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5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周末培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叶虎林:长江源头的八零后守站人 贴在叶虎林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例如 80 后、未婚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但最显眼的是长江 源头第一水文站——沱沱河水文站站长。 这个站长不好当,更不用说一当就是 8 年多。沱沱河水文站海拔 4600 余米,距叶虎林的家乡西宁 1300 多公里,水文站距离最近的城市格尔木 430 多公里,途中要翻越昆仑山口、五道梁、风火山口等高海拔地 区,横跨可可西里无人区,条件之艰苦可以想见。 偏远的长江源头沱沱河令人望而却步,对叶虎林来说,这却是他人生必然的一步。大学时,叶虎林就 选择了青海省水利学校的水文监测类专业,这意味着他毕业后将前往最苦的一线工作。 2004 年,叶虎林被分配到距家乡 900 公里的格尔木水文站,虽然格尔木水文站距市区不算太远,但一 线单调枯燥的生活对刚大学毕业的叶虎林来说仍是一大考验。不过,这没有难倒性格略显内向、稳重的叶 虎林,在格尔木水文站锻炼了仅一年,他便调任沱沱河水文站站长。 沱沱河水文站是长江流域金沙江上段水系最大干流控制站之一,汛期水大、流急,测验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每年 10 月到第二年 5 月,沱沱河断面封冻,冰层厚度 1 米多,每测一次流量,都要用钢钎在测验断 面上打 10 多个冰窟窿,还要面临严重缺氧问题。 2006 年的 6 月,沱沱河上游连降暴雨,发生了 30 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为了在第一时间测得准确的数据, 叶虎林带着同事在汹涌的洪水中观测水位、取沙、施测流量,经过 20 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不但抢测到了 最大的洪峰流量,而且测得了完整的洪水过程。 2010 年 7 月,温泉水库发生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每秒高达 550 立方米,危难时刻,不会游泳的叶虎林 主动请缨,乘坐冲锋舟穿梭在水深十几米的库区内,顶着风浪,克服断面宽阔、测点密集、时间紧迫的困 难,连续奋战 20 多天,测得了准确的入库流量,为抗洪抢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于叶虎林来说,30 年不遇的危险时刻毕竟少见,他要克服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单调和生活的枯燥。 叶虎林和同事工作生活的地方在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之间沱沱河边的一个小院落内,5 个人在 9 间平房 内居住、办公,最大的一间房里放置了 4 张硬板木床。已使用了 10 余年的集体宿舍有些陈旧,房间内有液 晶电视和空调,也安装了电脑和无线网络。但是,这些设备只能带来暂时的娱乐,4 个大男人在一个房间里, 很多时候都是静默无语,房间里的暖炉掩盖不了隐隐透出的孤独感。年龄最大的同事在院子里养了 3 条藏 獒,偶尔传进房间的叫声提醒他们,外面是不是来了客人。 每天早上 8 点,叶虎林和同事带上测量工具,在离小院子几百米的沱沱河上的一座废桥上,按照标定 的测量点投下测量工具,之后再记下数据,核算后上报省里的水文局,整个过程完成需要一个小时。晚上 8 点,他们再次重复早上的工作,做第二次测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12 年,29 岁的叶虎林在省城和一个女孩订了婚,面对记者“将来是否会想办法调回省城结束两地分 居”的提问,叶虎林淡淡一笑:“有机会再说吧。” “这个站长不好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①地方偏僻,环境恶劣。沱沱河水文站所处位置海拔高,距离城市远。②工作任务关系重 大。该水文站是长江流域金沙江上段水系最大干流控制站之一,汛期水大、流急,测验任务重。③工作 单调,生活枯燥。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任继愈先生漫谈录 张国风 任继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该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我所敬重的先生。 第一次去冯钟芸先生家,恰好任先生在家。面对一位大哲学家,我心中忐忑。渐渐地,见得多了,就 放松了许多。再往后,比较熟悉了,就觉得非常亲切,聊起来,如沐春风。 我曾经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很感兴趣。当然是不自量力,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老子指略》翻译成 了现代汉语。请任先生给我看一下。任先生看了以后,对我说:“翻译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要弄清他使用 的主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光用古汉语的方法是不够的。古人抽象思维的水平,无法与今人相比, 他们所用的概念,不能达到今人所达到的高度抽象的水准。”我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回去以后,又重读 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初步明白了任先生的方法,譬如“道”这个概念,任先生把《道德经》里出现 “道”字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含义,看老子所谓“道”有几种含义。 任先生家里有一副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我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 硕士生阶段,我跟冯钟芸先生学的是诗歌。1985 年,因为林庚先生当年不想招生,我只好改学小说, 报考了吴组缃先生的博士生。当时我已近不惑之年,无法等第二年再考。冯先生送了我一套人民文学出版 的《金瓶梅词话》,任先生送了我一句话:“你虽然改为攻读小说了,平时还是要读读唐诗宋词,去俗。” 