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1
重庆十八中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石蜡熔化 C.铜丝受热后表面变黑 D.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2.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糖 D.白醋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 C. 给液体加热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冰 C.软水 D.生铁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6.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7.某同学自己测定了以下液体的PH,其中的测定结果有错误的是( ) A.苹果汁 10.2 B.石灰水 9.8 C.胃液 1.5 D.蒸馏水 7.0 8.小冬以为用温水可以洗净餐桌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原因是( ) A.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 B.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9.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4+核外有26个电子 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C.CaTiO3中Ti的化合价为+2 D.TiO2由钛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P+5O22P2O5 B.Fe+CuSO4═FeSO4+Cu C.CaCO3CaO+CO2↑ D.2HCl+Ca(OH)2═CaCl2+2H2O 11.据有关资料介绍,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得软骨病,血液中也有少量钙,它对皮肤伤口血液的凝固起着重要作用;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钙”、“碘”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2.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可以得到蓝色沉淀的是( ) A.K2SO4 B.FeC13 C.CuSO4 D.KNO3 13.如表是某中学的同学关于铁生锈的情况调查表:(调查时间6个月) 调查内容 破损的搪瓷铁面盆 裸露在混凝土外的钢筋 敞放的涂油铁钉 镀铬铁质的指甲剪 铁锈蚀情况 掉搪瓷部分逐渐锈穿 钢筋表面出现蓬松的锈层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启示中,你不赞成的是( ) A.铁的锈蚀原因与铁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某些物质有关 B.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表面搪瓷、涂油或镀上某些金属 C.铁锈层也可以阻止铁与空气的接触,不要及时除去铁表面的锈层 D.对自行车链条的有效保护措施是经常涂油 14.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B.X、Y一定都是金属 C.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D.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15.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1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0分) 1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5个氮原子 ; (2)2个氢氧根离子 ; (3)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 18.请按照题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氧气 ; (2)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3)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 ; (4)小刚将铁粉加到氯化铁溶液中,过了一段时间溶液变成了浅绿色,后查阅资料得知发生了一个化合反应 . 19.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M点表示 ; (3)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 20.根据铁、铜、铝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填序号),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①3Fe+2AlCl3=3FeCl2+2Al ②3Cu+2AlCl3=3CuCl2+2Al ③Fe+CuCl2=FeCl2+Cu. 21.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HCl、ZnCl2和CuCl2等物质,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含有 (填化学式). 22.用相同质量的铁和锌跟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曲线A表示的是 (填“铁”或“锌”)跟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23.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1分) 24.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华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小华同学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与6%相比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5.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CO2可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A~E中选),收集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A~E中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明是位爱动手做实验的同学,他找来塑料瓶和一些其他用品,制作成如图(G)装置.图中去底塑料瓶和其相连导管的组合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一种仪器的名称). (4)小高认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可以用F装置代替C装置,如果将F装置装满水,导入氧气的导管应连接 (填a或b). 四.计算题(共1个小题,共7分) 2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市场出售的食醋总酸量(国家规定食醋中总酸量3.5g/100mL~5g/100mL),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测定.请你参与该小组的实验研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2)若食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现有食醋500mL,甲同学从中取出10mL食醋,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4.8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食醋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2016年重庆十八中初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石蜡熔化 C.铜丝受热后表面变黑 D.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铜丝受热后表面变黑的过程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糖 D.白醋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分析】乳浊液是指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指不溶性的固体小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形成了乳浊液; 白糖、食盐、白醋能溶于水,与水形成了溶液.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乳浊液、悬浊液与溶液的区别: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而乳浊液、悬浊液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 C. 给液体加热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方法判断分析; B.根据过滤的方法判断分析; C.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方法判断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判断分析;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紧挨,瓶塞倒放,标签对手心,故A不正确; B.过滤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B不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不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几项重要的基础操作,掌握相应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冰 C.软水 D.生铁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干冰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C、软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 D、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特征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正确. B、热胀冷缩时分子的大小不变,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不正确.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本题可通过可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得到着火点;③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灭火必须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 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 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 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电影《赤壁》中的一个场景为载体考查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7.某同学自己测定了以下液体的PH,其中的测定结果有错误的是( ) A.苹果汁 10.2 B.石灰水 9.8 C.胃液 1.5 D.蒸馏水 7.0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利用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对所测定或记录的pH进行判断. 【解答】解:A、苹果汁 呈酸性,pH小于7,不可能为10.2;故A有误; B、石灰水 呈碱性,其溶液pH应大于7,因此,测定或记录的石灰水 pH=9.8>7,是有可能的;故B无误; C、胃液呈酸性,其溶液的pH应小于,因此,测定或记录的柠檬汁pH=1.5<7,是有可能的;故C无误; D、蒸馏水呈中性,pH等于7,是有可能的;故D无误; 故选A. 【点评】根据溶液的pH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即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 8.