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毛概复习资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 ‎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 单项选择题1*30=30分 简答题5*5=25分  材料分析题45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P1-3 选择题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1945年七大,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7‎ ‎ 可能简答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16-18  选择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 ‎992年邓小**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2年十四大对这一系列思想概括成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29   可能简答题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P34-35  选择题 ‎ ‎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是最基本的国情。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重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世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43  简答或选择题 ‎ ‎ 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年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8.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43-46  简答或选择题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对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进行具体阐述。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9.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P47 选择题 ‎ ‎ 1、道路的探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力量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1938年11月,毛泽东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简答题 依据:(1)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深入农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2)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和政党必须把重心发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自己的力量,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49-53  简答题或选择题 ‎ ‎ 1.统一战线,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有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基础)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势力的策略方针。2.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能进行武装斗争,军队只能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共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地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6-57 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社会状况决定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虽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61-63  选择题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自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组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积极领导、稳定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63-66 选择题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共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71-73 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 ‎ 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是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保证。4.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5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P75-76 选择题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内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 16.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77-80 选择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 内容:矛盾普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政治上分为敌我矛盾(对抗性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这两类矛盾。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中共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7.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P82-84 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两步走的’发展战略。3.经济建设方针,党八大提出即反保守有反冒进、在综合平衡重稳定前进的方针,统筹兼顾的方针。4.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5.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八大提出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6.科学和教育,‘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毛泽东提出教育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7.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1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90  ‎ ‎ 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9.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00-101  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根本上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4-107(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简答题或材料题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 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是兴国之要,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是立国之本,党和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12-113  选择题 1992邓小**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还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P115-116选择题 ‎ ‎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得到巩固和发展。 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121-122 选择题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怀人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22-124 选择题 2、思想内涵的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29选择题 26.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P133-135 选择题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6 选择题 改 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28.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P139简答或选择 20世纪90年代初足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P144-145 选择题 1、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147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题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152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选择题)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可能简答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154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简答题或材料题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型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 ‎3.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33.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155-156简答题(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或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34.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P157-158(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简答题或材料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59-160 依法治国的定义: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等,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该表而改变。    (选择题) 3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162-163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选择题)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简答题或材料题 ‎ ‎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坚持? 1.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为人民共享; 3. 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发扬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积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5坚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3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63-165简答题或选择题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65选择题 十八大首次提出。 ‎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169 文化强国,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表现为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170-171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4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P173 选择题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4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P174-175 选择题 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4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P182 选择题 ‎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4. “一纲四目”的内容P184 简答题或选择题 周恩来将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内容: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都委于 蒋介石,陈诚、蒋经国都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都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等到条件成熟并征得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4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196-198 选择题 1987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时代主题的判断: 1.长期无世界大战,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46.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P198-199 选择题 二战后,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争霸世界,再到两级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两大阵营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后,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4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209 简答题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8.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P211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9.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P218-219选择题或简答题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0.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P221 选择题 ‎ ‎ 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5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本文来自http://www./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