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气候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复习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地理 气候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复习11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德育目标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气温的年变化。‎ 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气温和生活 ‎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 ‎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0“日平均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如需观察4次,每隔6小时观察1次;如需观察6次,就是每隔4小时观察1次)‎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5.说说气温在一日之内不同时刻的气温一样不一样,继而转入气温变化的学习。‎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1.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说明一日之内气温的变化,指出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日出前后)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验证。教师进一步说明气温在一日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板书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2.让学生观察指出该图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约‎31℃‎)最低值是多少?(约‎24.5℃‎)并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6.5℃‎)由此得出结论: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的日较差,即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2“气温年变化”,先让学生观察该图与气温日变化气温曲线图有什么不同?(横坐标表示的时间为一年的12个月,气温曲线是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的连线)然后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状况,观察一年内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学习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并填表。‎ 该图是北半球某地年气温变化曲线图,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海洋上呢?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大陆 海洋 月平均最高温 月平均最低温 月平均最高温 月平均最低温 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南半球 ‎(1月)‎ ‎(7月)‎ ‎(2月)‎ ‎(8月)‎ ‎4.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得出表中结论。至于大陆和海洋的差异,只要学生知道结论就行,不要讲解原因。对于南半球,启发学生用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去得出结论。并让学生根据当地一年内气温的变化加以验证。从而使学生知道气温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 ‎5.让学生观察该图中月平均气温最值是多少?(约‎24℃‎)最低值是多少?(约‎-6℃‎)并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30℃‎)计算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温度出现了零上和零下度数的时候,按有理数法则去计算。如:‎24℃‎-(‎-6℃‎)=‎24℃‎+‎6℃‎=‎30℃‎。通过计算让学生得出结论: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而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6.投影展示课本P54表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用当地的更好),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6‎ ‎5.6‎ ‎-6.7‎ ‎-16.8‎ ‎(1)用表中的气温数据,画出该地气温曲线图。‎ ‎(2)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4)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5)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6)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应该呈什么形状?‎ ‎7.教师边讲述,边示范,引导学生共同来绘制该地气温曲线图。‎ 某地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易过长或过短)。‎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注意把握温度差不易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的刻度)。‎ ‎(3)画出4月、7月、10月份与横坐标轴的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轴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 ‎(5)将各点平滑地连接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6)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的画图情况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2“气温曲线图的画法和步骤”,为了好记,可将其概括为:一横月,二纵温,三网格,四定点,五连线。‎ ‎8.引导学生根据所绘制的某地气温曲线图,共同分析读图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为‎23.3℃‎。‎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为‎-20.1℃‎。‎ ‎(3)气温年较差为‎23.3℃‎-(-‎20.1℃‎)=‎43.4℃‎。‎ ‎(4)该地气温夏季热,冬季冷,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5)该地是在北半球,因为该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气温曲线形状呈波峰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形状应该是呈波谷状。‎ ‎9.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气温曲线图和课本P51上的几幅气温曲线图加以对照比较,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归纳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以及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气温曲线弯曲的程度的大小和气温变化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10.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评价并小结。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一是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 ‎11.投影展示下图。引导学生归纳气温年(日)较差、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和气温变化特征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1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55活动2。‎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为‎22℃‎;‎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为‎1.5℃‎;‎ ‎(3)气温年较差为‎20.5℃‎;‎ ‎(4)该地气温冬暖夏凉,年较差不很大。‎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书知识要点,强调重点,2种计算——‎ 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2个变化——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和生活 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 ‎1.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及平均气温的计算 ‎ ‎2.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气温的变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