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高考备考指南]‎ 考纲定位 ‎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核心素养 ‎1.变化观念——分析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氮及其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2.证据推理——收集各种证据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 ‎3.实验探究——发现或提出对氮及其化合物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4.创新意识——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敢于具有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社会责任——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2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2的低。‎ ‎(2)化学性质 N2的电子式为∶N⋮⋮N∶,结构式为N≡N。‎ ‎①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 N2表现氧化性。‎ ‎②N2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③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2NO,‎ N2表现还原性。‎ ‎3.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 完成下表中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 与H2O反应 化学 性质 与O2反应 ‎2NO+O2===‎ ‎2NO2‎ ‎-‎ 与H2O 反应 ‎-‎ ‎3NO2+H2O===‎ ‎2HNO3+NO ‎[注意] ①NO2与N2O4可相互转化:‎ ‎2NO2(g)N2O4(g) ΔH<0‎ ‎②N2O3、N2O5分别是HNO2、HNO3的酸性氧化物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 (1)N2转化为NO与NO转化为NO2均为氮的固定。(  )‎ ‎(2)N2的性质很稳定是因为氮的非金属性较弱。(  )‎ ‎(3)将1 mol NO与0.5 mol O2混合后分子数为NA。(  )‎ ‎(4)NO2与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 ‎(5)(2016·全国卷Ⅱ)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 ‎[提示] (1)× (2)× (3)× (4)√ (5)×‎ 角度1 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雷雨天闪电 B.NH3催化氧化制NO C.豆科植物根瘤菌 D.工业合成氨 D [A、C为自然固氮;B项不属于固氮。]‎ ‎2.在进行NO2溶于水的实验时有如图所示操作。‎ ‎(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当向试管中通入O2,现象是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气体,‎ 试管内液面上升至充满,继续通O2试管内液面又下降。‎ 角度2 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3.(2019·大连模拟)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D [A项,反应中NO、O2均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B项,N2不是污染成分;C项,NO与O2没有催化剂存在下就可以发生反应。]‎ ‎4.氮氧化合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Ox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 ‎(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5N2+6H2O,8NH3+6NO2‎ eq o(=====,sup7(催化剂),sdo5(△))7N2+12H2O。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①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设NO的体积为V(NO),NO2的体积为V(NO2),依据方程式知,处理NO需NH3:V(NO),处理NO2需NH3:V(NO2),则 解得V(NO)=0.75 L V(NO2)=2.25 L V(NO)∶V(NO2)=1∶3。‎ ‎(2)①生成两种钠盐,必然是NO2的歧化反应,依据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3和NaNO2。‎ ‎②NO中氮的化合价为+2,NO2中氮的化合价为+4,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据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3,即为NaNO2。‎ ‎[答案] (1)1∶3‎ ‎(2)①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NaNO2‎ ‎ 硝酸 ‎(对应复习讲义第50页)‎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①反应:4HNO32H2O+4NO2↑+O2↑。‎ ‎②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消除黄色的方法是:向浓HNO3中通入适量O2。‎ ‎③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2)强氧化性 不论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如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4HNO3(浓)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Fe2++NO+4H+===3Fe3++NO↑+2H2O。‎ ‎3.硝酸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 ‎(1)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NO ‎4NH3+5O24NO+6H2O。‎ ‎(2)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 ‎2NO+O2===2NO2。‎ ‎(3)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 ‎3NO2+H2O===2HNO3+NO。‎ ‎[提醒] (1)硝酸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 ‎(2)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3)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技巧 ‎1.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2.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3.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例】 (2019·三门峡模拟)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思路点拨] HNO3HNO3,则Cu失去的电子数与O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即n(Cu)=2n(O2)=2×=0.15 mol。根据质量守恒及NaOH和Cu(NO3)2的反应可得关系式:n(NaOH)=2n[Cu(NO3)2]=2n(Cu)=0.3 mol,则V(NaOH)==0.06 L=60 mL。‎ ‎[答案] A ‎[母题变式] (1)参加反应的Cu的质量为________g ‎(2)铜与浓HNO3反应的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答案] (1)9.6 (2)0.3‎ ‎[对点训练] ‎ 将Mg、Cu组成的m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HNO3中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还原产物NO气体为0.896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 mol·L-1 NaOH溶液6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 A.(m+2.28) g B.(m+2.04) g C.(m+3.32) g D.(m+4.34) g B [利用守恒法解答,当金属离子恰好沉淀时,m(沉淀)=m(金属)+m(OH-),守恒的巧妙之处在于,n(OH-)=n(金属失去的电子)=n(NO得到的电子)=3×0.896 L/22.4 L·mol-1=0.12 mol,m(沉淀)=m(金属)+m(OH-)=m g+0.12 mol×17 g·mol-1=(m+2.04) g,B正确。]‎ 角度1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1.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产生的有毒气体也越少 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稀硝酸少 C.