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教案-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教案-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 (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 ‎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第59至60页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把一个三角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 师:为了看清楚相片,怎么办?‎ 生:‎ 师:可以缩小吗?‎ 生:‎ 师:对,其实在生活当中也经常遇到放大和缩小的现象,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生:‎ 师:你们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 师:不错,看来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6(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寻找放大的规律(教学例4)‎ 师:同学们,在学习例4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学习要求,请看大屏幕:‎ ‎ ①认真审题,从例4中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 ②小组讨论: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 ‎ ③小组内动手画一画,画完后互相观察交流,你们画的是否都一样?各是怎样画的?‎ ‎④完成时间是5分钟 师:好,都明白学习要求的请出示手势。‎ 生:‎ 小组活动开始 师:好,哪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交流的结果?‎ 生:题目要求我们按2:1的比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 2:1的意思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如正方形的边长是3格的,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边长为6格。(出示)长方形的长是6格,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长为12格,宽是3格,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宽为6格;(出示)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格和6格,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6格和12格了。然后画出斜边。‎ 师:那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 生: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了。‎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通过尺子量出来的。‎ 师: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出示手势)所以这三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就得到这样的图形。这和你们刚才画的是否一样?‎ 生:‎ 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出示幻灯片)‎ 生:相同地方就是它们的形状不变,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们的大小变了。‎ 师: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形状不变?‎ 生:因为原来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6:3=2,放大后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12:6=2,比值相等,所以形状不变。‎ 师:说得真好!那么长方形长和宽的比也成立吗?好,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是一样的。‎ 师:不错,所以图形按一定比放大后,它们的形状不变,大小变了。(板书)‎ ‎2、寻找缩小的规律 师: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有变。‎ 师:是这样吗?‎ 生:‎ 师:按1:3缩小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3。‎ 师:不错,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3。那么你们会画缩小后的图形吗?‎ 生:‎ 师:好,现在请你们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到上面来展示一下?‎ 生:‎ 师:你画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生:正方形的原来的边长是6格,缩小到原来的1∕3就是边长变成2格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2格和6格,缩小到原来的1∕3就分别为4格和2格,而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6格和12格,缩小到原来的1∕3就是2格和4格,然后再画斜边。‎ 师:你说得太好了!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三组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 师:不错,所以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扩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三、巩固练习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你们有信心能做好吗?‎ 生:‎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 师:同学们答得真不错!还有信心挑战下一题吗?‎ 生:‎ 师:好,请看下一题(出示判断题)‎ 师: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我们接着看下一题:(出示选择题)‎ 师:不错!那么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 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规律吗?‎ 生: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师: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像在深圳的世界之窗里,就有许多的建筑是按一定的比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我们冲洗的照片,商品房的楼盘模型,我们中国的地图,还有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1——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2)‎ ‎1:3——各边缩小到——原来1/3(×)‎ 形状没变   大小变了 ‎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教案并进行了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相片,由于太小,学生就产生让老师将图像放大的想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 ‎   我大胆上了一节实实在在的课,而不是演绎好的课,我更注重孩子学习过程的生成。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 1.全体性   面向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伟大的天安门城楼,孩子熟悉的放大镜,每天都用的投影仪,孩子喜欢做的影子游戏入手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  2.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画一画的方法学习后再分享探究结果。这样起到事半倍的效果。‎ ‎  3.个性发展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本人在教学中设计了“填一填”、“做一做”、“判断”、“画一画”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4.创造性   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提供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口、动脑、实际操作、同伴互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感悟位似图形的概念,找出规律,从而确定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    通过这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形成了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长期以往必能获得终生受益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感这种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