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单元质量检测四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创造出彪炳史册的烹饪技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饮食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 - 23 -‎ 的固定模式。古人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相协调,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后来,这种说法被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甚至不吃,达到辟谷的境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摘编自《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 - 23 -‎ 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2018年12月“人民网”)‎ 材料三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 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接下来还要占领铁路系统。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吕氏春秋·本味》中,伊尹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等主次有序落座。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烦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 - 23 -‎ ‎。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已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2018年2月“光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悠久的区域文化,它在食源开发等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生活发生了巨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遗憾。‎ D.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伊尹则认为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 解析:A项,原句意应该是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B项,“只要……就……”的条件关系错误,应为“只有……才……”。D项,“孔子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伊尹则认为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错误,由材料三“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知,孔子认为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由“伊尹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 - 23 -‎ 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可知,伊尹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答案:C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发展,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已经消失殆尽,农耕时代的食物只留下一个背影。‎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吃饭并不只是吃饭这么简单,它折射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家庭理念,以及对审美与礼节的需求。‎ D.如今一些年轻人“以外卖为天”,外卖行业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解析:“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已经消失殆尽”于文无据;且材料二说的是“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而不是“农耕时代的食物只留下一个背影”。‎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第三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应遵循这一饮食原则。‎ B.夏季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困乏无力,而绿茶有消暑清热、醒脑提神之效,故夏季饮茶首推绿茶。‎ C.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热量消耗大,可适当多吃一些大豆、牛羊肉等高蛋白食物,增加抗寒能力。‎ D.在原始时期,人类“饥则求食,饱则弃余”,现在人们逐渐养成了“一日三餐”的基本用餐习惯。‎ - 23 -‎ 解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进食要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而“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说要注意营养充足,膳食均衡。‎ 答案:A ‎4.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材料一的论证思路,材料一是“总分总”的结构。题干问的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这就要概括其中“分”的内容。可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归纳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组织语言形成答案。二、三、四段是答题区域,每段段首的语句即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答案:①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②古代中国人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加工烹饪食物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③饮食要依循传统思想所设定的“阴阳五行”的世界模式。‎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外卖这种饮食方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赞成外卖这一饮食方式,也可以不赞成,还可以辩证看待。答题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赞成可从“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口味丰富多样”“专业性强”“减轻家务负担”等方面说明理由,不赞成可从“削弱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无法体现传统烹饪中的精华”“导致人们对传统饮食的敬畏逐渐消失”等方面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 - 23 -‎ 外卖可以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口味丰富多样,专业性强,能减轻家务负担。但它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削弱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无法体现传统烹饪中的精华,导致人们对传统饮食的敬畏逐渐消失。