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中考数学考点与历年试题
2013年中考数学考点与历年试题 考试大纲的一级知识包括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4、图形的认识,5、图形与变换,6、图形与证明,7、统计与概率.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1、数与式 数与式部分包含(1)有理数,(2)实数,(3)代数式,(4)整式与分式等四个二级知识,共20个考点(三级知识点). (1)有理数 ①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历年试题如下: (2012年第1题)的相反数是( ) (2011年第1题)的倒数是( ) (2010年第1题)相反数是( ) (2008年第6题)的相反数是 (2009年第8题)一种商品硬件120元,按八折(即硬件的80%)出售,则现售价应为 元 有理数部分独立的考题不多,如有出现都为送分题目,各个考点常见于数值计算题. (2)实数 ①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⑥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单独考查上述考点的题目较少,考法散见于其他题目中,曾出现的试题有: (2009年第1题)4的算术平方根是( ) (2011年第7题)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 (2012年第9题)若x、y为实数,且满足,则的值是 (3)代数式 ① 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④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单独考查上述考点的题目较少,考法散见于其他题目中,曾出现的试题有: (2011年第8题)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_ 输入x 立方 -x ÷2 答案 (4)整式与分式 ①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可能因为容易送分,同时可以体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科学记数法已是历年必考的题: (2012年第2题)地球半径约为6 400 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2011年第2题)据中新社北京2010年12月8日电,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46 400 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2010年第6题)根据新网上海6月1日电:世博会开园一个月来,客流平稳,累计到当晚19时,参观者已超过8000000人次,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8000000= (2009年第4题) 《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726亿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2008年第2题)2008年5月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在广州举行,整个火炬传递路线全长约40820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火炬传递路程是( ) 整数指数幂考题有: (2009年第2题)计算结果是( ) A、 B、 C、 D、 ② 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单独考查整式运算的题目到去年出现一道题,值得重视这类题目的训练. (2012年第12题)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③ 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010年第2题)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008年第3题)下列式子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A、 B、 C、 D、 ④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因式分解的试题比较少见: (2012年第6题)分解因式: (2009年第6题)分解因式: (2007年第3题)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⑤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010年第12题)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分式的化简出现得较少,但这个考点不能忽略,这类题目在算式中不要超过3个分式,要求学生掌握分式运算的基本方法,熟记,,三个等式,熟练两项的和的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如,等.数与式的各个考点,主要通过下面数值计算题目进行考查: (2007年第11题)计算: (2008年第11题)计算: (2009年第11题)计算: (2010年第11题)计算: (2011年第11题)计算: (2012年第11题)计算: 这个题型重点考查绝对值、正整数指数、零指数、负整数指数的定义(只要是次方)、二次根式的化简、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值等计算,要注意计算过程的规范格式,重点掌握: (1),,等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特点; (2)二次根式的性质,熟记、、的值和,,等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根号内的数字以20以内为主); (3)记住特殊角三角形函数值.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独立的题目少见,常结合其它问题考查这一考点: (2010年第9题)某市2007年、2009年商品房每平方米平均价格分别为4000元、5760元,假设2007年后的两年内,商品房每平方米平均价格的年增长率都为,试列出关于的方程: ②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③ 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④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组)在中考试题中的地位是并列的,每年都有独立的题目考查: (2007年第12题)已知不等式(是常数)的解集是,求. (2008年第12题)解不等式:,并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009年第12题)解方程: (2010年第7题)分式方程:的解 (2011年第12题)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12年第7题)不等式的解集是 (2012年第13题)解方程组: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考查,常在应用题或综合题中出现: (2012年第16题)据媒体报道,我国2009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5 000万人次,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 200万人次,若2010年、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 (2)如果2012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预测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多少万人次? (2011年第16题)某品牌瓶装饮料每箱价格26元,某商店对该瓶装饮料进行“买一送三”促销活动,若整箱购买,则买一箱送三瓶,这相当于每瓶比原价便宜了0.6元,问该品牌饮料一箱有多少瓶? (2010年第20题)某学校组织340名师生进行长途考察活动,带有行李170件,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有10辆.