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8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戊戌(wù) 叱咤(chì) 莅校(lì) 迥乎(jiǒnɡ) 谦逊(xùn) 箜篌(kōnɡ)(hóu) 弥漫(mí) 蓟北(jì) 涕泗(tì)(sì) 精悍(hàn) 酣畅(hā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解 (2)角 (3)屏 2.语境辨析法 (4)小刚长得很强(qiánɡ)壮,性格很倔强(jiànɡ),做事别勉强(qiǎnɡ)他。 (5)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二、写对字形 (1) (2) (3)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偶然·偶尔 两者都表示不经常,但着重点不同。 “偶然”着重于意外,指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偶尔”着重于数量,指间或,有时候;属性词,偶然发生的。跟“经常”相对。 (2)弥漫·迷漫 - 11 - “弥漫”强调(烟尘、雾气、水等)充满。 “迷漫”强调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如果一事物既具有“到处都是”,又具有“看不清楚”的特点,那么两词可以通用。 2.明确词义 (1)短小精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2)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瞻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shù)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气势磅礴的人物,莅(wèi)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瞻仰—景仰 戊(wù) 气势磅礴—叱咤风云 莅(lì)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梁启超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B.这样自负同时又这样谦逊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C.很难得听到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 D.很难得听到这样自负同时又这样谦逊的话 A [梁启超的两句话,前者表现谦逊,后者表现自负,据此排除B、D两项;依据陈述对象的前后一致性,排除C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赘余,应删掉“大约”或“左右”。 - 11 - [资料链接] 学贯中西的“雅人”——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作品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2年3月10日、17日、24日,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梁实秋先生有感于“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写下了对那次演讲的评论性文章,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演讲词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词的特点: (1)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 - 11 - 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3)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4)通俗性。演讲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5)适当的感情色彩。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即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文本鉴赏] 本文以一千字的篇幅,生动而又饱含情感地记述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成功刻画了一位学术界的风云人物,表现出梁任公忧国忧民、学识渊博、文采飞扬、率真热情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短小精悍 ②简短独特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答案] 运用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从第2自然段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个办事认真、书法艺术修养很高的人。运用衬托的手法表明这次演讲很有感染力,使人印象深刻。 二、阅读课文第4~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4.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可以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5.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答案] 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写梁任公。通过讲《箜篌引》、敲头背书、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6.梁任公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明了梁任公先生研究学问的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命运。从侧面表现出他热情、富有激情、认真的性格特点。 7.“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我们”已被梁任公先生的讲演深深地吸引,我们与梁先生同呼吸、共忧喜。 8.“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一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说明了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对人的感化和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欣赏和赞叹之情。 9.最后一自然段的反问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侧面赞扬了梁任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样的学者当世少有。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0.有人认为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在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先生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不同意。因为从文章中看不出晚年的梁任公先生有什么政治热情,通篇讲的都是他的学术成就。 (观点二)同意。从演讲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已经将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授课生动投入,更是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此次演讲写于民国十年左右,当时的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所以,我认为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流露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梁任公先生演讲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就非常出神。 第三段作者用极其简省的笔墨勾勒出梁任公先生的外貌。从“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四个方面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精明强干和潇洒气度。 2.写法指导 运用肖像描写“三要求” (1)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2)要符合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 - 11 - 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3)要展示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运用肖像描写“三技法” (1)借助电影的“特写镜头”来刻画肖像。即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采用绘画中的“漫画笔法”来勾勒肖像。即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 (3)借鉴雕刻的“浮雕笔法”来立体展示肖像。