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测试用时:100 分钟;测试分数:10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 分) 导学号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 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 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 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 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 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 了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 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 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 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 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 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 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 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 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 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 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 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 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 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 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 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自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 力圈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 分)( D ) A.宋代以后的文人对宋诗的评价起起伏伏,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味,都是因为有 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不幸。 B.明代文人苏平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这种批评没有分寸,失 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C.明代中叶以后的“公安派”把宋诗抬出来,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 甫,实际上苏轼远不及杜甫。 D.宋人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学唐诗而不像唐诗,从而让一些明人瞧 不起宋诗。 【解析】 A 项,“宋代以后的文人对宋诗的评价起起伏伏,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 味”有误,第一段说“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 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可见南宋时就出现了,并非是“宋 代以后”,同时并非全是“世态炎凉”,还有“市价涨落的滋味”;“都是因为有唐诗作榜 样是宋人的大不幸”有误,文章第三段的开头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 大不幸”。B 项,“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明代,苏平认为 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文中说的是“近体诗”,选项扩大了范围;“这种批评没有 分寸,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错误,第一段最后作者的评价是“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 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C 项,“明代 中叶以后的‘公安派’把宋诗抬出来”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 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不仅仅是“公安 派”,选项以偏概全;“实际上苏轼远不及杜甫”有误,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C ) A.第一段举金人、明人、清人对宋诗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证明人们对宋诗的评价有失 偏颇。 B.第二段借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来类比宋代诗人在唐诗之后的境况,说理上取 得了鲜明生动的效果。 C.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明诗像唐诗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 新意。 D.第三段从“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了 宋诗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解析】 C 项,“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明诗像唐诗又不是唐诗, 缺乏个性,没有新意”错误,选项弄错了方向,本文的论说对象是“宋诗”,写明诗的目的 是为了宋诗服务的,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其目的应是突出宋诗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 ) A.“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他们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 B.在作者看来,宋诗遭到了唐诗的挑战,比赛的结果是宋诗失败了。 C.若明人能看清宋诗的价值所在,他们就可能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会失掉适当的比 例感。 D.宋诗如果在“大判断”上有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就可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翻出新 意来。 【解析】 A 项,“‘公安派’……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说 “‘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只是捧宋诗超过盛唐,捧得苏轼 超过杜甫,并没有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 (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导学号 刘平字士衡,开封祥符人。