经了解,甲车每辆最多能载40人和16件行李,乙车每辆最多能载30人和20件行李. (1)请你帮助学校设计所有可行的租车方案; (2)如果甲车的租金为每辆2000元,乙车的租金为每辆1800元,问哪种可行方案使租车费用最省? 这种运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现已的新考纲中删除。 (2009年第17题)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产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2008年第15题)如图,在长为10,宽为8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求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 (2008年第16题)在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普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设抢修车的速度为每小时千米,吉普车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则 (2007年第16题)某文具厂加工一种学生画图工具2500套,在加工了1 000套后,采用新技术,使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5倍,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求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套这种学生画图工具. 设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套这种学生画图工具,则 更早期的试题还有: 某种文具每件卖出可获利2元,为了支援贫困山区,现在按售价的七折出售给一所山区学校,结果每件只获利0.2元,问该文具的进价是多少元? 答案:设该文具每件的进价是元, 则 解得4 完成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7.5小时,乙单独做需要5小时,现在甲、乙合做1小时后,再由乙单独完成余下的工作,这样共需多少小时完成? 答案:,,即4小时20分完成. 甲、乙两车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走60千米,乙车每小时走40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问甲车多少时间可以追上乙车? 答案:, A、B两地相距250千米,甲、乙两车从A、B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走40千米,乙车每小时走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 答案:, 3、函数 (1)函数 ①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 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 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会求出函数值. ⑤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多年来未见有独立的题目考查上述考点,常在综合题中考查. (2)一次函数 ①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 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 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 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①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 (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 或k<0 时,图象的变化). ③ 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011年第6题)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1,-2),则_______ (2008年第7题)经过点A(1,2)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D O B A C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常常综合在一个解答题中: (2012年第17题)如图,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4,2),与轴交于点. (1)求的值及点的坐标; (2)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O A B 1 2 y x (2010年第15题)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两点,其中点坐标为(2,1) (1)确定、的值; (2)求点的坐标. O B A C (2009年第13题)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过点A分别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C,如果四边形OBAC是正方形,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O C B A (2008年第14题)已知直线:和直线:,求两条直线和的交点坐标,并判断该交点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哪一个象限上. (2007年第14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的两个顶点坐标(3,0)、(3,2),对角线所在直线为,求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4)二次函数 ①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 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次函数的考点多数放在最后一道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中考查,曾出现如下试题: (2011年第15题)已知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O 3 -1 (1)求c的取值范围; (2)试确定直线经过的象限,并说明理由. (2010年第17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0),与轴的交点坐标为(0,3). (1)求出,的值,并写出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函数值为正数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1、统计 ①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②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③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④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⑤会计算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⑥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⑧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⑨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⑩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概率 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②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统计与概率共12个考点,约占10分. 