我想是这个道理。虽然以后主攻的方向变为小说了,但还是要经常读读唐诗宋词,保持诗歌高远飘逸的境 界。 我的博士论文是《儒林外史及其时代》,分析吴敬梓对科举、对八股的批判。任先生提议我写一篇八 股文,找找感觉。可是因为懒,我没有写,对八股的认识,确实是不深的。任先生说:“八股文,也是一 种智力测验。”我体会到了任先生的意思,对八股和科举也不能一味地否定。 超星,一个收集制作名师授课录像的公司,仰慕任先生的名声,希望采访任先生,请我去动员。任先 生婉言谢绝了,说他的时间很紧:“我一年比一年衰弱,就好像银行的存款,你们的存折上还有 100 元, 我的存折上只有 5 元了。我的任务很重,还有一些项目没完成。我要集中精力,把这些项目做完。” 2001 年,由任先生推荐,我在国图文津街老馆讲了一次《红楼梦》。主持人是蔡萍老师。讲完以后, 蔡老师告诉我:“任馆长来听讲座了。”我一惊,问蔡老师:“任先生现在在哪儿?”蔡老师说:“走 了。”我说:“你怎么没告诉我呢?”蔡老师向我解释说:“任先生不让告诉,怕你紧张吧。任先生经 常来听讲座。” 任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光,住在北京医院。我去看任先生。任先生的女儿任远在。任先生说:“医院不 愿意病人长住,占着床位。”我说:“医院考虑的是收益……先秦的法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利害 关系。”任先生说:“只讲利益,就不能长久。”任远告诉我:“你和他谈别的,他就困。你和他谈学问, 他就来精神。” 我的回忆如此琐碎,不能成为一篇文章,只是一种记录,希望这些琐碎的记录,能够挽留住渐行渐远 的回忆。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任继愈,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②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不久秘书 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没几天,这所学校的 校长就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任继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①学识渊博。任先生涉猎很多领域,对哲学、宗教、历史等均有研究。②专注于研究。任先 生婉言谢绝采访,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做项目。③关爱后进。任先生在很多方面给予“我”指导;曾去听 “我”的讲座,怕“我”紧张不让人告诉“我”。④淡泊名利。任先生给一所学校题写校名,校方给的现 金他替学校捐赠了出去。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汤显祖: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 嘉靖二十九年农历八月十四,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其时他的祖父母、父母俱 全,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借用龚自珍的话,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整个帝国表面光 鲜,而四处潜流涌动,隐患多多。庙堂之上政治腐败,政斗残酷;地方官场则是贪官污吏横行,道德沦丧。 汤显祖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他十四岁进县学,二十一岁参加乡试,考得全省第 八名举人。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汤显祖十三岁起,师从罗 汝芳研习心学。罗师倡导“赤子之心”,提出“制欲非体仁”的主张,这对程朱之学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也影响了汤显祖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的人生观的形成。 汤显祖在中举的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落第。三年后,再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第二次落第后,汤 显祖被好友姜士奇举荐作当朝首辅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的陪考举子,但汤显祖拒绝了这一安排。那一科会 试,得罪了张居正的汤显祖毫无意外地落第,直到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通过会试、殿试,取得了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万历十九年,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辅臣欺弊如故,科臣贿媒方新”而被 贬谪到岭南徐闻。途中他遇到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此时张居正被夺谥,张府被抄家,张居正的大儿子 张敬修自杀,张嗣修被剥夺官籍,流放到雷州半岛。目睹高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联想到自己半生蹉跎, 汤显祖难免心生“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之感,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毕竟,心学推崇“知 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万历二十一年,四十四岁的汤显祖升任为浙江遂昌县知县。遂昌虽然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穷县, 但汤显祖尽职尽责。他在这个“斗大县”劝农兴学,惩罚鱼肉乡民的豪强,得罪了巨室。尽管遂昌的百姓 感其恩德,对其热情挽留,汤显祖还是决定辞官回到故乡。万历二十六年三月他回到故乡临川,开始了其 长达十八年的归隐生涯。 回到故乡的汤显祖,修建了玉茗堂,开始专心写作戏曲,并教导故乡戏班演习。“临川四梦”除《紫 钗记》(南京时创作)外,其余三部《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在故乡完稿,很快风行全国。