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视听协奏曲彰显音乐课堂教学特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视听协奏曲彰显音乐课堂教学特色

音乐论文之视听协奏曲彰显音乐课堂教学特色 ‎ ‎   吴琼茜 ‎  【摘要】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音乐和美术,起源于艺术,同属于艺术,一直以来,各种艺术之间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美术与音乐虽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都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制约。将音乐与美术中的部分形式与内容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技能、情感、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  【关键词】  音美教学  整合  培养  艺术素养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有一条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学科间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  美术与音乐虽同属艺术范畴,但前者是视觉艺术,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后者是听觉艺术,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在学校课程中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往往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问题。‎ ‎  人们把音乐和美术称“姊妹艺术”,一个是有声无形,一个是有形无声,两者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得益彰。那么,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美术引入到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来,体现学科的整合,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方向与途径呢?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音乐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  一、音乐美术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  美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互通”关系。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各艺术门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关系,有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艺术原本就是结合在一块的。正如俄国伟大作家契柯夫所说:“各种学习彼此的关联十分密切,人们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才把它们分门别类罢了。而事实上,各种知识象一张网似的,网孔与网孔之间互相关联。越向知识的领域走前一步,就越体会到各种部门知识的血缘。”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  1.美术、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在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就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学等多门艺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19世纪60年代俄国“五人强力集团”代表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纪念画家哈特曼,从哈特曼大约400幅画中挑出10幅分别谱写成钢琴曲,并以画作的名字命名。如《古堡》、《牛车》、《雏鸡之舞》、《基辅城门》等,作曲家栩栩如生的音乐幻想,将画面的故事复活起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标题音乐。这些现象暗含着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本源是融合和交互的。‎ ‎  2.美术、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内在融通性。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例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能联想到多姿多彩的“画面”。由此,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间竟然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而艺术深层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形成音乐与美术互通性、融合性的基本因素,即“意境”。‎ ‎  3.音乐与绘画审美的同感效应。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界的两大奇葩,区别在于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两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对学生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与审美情趣,使得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音乐通过耳朵的传达,使听者陶冶人们的情操;绘画通过眼睛的透视,使观者感染美好的心灵。‎ ‎  二、音乐美术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  1.图音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到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  美术欣赏其实从婴儿一生下来就开始了。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因此把美术融入到音乐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美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画面,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乐曲有中国古筝奏曲的《高山流水》,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音乐轻轻播放,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中不知不觉地尽情享受,尽情回味。让绘画与音乐在学生们的头脑中相互结合,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在欣赏《二泉映月》时,观赏朱耷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动用视觉的同时刺激听觉去品味朱耷“墨点无多泪点多”的伤感之情,引起思维上的通觉,能起良好的效果。‎ ‎  2.声画互补,丰富情感体验 ‎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擅长表达和激发人的思想感情,它通过音响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人们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激情。音乐学习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 ‎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与许多学科结合,教学效果会很好,如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和声音,在激发人的情思和启动人的深层意识上更为直接快速。美术中的绘画与设计,注重视觉上的层次感。这个层次感就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点、线、面组成的各种画面形态好比音乐中不同音高、节奏、旋律谱成的乐谱,形成犹如音乐一般的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中国古人认为画通音乐,寓乐于画,诗画本一律,所以画中有诗和画中有乐是一样的。‎ ‎  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相似性、相通性。艺术家有时是在听颜色、看声音。舒伯特的歌曲《鳟鱼》,钢琴伴奏使人仿佛触摸到水的流动,看到翻动的水光。德彪西的《雨中花园》,整个乐曲都像一幅淅沥、透明、有微光闪烁的印象派绘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的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尝试,既挖掘了他们潜在的美术天分,又培养了他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凭着他们对欣赏音乐的见解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在教学尝试中,可以请学生聆听一段不同的音乐,听后再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把抽象的音乐描述用有色有形的图画生动地描绘出来,也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创作美术或音乐作品。‎ ‎  如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利用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乐曲产生的背景以及乐曲的整体结构及乐曲十个小段落分别描述的情景,以及乐曲的结构等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边欣赏边画。每欣赏完一段就给学生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画出想象中的画面,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这样就会聚精会神的听,然后便饶有兴趣的画,到乐曲终止时他们的作品也就完成了。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声音是看得见的色彩。一个个音符从耳边跳过,一张张画面在眼前流淌,心中充溢的,是丰富的情感。‎ ‎  在课堂中将美术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当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中,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  3.耳目通融,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论点就是就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 ‎  音乐的语言、表现手段和意象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戏剧、电影那么直观。音乐可以说是无形而有象的艺术,其“象”‎ 恍惚存在于乐音之中,不可思议。难以捉摸。把美术引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俄罗斯美术家加尔特曼在他的人物写生中描绘了两个贫富悬殊的犹太人,在傲慢与卑微之间尽现了世态的炎凉,作曲家则把他转化成入木三分的生动音画,“基辅大门”也是根据设计图而作。穆索尔斯基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音乐风格独具一格。‎ ‎  德国美学家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 ‎  4. 视听结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21世纪竞争最激烈的是人的创造力,未来要求人们拥有更丰富的创造力,创造不是生活中的原样照搬,不是记忆的重现,而是在观察、回忆、联想、幻想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和取舍,发展创造形成有价值的思维结晶。马克思称想象力是促进人类发展的最伟大的天赋,因为想象是创造性的,想象是一种心灵的创造。‎ ‎  美术作品是通过视觉感受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于作品的精神内涵。而音乐则是与具象巧妙的结合,将音乐的美和客观事物的美有效的融合、加上作者的联想和内心感受表现出来。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从音乐中联想到画面,由于每个人的感受能力都不同,联想到的也千差万别。同一首乐曲,有的看到了宁静的河畔星光在闪耀;有的则仿佛看到了茫茫的一片大草原。学生有了美的想象作为基础,再加以创造,作品就千变万化非常丰富了。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自然美和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  美术以其清晰的画面,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让音乐走进美术课堂,可以使音乐课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在提高学生欣赏层次、培养学生欣赏的乐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  黑格尔在《美学》中一段言简意赅的话:“‎ 音乐和绘画都有密切的亲族关系,部分地由于在这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的比重,现在的艺术教学,在材料处理方面,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将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加以整合,通过方式灵活多样的立体式教学,利用图音并茂、视听结合的方法,在一节课内通过运用“视、听、唱、动、画、创”,在教学中实施音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交叉欣赏,使美术这一凝固的音乐——空间艺术与音乐这一流动的画面——时间艺术融为一体。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其更广泛地了解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技能、情感、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  参考文献 ‎  【1】王安国 吴斌,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2】陈旭光,《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3】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  【4】《素质教育论坛》2008年第3期。‎ ‎  【5】《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10期。‎ ‎  【6】《艺海》,2006年第2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