历年试题如下: (2012年第20题)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字,,1的卡片,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的值,放回卡片洗匀,再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的值,两次结果记为(,). (1)用树状图或列表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使分式有意义的(,)出现的概率; (3)化简分式,并求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出现的概率. 2012年的试题被评价为太难,不合适作为中考试题. (2011年第4题)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 B. C. D. 时间(分钟) 0 10 20 30 40 50 1 8 13 24 频数(学生人数) (2011年第18题)李老师为了解班里学生的作息时间表,调查了班上50名学生上学路上花费的时间,他发现学生所花时间都少于50分钟,然后将调查数据整理,作出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请根据该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调查的总体是什么?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该班学生上学路上花费时间在30分钟以上(含30分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2010年第4题)某学习小组7位同学,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款金额分别为5元、6元、6元、7元、8元、9元,则这组数据的作位数与众数分别为( ) A、6,6 B、7,6 C、7,8 D、6,8 (2010年第16题)分别把带有指针的圆形转盘A、B分成4等份、3等份的扇形区域,并在每一个小区域内标上数字(如图所示).欢欢、乐乐两个人玩转盘游戏,游戏规则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时,若指针所指两区域的数字之积为奇数,则欢欢胜;若指针所指两区域的数字之积为偶数,则乐乐胜;若有指针落在分割线上,则无效,需重新转动转盘. (1)试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欢欢获胜的概率; (2)请问这个游戏规则对欢欢、乐乐双方公平吗?试说明理由. (2009年第9题)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2个白球和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相同,若从随机摸出一球,摸到黄球的概率是,则 (2009年第17题)某中学学生会为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地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图中用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代表喜欢这四种球类中的某一种球类的学生人数),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学生? (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频数分布折线统计图. 图2 项目 图1 O 足球 乒乓球 篮球 排球 人数 50 40 30 20 10 足球 乒乓球 20% 排球 篮球 40% (2008年第5题)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气象台对五月某一天最高温度的预报,当天预报最高温度数据的中位数是( ) 城市 北京 上海 杭州 苏州 武汉 重庆 广州 东莞 珠海 深圳 最高温度() 26 25 29 29 31 32 28 27 28 29 A、28 B、28.5 C、29 D、29.5 (2008年第17题)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乒乓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有白球2个,黄球1个.若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0.5.(1)求口袋中红球的个数.(2)小明认为口袋中共有三种颜色的球,所以从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白球或黄球的概率都是,你认为对吗?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说明理由. (2006年第17题)妞妞和他的爸爸玩“锤子、剪子、布”游戏,每次用一只手可以出锤子、剪刀、布三种手势之一,规则是锤子嬴剪刀,剪刀赢布,布赢锤子,若两人出相同手势,则算打平. (1)你帮妞妞算算爸爸出“锤子”手势的概率是多少? (2)妞妞决定这次出“布”手势,妞妞赢的概率有多大? (3)妞妞和爸爸出相同手势的概率是多少? (2007年第19题)一粒木质中国象棋子“兵”,它的正面雕刻一个“兵”字,它的反面是平的。将它从一定高度下掷,落地反弹后可能是“兵”字面朝上,也可能是“兵”字面朝下。由于棋子的两面不均匀,为了估计“兵”字面朝上的概率,某实验小组做了棋子下掷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兵”字面朝上频数 14 38 47 52 66 78 88 相应频率 0.7 0.45 0.63 0.59 0.52 0.56 0.55 (1)请将数据表补充完整; (2)画出“兵”字面朝上的频率分布折线图; (3)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100 120 140 160 80 60 40 20 实验次数 频率 如图实验继续进行下去,根据上表的数据,这个实验的频率将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请你估计这个概率是多少? 第二部分 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认识 (1)角 ①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②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2)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②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 直线的垂线. ④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⑤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⑥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⑦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单独考查上述考点的题不多,但以后选择题增加到10道题,上述考点出现的概率较大. A D B E C 1 (2010年第3题)如图,已知∠1=70°,如果CD∥BE,那么∠B的度数为( ) A.70° B.100° C.110° D.120° (2007年第6题)由2点15分到2点30分,时钟的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 (3)三角形 ①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⑤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因有关考点常与四边形等几何知识出现在解答题中,故直接考查上述考点的不多,但上述基本考点一定要让学生熟悉,能得分. (2012年第5题)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5 B、5 C、11 D、16 M N B A C (2008年第8题)已知等边的边长为,则的周长是 (2008年第9题)如图1,在中,、分别是、的中点,且,则 (2007年第5题)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007年第7题)如图,在不等边中,∥,,图中等于的角还有 . (4)四边形 ①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②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④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⑤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 ⑥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⑦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B D C A 四边形的知识常见于解答题中. (2011年第5题)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 A.120º B.135º C.140º D.144º (2007年第10题)如图,菱形的对角线,,则菱形的周长为 (2010广东)如图(1)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把它的各边延长一倍得到新正方形,把正方形边长按原法延长一倍得到新正方形(如图2,)以此下去……,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A B C D E F G H I J (2005广东)设四边形是边为1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第二个正方形ACEF的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 (1)记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请求出,,的值; (2)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第个正方形的边长的表达式. (5)圆 ① 理解圆及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 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③ 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④了解切线的概念,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⑤ 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圆的内容难度大大降低,并且不会出现圆的证明题,虽然有些省、市的试题时有出现,但广东的题中圆的证明要求不高. B C O A (2012年第10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连结,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结果保留) (2011年第9题)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若,则 y x -3 O 1 2 3 1 2 3 -3 -2 -1 -1 -2 -4 -5 -6 (2011年第14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4,0),⊙P的半径为2,将⊙P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P1. (1)画出⊙P1,并直接判断⊙P与⊙P1的位置关系; (2)设⊙P1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的交点分别为A,B,求劣弧AB与弦AB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结果保留π). D C B A P O 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已在新考纲中删去. (2010年第14题)如图,与⊙O相切于点,弦,垂足为,与相交于点,已知,. (1)求的度数; (2)计算弦的长. (2009年第7题)已知的直径为上的一点,,则= _ . B D C A O (2008年第10题)如图,已知是⊙直径,是⊙的弦,,过圆心作交于点,连接,则 (2007年第15题)如图,已知⊙的直径垂直于弦于点,连结并延长交于点,若,,求的长. (6)尺规作图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③了解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B C A ④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不要求作法). (2007年第13题)如图,的斜边,. B C A (1)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 (2)若直线与、分别相交于、两点,求的长. (2008年第13题)如图,在中,,,用尺规作图作边上的中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并求的长. B C E D A (2009年第14题)如图所示,ΔABC是等边三角形,D点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E,使.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D点作DM⊥BE,垂足是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 D A B C (2012年第14题)如图,在中,,. (1)用直尺和圆规作的平分线交于点(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中作出的平分线后,求的度数. (7)视图与投影 ①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012年第4题)如左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2010年第5题)左下图为主视方向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 ) (2009年第3题)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正)视图是( ) A B C D 2、图形与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②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③ 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图形的平移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②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图形的旋转 ①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②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④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①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②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③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④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A B C D (2008年第4题)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009年第5题)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先沿虚线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剪下一个小圆和一个小三角形,然后将纸片打开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A B C D (2010年第13题)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 (1)将沿x轴正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试在图上画出的图形,并写出点A1的坐标; (2)将原来的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试在图上画出. y -1 O 1 x C B A (2011年第3题)将左下图中的箭头缩小到原来的,得到的图形是( ) A. B. D. C. 