小冬以为用温水可以洗净餐桌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原因是( ) A.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 B.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判断. B、根据洗洁精的去污原理判断. C、根据洗洁精的洗涤原理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去油污与溶解原理去油污的区别判断. 【解答】解:A、洗洁精没有催化作用,所以错误. B、洗洁精没有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变化中没新物质生成,只是大的油滴变成了细小的油滴,所以错误. C、洗洁精中的乳化剂,乳化剂有报导化作用,能把油污变成细小的小油滴,所以正确. D、洗衣洁精去油污不是根据溶解原理,与相似相溶现象无关,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 9.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4+核外有26个电子 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C.CaTiO3中Ti的化合价为+2 D.TiO2由钛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根据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Ti4+表示失去4个电子,进行解答; B、根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或其1个原子,进行解答;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CaTiO3中Ti的化合价; D、根据化学式TiO2分析其元素组成及分子构成. 【解答】解:A、根据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Ti4+表示失去4个电子,因此Ti4+核外有18个电子;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钛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或钛元素的1个原子,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CaTiO3中Ti的化合价为:(+2)+x+(﹣2)×3=0,则x=+4;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式TiO2可知其由Ti,O元素组成,每个分子有1个Ti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离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及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P+5O22P2O5 B.Fe+CuSO4═FeSO4+Cu C.CaCO3CaO+CO2↑ D.2HCl+Ca(OH)2═CaCl2+2H2O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4P+5O2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HCl+Ca(OH)2═CaCl2+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据有关资料介绍,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得软骨病,血液中也有少量钙,它对皮肤伤口血液的凝固起着重要作用;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钙”、“碘”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可以根据元素的含义及其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通常说的食品中含有的钙、锌等是指元素.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得软骨病,血液中也有少量钙,这里的“钙”、“碘”也是指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的相关知识问题. 12.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可以得到蓝色沉淀的是( ) A.K2SO4 B.FeC13 C.CuSO4 D.KNO3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硫酸钾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FeC1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C、CuSO4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如表是某中学的同学关于铁生锈的情况调查表:(调查时间6个月) 调查内容 破损的搪瓷铁面盆 裸露在混凝土外的钢筋 敞放的涂油铁钉 镀铬铁质的指甲剪 铁锈蚀情况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掉搪瓷部分逐渐锈穿 钢筋表面出现蓬松的锈层 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启示中,你不赞成的是( ) A.铁的锈蚀原因与铁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某些物质有关 B.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表面搪瓷、涂油或镀上某些金属 C.铁锈层也可以阻止铁与空气的接触,不要及时除去铁表面的锈层 D.对自行车链条的有效保护措施是经常涂油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A、铁锈蚀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B、阻止铁锈蚀就要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C、从铁锈蚀的条件考虑; D、从铁锈蚀的条件判断. 【解答】解:A、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正确; B、阻止铁锈蚀就要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铁表面搪瓷、涂油或镀上某些金属都可以防锈,故正确; C、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如果不及时除去铁表面的锈层,还会继续锈蚀,故错误; D、自行车链条上涂油,可以隔绝水和氧气与链条接触,起到保护作用,故正确. 故选C. 【点评】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就是要使就是与水和氧气隔绝. 14.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B.X、Y一定都是金属 C.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D.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可知前面的金属比排在后面的金属要活泼,但是并不能得出前面的金属一定排在氢的前面,只有当准确判断出该单质是什么金属才可以确定其是否排在氢的前面. 【解答】解:A、“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不能判断出X、Y中任何一种物质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其在氢的前与后;故此选项错误; B、X、Y不一定都是金属,比如金属与酸的反应置换生成氢气,故此选项错误. C、X、Y都是金属时,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X一定比Y活泼;故此选项错误. D、X是金属时,要置换出某溶液中的Y,那么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如氢气);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表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应用范围较广,是初中化学必须记忆的内容. 15.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物质溶于水产生的离子若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时,物质不能共存于水溶液中,反之,则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 【解答】解:A、BaCl2、Na2SO4能结合成BaSO4沉淀,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MgCl2、CuSO4、NaNO3溶于水产生的离子都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则能共存,故B正确; C、AgNO3、BaCl2能结合生成AgCl沉淀,BaCl2、K2SO4能结合成BaSO4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CaCl2、K2CO3能结合生成CaCO3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并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1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应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物质;由于这三种溶液中有两种是碱溶液,因此不能选用酸碱指示剂;二氧化碳虽然和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只有澄清石灰水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反应都有明显的现象;而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 【解答】解:A、由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 D、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利用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鉴别物质,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掌握.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0分) 1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5个氮原子 5N ; (2)2个氢氧根离子 2OH﹣ ; (3)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Na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5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5N;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故可表示为:NaO3; 故答案为:(1)5N;(2)2OH﹣;(3)Na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请按照题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 (2)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 (3)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 (4)小刚将铁粉加到氯化铁溶液中,过了一段时间溶液变成了浅绿色,后查阅资料得知发生了一个化合反应 Fe+2FeCl3=3FeCl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Fe2O3+6HCl═2FeCl3+3H2O;(3)CO2+Ca(OH)2═CaCO3↓+H2O; (4)Fe+2FeCl3=3Fe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A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M点表示 t℃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b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水 、 升高温度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的溶液为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交点的含义是两物质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相等;根据20℃甲、乙物质的溶解现象判断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表现出来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关系,选择把甲物质继续溶解的方法. 