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五首 饮酒 (1)_鲁教版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检查预习 关于作者 诗人陶渊明 关于题目 《饮酒》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 潜,私谥“靖节”,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 大的诗人、辞赋家。他 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作 者 简 介 这首诗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二十首,本篇选的是这 组组诗的第五首。 这组组诗是陶渊明四十一、二岁时 归隐期间所作,隐居生活中的陶渊 明常常以酒打发长夜,“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由此得《饮酒二 十首》 关 于 题 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朗读诗歌 感受意境 小组活动一: 说文解字 完全解读 结合预习成果,疏通字义,句意,能大 概翻译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说 文 解 字 结庐:建造房屋居住的意思。结,建造 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车马喧:车马喧闹的声音。这里特指世 俗的为了功利性的交往 尔:这样 心远:心远离世俗/超脱世俗。偏,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山气:指山景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互结伴,指成双结对。 说 文 解 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中,即指隐居的 生活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意,意义, 意趣 辨:辨识 言:【名词动用】指用言语表达 说 文 解 字 完 全 解 读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在人群聚居的地 方建造房屋,但 并没有车马的喧 闹声。 问自己 为什么能这样, 心境高远,所居 之处就感到很僻 静 • 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 见了美丽的南山。 • 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山 气,飞鸟相伴飞回家。 • 其中有高远的意境,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完 全 解 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活动二:诗歌赏析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 加以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研读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 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 “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 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 淡了功名利禄。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研读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 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 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 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 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 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 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研读 3、从炼字的角 度说说“采菊 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一句 中“见”字妙在 何处 研读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 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 么真意呢? “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 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指的是人的自然本性,那就是人 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 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 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任州祭酒——陶渊明第一次出仕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 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 一名祭酒。 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 年他29岁。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陶渊明再次到州府赴任, 入桓玄幕府,充当了一名参军。这一年陶渊明34岁。 第二年,江南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孙恩领导五 斗米道徒起义。一时间所向披靡,攻下了许多地方。到 了次年春天的时候起义军已逼近京师,这时桓玄便派遣 陶渊明作为使者到建康,请求获准发兵。 陶渊明到京都建康后,看到司马道子父子挟制皇室专横 暴虐,终于明白司马道子父子与桓玄之间的矛盾实质不 过是各派势力之间权利的争夺,遂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这样他内心深处里的那份蛰伏已久的报国热情也就一点 点地消退了。他感到自己的这次出使已没有任何意义, 开始后悔起当初的出仕,他心生退意,想隐居园林。就 在这时,陶渊明的母亲孟氏因病逝世,陶渊明于是离开 桓玄幕府回家奔丧去了。 陶渊明第三次做官是在晋安帝元兴三年 (404年)。这一年的二月,刘裕、刘毅 、何无忌等人因反对桓玄称帝而在京口 聚义、讨伐桓玄,刘裕为盟主。这时陶 渊明应诏到刘裕府里做镇军参军。这一 年陶渊明40岁。陶渊明此次出仕对刘裕 寄予很大希望,想在司马道子父子及桓 玄兄弟被除后大干一番事业,以实现他 济世安民的理想。但刘裕在刚刚取得一 些胜利后便开始耀武扬威、志得意满。 陶渊明再次失望辞官。 任彭泽县令——陶渊明第四次出仕 一年后,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时任尚 书的家叔陶夔的帮助下去彭泽县做了县令。这一年陶渊 明41岁。陶渊明是这年八月任彭泽令的,十一月的一天 郡里派来一名督邮。 督邮作为郡官,代表郡守督察县乡,纠举所属县是否有 违法之事。当时官场潜规则,州郡官无论大小,到下属 县里检查十分排场,甚至利用职权索要贿赂。因此,这 些县令无不巴结献媚。陶渊明生性耿直,对于督邮的到 来不以为然。按照当时规定,若上级官员视察,县令必 须穿戴整齐的官服率众官前去迎接,故县吏对陶渊明说 :“应束带见之。”这即使在今天也不足为过,但陶渊 明对此感到十分反感并认为若以此那就是对自己的屈辱 ,于是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 日解去印绶辞官归家。从此以后,陶渊明不再为官。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厌恶官场的虚伪和狡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 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 拓展阅读——陶诗赏析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是 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 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这首诗歌颂田园生 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 ,使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是陶诗中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之所以穿越千古激动人心,就在于他创造出一个 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在此物我泯一的境界中,人生之 种种真谛实已寓含其中,尽在不言中。这样一个精神境 界,留给人的是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这首诗连 同他的其他诗文为后世士大夫构筑了一个精神家园,一 个归宿,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在陶渊明之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在人生认识上,似乎还是屈原 所树立的那种忠君爱民,以死报国的人生道路占据着统治地位, 而陶渊明却把出仕从政看作是为了生存或某种虚幻的名利而使自 己的心神(精神)为形体所役使:"既自以心为役使,奚惆怅而 独悲?"并且身体力行地归耕于田园。这样,陶渊明就为屈原之 后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另辟新径,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追求,一 条新的人生道路。屈、陶一进一退,一仕一隐,可以说是奠定了 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观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后,无论是王维、白居 易式的亦官亦隐,还是苏东坡那种仕隐矛盾,进退合一的双重心 理,都是从屈、陶的两种基本模式中变化而来的,这一点,贯穿 于整个封建时代。 苏轼评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说他诗歌的平淡不是淡而 无味,而是意味隽永,也就是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元好问评陶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说陶渊明的诗语言 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 令人读来万古常新。此诗是这种语言风格的代表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