图形变换常常在几何题中综合出现. ⑤知道30°、45 °、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⑥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B A 26.60 D C 200米 α (2012年第18题)如图,小山岗的斜坡的坡度是,在山脚距离200米的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求小山岗的高(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A B D C B C l D A (2011年第17题)如图,小明家在A处,门前有一口池塘,隔着池塘有一条公路l,AB是A到l的小路. 现新修一条路AC到公路l. 小明测量出∠ACD=30º,∠ABD=45º,BC=50m . 请你帮小明计算他家到公路l的距离AD的长度(精确到0.1m;参考数据:,). (2010年第8题)如图,已知中,斜边上的高,,则 B A E F P (2009年第15题)如图所示,、两城市相距100,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在城市的北偏东和城市的北偏西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点为圆心,50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 i=1: B E C A D (2008年第19题)如图,梯形是栏水坝的横断面图,(图中1∶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求栏水坝的断面的面积.(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 6、(2007年第21题))如图①、②,图①是小朋友玩“滚铁环”的游戏,铁环是圆形的,铁环向前滚动时,铁环钩保持与铁环相切.将这个游戏抽象为数学问题,如图②,已知铁环的半径为5个单位(每个单位为5),设铁环中心为,铁环钩与铁环相切点为,铁环与地面接触点为,,且. (1)求点离地面的高度(单位:) (2)设人站立点与点的水平距离等于11个单位,求铁环钩的长度(单位:). A B C M F O α 图② 图① 答案:过作的平行线,分别与OA、FC交于点H、N,则由可得,个单位;(2)由,个单位,即 3、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①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 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③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④ 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⑥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①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夹角(或两角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2)作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①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②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④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⑤ 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⑥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⑦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⑧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图形证明是几何的重要内容,近年趋向试题基础化,简单化: A D B O C (2012年第15题)已知,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 D F E B C (2011年第13题)已知:如图,、在上,∥,且,.求证:. B C E D A F (2011年第19题)如图,直角梯形纸片中,∥,,,折叠纸片使经过点,点落在点处,是折痕,且, (1)求的度数; (2)求的长. D C B A E F (2010年第18题)如图,分别以的直角边及斜边向外作等边,等边,已知,,垂足为,连结. (1)试说明; (2)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 B P C E O Q D (2009年第18题)在菱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1)求的周长; (2)点是线段上的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求证:. A D B O C A1 B1 C1 B2 C2 O1 (2009年第19题)如图所示,在矩形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以,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交于点;再以,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交于点;再以、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以次类推, (1)求矩形的面积; B C A D E F (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第2个平行四边形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008年第18题)如图,在中,,点在上,且,的平分线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连结. (1)求证∥; (2)若四边形的面积为6,求的面积. A C B O (2007年第17题)两块含角的相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位置摆放,使得相等的直角边、共线. (1)问图中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多少对全等三角形?并将它们写出来; (2)选出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除外). 历年纯几何题 A B C D E H F G () (2012年第21题)如图,在矩形纸片中,,,把沿对角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交于点,、分别是和上的点,线段交于点,把沿折叠,使点落在处,点恰好与点重合. (1)求证:; (2)求的值; (3)求的长. (2011年第21题)如图(1),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与重合,,,固定,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当边与边重合时,旋转中止,现不考虑旋转开始和结束时重合的情况,设,(或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如图(2) (1)问:始终与相似的三角形有 及 ; (2)设,,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只要求根据图(2)的情况说明理由) (3)问:当为何值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1) B H F A(D) G C E C(E) B F A(D) 图(2) (2010年第20题)已知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放置,点B、D重合,点F在上,与交于点G.,,. (1)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2)若纸片不动,问绕点F逆时针旋转最小____度时,四边形ACDE成为以ED为底的梯形(如图(2)).