【解答】解:(1)充分溶解后,甲物质有剩余,没有全部被溶解,说明此时甲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M点是曲线a、b的交点,故其含义是t℃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20℃10g水溶解较多的乙物质,说明此时物质乙的溶解度比物质甲大,则a曲线表示的是乙,b曲线表示的是甲,由于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通过升温或增加水的方法把未溶解的甲物质溶解. 故答案为: (1)A; (2)t℃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b;增加水;升高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根据铁、铜、铝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③ (填序号),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①3Fe+2AlCl3=3FeCl2+2Al ②3Cu+2AlCl3=3CuCl2+2Al ③Fe+CuCl2=FeCl2+Cu.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预算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由于铝的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将铝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①错误; 由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不能将铝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②错误; 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③正确,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为:③,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反应的特点即可分析判断回答. 21.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HCl、ZnCl2和CuCl2等物质,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含有 Fe、Cu (填化学式).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根据反应的发生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答】解:由于铁可以和溶液中的HCl、CuCl2发生反应,发生的反应有:Fe+2HCl=H2↑+FeCl2,Fe+CuCl2=Cu+FeCl2,因铁粉过量,故滤渣中含有Fe、Cu,滤液中的溶质是FeCl2. 故填:Fe、Cu.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22.用相同质量的铁和锌跟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曲线A表示的是 锌 (填“铁”或“锌”)跟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一定量”的稀硫酸,此时稀硫酸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硫酸的不足会影响到生成氢气的质量;图中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停止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相等,故根据反应速率确定金属的类别.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在它们停止反应时,金属A所利用的时间比金属B的少(即金属A的反应速度比金属B的快),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大于金属B,又因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A为锌;故填: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性质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3.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H2SO4 、碱 Ba(OH)2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BaCl2+H2SO4=2HCl+BaSO4↓ ④ Ba(OH)2+Na2CO3=2NaOH+BaCO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硫酸根离子来自酸,所以酸就是硫酸,钡离子来自盐,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碱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碳酸根离子来自于盐,钡离子来自于碱,所以碱就是氢氧化钡,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根据(1)中推出的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硫酸根离子来自酸,所以酸就是硫酸,钡离子来自盐,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碱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碳酸根离子来自于盐,钡离子来自于碱,所以碱就是氢氧化钡,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钡,和酸反应的盐是氯化钡或硝酸钡,和碱反应的盐是碳酸钠或碳酸钾,故答案为:H2SO4,Ba(OH)2; (2)②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氯化钡沉淀,故答案为:BaCl2+H2SO4=2HCl+BaSO4↓; ④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故答案为:Ba(OH)2+Na2CO3=2NaOH+BaCO3↓. 【点评】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1分) 24.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 B、A、C、D (填序号);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 烧杯 ,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华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小华同学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与6%相比 偏大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推出需要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要根据使用方法考虑. (3)根据量筒读数情况分析; 【解答】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顺序为B、A、C、D;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俯视读数会使所量水量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B、A、C、D;(2)烧杯;搅拌,加速溶解;(3)偏大.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以及误差产生的分析. 25.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水槽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CO2可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B (A~E中选),收集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E (A~E中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小明是位爱动手做实验的同学,他找来塑料瓶和一些其他用品,制作成如图(G)装置.图中去底塑料瓶和其相连导管的组合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长颈漏斗 (填一种仪器的名称). (4)小高认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可以用F装置代替C装置,如果将F装置装满水,导入氧气的导管应连接 b (填a或b).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装置图中仪器图回答;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回答;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分析,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模拟长颈漏斗制取气体; (4)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如图所示,①所示仪器为水槽;②所示仪器为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所以要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B来做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方法选用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的组合方便向广口瓶中添加药品类似于实验室中的长颈漏斗; (4)用F装置代替C收集氧气,水要从底部排出,故氧气要从b管通入; 答案:(1)水槽;集气瓶; (2)B;E;CaCO3+2HCl=CaCl2+H2O+CO2↑; (3)长颈漏斗; (4)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装置的改进,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题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还比较环保,这也是近几年的中考热点之一,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计算题(共1个小题,共7分) 2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市场出售的食醋总酸量(国家规定食醋中总酸量3.5g/100mL~5g/100mL),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测定.请你参与该小组的实验研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 95 mL(水的密度为1g/cm3). (2)若食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现有食醋500mL,甲同学从中取出10mL食醋,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4.8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食醋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该题首先要求学生会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然后通过题干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10mL食醋中醋酸的质量,进而可算出100ml中醋酸的质量.从而可判断该食醋是否合格. 【解答】解:(1)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95g 因为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95克即95ml.故答案为95 (2)解:m(NaOH)=4.8g×5%=0.24g 设10mL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X. CH3COOH+NaOH=CH3COONa+H2O 60 40 X 0.24g ∴ x=0.36g 故100ml样品中含醋酸的质量为0.36克×10=3.6g,所以该食醋合格. 故答案为:该食醋合格. 【点评】这是一道密切联系生活的化学题,学生通过计算可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