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1-1 集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1-1 集合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最新考纲展示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 ( 列举法或描述法 ) 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 在具体情境下,了解全集和空集的含义.  5.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一节 集合 1 .集合元素的特性: 、 、无序性. 2 .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若 a 属于 A ,记作 ;若 b 不属于 A ,记作 . 3 .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图示法. 元素与集合 确定性 互异性 a ∈ A b ∉ A 列举法 描述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集合中含有参数的问题,解题时要用互异性对所求参数进行检验. 2 .无序性常用来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 集合间基本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即若 A ⊆ B , B ⊆ C ,则 A ⊆ C ;若 A  B , B  C ,则 A  C . 2 .对于集合 A , B 若 A ∩ B = A ∪ B ,则 A = B . 3 .要注意 ∅ 的特殊性,在写集合的子集时不要忘记空集和它本身. 4 .若集合 A 中有 n 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 2 n ,真子集个数为 2 n - 1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2 n - 2. 2 .已知集合 M = {0,1,2,3,4} , N = {1,3,5} , P = M ∩ N ,则 P 的子集共有 (    ) A . 2 个     B . 4 个     C . 6 个     D . 8 个 解析: P = M ∩ N = {1,3} ,故 P 的子集有 2 2 = 4 个. 答案: B 3 .已知集合 A = {2,3} , B = { x | mx - 6 = 0} ,若 B ⊆ A ,则实数 m = (    ) A . 3 B . 2 C . 2 或 3 D . 0 或 2 或 3 解析: 当 B 为空集时, m = 0 ;当 2 ∈ B 时, m = 3 ;当 3 ∈ B 时, m = 2. 答案: D 集合的基本运算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 集合运算的方法 (1) 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符号. (2) 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 Venn 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 2 .常用结论 (1) A ∩ ∅ = ∅ , A ∪ ∅ = A , A ∩ A = A , A ∪ A = A . (2) A ⊆ B ⇔ A ∩ B = A ⇔ A ∪ B = B ⇔∁ U A ⊇∁ U B ⇔ A ∩( ∁ U B ) = ∅ . 3 . ∁ U ( A ∩ B ) = ( ∁ U A ) ∪ ( ∁ U B ) , ∁ U ( A ∪ B ) = ( ∁ U A )∩( ∁ U B ) . 4 . (2014 年哈师大附中 ) 设全集 U = R ,集合 A = { x | x ≥2} , B = { x |0≤ x <5} ,则集合 ( ∁ U A )∩ B = (    ) A . { x |0< x <2} B . { x |0< x ≤2} C . { x |0≤ x <2} D . { x |0≤ x ≤2} 解析: 先求出 ∁ U A = { x | x <2} ,再利用交集的定义求得 ( ∁ U A )∩ B = { x |0 ≤ x <2} . 答案: C 5 .设集合 U = {1,2,3,4} , M = { x ∈ U | x 2 - 5 x + p = 0} ,若 ∁ U M = {2,3} ,则实数 p 的值为 ________ . 解析: 由条件可得 M = {1,4} ,把 1 代入 x 2 - 5 x + p = 0 ,可得 p = 4. 再检验可知结论成立. 答案: 4 【 例 1 】   (1) (2013 年高考山东卷 ) 已知集合 A = {0,1,2} ,则集合 B = { x - y | x ∈ A , y ∈ A }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 . 1      B . 3    C . 5   D . 9 (2) (2013 年高考江西卷 ) 若集合 A = { x ∈ R | ax 2 + ax + 1 = 0}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    ) A . 4 B . 2 C . 0 D . 0 或 4 集合的基本概念 [ 解析 ]   (1) 逐个列举可得. x = 0 , y = 0,1,2 时, x - y = 0 ,- 1 ,- 2 ; x = 1 , y = 0,1,2 时, x - y = 1,0 ,- 1 ; x = 2 , y = 0,1,2 时, x - y = 2,1,0.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 B 的元素为- 2 ,- 1,0,1,2. 共 5 个. (2) 由 ax 2 + ax + 1 = 0 只有一个实数解,可得当 a = 0 时,方程无实数解;当 a ≠ 0 时,则 Δ = a 2 - 4 a = 0 ,解得 a = 4( a = 0 不合题意舍去 ) . [ 答案 ]   (1)C   (2)A 反思总结 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若已知集合用描述法给出,且元素易列举,可一一列举后比较判断,否则,需验证对象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满足即 “ 属于 ” ,不满足即 “ 不属于 ” . 