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之东部南部沿海地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之东部南部沿海地区

新课标高考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之东部南部沿海地区 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含中国东部南部沿海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台湾地区和 珠三角地区四个区域的历史知识,包括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 测五个部分。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中国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塘地区、辽中南地区、胶东半岛地区。人们习惯上把环绕海湾北 京、天津两个中央直辖市和辽宁、河北、山东三省称为环渤海地区。 (1)中国古代史: ①先秦:西周分封燕国、齐国、鲁国对该地区统治。燕在此建都,名“蓟”。春秋时期 ,齐鲁文明突出。战国时期,齐国、燕国发展为战国的七雄。齐国临淄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 ②秦汉:秦灭燕国、齐国,修长城,设辽东郡。 ③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农业开发成就可喜。 ④隋唐:隋开通大运河,北通诼郡,南达余杭。唐朝时,粟末靺鞨生活在渤海北岸,渤 海划入唐朝版图。7世纪粟未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封忽 汗州都督,统辖忽汗洲。唐朝时,登州是去朝鲜、日本海上航线的出发地。 ⑤宋元:10世纪契丹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接受汉封建文化,耶律德光获取幽云十 六州。北宋与辽以黄河入海口为界控制环渤海区,与南宋对峙的金朝控制整个环渤海地区。 金灭辽和北宋,“绍兴和议”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实行行省 制度,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归中书省直辖,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 ⑥明清:明成祖迁都至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满洲迁都沈阳,后又迁都北京。清前 期在环渤海地区设盛京、直隶、山东省,实行有效管辖。 (2)中国近现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抵达天津白河口,这是外国侵略势力第一次 进入渤海湾。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 度。太平军北伐,打到直隶,逼近北京。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李鸿章开办开平煤矿和京 师同文馆,筹建北洋舰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逐渐建立起来。甲午战争时期,聂士成血战辽东,丁汝昌在威海战役中自杀殉国;日军攻 占旅顺和大连,进行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和三国干涉还辽。瓜分狂潮中,俄、德、英加强在渤海湾地区的角逐(略)。北京和天津是 维新派的重要活动地区(报纸、团体、政治活动)。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后发展到京津 地区,并在北京和天津重创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建立都统衙门和联军司令部,对天津 、北京实行殖民统治;《辛丑条约》强化了帝国主义在环渤海地区的势力。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东北地区南部。护 国运动打碎袁世凯的“帝制梦”。一战期间,环渤海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1905— 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 动兴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中共领导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五省 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⑤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深 入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在华北进行“治安强化运动”。 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大捷;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解放军发动辽 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河北平山县西柏 坡村);进行北平谈判。 ⑦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政协会议召开,《共同纲领》有临时宪法性质,定都北京。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处死天津地委腐败分子刘青山,辽宁成为抗美援朝重要的后方基 地。“一五计划”重工业的发展: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 ⑧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在环渤海地区建成胜利油田、大港油 田等。 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天津、秦皇岛、烟台、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地 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大秦铁路建成通车;党中央“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辽中南 地区属其范围。 2.中国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区。 (1)中国古代史: ①先秦:西周时,在今江苏苏州封国为吴。春秋时期,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分别定都 于今江苏苏州和浙江绍兴。吴王夫差时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 邗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段。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②秦汉:秦末,项羽在今江苏苏州率众起义。两汉时会稽地区出产的葛布,是当时著名 的越布,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越布因此名贵一时(略)。两汉时,浙江温州一带的越 人称为东越。 ③南北朝:222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后称帝。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今江 苏南京)为都城,建立东晋政权。此后的420—— 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先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 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劳动人民南迁, 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 而波及整个岭南和闽江流域,三吴地区农业经济最发达。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魏晋南北朝 时期,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④隋唐:隋炀帝时开通江南河,连接邗沟,从而沟通了江淮的三大水系:长江、钱塘江 和淮河。隋唐时,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普遍,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向 山要田等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安 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越州(今浙江绍兴)盛 产青瓷,尤以秘色瓷最为名贵。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有“ 扬一益二”之称。特别是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造船业、铜镜业等部门较为发 达,有繁华的夜市,也是与韩国、日本进行双边贸易的重要港口。 ⑤宋元: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 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由北移到南方,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宋时棉纺业的兴起,标志着 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元朝时,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刘 家港(今江苏太仓)是最主要的粮食北运港口,大规模的海运起点。 ⑥明清: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以应天为南京。郑和下西洋出发地主要在刘家 港(今江苏太仓)。明朝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明代浙江 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分工细密,江南"织造尚松江,桨染尚芜湖"。明中期以后,江南一 些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成为手工工场,如苏州地区。这说明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康熙 年间,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清朝设江苏和 浙江两个行省管辖长三角地区。上海属江苏行省。 (2)中国近现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鸦片战争中,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在浙江定海,裕谦在浙江 镇海,陈化成在上海吴淞,海龄在江苏镇江英勇抗击英军入侵,为国捐躯。《南京条约》开 放的通商口岸中,宁波、上海在长三角地区。鸦片战争后江苏松江、太仓一带的棉纺织业首 先受到冲击,东南地区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地区。上海是外国侵略者最 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地方。1853年,英法美侵略者借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了上海海 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推广到各通商口岸(略)。《天津条约》增开了南京、镇 江为通商口岸,至此长三角地区的通商口岸达到了四个。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 天京。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派在上海兴办的主要企业有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军 工)和上海轮船招商局(民用)。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 办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 表了《变法通议》等论文。指出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海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之一。19 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都南京。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 化运动兴起。1919年6月后,上海工人罢工,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1920年 ,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 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 纲领。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引发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五卅运动。中共领导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1927年,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 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由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取胜。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 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 鼐指挥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国民政府不支持抗战,与日军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 战协定》(略)。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 席。 ⑤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 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随之组织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淞沪会战"。1937年12月13日,日军 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 伪国民政府。日伪在上海成立了"特工总部",残害抗日爱国志士。 ⑥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学生齐聚南京,联合举 行示威,遭反动军警镇压,史称"五二0血案"(略)。