求此梯形的高. (2009年第20题)(1)如图1,圆心接中,,、为的半径,于点,于点求证:阴影部分四边形的面积是的面积的. (2)如图2,若保持角度不变,求证:当绕着点旋转时,由两条半径和的两条边围成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始终是的面积的. (2008年第21题)(1)如图1,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结AC和BD,相交于点E,连结BC,求∠AEB的大小; (2)如图2,固定不动,保持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绕着点O旋转(和不能重叠),求∠AEB的大小. D O B A C E C D O A E B 图1 图2 A B O A1 A2 A3 A4 A5 A6 A7 B1 B2 B3 B4 B5 B6 B7 (2007年第20题)已知等边的边长为,以边上的高为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边,与相交于点 . (1)求线段的长; (2)若再以为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边,与相交于点,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 (如图).求的周长. 历年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2012年第22题)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连接,. (1)求和的长; (2)点从点出发,沿轴向点运动(点与点、不重合),过点作直线平行于,交于点,设的长为,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D O x A B C y E (3)在(2)的条件下,连接,求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为圆心,与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 略解:(1)令, 得,, 令得,故(,0),(6,0) ∴,; (2)∵∥,∴∽, ∴,而, ∴, ∴(); (3)∵,∴ ∵,∴当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此时,,, 过作于,在中,, ∴,解得, ∴所求⊙E的面积为. (2011年第22题)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过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过作轴,垂足为点(3,0). (1)求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2)动点在线段上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移动,过作轴,交直线于,交抛物线于,设移动的时间为秒,的长度为个单位,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 (3)设在(2)的条件下,(不考虑点与点、点重合的情况),连接,,当为何值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问对于所有值,平行四边形是否菱形?说明理由. y AA P N B M C x O 解:(1)易知(0,1),的横坐标为3, 当时,, 即(3,),设直线的解析式是 ∴, ,, ∴ ; (2)的横坐标为,则的纵坐标为, 的纵坐标为,, 即, , (3)当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 , ,, 当时,,,,四边形是菱形. 当时,,,,四边形不是菱形. (2010年第22题)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点F在DC上,.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结FM、MN、FN,当F、N、M不在同一条直线时,可得,过三边的中点作.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运动的时间为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 (2)设0≤≤4(即M从D到A运动的时间段).试问为何值时, 为直角三角形?当在何范围时,不为直角三角形? (3)问当为何值时,线段MN最短?求此时MN的值. 答案:(1)如图,由,∴∽; (2)由 (1)知只讨论的情况:过点作交于,则,,,,,, 情况①:当时,有,; 情况②:当时,有,,,方程无解; 情况③:时,有,,由此可见,当,时,为直角三角形,当,时,不为直角三角形.本题(2)也可以从∽,∽,和、重合时,得出结论. (3)当时,显然逐渐缩短,故只考虑时的情况, ∵,,∴,, ∴当时,最小,即最小,∴, D M A B C N (2009年第22题)正方形的边长为4,、分别是、上的一个动点,当点在上运动时,保持和垂直. (1)证明:; (2)设,梯形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求此时的值. 答案:(1)易证,所以∽; (2)∴,即,得, ∴,∴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是10; (3)由(1)知 ,若,则,∵, 故当点运动到的中点时∽,此时. (2008年第22题)将两块大小一样含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得它们是斜边重合,直角边不重合,已知,,与相交于点,连接. (1)填空:如图9, , ;四边形是 梯形. (2)请写出图9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 (3)如图10,若以所在的直线为轴,过点垂直于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不动,将向轴的正方向平移到的位置,与相交于点,设,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 B D A C E A D C B F E H P G y x 答案:(1),,等腰; (2)共9对相似三角形:①、与或两两相似,(有5对)分别是:△DCE∽△ABE,△DCE∽△ACD,△DCE∽△BDC,△ABE∽△ACD,△ABE∽△BDC;②∽,∽(有2对);③∽,∽(有2对); (3)过点作交于,交于,为等腰梯形是高,则,∵平移到,∴,∵, ∴∽,∴,即,得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的取值范围为. A D B E C G H F (2007年第22题)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两动点E、F分别从顶点B、C同时开始以相同速度沿BC、CD运动,与相对应的在运动过程中始終保持≌,对应边,、、、在一直线上. (1)若,求的长; (2)当点在边上的什么位置时,的面积取得最小值?并求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连接,在可求得;(2)设,则有,所以当时,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历年数值运算规律探究题 (2012年第19题)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 第2个等式:; 第3个等式:; 第4个等式:; ………………………………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5 = = ;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 = (n为正整数); (3)求…的值. 解:(1);(2) (3)… (2011年第20题)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____,它是自然数_____的平方,第8行共有_____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最后一个数是___,第n行共有___个数; (3)求第n行各数之和. 略解:(1)64,8,15;(2)n2-2n+2,n2,(2n-1); (3)第n行各数之和: (2010年第21题)阅读下列材料: , , ,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各题: (1)(写出过程); (2) ;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