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59
第31讲 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化 城市化 概念 城市化又叫______化,是指人口和______活动在空间上______、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标志 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________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______规模不断扩大 意义 有利于乡村与城市的交流,______城乡发展差距 有利于改善地区______结构 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______ __________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______程度 二.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差异 发 达 国 家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______的发展阶段 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______的迹象 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________和工业区 出现高水平的________连绵带 发 展 中 国 家 水平与速度 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____,城市化推进速度____ 水平不平衡 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在______洲和______洲 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多在______洲 虚假城市化 表现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________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__________建设相对落后 分布 ______洲国家最为突出 滞后城市化 表现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__________水平和______进程 分布 ______、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中 国 城 市 化 特点 城市化进程____ 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 意义 解决我国农业、农村、______问题的根本出路 既是乡村—城市的______过程,又是城市不断______的过程 发展之路 城市化必须与______化______发展 合理利用__________,切实保护______资源,实施________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建设,完善______体系,大中小城市发展 以____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______环境 三.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 影响 生活 城市生活 衣食住行 农村生活 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和______方式,城乡差距大幅度______ 影响 自然 地理 环境 气候 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______,使城市产生了______效应 河流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致使城市地区______十分紊乱、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和河流富______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______”,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__________ 影响 人文 土地利 用方式 由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______用地,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城市______分区 地理 环境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______产业大规模转移 就业方式 产业 结构 区域产业活动以________活动为主体。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的______社会 景观 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生态 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______生态系统 信息 经济开发和______交流大幅度加强 文化 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______文化广泛______ 四.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 城 市 病 原因 城市是人类产业活动密集的区域 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问题 ①交通拥挤 ②地价、房租昂贵 ③______比较困难 ④社会不太安定 ⑤环境质量下降,趋于______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水污染 逆 城 市 化 原因 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______质量下降 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______环境 表现 人口由市中心向______迁移 ____业和______业也向外扩散 市中心区的______ 五.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______力量 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__________功能显著增强 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________水平 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环境;控制环境______和______破坏,治理各种“_______” 【疑难突破】 一.纲要结构法认识城市化的标志和动力 二.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城市化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郊区化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 逆城市化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一)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 (二)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 以上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四.科学记忆,高效掌握 (一)缩字法高效记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初期阶段 两个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 加速阶段 一快一大(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后期阶段 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二)缩字法高效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 发达国家 早、高、慢、逆(起步早、水平高、现在已变慢并出现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晚、低、快、郊(起步晚、水平低、现在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并出现郊区城市化) (三)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题例析】 例1.(2010广东文综)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 (1)可知该市 (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解析】观察图中箭头和数据,估算出净迁入与迁出的数量,因此选D。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2)可推测该市 ( )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本题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而不是“郊区城市化”现象。后者指郊区的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外迁移。因此选C 例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1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1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第(3)(4) 题,材料2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3~4题。 3.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 ) 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 4.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二.综合题(16分)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A、B城市化的特点。 (3)比较阶段Ⅰ和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 【基础梳理】 一.城镇 产业 集聚 城市 城市人口 第二、三 用地 缩小 产业 效率 科学技术 生产生活 开放 二.成熟 衰落 卫星城 大都市 低 快 亚 非 南美 工业化 基础设施 南美 经济发展 工业化 印度 加快 提高 农民 转型 提升 工业 协调 自然资源 人文 可持续 城镇 人 人居 三.劳作 缩小 性质 热岛 水系 营养 三废 环境生态 建设 功能 二、三 非农业 工业 人工 信息 传统 渗透 四.就业 恶化 生活 生活 郊区 商 制造 衰落 五.主导 辐射带动 农业 信息化 现代化 污染 生态 城市病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分) 1.B【解析】认真读图,再结合选项,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 2.A【解析】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 3.C 4.C【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及材料,东京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说明其城市化已进入高级阶段。第4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较好选择。城市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应予以保留。乡村—城市转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因素。 二.综合题(16分) 5.【答案】⑴郊区城市化(2分) ⑵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6分) ⑶阶段Ⅰ: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4分)阶段Ⅲ: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4分) 【解析】第⑴题,在阶段Ⅱ中,可以明显看出A、B周边地区用地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属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郊区城市化。第⑵题,阶段Ⅲ中,A、B两城市连片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城市带。第⑶题,从阶段Ⅰ与阶段Ⅲ的人口密度分布可以得出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