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 ⑦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初,以上海为中心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稳定了物价,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⑧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文革"期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4年,国家开放上海、南通、宁波等。1985年开放长 江三角洲地区。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自此,上海逐渐成为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 区的龙头,而长江三角洲则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建成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2010年的 世界经济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正日益成为全球注目的经 济活跃地区。 3.中国台湾地区: (1)中国古代史: ①南北朝: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②隋唐: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③宋元: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 台湾)。 ④明清:明初,称台湾为小琉球。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24年)。清初,郑成功 收复台湾(1662年);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取胜后,于1683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 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 (2)中国近现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的十个通商口岸中就包括台湾(今台南) 和淡水(今沪尾)。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设台湾省,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甲午 战争结束后,《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反割台(如爱国志士丘逢甲 、徐骧率领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斗争失败,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半个世纪(1895— 1945)。从古到今,先后有荷兰、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侵略过台湾。 ③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这两个文件是解决台 湾问题的法律依据)强调日本必须归还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 ④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台湾省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反对国民党统治(略)。 ⑤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败逃 与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 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面对战争挑 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 机由此产生。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这是台湾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 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 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 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⑥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 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 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 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 统一、三通。国防部宣布停止炮轰金门。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 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 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顺利 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5年1月, 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推动和 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得不到 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 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 一的有利因素有: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 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⑧解决台海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依据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 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根本保证);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心所向);台湾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 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国际法依据);邓 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政策保证);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榜样借鉴)。 4.中国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包括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地区。 (1)中国古代史: ①秦汉:秦朝通过南征百越,统一了越族地区,建立了象郡、桂林、南海(南海郡治所 在今广州市)三郡进行管辖;西汉时,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总称“百越”。其中,温州 一带的越人称东越;两广地区的越人称南越。汉武帝时,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郡,进行有效 的管理。汉武帝以后,从广州沿海港口出发,“海上丝绸之路”可达印度半岛南端。 ②隋唐:唐朝时,对外交通发达,海路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 ③宋元:元朝时,珠三角地区归湖广行省和江西行省管辖。 ④明清:元末明初,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明政府派将军俞大猷到福建、广东抗倭, 后与戚继光配合,到1565年,肃清倭寇。16世纪中期,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占澳门,但明朝 地方政府一直在行使管辖权。清朝设广东、广西两省管辖珠三角地区。清朝时闭关锁国,广 州成为唯一能与外国通商的城市,其通商机构是“公行”(又称“十三行”)。 (2)中国近现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并于1839年6月,下令在虎门海滩销烟 。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1840年6月 ,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1841年初,英军侵占了香港岛。在 此期间,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结果,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为通商口岸。1856年,英、法发动第 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 了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傀儡政权—— 联军委员会。在外国侵略之下,中国内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1851-1864年间掀起了一场 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领导者是洪秀全,广东花县人。这是中国几千年 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成为中国近代早期著名 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之一。1898年英国租借香港“新界”,1899年法国租借广州湾。郑观应 ,广东香山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维新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维新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之一。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19 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以“党内合作”方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明确提出 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把政治教育放在 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地位。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1924-1927 年,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发动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 精卫任主席,1927年1月迁往武汉。 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开始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在南方大地上建立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如彭湃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广东)、邓小平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广西)。 ⑤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标志抗战防御阶段结束,相持阶段到 来。 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1980年,广东地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的广州和湛江、广西的北海列入十 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 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在珠三角地区的重大建设项目有京九铁路、大亚湾 核电站、粤海铁路等。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 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二)新课标版 1.中国环渤海地区 (1)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 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的出现—— 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 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 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张居正任 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 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 很大制约。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加强了皇权。 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 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 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 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3)从汉至元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 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鸦片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 白河口,威胁北京。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天津条约》 签订,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不久 ,英法两国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 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 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第二次鸦片战 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 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5)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但因孤军深入 而失败。 (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在黄海大战,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 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旗 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借口镇压 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在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下,八国联军先受挫收缩 后增援得逞。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并在北京紫禁城内立司令部。1901年9月,《辛丑条 约》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共9.8亿 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 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 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7)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朝覆灭。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5月4日, 北京三千多名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 被捕学生,罢免三贼的职务,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 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9)抗日战争:1935年以来,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进行大屠杀 。 (10)解放战争: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 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 区重点进攻,也被粉碎。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 略反攻的序幕。从1948年秋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包括天津贻来牟机器磨 坊等。 (12)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环渤海地区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等近 代军事工业和开平煤矿等近民用工业;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派 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近代新式学堂,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清 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13)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 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 础。 (14)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大这些城 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加快利用外资、引 进技术的步伐。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 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 带。 (15)新中国时期,在北京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略)。 2.中国长三角地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定都南京。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 职权也随之扩大。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使中国历史上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是废宰相,过分 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 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这种耕作技术沿用至今 。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 两熟制,有的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鸦片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东南沿海 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 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正式 建立政权。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几千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为了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 成和李秀成,让他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 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并取得三河镇大捷的胜利,太平天国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配合 攻破江南大营。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但因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进攻而退回苏 州。湘军攻陷安庆,随后陈玉成被俘就义。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5)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 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6)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 国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 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 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 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 任主席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8)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等多次重大战役。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9)解放战争:1949年4月,国共两党北平谈判因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而破 裂。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包括上海发昌机器厂。 (11)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长三角地区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 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大这些 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加快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的步伐。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 地带。1990年,中央决定以浦东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 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 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 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3.中国台湾地区 (1)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 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 对状态。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 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台湾当局也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海峡两 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 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 性突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 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 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中国珠三角地区 (1)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 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统治者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 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进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道光帝将林 则徐等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谈判。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英军于1841 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英美法三国扩大侵略 权益的修约要求被拒绝后,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 争爆发。 (3)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3年中共三大(会址在广州)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192 4年国民党一大(会址在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1927年初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5)抗日战争: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6)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7 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紫荆花”图案,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是“荷花”图案。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包括广东南海继昌隆缫 丝厂。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 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 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9)经济特区的创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 南岛,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 度”,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 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10)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大这些城 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加快利用外资、引 进技术的步伐。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 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 带。 二.规律小结 1.中国环渤海地区,其特点是历史悠久、革命传统浓厚、在近代化过程中做了很多探 索与贡献。 2.中国长三角地区,其特点是对外联系悠久、经济地位重要、近现代历史上历史大事 较多。 3.中国台湾地区,其特点是联系国际环境、体现国家统一、紧跟时代热点。 4.中国珠三角地区,其特点是开发晚、速度快、对外交往多,在革命和建设中有很多 独特贡献。 三.热点冷点 1.在特定区域内(如环渤海、长三角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与知识迁移,是历年高 考的考查热点。 2.区域历史与特定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3.按照区域方位与时间段限,简要总结中国的区域历史。 4.在适当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类与迁移运用能力。 5.注重在文综环境下既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强调从政、史、地三 科综合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社会历史问题。 四.高考题例 01.(2005天津文综卷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 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 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 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 鸦片贸易合法化 02.(2005天津文综卷22)图8信息反映的是 A. 天津工商业调整完成 B. 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天津建成国际港口大都市 D. 天津港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03.(2006江苏历史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 部分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 04.