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参考1)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参考 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 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 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 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 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 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 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 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 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 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 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 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 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 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 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 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 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 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 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 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 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教师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 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 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 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 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 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 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 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 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小朋友不会说,在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 所以导致了失败。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 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 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 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