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鲁教版

第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2019·南京二模)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2.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解析 第1题,图中荒漠带生长积温达8 ‎000℃‎、可能蒸发量达2 ‎200 mm、年均温‎20℃‎,说明位于热带,而年降水量‎200 mm左右,据此可判断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主要是受副高或信风影响形成的;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区面积最大。第2题,图中显示生长积温、年均温等热量要素逐渐变化较明显,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依据硬叶林带可判断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区,则典型分布地区在大陆的西部。‎ 答案 1.A 2.A ‎(2019·江苏省盐城市摸底)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图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 A.a-① B. b-②‎ C. c-③ D.d-④‎ ‎4.甲图中c自然带在南半球呈南北走向,其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 第3题,从图中位置看a为热带雨林景观,b为热带草原景观,c为热带沙漠景观,d为阔叶林景观,对应乙图垂直带谱,相似的只能是d和④。第4题,c热带沙漠带在南半球西海岸呈南北走向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答案 3.D 4.B ‎(2019·福州质检)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据研究表明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 (  )。‎ A.北半球山地林线北坡高于南坡 B.南半球山地林线高于北半球 C.同一纬度山地林线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D.同一纬度山地林线沿海高于内陆 ‎6.影响全球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  )。‎ A.山地海拔 B.光照强度 C.年平均气温 D.最热月平均气温 解析 第5题,获取图中纬度和海拔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6题,图中显示纬度越低,山地林线海拔越高,说明气温是影响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而材料中告知,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而生长期在气温较高的时期,故首要影响因素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而不是年平均气温。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的含义。‎ 答案 5.C 6.D ‎(2019·江苏省苏北四市质检)读“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8.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的地理位置,绿化工程适宜栽植地中海气候的树种,扩大绿色范围,防止沙漠扩张。第8题,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所涉及的是南北自然带差异,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7.B 8.A 下图为北半球两高山垂直植被分布图,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不同。读图完成9~10题。‎ ‎9.造成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B.纬度差异 C.海拔不同 D.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 ‎10.两山地 (  )。‎ A.湿润气流的迎风坡相同 B.向阳坡相同 C.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D.山麓都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解析 第9题,左图高山南坡山麓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右图高山南坡山麓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说明该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即它们都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纬度差异不大,但两处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分别受季风环流和中纬环流与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从而导致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的不同。第10题,两山地都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因此它们的向阳坡相同,都是南坡为向阳坡。‎ 答案 9.A 10.B 读非洲局部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 A.③④ B.①⑥‎ C.①④ D.②⑤‎ ‎12.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解析 第11题,图中①地位于赤道附近,本应为热带雨林带但由于地势高,形成热带草原带;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并受到地形的抬升,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带。第12题,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均是热带草原带,但其成因不同。‎ 答案 11.B 12.A ‎(2019·福建质检)内蒙古某山北坡植被以森林为主,南坡以草原为主,其中有一处花岗岩(侵入岩)“石林”景观。完成13~14题。‎ ‎13.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14.该山南北坡植被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北坡为 (  )。‎ 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 C.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D.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 解析 第13题,材料告知“石林”为侵入岩,则必然经历了岩浆活动,现在出露地表说明经历了地壳上升运动;形成比较陡峭的山体,又要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破坏才能形成。第14题,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而以草原景观为主,该山脉的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但冬季风带来的水汽要远小于夏季风,所以北坡降水要少于南坡;但北坡却是森林景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要好于南坡,排除降水因素后,只可能是由于北坡为阴坡而光照条件差、蒸发弱,从而水分条件好。‎ 答案 13.C 14.C ‎(2019·盐城市第三次调研)‎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读图完成15~16题。‎ ‎15.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16.图中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 解析 第15题,依据题意和图表信息,从南向北出现的是对称的景观,而中间是冰雪带,显然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为云杉林只出现在北坡,它的位置在山腰地带,山上和山下都是草原,说明该地段水汽比较充足,是受西风带影响,带来地形雨所致。‎ 答案 15.C 16.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7.(2019·南京模拟) 荒漠成因多样,分布规律有异,下列荒漠与其对应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的有 (  )。‎ A. 撒哈拉沙漠——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以东沙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西藏海拔5 ‎000 m以上的荒漠——非地带分异 解析 理解了各沙漠的成因,不难知道是何规律。撒哈拉沙漠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形成的,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以东沙漠是处在背风坡地段,降水少形成的,西藏海拔5 ‎000 m以上的荒漠属于寒荒漠。‎ 答案 AB ‎(2019·徐州阶段性测试)‎ 下图是某大陆沿某纬线的植被类型示意图,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完成18~19题。‎ ‎18.①地的洋流性质及其方向是 (  )。‎ A.寒流 B.暖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 ‎19.关于图示植被类型相关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B.图示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 C.温带荒漠的形成与这里地处山地的背风坡有关 D.山地植被中可以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第18题,根据题意可以判定是南美洲南端植被类型分布,①地的洋流是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第19题,西部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中间山地是安第斯山脉,受它的影响,东部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植被,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18.AC 19.BC 三、综合题(共40分)‎ ‎20.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应为哪种植被?‎ ‎(2)玉龙山东西两侧带谱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4)说出该地居民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解释原因。‎ 答案 (1)常绿松林。‎ ‎(2)降水。‎ ‎(3)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水汽较少。‎ ‎(4)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山麓地区,原因是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21.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坡,D表示________坡。(填南或北)‎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相同的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高度较高,故B表示北坡;乙山是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该山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丰富,故D表示南坡。B坡雪线较低,一方面受其纬度高于A坡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该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有关。甲山的纬度比乙山高了许多,因此甲山的温度条件较乙山差,相同的自然带在甲山分布的高度较低。云杉林在甲山的A坡没有分布,与该处的降水量少有关。‎ 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纬度高;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水分条件较差。‎ ‎22.(2019·江苏省泰州市学情调研)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从C→B→A自然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 ‎(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4)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甲图位于非洲,是沿南北方向的剖面,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主要是热量的差异引起的;乙图是位于我国北方,是自东向西方向的剖面,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差异引起的;C地是太平洋中的岛屿,冬季气温低,受海洋的影响水汽量大,所以降雪多;B山脉为我国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答案 (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从赤道向两极(或从低纬向高纬)‎ ‎(2)温带草原带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3)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C地受地形抬升 因气温较低形成大量降雪。‎ ‎(4)地势第二级阶梯与地势第三级阶梯(或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