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11包身工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1)
11 包身工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 1~3 题。 材料一 八十五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友人戏称我四 朝元老。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 天多一天。”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 2003 年冬到 2004 年春,我重病住院。我的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人们听说这 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佛家 说,和尚活到九十九岁死去,叫做“圆寂”,功德圆满了。我可功德圆满不了。病愈回家,再过 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背景。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可是旧纸堆里有时发现遗篇真 本,字里行间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明是从反 思中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做“两 头真”,这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 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 材料二 1 月 14 日,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先 生以 112 岁高龄辞世。 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汉语拼音系统。早年在大学主修经 济学时,他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55 年以后,根 据国家需要,他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问题,主持和拟定了《汉语 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1961 年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 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 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 30 余部重要著作。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周有光却看得很淡,他 一直坚持创立汉语拼音系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始终认为,他个人在其间不过是做了应该 做的事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周有光先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在文 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不仅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是中国最受 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材料三 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是一个非常 随意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老爷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 单纯的。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他提起汉 语拼音方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只字未提自己的功 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 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方案委员 会是吴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方案的 具体研究者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文字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 年轻的记者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之父” “泰斗”“大师”一类虚名的。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 客观、不公正的。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有敬畏之心 的年代。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伟人、名人都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给以抨 击,不但质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这些人是何用心,正直善良的人 实在难以理解。 (摘自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 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周有光自述晚年“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特别是百岁病愈后回家“消磨未尽 的尘世余年”,字里行间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 B.材料二满怀崇敬地对周有光一生业绩做了高度评价:“主持”“主导”等用语都显示了作 者对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的地位的 看法。 C.材料三中,《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对有些报道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表示不能认 同,因为“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 D.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最真实;材料二、三都是他人的描述和评判,虽是真诚之语,但都是 主观的,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 解析:B A 项,“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错。C 项,“不能认同”表述不准确,原文只是表达了 年轻记者这样称呼周有光可以理解的意思;再者,本项的因果关系也不对。D 项,“都是主观 的”不准确,材料二对周老功绩和成果多是客观陈述;材料三也有引用周有光的自述;“二者 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错。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从材料展现的周有光的为人看,现实中的他应该不会看重材料二中的那一系列的令人目眩 的头衔,当然也不会多在意材料三中有一些人的指责。 B.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一事上,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记述周有光坚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态 度,但二者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 不同。 C.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多写其晚年生活及感怀;材料二重在对周有光学术成就、地位 的评判;材料三侧重谈对周有光身后论争的 看法。 D.材料一中的周有光读书、写作、思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和老人的形象,材料二、三 中的周有光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并不能让人心生敬畏。 E.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文字风格各异,或朴实,或严谨,或理性,因为各自的写作目的完 全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面貌也就很不一样。 解析:AC B 项,“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错。D 项,“不能让人心生敬畏”错 误,材料三“没有敬畏之心”的说法是在特定的背景针对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而言,这个说法也 不准确。E 项,“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错误,二、三则材料都有纪念周有光先生的目的。 3.周有光反思年轻时的“盲从”,刘一达却批评一些人的“怀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盲从”和“怀疑”的理解。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上述材料,兼顾三部分来谈。 答案:盲从,毫无疑问地应该被摒弃;而保持一种怀疑精神是必要的,但怀疑一切,为“怀疑而 怀疑”,却是另一种形式的盲从,也是要不得的。周有光反思的“盲从”和刘一达批评的“怀 疑”都有社会、时代的背景。 二者都是理性缺失的产物,“盲从”是失去了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必然结果,而有些人的“怀 疑”(一切)的言行,却是自我主体性极度膨胀绝对虚无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不健康的。 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里已 经变得衰败;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① 。同样是中国人, ② ,这不能不归咎于城市所接受的现代文明。传统民众一 般信仰多神论,所以春节要祭的神灵很多,各种礼仪让这个节日显得非常热闹。但是, ③ ,这些都是迷信,必须彻底扫除,丧失了神圣性的春节也 就不能让城市中的人像以前那样重视它了。 解析:此题结合语境,分析可知:①注意前文“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里已经变得衰败”, 判定语义上是转折关系;②注意后面说的是原因,所以横线处应该填结果;③处前文说的是农 村对待春节的态度,“但是”后面应该说的是城市里对待春节的态度,由此可知填写的内容了。 答案:①春节依然红火热闹 ②城乡之间对于春节的认同差别如此之大 ③站在现代文明的 角度来审视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 同。 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飘游不定。承诺不 是 , ;承诺如同珍珠,它 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 , , 。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从题干来看,要求“另写两句话”,写作对象是“承诺”;从所给例句来 看,所写句子 要使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 其中第一 处要使用否定句:“承诺不是 …… 的……,……”;第二处句子要使用陈述句,格式为“承诺如同……,它的……是……,也 是……”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一)夜幕下的一束昙花 转瞬即逝 蜂蜜 它的甘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 也是蜜蜂的骄傲 (示例二)蓝天上的一片白云 随风转徙 金子 它的光华是淘金者辛劳的付出 也是淘金 者的喜悦 三、创意微写作 6.请以“母亲的手”为话题,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写一段文字。要注意恰当、 典型。(2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记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能考查语言组织能力,又能考查选材、 组织材料的能力,要选取能由表及里、由小见大的自然现象,借此体现哲理,表达感悟。 例文: 中午睡觉,和妈妈对着脸说了一会儿话,我这才发现,妈妈那双手,已经有了一道道皱 纹……(记叙) 以前,那是一双如牛奶般润滑的手,可自从我上了学,那双手,就不知经过了多少“磨难”。 (记叙)烧水、做饭、洗衣服……有哪一样,这双粗糙的手没有做过?早晨、中午、傍晚,什么 时候,这双手没有为我而操劳?(议论) 看着妈妈手上清晰可见的血管,凸起的一道道青筋;回想着妈妈对我的爱,我感慨万千。 等我长大,我又该如何回报这深沉的母爱呢?(议论、抒情) 四、知识讲堂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三注意 1.注意用得自然。使用的表达方式,如同枝叶之于树干,都是自然地从它上面生长出来的, 不能为兼用而兼用,使用时要根据体裁、目的、内容等准确选用。 2.注意用得灵活。主要的表达方式跟其他表达方式的结合是要有灵活性,不能采取单一 的模式。要根据内容要求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该叙述时娓娓道来,该描写时细致描绘,该抒 情时发自肺腑,该议论时发人深省。 3.注意用得巧妙。所谓巧妙,就是要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的意图。这种情况在 抒情文中比较常见,因为作者的感情不能靠用“喜”“怒”“哀”“乐”一类字眼来表示, 必须借助于对人、事、物的表述,才能把这样的感情具体化,这就意味着记叙、说明、议论多 种表达方式都能在抒情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之,各种表达方式的交错使用要做到:叙事写人饱含激情,字里行间流露深情;写景状 物注入真情,事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议中有叙,叙中有议,夹叙夹议。力求用得自然、 灵活、巧妙,给文章增加一点光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