《紫钗 记》《牡丹亭》以男女之情梦入戏,肯定了人的情感追求的正当性,倡导人性要得到释放,因理而违情的 人生不可取。《南柯记》《邯郸记》则是用梦来演绎官场之荒诞,人生之无常。已经享国两百余载的大明帝 国何尝不是《南柯记》中的一个“大槐安国”? 汤显祖在“四梦”中显然体现了其对程朱理学“性即理也”的反抗,而“四梦”的另一个思想资源则 是禅学,他一生礼佛,年长他七岁的达观法师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佛教讲求“无情”,但他在给达观 的一封信中却说到“忘情”之难,“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 气顿旺。谛视久之,并理亦无,世界身器,且奈之何……迩来情事,达师应怜我。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 使耳。”汤显祖毕竟是儒门书生,终不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脱而忘却世情。 万历四十四年,汤显祖在临川的玉茗堂与世长辞。也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辽东称帝,建立了后金, 明王朝由衰世转入到乱世。再过二十八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也消失在风中,终成一梦。 文章标题是“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你认为“帝国衰世”与汤显祖之“大才写梦”之间有无关联?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有关联。①汤显祖一生经历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衰败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汤显祖 的“四梦”创作。明后期帝国政治腐败,为人耿直的汤显祖亲历或目睹种种现实,用“四梦”来委婉表现 帝国衰世的荒诞。②衰世的思想禁锢相对松弛,因此心学、佛学等思潮才可能去撬动程朱理学的压抑牢笼, 才有了汤显祖“四梦”对人性解放的倡导。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小时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把精力转移到凭智 力取胜的活动中去,这使我从小养成一种极强烈的争强好胜的性格。 我的父母并没有教过我们下围棋,但我们经常看他们下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看会了。大概是在我 9 岁时,我和弟弟继波便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下起来。那段时期,我下围棋已经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我 10 岁的时候,当时文化宫有一个少年围棋训练班,张福田先生在那里当辅导员。张先生是当时的棋 坛名手,他在围棋教学上颇有独到之处,不仅是我,北京现在的高手程晓流、谭炎午、吴玉林等,也都多 多少少地受过他的教益。 我印象最深的是 1988 年,我在日本参加了一个世界桥牌综合锦标赛的选拔赛,赛后喝酒时,沈君山说 起桥牌的事,我一听桥牌就来了劲儿,借着酒兴跟他们猛吹我们是如何如何拿到冠军的。这时我最崇敬的 老一辈棋手吴清源先生冷不丁给我来了一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批评我在桥牌上花费的精力太 多,势必会影响围棋。我口若悬河,正说在兴头上,一下子就呆了。我当时确实狼狈至极,着实让吴清源 先生给教育了一下。 在青少年时期,我从来没敢想过将来自己能成为一位全国冠军,因为我觉得那些冠军们都是才华出众、 高不可攀的人物。但自从参加集训队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把夺取全国冠军当成了“义不容辞” 的责任。随着对局胜率的提高, 这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75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运会恰好给我提供 了机会。 当时舆论界一致认为,冠军将在陈祖德和我之间产生,但一想到要和他进行一番生死搏斗,我就有些 心惊胆战。陈祖德曾三次荣获全国冠军,又是第一个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1974 年我就惨败在他的手 下。没有和陈祖德比赛过的人,是很难想象他在棋盘上那种咄咄逼人的威势是如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 这和一年前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想到此,我悚然一惊,去年那令人痛苦的一幕还会再次上演吗?我 马上鼓励自己:“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一年来的苦练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即使输了也要拼得“壮烈” 一些。这样一想,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9 月 24 日,景山公园的围棋比赛大厅里,坐在我对面的陈祖德久久地注视着棋枰,然后轻轻地揿下按 钮,使比赛计时钟停止了走动——这是棋手认输的表示。我顿时感到一股狂喜的热流迅速地涌到身体的各 个部分。由于激动,当我在裁判员递过来的对局记录上签名时,我的手颤抖得怎么也无法把字写工整。离 座之际,连腿都发软了。这就是我在争夺全运会冠军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我又战胜赵之云、王 汝南,以十四连胜的战绩获得了第三届全运会围棋比赛的冠军,这是我获得的诸多冠军中的第一个冠军头 衔。获得冠军,当然高兴万分,然而夺取冠军的艰难征途,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棋艺未精,只不过是运气 好而已。 (选自《聂卫平:围棋人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的围棋发展史上,聂卫平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聂卫平是第一个完全由中国本土培育出来, 而在较长时期的比赛中连续地击败了日本最强棋士的第一人。