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外卖这种饮食方式,要充分利用它带给我们的便利,但同时也不能忘却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要积极发扬其精神文化内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季京味儿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 冬储大白菜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菜站,大白菜堆积如山,人们从早到晚排起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菜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 - 23 -‎ 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否则浓烟倒灌,呛得人涕泪直流,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千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进入屋子,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碜。‎ 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喊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出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 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块,用铁钩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人不注意,我跟着同学钻进冰窖,昏暗阴冷,水腥味儿夹杂着干草味儿。那些冰块置放在多层木架上,用草垫隔开,最后用草垫、木板和土封顶。待来年夏天,这些冰块用于冷藏鲜货食品,制作冰淇淋刨冰。在冰窖里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冻的鱼。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 - 23 -‎ 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的水仙,赶上春节前后悄然开放,暗香涌动,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顶属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头晕,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 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狞厉之美。相比之下,那淡黄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而伴随着这香味儿的是可怕的“吊死鬼”。那些蠕虫吐丝吊在空中,此起彼伏,封锁着人行道。穿过“吊死鬼”方阵如过鬼门关,一旦挂在脖子上脸上,挥之不去,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难免惊叫。‎ 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放暑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说到游泳,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沉浮在人声鼎沸和水下的片刻宁静之间。‎ 暴雨似乎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的躁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们冲向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蹬水一边高叫:“下雨啦,冒泡啦,王八戴上草帽啦……”‎ 不知为什么,秋天总与忧伤相关,或许是开学的缘故:自由被没收了。是的,秋天代表了学校的刻板节奏,代表了秩序。粉笔末儿飘散,中文与数字在黑板上出现又消失。在男孩子臭脚丫味儿和脏话之上,是女孩儿的体香,丝丝缕缕,让人困惑。秋雨阵阵,树叶辗转飘零,湿漉漉的,起初带有泡得过久的酽茶的苦味儿,转而变成发酵的霉烂味儿。与即将接班的储大白菜味儿相呼应。‎ ‎(有改动)‎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23 -‎ ‎.作者要用文字找回小时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原貌,描摹瓦顶、蓝天,书写他心目中的北京。‎ B.作者对北京冬天的气味印象深刻,“冬储大白菜味儿”“煤烟味儿”“灰尘味儿”和大雪的“云中薄荷味儿”,有苦亦有甜。‎ C.秋天雨后树叶的味道,是“泡得过久的酽茶的苦味儿”,这里面带着作者成长的味道,有忧伤,有怅然。‎ D.本文与《故都的秋》风格类似,都是表达对故乡季节的喜爱,本文的气味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 解析:“气味儿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理解有误,味儿就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这些味儿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散发在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代表了北京不同季节的文化。‎ 答案:D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想要用文字重建北京城,借此怀念一切与北京相关的回忆,自然引出对北京气味儿的想念。‎ B.文章写“煤烟味儿”时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孩子们“打出溜”时,几个动词用得精准生动,画面感强。‎ C.本文文字生动洗练,写春天水仙时,一个“赶”字仿佛使人感到水仙的善解人意,也暗含作者期待花开的急切心情。‎ D.文章剪裁讲究,详略安排得当,描写冬日京味儿时不惜笔墨,对春秋的气味儿着墨却不多,但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特色。‎ 解析:写“煤烟味儿”时没有用夸张的修辞,而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答案:B ‎8.理解文中画线的两句话。(4分) ‎ ‎(1)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 2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句子即赏析语句。答题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判断手法,首选修辞,(1)中的“温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2)中的“香味儿”是嗅觉,“箫声”是听觉,说槐花的香味儿像箫声一样悠远,这是通感,然后分析这种手法所体现的事物的特点,(1)中的“温柔”说明了煤烟味儿熏人的方式,煤烟味儿“温柔”,还“杀”人,说明其与人的关系密切;(2)句中的“箫声”则传递出一种快乐的心情。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两句话均传递出一种温馨。理解句子时注意不要脱离前后的语境。‎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京味儿当中的煤烟味儿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温柔”既指出了煤烟味儿悄无声息的特点,也写出了煤烟虽脏,却能给人们做饭取暖,传递温情。‎ ‎(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香味儿”的嗅觉转移到“箫声”的听觉,将北京夏天快乐、恣意的味道写得悠远绵长,令人回味。‎ ‎9.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及传达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思路要结合文本中的语句,要抓住能够体现思路的关键字眼。文章开头写到“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重建”一词体现了对老北京的怀念;下文的“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首先”一词引出了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的描写;种种的“味儿”之后提及了四季,尤其是“‎ - 23 -‎ 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以上便是文章的行文思路。情感自然就是对老北京的怀念、对文化的思考。