即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你所写的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 3.迁移运用 在你求学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老师的肖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借鉴以上刻画肖像的手法的任意一种,来刻画一位老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个脸上的骨骼与肌肉都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则便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人不可貌相,他是我遇到过的最和蔼最可亲的老师。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博览群书,修养身心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远大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黄钟大吕,能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 - 11 - 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 【应用角度】 “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等。 2.素材应用 走过刀耕火种的历史,走过风云变幻的岁月。祖国,饱经了雨雪风霜的洗礼,也饱经了金戈铁马的动荡。曾面对沙俄的舰炮、日寇的屠刀,也曾面对列强的谎言、军阀的混战,万里长城记录了一幕幕腥风血雨,滔滔长江流淌着一股股苍凉悲壮。然而几千年来,祖国历尽艰难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并在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无数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正如梁启超,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虽一次次欲借“强人”之手,以圆壮我中华之梦,却一次次因“所托非人”而失败,但他的爱国情怀从未改变。正是因为许多像梁启超这样的爱国志士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富强,我们的人民才更加幸福安康! [群文阅读] 导读: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心胸应若大海,它平凡,但不代表平庸;它低调,但不代表俗套;它内敛,但不代表无光。心胸是一个人的素质、内涵、人格的体现。古人云: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气压乾坤量含宇宙,胸吞百川,怀包万仞,方可成就非凡的气度。 林语堂的善意回避 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了一套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开明英文读本》,编著者是著名作家林语堂。 仅半年之后,就有读者向开明书店和林语堂举报,说世界书局林汉达所编《标准英语读本》有抄袭《开明英文读本》的嫌疑。为此,两家出版社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司,虽然最终没有结果,但林汉达的行为还是受到了出版界、文学界很多知名人士的批评。而在这起争论的浪潮中,林语堂始终没有说一句过激的话,更没有给林汉达施加过任何压力。 1929年春节前夕,林语堂参加上海出版界举行的新春茶话会。进入会场后,林语堂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林汉达,随后便转头朝门外走去,并对一同前来的开明书店编辑周振甫说:“老周,麻烦你替我向大家请个假,今天的聚会我不参加了,我刚才看见了林汉达。” “看见了又怎样?你怕见了面会吵架?”周振甫对林语堂离去的理由哭笑不得。“不是的,”林语堂严肃地说,“之前大家都说他编的书有抄袭我的嫌疑,如果我在这样的场合和他见面,岂不是让他很难堪?所以,我回避一下,对我们双方都好。”林语堂的一番解释,让周振甫恍然大悟又钦佩不已。 后来,林汉达从别人口中得知了林语堂回避一事,他通过书信向林语堂表达了最真诚的歉意:“您的举动让我羞愧不已,虽然您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避, - 11 - 却让我看到您身上最可贵的教养!” 气量亦力量 ⊙蔡建军 北宋的吕蒙正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状元宰相,他有敢于顶撞皇上的胆量,也有唯才是举的气量。 吕蒙正有个学友叫温仲舒,两人彼此仰慕,亲如兄弟。太平兴国二年,二人双双考中了进士,后一同从政。谁知,温仲舒意外“中箭”,遭贬多年,一直没有“东山再起”。吕蒙正担任中书令后,不忘“发小”情分,多次向太宗举荐,使温仲舒重新走上领导岗位,自此青云直上。按说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春风得意的温仲舒却变得刚愎自用,翻脸无情,甚至在吕蒙正触了“逆鳞”,皇上正生气时,还利欲熏心地落井下石。 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可吕蒙正闻听后,却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为国尽力,那些小事万万不可记在心上。”让众人肃然起敬。 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干,知道实情的太宗以为他还蒙在鼓里,就忍不住提醒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得一钱不值呢!” 心无芥蒂的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个职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这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 原谅他人,体现了吕蒙正闪亮的人生智慧。他不计前嫌、礼贤下士、宽广容人、秉公处事的治国理念,让太宗对他愈发器重有加。 事实证明,吕蒙正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温仲舒虽说有点嫉妒的小毛病,办事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出任边疆,叱咤风云,所向披靡;辅政朝廷,办事得力,业绩不俗,以致与名臣寇准齐名,时人并称他们为“温寇”。 吕蒙正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常人难有的气量,心存大局,用人之长,终使他身为两朝宰相,成就一代功业。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去征服。从古至今,人和人之间最高的竞争和较量,不是比技巧,是在比气量。能受气,方能成大器。气量,既是能量,也是一种力量。气量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力量。有了气量,何愁人心不顺,事业不兴? 建议阅读篇目: 《庄子》 庄周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诵国学经典]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11 - (曹植《白马篇》) [古文今译] 为国家解危纾难不惜奋勇献身,看待死亡的态度就当作回归故里。 [知行启迪] 曹植的《白马篇》描述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表达了自己希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作为曹操之子,曹植深受父亲影响,不仅文学造诣很高,也对国家大事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并在诗文中屡屡流露。在《杂诗》中,曹植也有“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类似表述。虽然后来在与兄长曹丕关于继承权的竞争中落败,但曹植的爱国情感却通过作品得到了永远传扬。后人对《白马篇》一诗给予了 高度评价,如唐代学者李善说此诗“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清代学者朱乾说“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而“视死忽如归”也演变为成语“视死如归”,形容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惜牺牲的高尚品德。 2.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古文今译] 地位虽然卑微,却不敢忘记忧虑国事。 [知行启迪] 《病起书怀》全诗为:“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1176年,五十二岁的陆游被罢免官职,居住在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度生病卧床,病愈后挑灯夜读《出师表》,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此诗。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传世名句,表达着诗人虽然经历坎坷挫折,即使地位卑下,却始终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与爱国情怀。而陆游临终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成为爱国诗歌的绝唱,被朱自清先生评为“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