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取得的十一连胜 对中国围棋的振兴起了重要作用,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功勋卓著,永载史册。为了艺术,聂卫平宁可放 弃一盘棋,也不屑走“俗手”“愚形”,在重额奖金面前,能做到这点,殊为不易。 (《京江晚报》) ②围棋与经商本质相同,对弈过程为博弈,企业之间竞争也是博弈。围棋讲究布局,洪荒之始一子一 方天地,企业布局亦然;围棋决胜中盘,企业经营相互角力,棋错一步,满盘皆输;围棋注重官子,企业 成败在于大局,也在于细节。 (“聂卫平的微博”) 聂卫平在围棋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追忆贾大山 彭 侃 贾大山,生前一直住在河北正定城内,只去过北京、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几个城市。他的作品《取 经》于 1978 年获得了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他是新时期河北省首次获得全国奖的作家。日本,有一个“二 贾研究会”,专门研究贾平凹和贾大山的文学作品;可他在世的时候,却没有出版过一部自己的作品集。 在老朋友肖杰的眼里,贾大山是一个憨厚真诚的人。肖杰回忆了他们 1986 年一起出差等火车时的情景: “当时一男一女走过来,指着大山说,那个碎纸是你扔的,要罚你款。我说不是我们扔的。大山把我弄到 一边去,给了钱。后来我问大山,那个碎纸明明不是咱们扔的,你怎么给钱。他说,没必要吵,跟他们讲 不清道理。” 贾大山就是这样憨厚。对待朋友,则非常热情真诚。有客人到访时,他会亲自买菜做饭。有几位作家 提到曾经在他家品尝过他做的菠菜蛋花汤,至今还印象深刻。 贾大山淡泊名利、无意仕途,但出于对文化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他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挑起了正定 县文化局局长的担子。作家李春雷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为了修复正定隆兴寺这一国宝级的文物,贾大 山奔走于京城、省城和县城之间,往返数十趟,累得心力交瘁、肠胃溃疡,他蜷卧在吉普车后座上,紧咬 牙关、冷汗直流,经过千难万难,修复工程终于圆满完成,隆兴寺成为正定最鲜亮的文化名片。 49 岁那一年,他辞去局长职务,回归文坛。1997 年,贾大山因病逝世,年仅 55 岁。 “大山对他的文章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他的文稿都是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写的,如果有错字要改, 他会用小刀挖下来,再一笔一画补上来,大山对自己的作品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非常仔细认 真。”当年的文友、编辑肖杰谈起贾大山的写作颇有感触,而最有感触的是贾大山的作品扎根生活,“没 有一篇是在屋子里胡编乱造的”。 贾大山一生写了 80 余篇小说,绝大多数是关于农村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扎根农村、直面现实、风格 清新,《取经》《花市》等不少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 作家彭程认为,写作就是贾大山整个生命的寄托,他的作品描述普通农村人的生存状况,描绘他们的 日常哀乐,挖掘他们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同时以艺术来表现传统文化深邃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生命力, 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虽然贾大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他生前并没有出版过一部作品集。当时有愿意出版他的作品 集,但是都被他婉拒了。 对待自己的作品,贾大山始终怀有一种谦虚、淡泊的态度。据肖杰回忆,在贾大山生前就曾举办过其 作品讨论会,但是他自己从不参加,肖杰记得贾大山曾对他说过:“我坐那儿人家都给我唱赞歌,都说我 作品好,我要不在那儿,人家肯定畅所欲言,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有啥说啥。” “用明净的心,写好的东西”,铁凝是这样评价贾大山的。她在《大山在我心中》一文中写道:“观 其一生,大山其实是一贯这样做的,他这种难能可贵的‘一贯’使他留给文坛、留给读者的就不仅是独具 价值的小说,还有他那令人钦佩的品性。”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大山在创作上不赶潮流不跟风,而是根植于正定这块沃土,笔触深入老百姓灵魂深处,表现他们的喜 怒哀乐,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常对我说:“咱们写小说,就是让人学好 哩!”他是把写小说当作了佛教中的“布道”,给人以警悟、劝导。他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 社会,增添一点清凉”。 (康志刚《怀念恩师贾大山先生》) 贾大山其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 万季飞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短短七八年间,100 多个国家共开设了 300 多个孔子学 院和 400 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 了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形式正日益把中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世界。“走出去” 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文化还远不是国际主流文化。有资料表明,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 43%,欧盟 占 34%,亚太地区占 19%,其中日本占 10%,澳大利亚占 5%,其余 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 家。