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英语高考阅读理解分析
2007-2013湖北省英语高考阅读理解分析 一.阅读题基本信息: 1.五篇;每篇字数350左右; 2.共20题,每篇4题(按照短文的脉络进行顺序排列),每小题2分,共40分; 3.时长:35分钟左右 4.难易度:先易后难(2009年除外,前三篇难) 二.《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3、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5、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6、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题材: 年份话题/题材 2009记叙文-1/ 说明议论-4 2010记叙文-1/ 说明议论-4 2011记叙文-1/ 说明议论-4 2012记叙文-3/ 说明文-2 2013记叙文-2/ 说明文-3 A 战争 救鲸 诚实与医生 旅游归来感受 回忆和未来 B 家养鹦鹉生存 父母与孩子 狼嚎 交通日 一对母女的经历 C 手表 时尚与年龄 回收垃圾 妇女学位课程 肥胖问题 D 节能学校 书评 调整忧郁情绪 同一家庭孩子 科技和生活 E 工作与休息 睡眠习惯 手机付款 人的最佳状态 人的态度 结论: 1.说明议论文呈增加趋势 2.常考话题:人际关系,健康(心理健康),个人情感,人生励志,世界与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现代新颖,与现实生活贴切) 3.2008年记叙文最多,阅读轻松,但理解不易。 4.题材特点: (1) 说明文:提出问题(说明要点);分析问题(说明过程);解决问题(说明结果) ; (2) 议论文:提出论点(主题主旨);论证论点(证明是非);得出结论(重点进一步阐明) ; (3) 应用文:根据题目搜寻答案 (4) 新闻评论:叙述事实;引用别人的评论来分析论述;得出结论。 (5) 记叙文:人不离事,事不离人。写人的文章事情是重点;记事的文章人物是关键。 5.选材:(以2010年为例)5篇文章均取材自英语国家正统媒体或刊物: A篇取自《心灵鸡汤》; B篇摘自网站hub pages关于宠物类的文章Why do Dogs tend to Howl; C篇摘自网站Edinburgh news的文章Waste incinerator: 'Time to find a solution is fast running out'; D篇源自一篇推荐新书The Rational Optimist的广告文; E篇则摘自北美电信业内网站一篇关于智能手机支付产业的文章。 原文报道:NEW YORK (AP) - Three of the country's leading cell phone carriers have formed a joint venture aimed at allowing people to make purchases with their mobile phones. And they say the technology they plan to introduce could eventually do away with any need for cash, credit cards or even metro passes - it will all be done with a wave of a cell phone. 自美联社(AP)相关报道的第一段 E篇文章的最后一段:Still uneasy about this digital-wallet business? Keep in mind that if you lose your smart phone, it can be located on a map and remotely disabled. Plus, your phone can be password protected. Your wallet isn't. -------iphone 关注年末及高考年年初国外主流媒体网站 四.题型 年份/题型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细节理解 10 11 9 10 11 推理判断 5 3 6 5 5 猜测理解 3 1 2 4 2 主旨大意 2 4 2 1 2 篇章结构 0 1 1 0 0 结论:1. 2010&2011年出现篇章结构题。 2.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占80%比例。 五.题型解题技巧: 1)细节理解题:直接获取信息;原文信息同义改写; 2)推理判断题:不选表层含义;只可一度推断; 3)主旨大意题:标题题,大意题,目的题;整体概括;寻找主题句 4)猜测词义题:上下文理解;词形猜词法;定义猜词法;常识猜词法; 六.错误选项: 1.张冠李戴 2.断章取义 3.主观判断 4.答非所问 5.无中生有 6. 以假乱真 七.建议: 1.保证阅读量,每天坚持阅读;精泛结合,精读以近年真题为主;阅读英文原版期刊杂志或高于高考难度的文章。 2.限时阅读 3.夯实词汇 1) 识记考纲词汇(2009年阅读词汇覆盖率1/3); 2) 牢记课本词汇(2008年67题bully出现在workbook;) Parents who find older children bullying younger brothers and sisters might do well to replace shouting and punishment by rewarding and giv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jured ones. 3) 积累高频词汇(2011年D篇no more than) The plan fell apart after the change of target levels by a new UK government waste policy which required that no more than 25% of the city’s waste should be disposed of in this way by 2025. 4) 识记真题词汇 5)不可碰到生单词,逢词必查 4.长难句分析(2007 篇) In a research, Professor Alex Michalos found that the people whose desires——not just for money, but for friends, family, job, health——rose furthest beyond what they already had, tended to be less happy than those who felt a smaller gap(差距) 高考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四步兵法)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 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 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 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 阅读题型分类 【事实细节题】 题型特点 这类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事实细节的确定。这类试题一般只针对文章中某一特定的细节,也可能涉及若干个细节,或者针对文章的主要事实,或利用图形图表或地图来表示信息等。此类试题一般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理解题,答案可在原文中直接找到;二是词义转换题,答案是原文中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转换,而不能在原文中直接找到。 题型概述 出题方式 这类题主要是针对who, what, which, why, how, when, where等来提问的。如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 NOT true / fals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correct? (3)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 not mentioned? (4)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t ______. (5)All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______. (6)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7)When/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解题技巧 在一篇文章中,细节的描写一般有五种类型,事实性细节, 描写性细节,说明性细节,比较或对比性细节以及说理性细节。 1事实性细节 这类细节描写指作者在叙述某事时使用的事实或数据。 2描写性细节 这类细节描写通常是用来表达某种情绪与感情或某种印象,叙述亲眼目睹的一些事情等。 3 说明性细节 这类细节描写在作者以解说或介绍的方式来说明事物或告诉人们如何做事,这类细节条理清楚,过度自然,因此在这类细节描写中常出现一些过渡词,如:first, second ,finally, also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otherwise ,moreover ,therefore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then ,now 等。 