试管内壁上的铜用浓硝酸除好,因反应速率快 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相同 D [铜完全反应,在进行相关计算时以铜为标准,等质量的铜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生成的Cu(NO3)2的量相同,浓硝酸被还原为NO2,价态由+5价降到+4价,每个氮原子只得1个电子,稀HNO3被还原时每个氮原子得到3个电子,故被还原的浓硝酸多、稀硝酸少,生成的NO2也比NO多。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3NO2+H2O===2HNO3+NO,故两种情况收集到的气体一样多。]‎ ‎2.下列有关硝酸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足量Zn与浓HNO3反应最终产生的气体成分中含有H2‎ C.稀HNO3溶液中Fe3+、SO、I-、Cl-、Fe2+可以共存 D.稀HNO3与FeO反应时HNO3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D [A项,浓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褪去;B项,HNO3与金属反应不可能生成H2;C项,SO、I-、Fe2+与HNO3均反应,不能共存;D项,生成Fe(NO3)3表现酸性,生成NO表现氧化性。]‎ 角度2 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 ‎3.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的关键是要防止装置中的O2对NO检验的干扰。‎ ‎[答案] (1)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2)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 3Cu+8H++2NO===3Cu2++2NO↑+4H2O ‎(3)验证NO的生成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4)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对应复习讲义第51页)‎ ‎1.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2)氨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的反应 氨气溶于水呈碱性原因的方程式为NH3+H2ONH3·H2ONH+OH-。‎ ‎②氨气与酸反应 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产生白烟,将浓盐酸改为浓HNO3,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Cl+NH3===NH4Cl,HNO3+NH3===NH4NO3。‎ b.氨气通入酸的本质反应为NH3+H+===NH。‎ ‎③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该反应是工业制HNO3的基础反应。‎ ‎2.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无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NH4ClNH4HCO3NH4HCO3NH3↑+CO2↑+H2O 与NaOH溶液   共热NH+OH-NH3↑+H2O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NH的检验 ‎(4)装有NH4Cl的长试管,用酒精灯对NH4Cl进行加热,现象为固体逐渐变少,‎ 试管口部有大量晶体形成。‎ ‎ (1)将1 mol NH3通入100 g水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4.5%。(  )‎ ‎(2)氨水呈碱性,故NH3为碱。(  )‎ ‎(3)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 ‎(4)所有铵盐均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 ‎(5)NH3的催化氧化体现了NH3的还原性。(  )‎ ‎[提示] (1)√ (2)× (3)× (4)× (5)√‎ 角度1 喷泉实验问题分析 ‎1.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B [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2.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标准状况下),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②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③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④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⑤NO2(H2O)/充满烧瓶 ‎⑥Cl2(NaOH溶液)/充满烧瓶 ‎⑦HCl(H2O)/溶液浓度为 mol/L ‎[解析] ①CO2不溶于NaHCO3溶液,不能形成喷泉;⑤NO2与H2O反应生成NO气体,不能充满烧瓶。‎ ‎[答案] ①⑤‎ 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 ‎(2)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气体 HCl NH3‎ CO2、Cl2、‎ SO2、H2S NO2‎ NO、‎ O2(4∶3)‎ 吸收剂 水、NaOH 溶液 水 NaOH溶液 水 水 ‎(3)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及引发方法 装置Ⅰ: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Ⅱ: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 角度2 氨、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3.(2019·松江模拟)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 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两性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D.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A [A项,pH越大,碱性越强;B项,Al(OH)3不溶于氨水;C项,浓硫酸稳定,不能形成白烟;D项,NH4Cl加热也分解,且NaHCO3加热后生成的Na2CO3不易除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NH3‎ B.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A [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对;Fe2+比NH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不会产生NH3,C项错;NH4HCO3、(NH4)2S等溶液均呈碱性,D项错。]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探究 ‎(对应复习讲义第53页)‎ ‎1.NH3的一般实验室制法 eq blc{(avs4alco1(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 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 管口,有白烟产生)) ‎2.两种简易制备方法 ‎(1)加热浓氨水:(见图1)‎ 反应原理:NH3·H2ONH3↑+H2O。‎ 图1               图2‎ ‎(2)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见图2)‎ 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加CaO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1.(教材改编题)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①中NH4Cl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在管口又反应生成NH4Cl;③中管口应朝下不能朝上。]‎ ‎2.(2017·全国卷Ⅰ)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 ‎[解析] (1)加热水蒸气时,若关闭k1,b中压强增大,a可起安全管的作用,防止烧瓶内压强过大,造成事故。‎ ‎(2)碎瓷片可防止蒸馏水在加热时暴沸;f是直形冷凝管。‎ ‎(3)关闭k1后形成密封体系,水蒸气冷凝,管路内形成负压,导致g中水倒吸入c中。‎ ‎(4)①d中保留少量水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生成的NH3逸出。‎ ‎②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可起到保温作用,使生成的氨气尽可能地逸出,以减小实验误差。‎ ‎(5)由题给化学方程式: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根据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C2H5NO2~N~HCl。n(C2H5NO2)=n(N)=n(HCl)=cV×10-3 mo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00%=%;样品的纯度≤×100%=%。‎ ‎[答案] (1)避免b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NH+OH-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