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存在误解,有的国外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 改革开放以前甚至是解放前。 世界需要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我国文化“走出去”,要更多 地展示我国现实情况,展示当代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客观地说,当前我国“走出去”的多是传统文 化,其结果是外国人,主要是西方人记住了熊猫、中国结、舞狮子、武术等中国符号,却依然对中国社会 存有偏见和误解。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 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 我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此,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思想上的问 题,即文化的相融性永远大于文化的特异性。中国人总是希望自己的文化是一尘不染的,殊不知,任何一 个文化要为其他民族所接受,必须要牺牲一些自己的特异性。否则从排他性角度出发,对方永远不能像自 家人一样去欣赏你的东西。自家孩子自家亲,适用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途上怕是要让自己伤心的。 京剧发展到今天,要是还死抱着“霸王回营必须是几步”的教条,那只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远离国粹。还有, 孔子学院应该成为一个搅拌机,有鸡蛋、豆浆,还应该有其他佐料,这样才能众口均调。否则蛋黄是蛋黄, 蛋清是蛋清,那就没法吃了。强调文化的特质,保持文化的纯洁,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把门槛搞得太高 无异于自毁招牌,故意让人家看不懂或看错了,要是现在有人站出来说中国还有几个裹小脚的,我们需要 把这几个小脚老太保护起来,那确是独一无二的,但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次,我们必须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在路径方面,应本着先 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梯度扩展。亚洲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与我们血脉相连、文化相近,可以作为我国文 化“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非洲、拉美国家可以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第二级目的地。我国与欧美 国家文化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展示、沟通理解、求同存异上。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有针对性,讲究策略。要研究如何克服文化 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以其他国家民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喜闻乐见的媒介开展文化传播,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与经济“走出去”齐头并进,形成“双轮驱动”、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但 这也要防止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倒置现象。我们要把经济“走出去”的企业、自然人尽可能作 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国际经贸交往活动、项目都当成中国文化的载体。 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勇敢地参 与国际文化竞争,不断扩大影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作者认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有何现实意义? 1.①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聂卫平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进行激烈运动,但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便将精力转移到凭借智力取胜的活动中。②对围棋有浓厚的兴趣。聂卫平经常看父母下棋,自学下棋, 爱下围棋,以至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③得到围棋名师的指教。聂卫平受到当时的棋坛名手张福田先生 和老一辈棋手吴清源先生的教导。④坚定目标,全力拼搏。聂卫平将夺取全国冠军当成“义不容辞”的 责任;面对强大的对手,调整心态,全力拼搏。 2.①憨厚真诚。②淡泊名利。③仔细认真。④谦虚低调。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传主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出对贾大山的评价性语句加以 概括或从贾大山的言行中提炼其性格特点。如从“贾大山是一个憨厚真诚的人”“贾大山淡泊名利、 无意仕途”“大山对他的文章精雕细刻、一丝不苟……非常仔细认真”“贾大山始终怀有一种谦虚、 淡泊的态度”等评价性语句中可提炼概括出其性格特点;又如从他辞去局长职务,回归文坛的行为中 也可看出其“淡泊名利”的特点。 3.①可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②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国现状,让世界认识一 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③可以扩大国际影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