(2006北京文综14)宋辽通过渲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 05.(2006广东历史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 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06.(2007北京文综16)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07.(2007全国文综一卷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 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08.(2007海南历史17)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09.(2007江苏历史15)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 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10.(2008重庆文综16)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①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②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③张骞通西域时由此出关 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3)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 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12.(2008四川延考区文综16)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为确保金融中心和首都的安全,集 中主力与日军展开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3.(2008北京文综18)观察图7 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 一组是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存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4.(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1)(2分)我国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现有四处主题 分别为“田园风光、仙道文化、汉藏一家、国台同风”的旅游景点,如果要选择①徐福②王 维③文成公主④妈祖的雕塑分别作为这四个景点的标志,对应的排列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5.(2009海南历史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 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6.(2009年北京文综16)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 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17.(2009天津文综历史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 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 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8.(2009年上海历史24)“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 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 立 19.(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1)小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 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 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 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C 结合题中时间和进口商品总值比例判断。 02.B 结合图中时间和相关课本知识判断。 03.C 从图中阴影部分所在位置进行判断、选择。 04.B 结合课本中“宋辽和战”相关知识思考。 05.B A、D两项错在企业性质,C项错在工人来源。 06.B 只有B项才是洋务派民用工业,才符合“求富”主张。 07.A 结合课本中对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及国民革命军组建的描述(小字)来选择。 08.B 从“扬子淮河”、“敌后”等题中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09.D 识记“一国两制”的提出及运用历程。 10.D 从图中“天下第一关”文字可判断这是山海关,①③两项错误。 11.C A、D两项没有照片,B项在时间表述上错误。 12.A 结合题中“金融中心和首都”进行思考。 13.B 据图中文字判断,①项表述错误,其余三项都可以从图中文字推断出。 14.B 王维是田园诗人,徐福是方士,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奉之神。 15.B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6.C A开始于明朝中期,B是戊戌变法,D是新文化运动,只有C项才切合题意。 17.C 从报纸的标题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主题。 18.D 这位警察所说的事只能是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当天才可能发生。 19.答案要点: (1)(识记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名称,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作用和后果)市舶司;十 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 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五.新题预测 01.《春秋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对这一现象 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出现在齐国 B.是生产工具和技术改进的结果 C.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D.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0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 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 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03.右图为隋唐时期我国手工业分布图,唐代海 船的制造中心是 B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04.右图为河北宣化辽契丹贵族墓中的壁画《备茶图》, 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A ①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快 ②辽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 ③汉族生活习俗传到契丹族 ④茶叶在北方大面积种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05.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C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06.“街上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商标。在 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 一碗以示奖励’。”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C 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天津 07.台北国父纪念馆展示,孙中山曾于1900年、1913年、1918年三度到过台湾。下列事件与 中山先生第二次来台背景相吻合的是 D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B.护国运动爆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法运动爆发反对段祺瑞卖国 D.“二次革命” 爆发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08.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 》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 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B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9.《平山堂记》记载:“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 、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 之七。”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扬州的经济地位开始超过长安 B.扬州成为南北运输的枢纽和财货的集散地 C.当时已经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商业经济繁荣,交往频繁 10.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 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 B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1.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B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将上海浦东作为对外开放区 1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 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D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它表明 A A.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 14.环渤海地区既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地区。回答问 题: (1)洋务运动期间环渤海地区创办了一些洋务企业。请列举两个较为著名的企业名称并指 出这些企业的性质有何不同。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环渤海地区北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工业企 业?“一五”计划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 答案要点: (1)天津机器制造局属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开平煤矿属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目的 :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创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和“求富”;根本目的在于维护 清朝统治。 (2)重要企业: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历史条件:“一五”计划是在新生的人 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初步发展,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得到苏联大力支持的 条件下开始的。 15.近代以来,长江三角洲是较早出现近代工业的地区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的近代工业有几种类型?分别各举一例创建于此处的早期近代企业。 (2)说明此地近代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要点: (1)类型:洋务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或轮船招商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如发昌机器厂。 (2)原因:①长江三角洲商品经济比较活跃;②两次鸦片战争后,较早开辟通商口岸;③ 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封建经济较早解体;④洋务派兴办的近代企业在此比较集中, 有一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⑤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较早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影响:①洋务企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②早期民族工业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并对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16.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 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斗 (3)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经历过哪几次分离与回归? (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要点: (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 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1895年,中日《 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台湾,台湾再次出现与祖国大陆分离局 面。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 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