,让有关单位加以严惩,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穷追猛打,打到让他们不敢、不愿再破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止。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B.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C.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D.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给网民带来了“红利”。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B.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C.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D. 钟扬、杜富国、吕保民、其美多吉……我一下已写不完那些光辉的名字。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遏制其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不法行为。 B. 对这样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不法商人,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 C. 这些不法商人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 D. 对这样的不法商人,我们要共起而诛之,遏制其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行为。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 25 - 原句语序不当,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网络的飞速发展”,所以关联词“不仅……也”应放在主语的后边,A项和原句一样犯了同样的语病;从内容上看,网络的飞速发展的结果应由浅入深,即先给网民带来了“红利”,再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所以排除D;B项搭配不当,“推动”和“新动能”不搭。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本题中例句中的省略号是对“制造虚假新闻,散步谣言,制造恐慌”等不法行为列举的省略; A项,表引文(歌词)的省略; B项,表说话的断断续续; C项,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D项,表示对同类人列举的省略。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本题括号前边主要内容是不法商人的违法行为,A项的陈述对象是“我们”,语义不顺畅,排除A;C项出现了“这些不法商人”和“我们”两个主语,衔接不连贯,所以排除C;D项中“不法商人” 和 “遏制其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行为”就内容来讲应该连接比较紧密,不能拆开,所以排除D。 故选B。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标点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25 -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______,所以有些人认为病毒不是生物;有些人认为它虽没有细胞结构,但能在细胞中繁殖下一代病毒,可以看做是生物。__________,比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它进入后立刻活跃起来,开始侵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快速繁殖。冠状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也依靠细胞寄生,____________,就成了没有生命、不能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答案】 (1). ①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 (2). 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可以繁殖 (3). ③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第一空,依据后文“有些人认为它虽没有细胞结构”可知,应该交代的是这方面的内容,可知此空可填: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 第二空,依据后文“它进入后立刻活跃起来,开始侵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快速繁殖”这个实例可知,前边应该有一个总说的句子,可知此空可填: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可以繁殖; 第三空,依据后文“就成了没有生命、不能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前边应该有一个和“就”搭配的关联词,“如果”或者“一旦”;然后根据句意,应该强调前边的“宿主细胞”的作用,可知此空可填: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有人以“语文课本”为对象撰写了一副对联: 汇中外佳作,刻世间丑态,宇字句句,弘扬人类文明 聚语言风采,展文字画廊,字字句句,老显华夏历史 从对联的要求看,请指出此联有哪些不足并修改。 (1)不足: (2)修改: 【答案】 - 25 - 不足:①平起仄收,音律不合,不合对联要求;②上下联重复用字;③内容偏颇:“揭世间丑态”内容概括不全,人世间不全是阴暗面。此句与后面“弘扬人类文明”内容上也不协调”。(意思对即可) 修改:上联:聚语言风采,展文字画廊,字字句句,彰显华夏历史 下联:汇中外佳作,刻人生百态,点点滴滴,弘扬人类文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对联的能力。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 不足:首先对联从平仄要求上讲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明”字为平声,“史”字为仄声,所以平起仄收,音律不合,不合对联要求;其次对联讲究尽量避免重字,而“宇字句句”在上联和下联都出现了,所以不妥;最后,从内容上讲,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或者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是给语文课本写对联,而上联的“揭世间丑态”显然内容概括不全,因为人世间不全是阴暗面,此句与后面“弘扬人类文明”内容上也不协调。 