平刚直任侠①。进士及第,补无锡尉,击贼杀五人,擢大理 评事。夷人寇淯井监②,转运使以平权泸州事,平率土丁三千击走之。祠汾阴,迁本寺丞。 还,路由安州,遇贼十数人,平发矢毙三贼,余骇散。夷人惩前败,不敢扰边。 初,真宗知其才,将用之。丁谓乘间曰:“平,将家子,素知兵,若使将西北,可以制 敌。” 宝元元年,以殿前都虞侯为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会元昊反,迁邕州观察使,为鄜延路 副总管兼鄜延、环庆路同安抚使。 属元昊盛兵攻保安军,时平屯庆州,范雍以书召平,平率兵与石元孙合军趋土门。既又 有告敌兵破金明、围延州者,雍复召平与元孙救延州。平先发,步军继进,夜至三川口西十 里止营,遣骑兵先趋延州争门。时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将二千余人,屯保安北碎金谷,巡 检万俟政、郭遵各将所部分屯,范雍皆召之为外援,平亦使人趣其行。诘③旦,步兵未至, 平与元孙还逆④之。行二十里,乃遇步兵。将步骑万余结阵东行五里,与敌遇。 敌兵涉水为横阵,郭遵及忠佐王信薄之,不能入。官军并进,杀数百人,乃退。敌复蔽 盾为阵,官军复击却之,夺盾,杀获及溺水死者几千人。平左耳、右颈中流矢。敌以轻兵薄 战,官军引却二十步。黄德和居阵后,望见军却,率麾下走保西南山,众从之,皆溃。平遣 其子宜孙驰追德和,执辔语曰:“当勒兵还,并力抗敌,奈何先奔?”德和不从,驱马遁赴 甘泉。平遣军校⑤杖剑遮留⑥士卒,得千余人。转斗三日,贼退还水东。平率余众保西南山 立七栅自固敌夜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士不应复使人伪为戍卒递文移平平杀之。平旦,敌酋举 鞭麾骑,自山四出合击,绝官军为二,遂与元孙皆被执。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 ①任侠:见义勇为,扶助弱小。②淯井监:地名,今长宁县双河镇。③诘:第 二天。 ④逆:迎接。 ⑤军校:任辅助之职的军官。⑥遮留:阻拦挽留。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转运使以平权.泸州事 权:掌管 B.擢.大理评事 擢:提拔 C.平亦使人趣.其行 趣:参与 D.郭遵及忠佐王信薄.之 薄:靠近 【解析】 趣:通“促”,督促。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平率余众保西南山/立七栅自固/敌夜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士不应复/使人伪为戍卒 递文/移平/平杀之 B.平率余众/保西南山立七栅自固/敌夜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士不应复/使人伪为戍卒 /递文移平/平杀之 C.平率余众保西南山/立七栅自固/敌夜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士不应/复使人伪为戍卒 /递文移平/平杀之 D.平率余众/保西南山立七栅自固/敌夜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士不应/复使人伪为戍卒 /递文移平/平杀之 【解析】 断句方法有两个,一是根据标志性的字词,二是根据句意。“保西南山立七 栅”是前后动词引导的两个句子,应该断开。同样道理,“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也是两个 句子,应该断开。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刘平性格正直,好见义勇为。他在考上了进士后,做了无锡尉,在与贼人搏斗时, 杀死了五个贼人,因此被升任为大理评事。 B.刘平在朝中很受重用。真宗了解他的才能,将重用他,丁谓肯定了他的才能。 C.刘平因作战英勇不断得到升迁。但是后来会和元昊造反时,朝廷便贬他做邕州观察 使,并兼任鄜延路副总管兼鄜延、环庆路同安抚使等官职。 D.刘平很有操守。他在西南山被围时,敌军又派人伪装成哨兵,传递劝降书给刘平。 他将送信的敌人杀了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解析】 原文“会元昊反,迁邕州观察使”是说恰逢元昊造反,朝廷任命他担任邕州 观察使。“会”字理解错误。 7.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敌复蔽盾为阵,官军复击却之,夺盾,杀获及溺水死者几千人。 答:敌人又用盾牌遮蔽着摆出阵型,官军再次进攻并打退敌人,夺走盾牌,杀死的、俘 虏的以及溺水而死的敌人有几千人。 【解析】 翻译的 3 个要点是:蔽,遮蔽;却,打退,使……退;杀获,杀死的和俘虏 的。 【参考译文】 刘平字士衡,开封祥符人。刘平性格正直,好见义勇为。他在考上了进士后,补员做了 无锡尉,攻击盗匪时杀死了五个贼人,升任大理评事。夷人入侵淯井监,转运使令刘平掌管 泸州的事务,刘平率领当地三千成年男子击败贼人。(皇帝)在汾阴祭祀,调任刘平为本寺丞。 回朝时,路过安州,遇到十多个贼人,刘平射箭杀死了三个,其余的贼人害怕地逃走了。夷 人鉴于前次的失败,不敢再侵扰边境。 当初,真宗了解他的才能,将重用他。丁谓乘机说:“刘平,是名将的后代,平素就通 晓兵法,如果让他到西北边境担任将领,可以抵抗敌人。” 宝元元年,(刘平)以殿前都虞侯的身份担任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正赶上元昊造反,他 调任邕州观察使,并兼任鄜延路副总管兼鄜延、环庆路同安抚使。 不久,元昊率领大批人马进攻保安军, 当时恰巧刘平屯兵在庆州,范雍写信召刘平(前 来支援),刘平率军与石元孙汇合军队一起攻到土门。又有报告称敌军攻破了金明、包围了 延州,范雍再一次召集刘平与石元孙救援延州。刘平先出发,步军跟在后面,夜晚到达三川 口西十里安下营寨,(刘平)派遣骑兵先到延州攻打城门。当时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率领两 千多人,驻扎在保安军北面的碎金谷,巡检万俟政、郭遵各率领所属部队分兵驻扎,范雍都 把他们召集来作外援,刘平也派人督促他们行动。第二天早晨,步兵还没有赶到,刘平和元 孙回头迎接。走了二十里,才遇到步兵。(刘平)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结阵向东行进五里,碰 上了敌人。 敌军渡过河水列为横阵,郭遵和忠佐王信靠近攻打他们,不能进入。于是官军一起攻击, 杀死几百人,(敌人)才撤退。敌人又用盾牌遮蔽着摆出阵型,官军再次进攻并打退敌人,夺 走盾牌,杀死的、俘虏的以及溺水而死的敌人有几千人。刘平的左耳和右颈被流箭射中。敌 人派轻兵逼近进攻,官军后退了二十步。黄德和在阵后,看见军队撤退,便率领部下逃跑到 西南山,众军跟着他,都溃败下来。刘平派遣他的儿子宜孙追赶黄德和,(刘宜孙)拉着黄德 和的马辔头说:“应该命令军队回去,合力抗敌,怎么能率先逃走呢?”黄德和不听他的话, 骑马逃到甘泉。刘平派遣军官拿剑阻拦挽留士卒,留下了一千多人。转战三天,贼人撤退回 河东面。刘平率领余下的部队保卫西南山,建起七道栅栏防御。敌人夜晚派人敲栅栏,问大 将在哪里,士卒们不回答。敌军又派人伪装成哨兵,传递劝降书给刘平。刘平将送信的敌人 杀了。第二天早晨,敌军首领举起马鞭指挥骑兵进攻,从山的四面合击,把官军断绝为两部 分,最终(刘平)与石元孙都被活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导学号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 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C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 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 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 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 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 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 A 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 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 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 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9.