4 比较或对比性细节 对比是指出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或者是对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对比;而比较则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相比较指出其相同的地方。 5 说理性细节 为了使主题思想为读者所接受,往往需要陈述理由。 针对不同的细节去寻找该细节的重点叙述对象即可。 【总结】 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题干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 1、设题形式 是非题 1)三正一误(三项正确,只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2)三误一正(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如下 1)定位法 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来确定答案。 2)固定思路 这种做题方法主要与三正一误的下列问法相联系: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这种问题的正确选项所包含的信息通常连续出现在同一段,而且往往无列举标志词,如first,second,third等。做题时只需阅读有关段落,根据一个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找其他两个正确先项,剩下一个原文中未提到的,为正确答案。 例证题 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为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或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意思是问文中举出某现象或例子的目的。 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文章中举出一些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原文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都有一句总结说明性的话,这句话就是答案,即举例的目的。如果例子与全文主题有关,则例证主题,答案为主题句。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就例证段落主题,则答案为段落主题句;此外,答案为例子前后总结说明性的话。 2、其他形式的细节题 取代同一含义 命题者在出这类题时惯用“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手法来迷惑考生,即对原句细微处做改动,截取原文词语或结构进行改造,或者也常常会换用不同的词、词组、短语、句型或其它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文段中某一相对应的词、词组、短语、句型或表达方式所表达的“同一意思”,以此来考查考生对文段中细节信息的理解,所以正确理解题干和信息句的意义是关键。 年代与数字 这个考点有几种出题方式,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只要题干中设计了“问年代与数字”,答案就对应于文章中的年与数字。 比较 做这类题目时,在阅读的同时就圈出“表示最高级、惟一性和绝对意义”的词汇,如:first, least, uttermost, only, unique等,便于做题对回原文定位。另外要熟练掌握比较级与含有比较意义的词汇手段和句型结构。 原因 这种题的答案在原文通常有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手段提示,如: 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result,reason; 表示因果关系的动词:result in,result from,base…on…,be due to;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或介词:because, for, why; 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as a result, consequently等。 所以,阅读时对这些提示词应予以注意。除了上述提到的“有因果关系提示词”的显性原因考点之外,隐性原因(即:两个句子之间为因果关系,但无有关提示词)也是常见考点。但是,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考点,原文中“相关句子”出现的格式通常都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而在题干的设计中则通常是给出结果,就其原因提问。 【词义猜测题】 题型特点 词义猜测题就是从阅读材料中挑出单词或短语,对其进行解释的题型。出题者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线索、特定的语境来推断词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强化训练,如: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利用语法和逻辑方面的规则来判断;增强识别指代关系;考虑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是同义关系还是反义关系等。 设题形式 1、题目设问特点 在词义、句义猜测题目中提问的关键词为mean, refer to,be replaced等。常见的设问方式如下: 1)The underlined word “…”in line…refers to…. 2)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in line…,paragraph…,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3)In line …the underlined word“…”could be replaced by …. 4)By … the author means… 5)The underlined word “…” is used by the author, mostly nearly means… 6)“…”is used in the passage, can best be defined as… 7)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derlined word? 2、猜测词义答案选项特点 1)正确选择项的特点 (1)使用原文的语言,即在文字表述上基本和原文相关句一致。 (2)使用原文的同义词语,即和原文相关句的句子结构一致,但换了意思相同的几个词。 (3)使用原文的同义结构,即使用不同的语法表现形式,但语义一样。 (4)使用原文的反义词语,即把对立的反义词搭配在两个不同的句子里,通过不同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思。 (5)使用原文的反义结构,亦即用与原文相反的结构(或否定,或肯定),但语义一样。 2)干扰项的特点 (1)对于熟悉的词,干扰项会列出它的字面意思或常规含义。 (2)命题人还会常用与上下文并不相吻的我们所熟悉的或与上下文似乎相吻的错误定义的意思来制造干扰。但只要将此词带入原文,根据其不合语言逻辑能够较易排除。 (3)代词猜测的干扰项一般是上下文中出现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4)利用在上下文中的与本词词性相同的词来进行干扰也是一中重要手段。 识别指代关系猜测词义 识别指代关系要注意以下三点: 遇到代词要敏感,识别其被指代的词。 按人称、单复数、词性一致性寻找代词或名词的被指代的词。其位置一般在该词附近,寻找范围可根 据上下文逐步扩展。 遇到不熟悉的名词时,还可以通过理解对其指代的同义词猜测其义,此时常用定冠词“the + n.”表示。 解题技巧 做这种类型的题,要根据词、词组、句子所在的语境来判断其意义。因此熟练掌握一些猜词技巧是做好这类题的关键。命题者在出这类题时惯用常规词义来麻痹考生,我们要特别注意熟词生义,切不可脱离语境想当然。 猜测词义时,一般可利用以下三个方面的线索: 1). 针对性的解释 针对性解释是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在文章中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难懂的术语或高深的词汇等所做的通俗化的解释。这些解释提供的信息明确具体,所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利用它们来猜测词义就非常简单。 2). 内在逻辑关系 根据内在逻辑关系推测词义是指应用语言知识分析和判断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逻辑联系推断生词词义或大致义域。 3). 通过构词法 在猜测词义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依靠构词法方面的知识,从生词本身猜测词义。 