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25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水通电分解 B.物体热胀冷缩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醋可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4.“虾球、鱼饼”是姜堰溱潼的特色美食,其中鱼饼的制作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鱼肉 B.食盐 C.葱、姜 D.猪油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S2﹣﹣硫离子 B.3O﹣3个氧元素 C.Fe2O3﹣氧化铁 D.2H2﹣2个氢气分子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 D. 放置试管 7.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食盐中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元素.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碘的相对原子量是126.9g C.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D.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8.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性强弱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进行提纯 10.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C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 A.OH﹣ B.Cl﹣ C.CO32﹣ D.Na+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1.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米的一组是( ) A.CuSO4 BaCl2 H2SO4 B.Na2CO3 Ca(NO3)2 HCl C.Na2SO4 KNO3 HCl D.FeCl3 NaOH KMnO4 12.观察下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3.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B.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C. 将等质量的铁、锌两块金属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向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14.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 质 杂 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盐酸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CaO CaCO3 适量稀盐酸 C N2 O2 灼热的铜网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A.A B.B C.C D.D 15.在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将10克混合气体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物的质量是( ) A.10克 B.20克 C.30克 D.40克 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 16.选择正确序号填空:①干冰 ②葡萄糖 ③生石灰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是______. 17.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 18.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19.硫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氦气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它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H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1.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查阅资料后可知,锰酸钾可溶于水,若要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制取CO2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通过装置B、E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图2),可选用_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G装置与______装置相连接(填数字编号). 23.(10分)(2016•泰州校级二模)探究:“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是指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学习小组探究某“低钠盐”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NaOH溶液 观察到______现象, “低钠盐”加入了MgCl2 步骤2:继续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观察到______现象 反思评价:某同学又设计了一方案:取该低钠盐样品加水溶解,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有沉淀生成,则样品中添加了MgCl2.你认为该方案______(填“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24.探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生成物的影响 查阅资料:CO2+ZnCO+ZnO; 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发生的反应______(化学方程式);某同学建议F后面应加一盏酒精灯,目的是______.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经检测为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 (3)通过该对比实验结果,你可以归纳出______结论. 25.(2016•泰州校级二模)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 (1)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此阶段发生的反应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答).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配制40g10%的硫酸溶液. 步骤为:计算、______、稀释、转移.量取水时如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0%,最后将硫酸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______(填字母) A.40g B.10% C.H2SO4溶液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取2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硫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8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水通电分解 B.物体热胀冷缩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物体热胀冷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醋可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 【分析】A、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C、根据酸雨的范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可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B、“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显碱性)混合施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元素的特征与应用、酸雨、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虾球、鱼饼”是姜堰溱潼的特色美食,其中鱼饼的制作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鱼肉 B.食盐 C.葱、姜 D.猪油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鱼肉富含蛋白质;食盐含有无机盐;葱、姜含有维生素;猪油含有油脂; 故选:A 【点评】呵护生命,保障健康,是现代入追求的永恒主题,六大营养素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也就成为考查热点,要重点掌握营养素及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代谢过程、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的原则等内容;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S2﹣﹣硫离子 B.3O﹣3个氧元素 C.Fe2O3﹣氧化铁 D.2H2﹣2个氢气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S2﹣可表示硫离子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O可表示3个氧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 D. 放置试管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用法考虑; B、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考虑; D、根据试管的放置方法考虑.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垂在试管上方,故A正确; 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里添加酒精,故B错;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太多;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 D、洗净的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7.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食盐中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元素.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碘的相对原子量是126.9g C.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D.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以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A、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知,碘元素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 B、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而不是碘的相对原子量是126.9g,故B错. C、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知,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碘离子(I﹣)是碘原子获得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故C对. D、碘元素虽然是身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食盐多了对身体也不好,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取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能力及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 8.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性强弱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水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能燃烧,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描述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会变胀大,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描述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温度降低,会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描述正确. D、铜、银均排在铁的后面,均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铁>银,不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性强弱,故选项实验原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进行提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所以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0%,故B错误;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进行提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C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 A.OH﹣ B.Cl﹣ C.CO32﹣ D.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Cl﹣和NH4+、Ca2+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Ca2+和X离子,NH4+、Ca2+均带正电荷;溶液中应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Na+也带正电荷,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1.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米的一组是( ) A.CuSO4 BaCl2 H2SO4 B.Na2CO3 Ca(NO3)2 HCl C.Na2SO4 KNO3 HCl D.FeCl3 NaOH KMnO4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与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2SO4,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NO3)2;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C错误 D、KMnO4溶液是紫红色,FeCl3溶液呈黄色,NaOH溶液为无色,通过观察颜色即可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2.观察下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故说法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B.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C. 将等质量的铁、锌两块金属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向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溶液的酸碱度会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而逐渐增大;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随着硝酸钾的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饱和后不再改变; C、将等质量的铁、锌两块金属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金属锌先于铁完全反应,但放出氢气质量却小于铁; D、向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开始加入的氢氧化钠不会与氯化铁反应形成沉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开始出现沉淀,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解答】解:A、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曲线表示,随氢氧化钠质量增加,溶液的酸碱度逐渐减小,与事实相反应,故A不正确; B、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曲线表示,随硝酸钾的加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加,至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 C、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曲线表示,铁先反应完成且放出氢气质量小于锌,与事实相反,故C不正确; D、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曲线表示,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并不产生沉淀,待加入一定量后出现沉淀,沉淀质量增加至一定量后不再改变,与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4.