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6 分) 答: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 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解析】 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 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 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 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 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4 分) 导学号 (1)陆游《游山西村》中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是用来展现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的名句是“__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 意志的一句话是“__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 【解析】 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注意几个提示语 (1)“困窘步入佳境”,(2) “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另外注意字形不能出错。(1)句中的 “柳暗”经常有同学写成“柳岸”,(2)句中的“萧萧”是草字头,不是竹字头。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导学号 ( C ) ①中国电科的科学家们研制的芯片,在当前国际市场上超过同类产品 3 倍,而为了这一 天的超越,中国电科的科学家们努力了整整十二年。而此时的厚积薄发....,更是引来了网友们 的一片赞叹。 ②中国在芯片领域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和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仍有较大差距。某科 学家说:“整个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多年的实践积累,大量的资 金投入和完善的产业链,不可能一蹴而就....。” ③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 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倾巢出动....,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 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 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②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③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 光去看他。不合语境,不存在新老眼光的改变。④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 扰。贬义词。本句用来形容公安部门抓捕逃犯,使用对象错误。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 而有气势。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望文生义,不能理 解成冰冻解除。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导学号 ( B ) A.随着通讯行业的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很 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许多网友在微博中表示,他们在《小麦进城》中感悟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 普通人的深刻影响,体味到了通过诚实劳动实现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的喜悦。 C.将于 12 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 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要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 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 A“不可缺少”与“必需”语义重复,应删去“不可缺少”。C 主谓搭配不 当,“市民卡”不能“享受各类公共服务”。D 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要发挥民间力量 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导学号 __①__?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 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 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 2050 年城 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行的理由是:__②__,而且能 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__③__。最 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答:自动驾驶汽车到底可不可行__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__多数人不能接受(或 “需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 四、写作(50 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50 分) 短 句 邵燕翔 走在 秋天的原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这首诗歌对你有哪些启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略 【解析】 这是一道诗歌型材料作文题。同学们在写作时,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这 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与关键;其次,要展开联想,联想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诗歌意蕴的把握, 而且有助于同学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最后,确定作文的立意。关于这个作文,有以 下立意角度可供参考:1.低头是一种谦逊的态度,是一种成熟的姿势。成熟的事物大都懂得 因谦卑而低头,如成熟的稻穗低头不语,成熟的人不张扬。因为成熟者都懂得,内在的丰厚 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而这种丰厚,是不需要借助任何方式来宣扬的。2.抬头做人,眼 界更开阔。低下头固然是谦卑的表现,但低头往往会限制人的眼界,影响人的发展,而且过 分谦虚也会阻碍人的进步。真正的成熟者会昂起头颅,真诚而直率,既不张扬,也不自卑。 成熟者高高昂起头颅,只为看得更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