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谈高考物理热学复习
谈2006年高考物理《热学》复习 2006-1-6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杨清海 从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来看,《热学》部分的要求均为I级要求,一般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只要求知道大纲中的考点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笔者根据近三年高考物理《热学》部分的考点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近三年高考物理《热学》部分的考点考查情况 下表中“北春”是指北京春季高考卷.2004年“卷I”是指福建、河南、河北等使用的全国卷;“卷II”是指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使用的全国卷;“卷Ⅲ”是指内蒙古、海南、西藏、陕西等使用的全国卷.2005年“卷I”是指福建、河北、河南等使用的全国卷;“卷II”是指黑龙江、吉林、广西等使用的全国卷;“卷Ⅲ”是指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卷使用的全国卷. 考点内容2005年 要求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全国 上海 江苏 天津 北春 卷I 卷II 卷Ⅲ 上海 江苏 广东 天津 北京 北春 卷I 卷II 卷Ⅲ 上海 江苏 广东 天津 北京 北春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I √ √ √ √ √ 2 分子热运动.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 I √ √ √ √ √√ √ √ 3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 I √ √ √ √ √ √ √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I √ √ 5 热力学第二定律 I √ √ √ 6 永动机不可能 I 7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I 8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I 9 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I 10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I √ √ √ √ √ √ √ √ 11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I √ 12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I √ √ 二、分析考点 热学是研究与温度有关的热现象的科学。它是从两方面来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的,一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即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解释与揭示热学宏观量及热学规律的本质;二是以观测和实验事实为依据,寻求热学参量间的关系及热功转换的关系。虽然热学部分知识点较分散,大多属于定性了解的内容,并非重点内容,不必要搞得过难,但要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做到不留知识盲点。 对分子动理论、热传递和做功部分不能降低要求,对气体的问题只要求知道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就可以了,不必进行过难的计算,但可能出现定性综合题,如2005年全国卷I第21题将考点10与考点2、3进行综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考中考到概率最高的是考查考点1、2、3、10,其次考查考点5、4、12。 三、复习建议 1.复习方法: 学生全面复习教材内容,强化基础知识记忆理解,通过学生自己来梳理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在全面复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考点1、2、3、10、5、4、12这7个考点上多下功夫,尤其是对考点1、2、3、10进行重点的针对性的训练。 《热学》部分的复习与力学和电学应有所不同: 对生员较好的学校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自行复习课本,然后将各个考点的基础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发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上交批改,进行统计,重点复习讲评,可以大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对生员较差的学校可以采取先教师带动学生进行复习,然后将各个考点的基础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发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上交批改,进行统计,有的放矢地讲评巩固,可以提高复习的质量. 2.讲评 ⑴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如“绝热”、“迅速”、“缓慢”、“内能”、△U = W + Q 等等。 ⑵注意模型的理解 固体、液体可视为一个分子紧挨一个分子排列,而对气体来说则不行。 理解好分子体积与分子平均占据空间的区别与联系。 ⑶类比法: 例1 (05年江苏物理)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例2 (04年全国卷III)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a、b之间的势能 ( B )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O x F a b c d 例3 (03年江苏)如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 0为斥力,F < 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静止释放,则( BC )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⑷量纲法:物理量的量纲表示可用来检验公式的正确性,依据的原则是只有量纲相同的量才能加减或用等号相联接。 例4 (04年全国卷I)若以 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NA = ② ρ = ③m = ④△ = 其中( B )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⑸能量法 例5 (04年广东)如图所示,密闭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活塞的上部封闭着理想气体,下部为真空,活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置于真空中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过程( D ) A.Ep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 B.Ep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C.Ep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 D.Ep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理想 气体 乙 B P 甲 例6 (03年全国)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P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 C ) 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 ⑹注意语言文字叙述的变化 K a b 例1 (05年全国卷I第21题)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BCD ) A.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例2 (03年全国)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P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 C ) 乙 B P 甲 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 例3 2005年江苏物理卷第9题将考点3与考点10综合。 分别以p、V、T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0、V0、T0)。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 ①从(p0、V0、T0)变为(p1、V1、T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1 = T0); ②从(p0、V0、T0)变为(p2、V2、T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1 = V2>V0,则 ( A ) A.p1>p2, T1>T2 B.p1>p2, T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