‎ 答案:本文由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写起,进而引出了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的描写,从而引发了作者对老北京四季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地域文化深沉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县召为吏,给农司马。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徙邺典农中郎将。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文帝崩,后每与陈骞讽魏帝以历数已终,天命有在。及禅位,苞有力焉。武帝践阼,迁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密表苞与吴人交通。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遣太尉义阳王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苞用掉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帝闻之,意解。及苞诣阙,以公还第。苞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时邺奚官督郭禹上书理苞。帝诏曰:“前大司马苞忠允清亮,才经世务,干用之绩,所历可纪。宜掌教典,以赞时政。其以苞为司徒。”有司奏:“苞前有折挠,不堪其任,不宜擢用。”诏曰:“昔邓禹挠于关中,而终辅汉室,岂以一眚而掩大德哉!”于是就位。泰始八年薨。帝发哀于朝堂。及葬,车驾临送于东掖门外。策谥曰武。咸宁初,诏苞等并为王功,列于铭飨。苞豫为《终制》曰:‎ - 23 -‎ ‎“延陵薄葬,孔子以为达礼;华元厚葬,《春秋》以为不臣,古之明义也。自今死亡者,皆敛以时服,不得兼重。又不得设床帐明器也。”诸子皆奉遵遗令,又断亲戚故吏设祭。‎ ‎(选自《晋书·石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B.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C.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D.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名知人”的意思是以善于发现人才知名,其主语是赵元儒,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见苞”“异之”的主语都是赵元儒,且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禅位,即禅让帝位,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B.践阼,指古代君主以武力登上皇位,也可指临时代行王政。践,履也;阼,主人阶也。‎ C.薨,即死,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之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 23 -‎ D.明器,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常用陶瓷木石或金属纸张等制作。‎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践阼”指君主登基、即位,而非“以武力登上皇位”。‎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苞的仕途不顺,经历坎坷。初入仕时仅为小吏,供农司马差遣,后又被差遣到邺做事,事情长时间办不完,就在邺地贩卖铁,后来才逐渐升迁。‎ B.石苞为官正直,不惧权贵。在任邺城典农中郎将时,尚书丁谧权倾一时,但计较私利,石苞将他的事上奏朝廷,被人称道。‎ C.石苞遭人陷害,最终自证清白。石苞在镇守淮南地区时,淮北监军王因他出身卑微而陷害他,但石苞用部下的计策使武帝消除了疑心。‎ D.石苞遭到反对,最终得到重用。皇帝称想提拔石苞为司徒,遭到官吏的反对,但皇帝却认为不能因为他眼睛有疾病就掩盖他的美德,他仍被委以重任。‎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眼睛有疾病”错,“眚”的意思是过失。‎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2)及苞诣阙,以公还第。苞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从诸葛诞失败后,石苞便奉命镇守淮南地区,兵强马壮,边境事务很多,石苞既勤于各项事务,又以威望品德来使人信服。‎ ‎(2)等石苞到了朝廷,(皇上)命他以乐陵郡公的身份返回宅第。石苞自身因为没有功劳感到羞愧而没有对此心怀不满。‎ ‎14.武帝为什么要任命石苞为司徒?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武帝之所以任命石苞为司徒,是因为其“忠允清亮,才经世务,干用之绩,所历可纪。宜掌教典,以赞时政”,即石苞忠诚公允,清廉正直,才干能治理世事,办事的功绩,所经历之处都可以记载,宜于掌管教化,来佐助朝政。‎ 答案:因为武帝认为石苞忠诚公允,清廉正直,才干能治理世事,办事颇有功绩,适宜掌管教化,因而任命他为司徒。‎ ‎【参考译文】‎ - 23 -‎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县里召见他担任小吏,供农司马差遣。不久后又被派遣到邺,事情长时间办不完,于是在邺地市场上贩卖铁。市长沛国赵元儒以善于定现人才知名,见到石苞,感到惊异,于是与石苞结交。感叹石苞气量远大,当官应到公辅,石苞因此出了名。拜见吏部郎许允,请求在一个小县当县令。逐渐升迁为景帝的中护军司马。后调任邺城典农中郎将。当时魏朝王侯多数住在邺下,尚书丁谧的权势在当时无人可比,并计较一时的利益。石苞上奏陈列这些事,因此更被称道。文帝去世,此后常常与陈骞用气数已尽,天命有所选择的话婉言劝说魏帝。等到禅让君位,石苞出了力。武帝登上皇位,晋升(石苞)为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并加官侍中。自从诸葛诞失败后,石苞便奉命镇守淮南地区,兵强马壮,边境事务很多,石苞既勤于各项事务,又以威望品德来使人信服。淮北监军王琛轻视石苞出身卑微,秘密上奏章说石苞与东吴人相勾结。早些时候观察云气的人说:“东南方向有大规模战争发生。”等到王琛的奏折送到,武帝非常怀疑石苞,派遣太尉义阳王司马望率领大军征召他回京,以防备突如其来的事变。石苞采用属下孙铄的计谋,不带军队,步行前来,住在都亭等待责罚。武帝听说后,消除了疑心。等石苞到了朝廷,(皇上)命他以乐陵郡公的身份返回宅第。石苞自身因为没有功劳感到羞愧而没有对此心怀不满。当时邺奚长官郭禹上书为石苞辩解。皇帝下诏书说:“前大司马石苞忠诚公允,清廉正直,才干能治理世事,办事的功绩,所经历之处都可以记载。适合掌管教化,来佐助朝政。任命石苞为司徒。”官吏上奏说:“石苞先前有过失,不能承担这一重任,不应该提拔任用。”(皇帝)下诏说:“过去邓禹在关中受挫,而最终辅佐了汉朝,怎么能因为一点过失而掩盖大的美德呢?”于是(石苞)就任。泰始八年去世。皇帝在朝堂上致哀。下葬时,皇帝送丧到东掖门外。册封谧号武。咸宁初年,诏告石苞等人一并享受亲王的丧制,存铭附祭。石苞事先写好了《终制》说:“延陵薄葬,孔子认为达礼;华元厚葬,《春秋》认为他不忠,这是古代彰明的教义。从现在开始死亡的人,都以应时的衣服入殓,不能穿两套。也不能设床帐祭器。”儿子们都遵从遗命,并且拒绝亲戚及过去的下属设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负薪行 杜 甫 - 23 -‎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夔州女已经头发半白,四五十岁了,仍然找不到丈夫,原因是她们遭逢丧乱,男丁减员,女子嫁不出去。‎ B.“堪咨嗟”,一作“长咨嗟”,用“堪”字表达了“夔州处女”的自怨自艾,用“长”字表达了作者对“夔州处女”命运的哀怜。‎ C.诗歌五、六句写当地男人坐享其成而女人立地侍候,男人在屋里当家,女人出入操劳,表达了对这一风俗的批判及对当地妇女的同情与关怀。‎ D.夔州女生活辛苦,她们不但要砍柴、卖柴,还要去盐井运盐,换的钱除了用来养家糊口,还要应付官府摊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如果是“长咨嗟”,则翻译成“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长久的悲叹”;如果是“堪咨嗟”,则翻译成“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怎么能不让人悲叹”。因此用“堪”字是“表现了作者对‘夔州处女’命运的哀怜”,而用“长”字则“表达了‘夔州处女’的自怨自艾”。‎ 答案:B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 2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最后两句为反问,表明作者认为夔州女子并非天生粗丑,而是因困苦劳累至此,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讽刺。