答案: B 【 例 2 】   设全集 U = R ,集合 M = { x | x >1} , P = { x | x 2 >1}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 M = P B . P  M C . M  P D . ( ∁ U M )∩ P = ∅ [ 解析 ]   对集合 P :由 x 2 >1 ,知 x >1 或 x < - 1 ,借助数轴,故 M  P ,选 C. [ 答案 ]   C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反思总结 1 .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 2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要合理利用数轴、 Venn 图帮助分析. 变式训练 2 . (2014 年云浮模拟 ) 若集合 P = { x |3< x ≤22} ,非空集合 Q = { x |2 a + 1≤ x <3 a - 5} ,则能使 Q ⊆ ( P ∩ Q ) 成立的所有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 (1,9) B . [1,9] C . [6,9) D . (6,9] 答案: D 集合的基本运算 [ 解析 ]   (1) 由题意可知,集合 A = { x | x ≥0} , B = { x |2≤ x ≤4} ,所以 ∁ R B = { x | x <2 或 x >4} ,此时由借助数轴可得, A ∩ ∁ R B = { x |0 ≤ x <2 或 x >4} ,故选 C. (2) 由韦恩图可得, A ∩ B = {2} ,且全集 U = {1,2,3,4} ,所以 ∁ U ( A ∩ B ) = {1,3,4} . [ 答案 ]   (1)C   (2)A 反思总结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韦恩 (Venn) 图、数轴和坐标平面等工具,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韦恩 (Venn) 图表示;集合元素为连续实数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 以集合为背景的创新性问题是命题的一个热点,这类题目常以问题为核心,考查考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新定义、新运算与性质等. —— 集合的创新性问题 【 典例 1 】   (2014 年广东省实验中学测试 ) 若 X 是一个集合, τ 是一个以 X 的某些子集为元素的集合,且满足: ① X 属于 τ , ∅ 属于 τ ; ② τ 中任意多个元素的并集属于 τ ; ③ τ 中任意多个元素的交集属于 τ . 则称 τ 是集合 X 上的一个拓扑.已知集合 X = { a , b , c } ,对于下面给出的四个集合 τ : ① τ = { ∅ , { a } , { c } , { a , b , c }} ; ② τ = { ∅ , { b } , { c } , { b , c } , { a , b , c }} ; ③ τ = { ∅ , { a } , { a , b } , { a , c }} ; ④ τ = { ∅ , { a , c } , { b , c } , { c } , { a , b , c }} . 其中是集合 X 上的拓扑的集合 τ 的序号是 ________ . 集合新定义问题 [ 解析 ]   ① 中, { a } ∪ { c } = { a , c } ,但 { a , c } 不属于 τ ,所以 ① 不是集合 X 的一个拓朴; ③ 中, { a , b } ∪ { a , c } = { a , b , c } ,但 { a , b , c } 不属于 τ ,所以 ③ 不是集合 X 的一个拓朴; ②④ 均符合,故填 ②④ . [ 答案 ]   ②④ 由题悟道 该题是集合新定义的问题,定义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时只需准确提取信息并加工利用,便可解决. 【 典例 2 】  设集合 A = {1,2,3} , B = {2,3,4,5} ,定义 A ⊙ B = {( x , y )| x ∈ A ∩ B , y ∈ A ∪ B } ,则 A ⊙ B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 . 7      B . 10      C . 2 5      D . 5 2 [ 解析 ]   A ∩ B = {2,3} , A ∪ B = {1,2,3,4,5} ,由列举法可知 A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3,1) , (3,2) , (3,3) , (3,4) , (3,5)} ,共有 10 个元素,故选 B. [ 答案 ]   B 集合新运算与性质 由题悟道 解决创新集合新运算问题常分为三步 (1) 对新定义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化归的方向; (2) 对新定义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求解决方法; (3) 对定义中提出的知识进行转换,有效地输出.其中对定义信息的提取和转化与化归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难点. 解析: ∵ S = { a , b , c , d }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当 a = 1 时, b =- 1 , c 2 =- 1 , ∴ c = ±i ,由“ 对任意 x , y ∈ S ,必有 xy ∈ S ” 知 ±i ∈ S , ∴ c = i , d =- i 或 c =- i , d = i , ∴ b + c + d = ( - 1) + 0 =- 1. 答案: B 2 .已知集合 A = {( x , y )| x = n , y = na + b , n ∈ Z } , B = {( x , y )| x = m , y = 3 m 2 + 12 , m ∈ Z } .若存在实数 a , b 使得 A ∩ B ≠ ∅ 成立,称点 ( a , b ) 为“£”点,则“£”点在平面区域 C = {( x , y )| x 2 + y 2 ≤108} 内的个数是 (    ) A . 0 B . 1 C . 2 D .无数个 答案: A 本小节结束 请按 ESC 键返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