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 质 杂 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盐酸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CaO CaCO3 适量稀盐酸 C N2 O2 灼热的铜网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具有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在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将10克混合气体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物的质量是( ) A.10克 B.20克 C.30克 D.40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在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则碳元素的质量质量最高为1﹣76%=2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则碳元素的质量质量最高为1﹣76%=24%.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将10克混合气体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终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物的质量是10g×24%÷(×100%)=20g.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 16.选择正确序号填空:①干冰 ②葡萄糖 ③生石灰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③ ;可用作制冷剂的是 ① ;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② .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放出大量的热,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③;①;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隔离(清除)可燃物 .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解答,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灭火,清除可燃物灭火. 【解答】解: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开辟隔离带灭火,是利用了隔离(清除)可燃物的原理. 故答案为:隔离(清除)可燃物. 【点评】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 18.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锈钢炊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橡胶手套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纯棉围裙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9.硫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NH4+ (用化学符号表示);氦气 He (用化学符号表示),它是由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硫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硫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H4+.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 故答案为:NH4+;He;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CO2 ,HClO中Cl的化合价为 +1 价.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原子总个数不变;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X+H2O═CaCO3↓+2HClO,反应物中钙、碳、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0、2、3、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2、5、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解:设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 则有:(+2)×1+Y×2+(﹣2)×2=0, Y=+1, 故填:+1. 【点评】单质中,由于没有元素之间的化合,因此规定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每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1.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 HCl 、 NaOH ;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作灭火剂(合理即可) ;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A与C能反应,B与D能反应,由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则E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D为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A与C能反应,B与D能反应,由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则E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D为二氧化碳.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HCl、NaOH.D是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作灭火剂(合理即可). (2)E→D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B与D反应,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HCl;NaOH;作灭火剂(合理即可);(2)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填字母序号).查阅资料后可知,锰酸钾可溶于水,若要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bcda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制取CO2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通过装置B、E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图2),可选用 A (填装置编号),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G装置与 ② 装置相连接(填数字编号).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查阅资料后可知,锰酸钾可溶于水,若要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顺序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G装置与②装置相连接,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查阅资料后可知,锰酸钾可溶于水,若要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顺序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C;bcda; (3)制取CO2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装置B、E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G装置与②装置相连接,防止氨气污染空气;故答案为:A;②;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10分)(2016•泰州校级二模)探究:“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是指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学习小组探究某“低钠盐”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NaOH溶液 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 “低钠盐”加入了MgCl2 步骤2:继续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观察到 无明显 现象 反思评价:某同学又设计了一方案:取该低钠盐样品加水溶解,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有沉淀生成,则样品中添加了MgCl2.你认为该方案 不合理 (填“合理”、“不合理”),理由是 AgNO3溶液和MgSO4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不能证明样品中添加了MgCl2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镁离子的验证和硫酸根的验证分析; 反思评价:根据AgNO3溶液和MgSO4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解答. 【解答】解: 探究样品中是否还有镁盐,即探究是否含有Mg2+,而探究是何种镁盐就是探究是否含有SO42﹣.先将样品溶解,注意要加足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步骤1,验证是否含有Mg2+,可以加NaOH 溶液会产生Mg(OH)2,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步骤,2,因为题目说是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而且样品中一定还有Cl﹣,因此只要检测是否含有SO42﹣.操作: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及结论,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反思评价:取该低钠盐样品加水溶解,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有沉淀生成,则样品中添加了MgCl2.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因为AgNO3溶液和MgSO4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不能证明样品中添加了MgCl2.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观察到 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 “低钠盐”加入了MgCl2 步骤2:继续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观察到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不合理;AgNO3溶液和MgSO4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不能证明样品中添加了MgCl2.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离子的验证的理解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物质推断过程中注意加入的试剂可能对后续检验造成的干扰,所以要避免引入待鉴定的离子或者物质. 24.探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生成物的影响 查阅资料:CO2+ZnCO+ZnO; 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发生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化学方程式);某同学建议F后面应加一盏酒精灯,目的是 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经检测为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铁 . (3)通过该对比实验结果,你可以归纳出 温度不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不同 结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四氧化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反应物相同时,如果温度不同,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不同. 【解答】解:(1)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某同学建议F后面应加一盏酒精灯,目的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故填:吸收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2)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甲组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乙组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 则甲组步骤1中,四氧化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8HCl=FeCl2+2FeCl3+4H2O,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铁. 故填:Fe3O4+8HCl=FeCl2+2FeCl3+4H2O;铁. (3)通过该对比实验结果可知,温度不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不同. 故填:温度不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不同.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2016•泰州校级二模)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 (1)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此阶段发生的反应是 Al2O3+3H2SO4═Al2(SO4)3+3H2O (用化学方程式解答).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是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 (2)配制40g10%的硫酸溶液. 步骤为:计算、 量取 、稀释、转移.量取水时如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0%,最后将硫酸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A (填字母) A.40g B.10% C.H2SO4溶液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取2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硫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8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铝的性质、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分析回答; (2)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由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了氢气,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氢气的质量求出铝的质量再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铝与盐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2)配制40g10%的硫酸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转移.量取水时如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大于10%,最后将硫酸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故选:A; (3)生成氢气的质量:2g+50g﹣51.8g=0.2g 设生成0.2g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单质铝的质量为x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x 0.2g 解得:x=1.8g 单质铝的质量分数:×100%≈90%. 故答案为:(1)Al2O3+3H2SO4═Al2(SO4)3+3H2O;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2)量取,大于,A; (3)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为90%. 【点评】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度不大,掌握铝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即可分析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