通过定义、解释猜测词义 通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生词以定语、同位语(从句)、表语甚至用逗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方式引出并加以解释说明。 根据文章中的举例猜测词义 在阅读理解中可以用从具体到一般,根据文章所举的例子,猜出该生词的意思。 利用对比正反义关系或比较的词语猜测词义 当作者强调的事物之间有区别或对立时往往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即会运用到对比的词语,例如反义词,也可以用“暗示词”帮助理解“生词”的含义,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能体现对比关系的词汇很多,主要有but, yet, however, while, unlike, instead,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with等,另外标点符号分号也可表示对比。 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在句子或段落中,若两个事物、现象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推测生词词义。一定的原因会导致一定的结果,某一结果总是由某些原因引起的。作者在叙述原因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把词或句子置于因果关系中。因果关系语境通常由:since / as / because / for / so / thus / consequently / therefore / hence / due to / result in / result from / as a result / for this reason / accordingly / so…that...等体现。 通过同类关系猜测词义 同类部分可以是当作同位语的词、短语或从句等。同类关系常由such as,like,for example,for instance等连词列举同类词汇来体现。 根据上下文语境,结合一定的常识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时也需利用上下文语境,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利用文义及逻辑关系猜测词义 利用文义及逻辑关系推测词义时,关键应在理清生词前后文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前后文的逻辑关系,是递进、转折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等。 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关键应在理解词根的基础上掌握前后缀规律,如un- / im- / in- / dis-等前缀和-less等后缀可以构成反义词和后缀-ess可以转换性别等;而遇到合成词时,则需要在正确理解两词的基础上结合原文,把握两词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猜出其词义。 利用熟词的新词性来抽象词义 关键应在理解原词的基础上,分析它的新词性,并结合原词含义发挥合理想象,从而概括抽象出它的新词义。 【总结】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列出的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文;其次,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不过词义题中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所以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在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建议考生需强化解题技巧意识,熟练掌握以上类型的上下文线索,来猜测词义。 【推断题】 一.考察形式 (1) 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infer that (2)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by the year 2050, ____ (3) The author mentions the fact that…to show _______. (4) What can we learn/know about …from the passage? (5) The passage can be classified as…/may be taken from… (6)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is _________? 二.推断题解题方法 :(1)选择由事实直接推出的答案 (2)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由事实直接推出来的答案,是正确答案 三.错误选项特征 :二度推测或者过度推测是错误答案 【主旨大意题】 一.考察形式 A.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 1.The main idea/key point of this passage is that_________ . 2.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4.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discuss? B.考查文章标题的选择 1.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_________ .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3.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4.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ideas of this passage is_________ . C.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 1.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this passage? 2.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story is_________ . 3.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_________ . 4.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二.主旨大意题解题方法 第一种:重点阅读首尾段和各段首尾,寻找主题句。 1.题句位于句首。主题句出现在文首,开门见山,提出主题,随之用细节来解释、支撑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演绎写作法。 2.主题句位于段末。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是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后作结论的手法。这种段落称作归纳型段落。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归纳写作法。 3. 主题句首尾呼应。为突出主题,作者先提出主题,结尾时再次点出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也较为多见。通常,前后表述主题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后面的表述往往有进一步的引申或发展的意味。 4.主题句位于段落的中间。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通常前面只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由随之陈述的细节或合乎逻辑的引申在文中导出,而后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发展。 5.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全文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其中心思想包含在各个句子中,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把所有已知的细节综合起来,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出主题句。 三.错误选项特征 ①虽覆盖全文意思,但显得太笼统。 ②其内容太窄,不能覆盖全文内容,只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或一个细枝末节 ③与文章内容毫不相干,或与文章内容相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