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量关系 北京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量关系 北京版 (1)

‎《购物中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3小节的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这组数量关系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关系。掌握了这种数学模型,可以方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每份数、份数、总数的数量关系,独立解答生活中有关价钱的问题。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核心概念是单价,学生最难理解的概念也是“单价”,虽然大多数学生在生活对商品的单价有一些感知,但认识还非常模糊,对单价这一概念的内涵不够理解。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三者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从算理上进行抽象概况,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探索与交流中,体验建模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单价的意义。‎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购物任务,每人买2-3件商品,要小票。可以是水果店的、超市的、文具店的、饭店的、加油站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购物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购物的经历吗?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究购物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购物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一) 结合小票,探究新知 1.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 单价的含义 师:我们来到达达小超市,我们先来看文具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 ‎ 预设:①本1块钱 ‎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吗?‎ 生:本1元。谁还有补充?‎ 生:每个本1元。‎ ‎ ②有5个本 生:谁还有补充?‎ 生:每个本1元。‎ 师:从哪里得到信息呢?‎ 生:价签。‎ 师:像他这样,结合价签,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 ③我知道了每本双线本1.00元 师:你特别会表达,向他这样谁能再来说一说其他商品 ‎ ‎ 师:再来看蔬果区,你都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①5个苹果5.00元 师:你们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每千克苹果5元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糖果区,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价签上的信息指的是商品的什么吗?‎ A 价格 B 单价 C 总价 D 不确定 预设:‎ ① 都选 B单价 师: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单价吗? ‎ ② ABCD都有选的 师:看来同学们想法不是很统一。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认为是“价格”的同学你们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们同意么?谁来反驳他?‎ 通过我们的讨论,你认为单价是什么?按按按选择 A 商品的价格 B 一个商品的价格 C 一份商品的价格。‎ 预设:‎ ① 都选C 单价就是单位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份。就是用1千克、1盒、1瓶这样表示一份商品的价格,那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 ② 选ABC ‎ A:“单”是指1的意思,没有说明几个商品 BC选项哪里不一样?一个,还是一份?哪个更准确 你能举例说明(苹果的单价是1千克,不是1个苹果,1千克是一份。)‎ 我们可以怎么表示一份商品的价格:1千克、1盒、1瓶这样表示一份商品的价格,那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 ③ 师:所以一份商品的价格,也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叫做单价。‎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实际生活,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理解单价的含义,突破本节课难点。‎ (1) 数量、总价 刚才我们认识了单价,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在价签上有单价,你还在哪见到过单价?‎ 预设:①购物小票 ‎ ②不知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超市、饭店、加油站,我们付完钱后,都会拿到一张小票,小票上都显示了商品的单价。老师在达达超市买完东西,拿到一张购物小票,你从小票上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① 只说单价 师:从这张购物小票上,除了看到单价,你还看到了什么?举例说一说。‎ 生:数量、总价 ‎ ② 说出单价、数量、总价 ‎ 师:那你能说说你对数量和总价的理解么?‎ 生:数量,就是买了多少个商品 师:谁懂他的意思了?‎ 生:购买商品的多少叫做数量。‎ 师:那总价呢?‎ 生:一共花的钱数叫做总价 ‎【设计意图】结合小票,掌握数量、总价的概念。‎ 1. 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师:在小票上,我们找到了商品名、单价、数量、总价。你们还看出来什么了吗?‎ 生1:每包饼干4.00元,老师买了2包,一共花了8.00元。 ‎ 生2:每支铅笔2.00元,买了5支,一共花了10.00元。‎ 生3:每盒巧克力8.00元,买了3盒,一共花了24.00元。‎ 师:观察这三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生:单价×数量=总价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能具体说一说么?‎ 生:4×2=8元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么?‎ 生:每包饼干4.00元,买了2包,一共花了4×2= 8元 生:2×5=10元 8×3=24元 师:你们得到什么结论 生: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发现“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培养学生总结概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 实际应用 刚才老师讲了我的购物经历,学校就要组织实践活动,你们每人都会带一些零食,想不想去超市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下面两人一组,一个同学当顾客,在购物清单上,选择你想买的商品,填上你购买的数量,但是你只有50元。另一个同学当收营员,给这位同学制作一张小票。‎ 完成后用iPad拍照上传。‎ 购物清单 商品名 单价 数量 薯片 ‎6.00‎ 果冻 ‎7.00‎ 棒棒糖 ‎7.00‎ 牛肉干 ‎12.00‎ 巧克力 ‎4.00‎ 饼干 ‎8.00‎ 面包 ‎10.00‎ 矿泉水 ‎2.00‎ 果汁 ‎3.00‎ 购物小票 商品名 单价 数量 总价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了什么呢?谁来讲讲你的数学购物故事?(微录仪展示,抓生成:有特点的,有错误的)。‎ 生回答。‎ ‎4.引导推出 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1)改编例题 刚才同学们都制作了自己的购物小票,老师这里有一张文具店的小票,但是啊,不小心弄脏了一部分,你能填出被污染的内容吗?‎ 商品名 单位 单价 数量 总价 铅笔盒 个 ‎3‎ ‎6‎ 圆珠笔 支 ‎3‎ ‎15‎ 橡皮 块 ‎5‎ ‎10‎ A ① 2 ② 5 ③ 50‎ B ① 18 ② 5 ③ 2‎ C ① 18 ② 45 ③ 50‎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 已知每个铅笔盒的3元,买了6个,求总价,列式为:3×6=18元 ② 已知买了3支圆珠笔,一共花了15元,求单价。列式为:15÷3=5元 ‎③已知每块橡皮5元,一共花了10元,求数量。列式为:10÷5=2块 ‎(2)小结 师:通过你们的讨论,谁来说说怎样求单价?怎样求数量?‎ 生: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设计意图】在观察、分析、探索与交流中,研究、讨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单价、数量、总价直接的数量关系,体验建模思想。‎ ‎(三)巩固练习 ‎3支圆珠笔15元,买这样的6支圆珠笔需要多少元?‎ 写在学习单上,拍照上传,看看你能想到几种方法。(按按按图片题)‎ 方法一(归一):15÷3=5(元) 5×6=30(元)‎ 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倍比):6÷3=2 15×2=30(元)(谁读懂他的意思了?再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练习,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基本概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我们之前还学习过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一组数量关系,那这两组数量关系他们有什么联系呢?快讨论讨论。‎ 谁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单价就相当于每份数,就是一份的价钱 生2:数量就相当于份数,有这样的几份 生3:每份数×份数=总数,单价×数量=总价 生4: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价÷单价=数量 生5: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价÷数量=单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找到旧知与新知的联系,让学生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把已有的知识和今天新知识建立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并探讨了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电子书中还有一些练习,同学们下课可以在练一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购物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在一起来探究更多生活中数学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 ‎ 数量关系 ‎1千克苹果5.00元 单价 数量 总价 ‎1盒巧克力8.00元 单价×数量=总价 ‎1个胶棒3.00元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