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政治第3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 习 任 务 核 心 素 养 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四个概念。 2.理解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3.掌握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提高政治认同,坚持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2.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积极投身实践,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判一判] 新事物发展必须彻底抛弃旧事物中的因素。 ( ) 提示:错误。新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或完全否定。新事物既要对旧事物进行克服,又是对旧事物进行汲取,还要增添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1)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 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 (1)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 8 - (2)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2.质变 (1)含义: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表现: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判一判] 质变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 ) 提示:错误。质变可能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也可能是旧事物战胜新事物。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所以并非所有质变都代表着发展。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创设情景] 材料一 微信的优势 (1)微信支持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统,不同系统间互发畅通无阻。 (2)可发送语音,视频,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3)图片压缩传输,节省流量。 (4)输入状态实时显示,带给您手机聊天极速新体验。 (5)移动即时通信,楼层式消息对话更让人们的聊天简洁方便。 微信自推出到2019年,用户超过6亿,活跃用户超过1亿,而且还在增长。 材料二 微信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微信传播只能使用智能机,业务范围略显狭窄,还不能完全取代短信、飞信。 (2)沟通的即时性不够,不像QQ可以独立的显示是否在线,即使是微信在线还依赖QQ来显示。 (3)寻找好友的功能还是不够强大。 (4)存在一定身份认证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好友头像和昵称冒充身份,有可能引发犯罪案件。 - 8 - 同时,国内电信运营商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狙击微信,微信要在全球范围内和同类产品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探究任务] 1.(解释与论证·公共参与)你认为“微信”是新事物吗?你认为它的发展前途会怎样?你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它? 提示:“微信”是新事物,因为它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微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提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探究总结] 1.细解发展的前途光明和道路曲折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从新事物 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从新旧事 物的对比 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从社会历 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2)方法论要求: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 ③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 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 - 8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本题为哲学道理类题目,把握材料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审材料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审选项 ①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②符合题意,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表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③说法错误,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④符合题意,“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故选C。 定答案 C 下边漫画的寓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实现质变必须做好量的积累 B.事物发展包含前进性与曲折性 C.要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D.正确思想观念有积极导向作用 B [漫画中的“弯下腰”体现了曲折性,“迈过门槛”体现了事物的前进性,B正确;A、C、D与漫画寓意不符。]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创设情景] 贯彻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三步走部署。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党中央政策指导下,各地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努力奋进;同时,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 [探究任务] - 8 - 1.(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我国为什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三步走部署? 提示: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才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部署就是不断进行量的积累的过程。 2.(预测与选择·科学精神)从发展的状态角度看,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如何抓住机遇和循序渐进。 提示: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探究总结]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与联系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另一事物 联系 辩证 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 论 我们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发展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3)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一定有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 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 8 -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本题为体现类题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材料 审材料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审选项 ①错误,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②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因为事物数量的不断减少也会引起质变;③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故选D。 定答案 D 长期以来,华为公司重视科研投入,成为我国科研投入持续保持第一的企业。长期的科研投入换来了原创技术的突破和品牌效益的提高,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市场份额据世界第二位。华为的发展体现了( ) ①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才能实现发展 ④在新质基础上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A [华为长期的科研投入,为原创技术的突破和品牌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说明量变是质变的条件,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①②正确。题干反映量变的意义,不强调促成飞跃,③不符合题意。题干只反映由量变到质变,没有反映新的量变,④不符合题意。] - 8 -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事物发展的前景;②用于分析对待新事物的态度等)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问题解决过程的艰难;②用于分析做事需要坚强的意志;③用于分析如何对待面临的困难等)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全民参与解决问题;②用于分析分阶段解决问题;③用于分析各个重视量变的名言、俗语等) 4.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在如此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进。(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不断地推进社会改革;②用于分析在新起点去解决新问题等) 5.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抓住发展机遇;②用于分析在最关键时候的努力付出等)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成果连连,不断刷新中国年发射纪录。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中国航天计划“三步走”正在顺利实施:第一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再平安返回已经成功完成;第二步突破太空行走技术、交汇对接技术和空间实验室技术也基本完成;第三步2020年掌握长期载人的空间站技术正在积极筹备。“三步走”完成后,中国的航天计划还要不断延伸。不过,中国航天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遭受挫折,遭受失败。但一代代的航天人本着不服输的精神,在大漠深处尽情挥洒着青春热血,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信息提取 知识对接 中国航天计划“三步走”正在顺利实施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航天计划还要不断延伸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 8 - 中国航天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遭受挫折,遭受失败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代代航天人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1.中国航天事业也曾遭受挫折、遭受失败的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经历失败必定走向成功 ②要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④要不断促成事物的质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经历失败必定走向成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①;不断促成事物的质变与题意无关,排除④。②③观点正确反映题意指向,入选。] 2.“天舟一号”成功发射,既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作,又为“第三步”——空间站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航天事业需要更进一步。这表明(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收官之作指向的是第二步的质变,在坚实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向的是质变基础上的新的量变开始,故B项正确。A、C、D观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 - 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