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3)
单元提升课(六) 视角1 历史趋势——古代农耕经济的演变 【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益成熟,也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 【考题例证1】 (2017·湖南长沙模拟)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 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 解析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东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粮食不能自给”说明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明清“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说明该地区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区和棉纺织基地,故A项正确。 答案 A 视角2 历史趋势——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拨】 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 徽商与晋商),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唐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出现,且在自然经济的母体中开始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考题例证2】 (2016·贵州遵义期末)吴江县重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 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 解析 由材料“本来是一荒村”“居民万倍于昔,……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知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盛泽镇的发展,故选A。 答案 A 视角3 主流价值观——“封闭守旧”“安土重迁”思想 【知识点拨】 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但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脆弱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不思进取的固步自封的守旧思想,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不仅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其残余思想仍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 【考题例证3】 (2016·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读下图,从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①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导向 ②一牛挽犁耕作方式的出现 ③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发展 ④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图片名称是“康熙御制耕织图”,反映政府重视农耕,故①正确;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是在东汉时期,故②错误;清代仍然采用铁犁牛耕,说明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发展,故③正确;图片只是反映农业耕作方式,没有反映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视角4 历史反思——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因素 【知识点拨】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可以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农本抑商”思想滋长了小农意识、闭关自守思想,导致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观念的盛行,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重农抑商”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且超越了经济领域,成为整个封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传统的习惯势力,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甚至直接影响了今天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考题例证4】 (2017·湖南永州模拟)“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朝贡贸易的弊端 B.外贸无利可图 C.倭寇日益猖獗 D.“海禁”政策的恶果 解析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不是倭寇成患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与“无利可图”不符,故B项错误;倭寇成患是“这种状况”的表现,而非“原因”,故C项错误;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与“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有因果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1.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 铁产生影响的方式是大家所熟悉的。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是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古代中国铁的使用影响的论述。他认为:铁制工具的使用,使农业生产从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长江流域,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地域;铁制工具促进了排水工程、运河、灌溉工程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从而为农业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自耕农的出现及历史地位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解读】注意史料中封建政权“长治久安”与小农经济之间的关系。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 3.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汉朝皇室贵族专用物品的手工业制造业继续由少府(官职)主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官吏,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入市场,一般直接供给皇室贵族消费。由于唐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大,自然官家工匠也就很多。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 800人,将作监有15 000人,其他部门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张松《中国古代对手工业的管理及立法》 【解读】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情况。作者认为:(1)汉朝皇室贵族专用物品的手工业制造由少府主管,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官吏。汉代手工业实行官营制度,而且管理严格细致。(2)古代官营手工业具有行业多、经营范围广、规模大等特点。(3)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给皇室贵族消费,不进入市场。 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明清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1)明代随着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逐渐衰落。(3)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5.宋代的“草市”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解读】本段材料是对宋代草市的论述。(1)草市是自发兴起的民间集市,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2)形式多样,有“山市、河市、庙市”等。(3)草市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4)草市的出现,推动了农村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6.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于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材料反映了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隔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工业革命后的列强为打开中国门户发动了侵略战争。 7.“重农抑商”政策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 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是对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1)重农政策是历代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2)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3)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发展,但商业并未完全受抑制,也得到较快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