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两次工业革命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两次工业革命 1.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 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 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 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 D。 2. (2020·洪洞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 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 B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是重点强调对象,不符合题意。故符合 题意的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3.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 国的生铁产量从 1825 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 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 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 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 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 选项排除。 4. (2020·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二模)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这 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 B;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 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 C 项正确;根据题 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 D。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 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 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 1929 年 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 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5.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 工;1881 年规定 5 至 10 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 的实质( ) 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童工现象消失和工业革命后生 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有关,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C 项是材料反映的现 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和材料信息无关,故 D 项错误。 6.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英国提出的“协定关税”,是为了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19 世纪末日 本提出“在华设厂”,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抢占世界资本市场的反映。 两个不同的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 B 项正确。“协定关税”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 出创造有利条件。“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故 AD 不是共同点,可排除。第 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 C 项。 7.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 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解析】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 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8. 1815 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 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 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 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答案】B 【解析】“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 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说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该局面出现,B 正确;A、C 和 D 错 误。 9.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672 年和 1692 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 1849 年废除了大部分 《航海条例》;1854 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答案】C 【解析】从材料“1651 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 1849 年废除了《航海条例》的大部分规定”、“1854 年……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中可以看出,《航海条例》是英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重商主义 思潮的影响下颁布的,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主义取 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实力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A 项错误,错在“放松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越来越巩固,B 选项排除。 10. 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 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A 【解析】抓住关键词“19 世纪 60 年代”,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 一国内市场,A 项正确。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 BCD。 11. (2020·内蒙古自治区高三其他)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 18 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 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 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 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 A.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B.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D.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材料“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 度”强调的是 18 世纪的英国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需要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等关键因素,D 选项符 合题意;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 18 世纪中叶,但是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英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 在 1688 年光荣革命后,B 选项排除;C 选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 12.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认为:“到 19 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 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 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来看, 英国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即社会文明进步应当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 答案为 A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的反思,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 化进程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认识到贫富分化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即认为工业革命应推 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排除 D 项。 13.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 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 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 A.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B.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C.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D.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答案】C 【解析】“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说明社会生产需要激 发科技创新,故 C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科技的应用,而不是科学研究,排除 A;B、D 不符合材料主旨。 14.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1811 至 1816 年 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 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 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答案】B 【解析】材料不是强调工厂制度的弊端,而是强调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 A。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们捣毁 机器,反映出在工业化的过程之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故选 B。手工业工人捣毁机器,不是不能接 受技术革新,而是“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出工人追求建立平 等公正社会的要求,排除 D。 15. (2020·海南省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 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 “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減少,而 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 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故 B 项正确;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 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 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机械化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故 A 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 化背景下的“个性化”。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而“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 术开始紧密结合说法错误,C 项错误;前两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不是,故 D 错误。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 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 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 分享.”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答案】D 【解析】A 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 错误。C 错 误,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 D 正确。 2. 1860 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 1878 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 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故技术成 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答案为 D。真空碳丝电灯发明后受到专利的保护,但是未提及专利保护对发明 的作用,A 错误。B 项内容过于绝对,错误。斯旺制成了真空碳丝电灯泡,但并不能说明他是电灯的真正发 明者,C 错误。 3. 下图为 1600~1913 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 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答案】C 【解析】④折线若为英国,在 1700 至 1820 年时期,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呈上升趋势,根据图示所示, 其为下降趋势,④应为荷兰,故排除 A 项;在 1600 年时期,西班牙由于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发展时间较 早,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财富,③应为西班牙,故 B 项排除;在 1820 年期间②折线逐渐上升,且上升趋势 超过③,此时正处于英国工业革面时期,②为英国,故 C 项正确;①折线起点最迟,但在后期逐渐超过所 有国家,成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这符合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故 D 项排除。 4. (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从 1714 年到 1760 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1747 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 30%。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 地产。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B.英国封建贵族始终操控着议会立法权 C.英国下院始终从属于贵族控制的上院 D.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地主阶级产生分化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中“从 1714 年到 1760 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1747 年,贵族还控 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 30%”和“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可 知,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 A 项。B、C 项没有体现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且“始终”说 法错误,故 BC 排除;工业革命前地主阶级就已经发生分化,故 D 项错误。 5. 英法两国曾经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的关税, 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 30%,关税平均为 15%。这一条约的签订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法率先进行了殖民掠夺活动 B.英国击败法国后确立殖民霸权并占据贸易优势 C.黑奴贸易促进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英法两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英法签订的条约是双向的,抓住“生铁、机器”等关键词即能判断出这与工业革命有 关,再结合题干反映出英法两国在力图减少或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从而实现贸易自由,而这种情况是 建立在英法两国工业革命都完成的基础之上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故 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B、C 与 材料无关。 6.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 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 业革命( ) 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发明的迅速产生,说明工业革命在进行过程中具有突变性,同时又指出发明 实际效益的发挥需要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时间较长,因此又具有渐进性,故 B 项正确;布罗代尔指出发明 的应用需要时间和条件,不是说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故 A 项错误;工业革命中某些发明的出现可 能时间很短,但工业革命也不是突发事件,故 C 项错误;布罗代尔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是影响, 故 D 项错误。 7. 下图反映了 1790—1860 年美国大陆人口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 ) A.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工业化具备了充足劳动力 D.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答案】A 【解析】从图表看出,1790--1860 年是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大陆人口不断增长,为工业品提供了日益广阔的 市场,A 正确;B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美国大陆人口不断增长,有一部分是黑人奴隶,不能说明工业化具 备了充足劳动力,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大陆人口不断增长,不是对外移民的增长,D 错误。 8.