依据上述不足,把“明”“史”字的句子倒换一下,改掉重字,内容上力求相关即可。建议修改:上联:聚语言风采,展文字画廊,字字句句,彰显华夏历史。下联:汇中外佳作,刻人生百态,点点滴滴,弘扬人类文明。 【点睛】对对子,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的世界,只会追星,打游戏,看动漫……但在全民抗疫的当下,其中不乏“00后”身影:海南“00后”陈玉婷主动请战去武汉,并且爱美的她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剪去了心爱的长发;正在读大二的“00后”崔馨月崔众博姐弟俩不怕严寒风雪自愿在小区路口当起了志愿者;“00后”留美中学生施煜程组织志愿者团队募捐90余万善款和大量口罩消毒液等物品援驰武汉…… 身为“00后”的你,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以“我为‘00后’代言”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5 - 【答案】例文: 扛起使命大旗 ——我为“00后”代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扛起使命大旗”——我为“00后”代言。乳虎啸谷,有百兽惶恐之威;幼鹰展翅,有扶摇直上之能;“00后”的新一代,同样具有别具一格的个性,开天辟地的能力,扛起新时代使命的大旗,勇往直前。 故作深沉者曾言,“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的世界,只会追星,打游戏,看动漫;21世纪的新一代,是固执己见,脆弱自闭,沉溺手机的‘垮掉的一代。不可否认,时代的染缸让我们时刻身处诱惑之中,少数者更不幸失足坠入深渊。只是,如同一张纸币不会因被践踏而失去价值,“00后”的我们,同样不会因为一些黑子,而失去大放异彩的机遇。 青春朝气的“00后”,献出年华,打磨雕琢自我,洗去污垢,为自我镀上新边,只为新时代蓄势待发。我们打破旧制的禁锢,创造个性鲜明的英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味的追寻过去,最终沦为历史的重复。“人工智能”的漫漫征途,离不开我们的大胆创新实践;日渐衰微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我们的推陈出新的个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支柱与发展的动力。在校园中,我们00后刻苦学习,不断地汲取知识。这既是为了成就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发展积蓄能量。最早的00后也跨进了大学校园,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久的将来,社会上将出现00后的身影——那是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献出自己光和热”的身影。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00后刻苦学习,却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世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也同样牵动我们的心弦。我们同样会为汶川地震祈祷,我们同样盼望马航MH370的归来,我们同样对极端组织表示愤懑;我们也同样为北京奥运会欢呼,我们同样为扶贫攻坚,共迈小康骄傲,我们同样为中国的发展崛起感到由衷的自豪……我们并不冰冷,我们的心与这个国家紧紧相连;我们并不封闭,我们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来来。 - 25 - 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扛起复兴民族的大任。将个人投入到广大人民的事业中,一个人才真正有了价值。黄大年抛弃国外优越条件,用毕生知识助力祖国核潜艇事业;于敏千方百计回国,用个人能力助推祖国氢弹事业。此等先辈,是报效祖国的代表,亦当成为我们的坚定榜样。民族复兴的路上,我们一个都不落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00后”的我们,必将在知识的武装下,担起使命大旗,在未来之路,走得稳稳当当。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应从材料入手进行分析。“00后”身上有着与以往年轻人不同的特质,因此也招致了人们的种种质疑。就像材料中所说,“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本次写作可针对材料中人们的认知甚至怀疑,为“00后”正名。同时更应深入思考,面对新时代、人生新舞台,“00后”应怎样做,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用奋斗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就像材料中列举的那些勇于担当的“00后”们。还有注意文体的要求,以“00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立意: 1.正视质疑,做真实的自我 2.融入时代,做勇于担当的青年 3.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 - 25 - 4.改变我能改变的,适应我不能改变的 素材: 1.2019年,最早一批00后也迈入了成年人的队伍。但这群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人却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人直言00后是垮掉的一代,缺乏承担新时代使命的能力,而我却想为00后代言,拒绝标签与偏见,00后自有精彩人生。 2. 有人说我们容易固执己见,的确,我们会“不听老人言”,“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人说我们不能抗压,的确,我们也会在生活沉甸甸的压力下或“佛系”或“丧气”;有人批评我们成天捧着手机,的确,我们也有“重度手机依赖症”,“机不离手”,将白己拘禁于掌中的方寸天地之中。 3.我们亦应看到:有的人不为陈规旧说所困,坚持已见,亦是坚持了真理;有的人面对生活抛来的苦难,只是咬紧牙关,接住它,并勇敢地活下去……不偏不倚,直眼相待。我们看到,00后早已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时代的跑道上奋勇向前。 结构分析: 文章首先针对材料中的有的人不看好00后的观点进行分析,得出这仅仅是社会上的一小部分人的做法,然后明确,青春朝气的“00后”,定会献出年华,打磨雕琢自我,洗去污垢。接下来引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明确我们“00后”是读书的一代;引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确我们“00后”是属于国家建设的一代。最后明确在未来之路,我们会走得稳稳当当。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