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辛弃疾词两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 06 课 辛弃疾词两首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 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 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于职。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 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重点理解】 1.《水龙吟》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的“江水、山景、落日、断鸿”等景物描写牵动了词 人怎样的心绪呢? (3)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2.如何理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含意。 提示: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 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的心在滴血呀!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 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的心在滴血呀!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 无用武之处,这就把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 (2)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 发泄。在这里,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显现在读者面前。 (3)第三个动作“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 有人是他的知音。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 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这种情感的产生绝对不是 偶然的,结合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提示: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建功立业、抗金杀敌的明主,这里怀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 无能,苟且偷安;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北伐抗金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 5.《永遇乐》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 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难点探究】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江南游子”的形象。请从动作描写和 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都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3.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作者却连用两个“秋”字,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并简要分析本词的写作特 色。 提示:作者选取两个视角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作者采用了仰视的视角 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 现水天相连、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极一 片秋色。第二 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 寓情于景的写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连用两个“秋”字,隐含 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 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 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 “献愁供恨”。恰在此时,夕阳西照,一抹残晖似乎预示着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王朝的命运; 离群孤雁凄厉的叫声让词人想起自己无家可归的游子处境。“落日”“孤雁”“游子”的情调和 谐,一股悲凉、凄切的氛围迎面而来,已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真正达到了情与景的 有机统一。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运用了多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 举例分析。 提示: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 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不满情绪。 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 应有的做法。 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 慨。 ④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5.有人评价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用典显得晦涩难懂,有"掉书袋" 的嫌疑;也有人评价这首词用典贴切、精当。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 示例一:词中除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 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 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示例二: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任古书中俚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 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 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示例三:辛弃疾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 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这首词用典虽多, 但比直接叙述和描写内涵更为丰富,词人将典故中的环境与现实中的意境交织一处,情感更 为厚重。学% 6.《永遇乐》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龙吟(yín) 永遇乐(lè) 揾英雄泪(ǎo) B.孙仲谋(móu) 求田问舍(shě) 可堪回首(kān) C.供恨(gong 佛狸祠(Cí) 居胥(xū) D.倩何人(qiàn) 舞榭歌台(xiè) 英雄无觅(m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栏杆拍遍 神雅社鼓 远目 嬴得 B.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仓皇 D.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 C.①赢得仓皇北顾 ②赢得青楼薄幸名 D.①楚天千里清秋 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 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 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6.名句默写。(6 分,任选 6 句,每句 1 分) (1)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倩何人唤取, ,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 翠袖,揾英雄泪? 7.对《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在战国时曾属楚国。 B.“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C.“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D.“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朝廷。 8.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词人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片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内容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失望。 D.从全词写法来看,既写景又抒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9.词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情感? 课内诗歌阅读。(12 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6 分) 11.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6 分) 1.C 【解析】A 项,“揾”应读 wèn;B 项,“舍”应读 shè;D 项,“倩”应读 qìng。 2.D 4.C 【解析】ABD 中的“樯橹”“金戈铁马”“红巾翠袖”均为借代,而 C 项中的“雪”是借喻,比 喻浪花。 5.B 【解析】A 项,“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词人。C 项, “词要有词牌和题目”有误,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名。D 项,《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不是婉约手法写的,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6.(1)水随天去秋无际 (2)断鸿声里 (3)树犹如此 (4)红巾翠袖 (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赢得仓皇北顾 (7)金戈铁马 (8)佛狸祠下 7.D 【解析】“断鸿”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暗示了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11.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 64 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 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 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 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 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本题考查 的是对文章的主旨挖掘的一道题目,考生要认真理解文本,然后结合词的内容准确把握和分 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3.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 4.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10 分) 满 江 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 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 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 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5.“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这四句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5 分) 6.“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 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10 分)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③事,准 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 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①漕:转运使的简称。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 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新得宠。后 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后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 7.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5 分) 8.下阕一开始就用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写到杨玉环、赵飞燕,目的何 在?(5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10 分) 鹧 鸪 天代人赋 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9.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 10.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 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5 分) 1.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 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 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2.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思念; 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3.刻画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抓住人物的细节 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快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 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7.参考答案:上阕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是这首词中的“词眼”。因为,接下去 作者以“春”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阕的内容,将他的感慨心绪曲折 地表达出来。 8.参考答案:喻指自己的失意。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 未到。自己也是因小人谗言,满腹大志无处施展。作者在此对那些离间嫉妒者发出一个严正 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 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 杀。 9.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 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叫着;夕阳斜照着初 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0.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品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 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 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 诗。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 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 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写的是《史记》中记载的:“广 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 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 昏暗。“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 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 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 【模拟试题】 (2017 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11 分)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等闲”是平常、随便的意思,与“无意绪”照应,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特定心境。 B.“帘卷芳桂散余香”写出了主人公居室的洁净、清新,室内散发着桂花的芳香气息。 C.“枯荷难睡鸭”,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D.丝帕被泪水打湿,弄乱了妆容,于是,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E.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B C 15.(1)从情感来看,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独对秋景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2)从抒情手法来看,首先是通过“手捻黄花”、“行尽回廊”、“罗巾浥泪”等动作描写, 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伤感;其次通过“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的自然景色描写,渲染了一 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情感;再次通过“无意绪”“却思量”的词语直抒胸臆。(能 从情感度正确分析,得 2 分。能从抒情手法角度正确分析,得 4 分。从抒情手法角度答对任 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共 6 分) (2017 届全国 100 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5 分) A.“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 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 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 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D.“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 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 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15.“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6 分) 14.答案:C、D 15.答案:这一句通过联想,(2 分)写菊花的开放还要等到秋风严霜后,(2 分)含蓄地赞 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2 分)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 2017 届第五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4-15 题。 感皇恩•别情 【宋】赵企 骑马踏红尘①,长安②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 山晓③。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 处也?青春老。 【注】①红尘:既指繁华长安,也指遍地落花。②长安:京都。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词的上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词的下片抒写才相逢又分手远 去的悲苦心情。 B.“未成云雨梦、巫山晓”是借典喻情,意思是说:与久别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 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 C.“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运用典型的移情手法,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 给啼鸟,无可奈可中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 D.词人寓情于景,心情凄凉: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 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更摧人心肝。 E.该词风格悲凉深沉而又高远雄浑,表现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 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15.简要赏析词人在上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14.C E 解析 选 C 得 2 分,选 E 得 3 分。C 项,“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词中无此信息。E 项,该词 没有“高远雄浑”的风格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