解题时,结合诗句意思、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作答即可。‎ 答案:最后两句大意是,如果说夔州巫山县的女子相貌粗丑,那为什么这里会是美貌动人的王昭君的故乡呢?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对夔州女子的同情。照应开头,同时引发读者思考导致了夔州女子悲剧的原因,言有尽而意无穷,增强了全诗的讽刺意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说明陈胜起义号召力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人物的活动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悠然闲适。‎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义隆北伐的想法和结局完全相反。‎ 答案:(1)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 - 23 -‎ ‎。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__①__,合拢为冬。合在一起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是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 我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我儿时的伙伴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蝉、蚂蚁……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的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__②__,一如这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对偶、比喻、夸张 B.比喻、排比、夸张 C.借代、排比、通感 D.比喻、借代、对偶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如妹妹……蝴蝶落在上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的夏天的难耐与难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如这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可知,文中并未使用对偶、借代、通感的修辞手法。‎ 答案:B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长长的夏是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季节。”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 2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析两个句子的差别。很明显,原句为反问句,且由两个分句组成,而改写后的句子变成了陈述语气的长单句。找出两个句子之间的区别,便不难得出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答案:①原文是反问句,改后的句子为陈述句,原句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②原句由两个分句组成,改后的句子为长单句,原句对“夏”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由横线前的“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起始如春,承续似夏”,以及横线后的“合拢为冬……完整的一轮”可知,应根据“起,承,转,合”中的“转”补写有关“秋”的内容。第②处,横线前说的是“快乐把时光缩短”,横线后的意思是苦夏很长,所以此处应补写“苦难把岁月拉长”之类的句子。‎ 答案:①转变若秋 ②苦难把岁月拉长 ‎21.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经过3年的技术攻关,课题团队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②车辆、牵引、运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统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结果。‎ ‎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公司设计师介绍,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④‎ - 23 -‎ 高速磁浮列车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等优点,⑤尽管可以在长大干线交通中发挥出速度优势,⑥也适用于中短途快启快停应用,大幅提升城市通勤效率,⑦提高城市群、市域间的“一体化”“同城化”“通勤化”发展。‎ 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取得”与“结果”动宾搭配不当,应将“结果”改为“成果”。“作为”是介词,后面残缺了宾语中心语“工具”或“模式”。“尽管……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尽管”改为“既”。“提高”与“发展”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促进”。‎ 答案:② “结果”改为“成果” ③ “交通”后面加“工具”或“模式” ⑤ “尽管”改为“既” ⑦ “提高”改为“促进”‎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5分)‎ 公交车驶入雍和宫大街,乘客都扒着车窗往外看,变化忒大了,这街景怎么跟拍电影似的:瞧那如意门多精巧,一看就是老北京;女儿墙都露出来了,花砖砌的样式真多;还有那拱券门,是民国时期的吧;这外立面的砖墙,有丝缝有干摆有淌白,用了很多老砖,有味道……‎ ‎2019年9月,雍和宫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顺利通过阶段验收。工程历时17个月,包括建筑风貌整治、道路交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全长1 130米的雍和宫大街初步呈现“‎ - 23 -‎ 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风貌。图纸变实景,雍和宫大街给了我们可以触摸的古都风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提炼关键词的能力。作答时抓住关键性信息,即结论性句子,可删去语段中的叙述性文字,筛选出语段中的主语、事件及其影响,再用连贯的语言将其串联起来,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北京雍和宫大街整治提升,“慢街素院”散发古都韵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我们可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大数据;这又是一个需要独创的世界,我们必须拥有更多自己的关键技术、核心产权,因为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警世恒言;100年前,无数热血青年为了救亡图存,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50多年前,钱三强、邓稼先等一批“原子”先驱,为了祖国的强盛,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新中国赢来了长治久安。‎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段落,可以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分别审读材料中心。第一段的关键词是“共享”和“独创”。第二段的关键词是“100多年前”“少年强则国强”;“100年前”“无数热血青年”“救亡图存”;“50多年前”“‎ - 23 -‎ 钱三强、邓稼先等一批‘原子’先驱”“第一颗原子弹”。第二段强调“青年”,他们为了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综合材料,可确定以下立意:生活不缺乏“共享”,但独创更稀缺;在共享的时代,青年该如何做;你是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共享时代,更呼唤独创;新时代的中国呼唤更多青年成为独创者;有独创青年,就会有独创中国;等等。‎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