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小题专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小题专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 小题专练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政治和经济发生大变动 ②私学兴盛 ③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 ④各学派相互诘难、批驳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3、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 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4、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 德,还具备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5、右侧是古文字“仁”,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核心思想。以下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孔子要求统治者勤政爱民.为政以德 B.荀子发展了“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C.孟子主张统治者实施仁义王道,礼法并用 D.仁的本质是平等地爱人,目的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6、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爱人”是“仁”的思想内容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仁”的必要条件之一 C.“仁”的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残暴 D.“仁”就是要“有教无类”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一《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9、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 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 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 10、小成语大文化。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分别 是( ) A.道家、墨家、儒家 B.墨家、儒家、法家 C.道家、墨家、法家 D.道家、儒家、法家 1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 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12、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 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 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 ) 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 B.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 D.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 13、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 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 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B.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C.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D.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 域去分析。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比较。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是由法家提 出,先秦时期儒家并没有这一思想,故 A 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 实行法治,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 有序的等级秩序,故 B 项正确;厚古薄今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 的厚古薄今,故 C 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养心”,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 A 项错误;形成“养心、养气” 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 B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主性,并不是突出教化的功能性, 故 C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属于先秦儒家学派,故 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材料中孔子极力倡导实行君子之道,同时根据所学可 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因此题干说明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导致西周以来的礼乐秩序遭到 破坏,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孔子指的是“仁人君子”,并没有特定指代士阶层,故 A 项错 误;材料中孔子仅仅是提出个人道德修养问题,不是重建社会秩序,故 C 项错误;材料中 仅仅是孔子的主张,不涉及其他思想家,故 D 项错误,故选 B。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仁”的理解,及“仁”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孟 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故 B、C 表述错误;平等地、没有差別 地爱人是墨家的主张,儒家讲究的是等级秩序,D 表述错误。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孔子“仁” 的思想内涵。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联系老子的思想,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 是辩证法思想。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基础的,故君权高于法律。所以 D 项 的理解不正确。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 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自《庄子》,属于道家;舍生取义比喻为了真理和正义 而不惜柄牲生命,出自《孟子》,属于儒家;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经验,不知变通,出内《韩 非子》,属于法家。故 A 项正确,B、C、D 项都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儒、道、法三家的共同主张。题干中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规律;“天法道”,说明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 律,即天 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三 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所以选 择 C 项;B、D 两项只是反映其中一个方面, 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主张,故 A 项 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