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 是智慧的时代”。这一观点描述的社会现象是( ) A.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B.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 渊上空。 C.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D.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答案】B 【解析】材料“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指的是工业革命期 间,人们坚持利益至上原则,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利益,所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但是忽视了在人文精神方 面的追求,导致人文精神缺失,所以说“也是最坏的时代”。强调的是经济发达但精神缺失,故 B 正确;A 项描绘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冲击,不全面,故 A 错误;C 项未体现“最好的时代”,故 C 错 误;D 项不能体现“最坏的时代”,故 D 错误。 9. 1833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在纺织厂(除了丝绸与饰边的劳动领域),禁止雇佣 9 岁以下儿童;9 岁 至 13 岁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9 小时;13 岁至 18 岁的年轻工人每天工作不超过 12 小时。这些由监督 员监督实施。这一法案说明( ) A.工业革命期间童工的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 B.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自由主义政策时期存在国家的干预 D.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规定了禁止雇佣儿童及儿童与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但并不能说明童工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 故 A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童工的保护制度,无法得出工厂保护制度发展程度,故 B 项排除;依据材料中 “1833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在纺织厂”“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等信息反映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 存在某些方面的干预,干涉企业对童工的过分压迫,故 C 项正确;“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材 料中无体现,故 D 项排除。 10. 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 并在 1775 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 1769 年延长到 1799 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B.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瓦特的蒸汽机 梦想与博尔顿的发财梦想联系在一起,这从本质上体现了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故 B 项正确;材料没 有涉及科技成果的推广、经济垄断,排除 A、D;材料反映的是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 成为现实,并非新技术的推广,排除 C。 11. 1914 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在写给流水生产的发明者福特的信中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是一种奴隶驱赶 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当时的欧美社会,类似的舆论也屡屡 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B.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 C.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 D.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 【答案】C 【解析】美国福特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严重扼杀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损害了 工人的健康,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反映了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故 C 正确;流水线生产可 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不会造成自由劳动力不足,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流水线生产损害了工人的健康, 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 排除 D。 12. 19 世纪最后 30 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 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D 【解析】材料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无关,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 排除 B;根据“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选项 C 中“经济模式定 型”表述不准确,排除 C;19 世纪最后 30 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出现, 现代化浪潮推动现代经济模式出现,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促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故 D 正确。 13. 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 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 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B.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机器生产有利于教育平等 【答案】A 【解析】材料意思是工业革命跟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工业革命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 力,促进了教育的发展,A 正确;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以后,知识分子和大众之间文化水平的差异逐渐缩 小,其旨意主要是强调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而不是单单强调大众教育的兴起,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出 社会精英与工业变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强调劳动大众与工业变革之间的关系,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出教 育平等,排除 D。 14. 近代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起的工业强国。1840 年,在普鲁士铁路上运行的机车中有 90%是从英国进口 的;到 1853 年 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铁轨不仅全部自给,且有出超;20 世纪初,德国的科研水平已 居世界领先地位;1901—1920 年间德国共有 16 人获诺贝尔物理学或化学奖,而同期,英国 7 人,法国 7 人, 美国 4 人。联系材料,下列对近代德国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②国家统一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前提 ③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 ④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德国 1871 年统一,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1765 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故②错误;1870 年普法战 争爆发,1914 年—1918 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④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④,由“1840 年,在普鲁士铁路 上运行的机车中有 90%是从英国进口的;到 1853 年 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得出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 胆创新相结合,由“德国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得出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故选 A。 15. 有人说 19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C 【解析】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使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时间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题目材料 表达的意思无关,B 错误;根据材料“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是指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能够和传统贵族拥有相同的政治权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1832 年议会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选项符合题意,故 C 正确;工业革命的进行是工业资产阶级 提升政治地位的根本原因,和题目材料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1. (2018 年江苏卷)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 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 A 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 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 B 项正确; 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C 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2. (2018 年海南卷)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 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A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 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 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C 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 到保障,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且材料并不能说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D 项错 误。 3. (2018 年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 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 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 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 B 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 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 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 C 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 统观点更为可信,故 D 项错误。 4. (2018 年天津卷)1830 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 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 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D 【解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 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 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 曾经拥有的优势,而 1830 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 B 项排除;“普 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 C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初, 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 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 D 项正确。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不 断增加科研投入,促进了科技水平提高。此题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不断扩张、重视科研便于提高生产 力等内容,通过英国与欧美其他后起之国的比较,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力,试题没有直接考查,而是 通过比较,逆向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难度,有深度。 5.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 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 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 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 D。 6. (2019 年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 “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 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 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进程进一步 加快,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资本的自由流通,排除 A 项;材料涉及到的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 变得更加频繁,而没有涉及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准则问题,排除 B 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 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材料论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C 项错误。 7. (2019 年浙江选考)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 国的生铁产量从 1825 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 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 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 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 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 选项排除。 8. (2019 年浙江选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 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物理原理, 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 )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根据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 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 选项符合题意。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 A 选项排除。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B 选项排除。马可尼发明了实用电报,D 选项排除。 9. (2020 年全国卷Ⅰ)有人描写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 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 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答案】B 【解析】“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 故选 B;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旁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 A ;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 16 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 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 D。故选 B。 10. (2020 年江苏卷)1873 年 12 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 1150 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 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 业生产活动,A 项正确;垄断产生于 19 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B 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 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 C 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 D 项。 11. (2020 年浙江选考)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 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 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棉 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 C 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 命的开始,故 A 错误;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 B 错误;骡机的发 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故 D 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