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共二篇(附同步练习及答案)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附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 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 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 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 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 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孙悟空,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它最初的形象,激发对 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芝、迸”等 16 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家 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 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 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 感受其形象 四、说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 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 语感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 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 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 和尚等,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 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 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 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 出世》。 (二)、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50 岁左右,他写了《西游 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 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2.介绍《西游记》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的基础上 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 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 整,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 等多个角度欣赏。《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 作品。 3.介绍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核 心景区,被誉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 花果山在唐宋时称苍梧山,亦称青峰顶,为云台山脉的主峰,是江苏 省诸山的最高峰。 李白的“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与 苏轼的“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灵芝 遂心 迸裂 山涧 猕猿 是耶 提挈 瞑目 楷书 镌刻 顽劣 獐子 窍门 抓耳挠腮 呵(多音字) (2)重点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 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情发展 顺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 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4):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四)、课文研读 1.细读第一自然段(猴王出世)。 (1)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 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 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①教师引导 a.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 b.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 仙石。 c.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d.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 猴。 ②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 石猴与其他众猴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 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 ①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 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教师小结: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 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 页。 ②读了这段话,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 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 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 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 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2.细读 2-3 自然段(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①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么。 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①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只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的? 细致的动作描写::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睁睛抬 头观看、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 观看、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又瞑目蹲身、往里 一跳。 反复做的动作描写: a.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 b.睁睛抬头观看、仔细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 c.将身一纵、跳过桥中间、跳出水外。 (2)教师总结:从“瞑”“蹲”“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 智勇敢、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从四“看”, 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观察的细致,感受到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 的性格特点。 3.细读第 4 自然段(石猴成王)。 快速浏览课文第 4 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语言动作。 (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能把众 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 从众猴的动作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 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 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 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 究诚信。) (4)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 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 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读到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石猴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西 游记》这部古典白话小说丰富、贴切的语言特点。如果你能读一读原 著,会有更深刻的感触。 (五)、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了花果山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因进入水帘洞又安 全归来,并为众猴寻得一安身之所,被众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 石猴的勇敢。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 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六)、拓展阅读 大闹天宫简介: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 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马温。孙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 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毁 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 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 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 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 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七)、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西游记》还有很多经典情节,你最喜欢哪一个?试着将故事复述 给同学听。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二)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国古典名著”的一篇略 读课文。 《猴王出世》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本文通过描写美猴王的出世, 以及它带领猴组一帮人马探寻水帘洞成为美猴王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石猴的自 由、快乐、勇敢、敢于挑战的精神,从而树立学生敢于挑战、善于挑战的意识, 从小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感 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 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 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 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说教法: 本文是一片略读课文,我主要采用:诵读---勾划---品析---延伸的过程来 完成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以读贯穿 全文,让学生小组读,表演读等,允许学生大胆想象,说说对石猴这一形象的看 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 1.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查找资料,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敢于探索,待人诚实守信的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播放歌曲《猴哥》先声夺人,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触动他们的神经,给 他们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然后说,“猴哥”和我们都是大熟人,今天我们一起 了解它刚出世时是怎样自封变为“美猴王”的。 板书:猴王出世(口述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老师适当指导; 3.组长汇报,了解学情。 (三)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1.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划出文中描写石猴出世时和 进入水帘洞的语句; 2.自我展示,说说各自喜欢的句子和喜欢的原因; 3.说故事,根据自己划出的有关猴王出世的句子讲故事。 (四)品读课文,升华主题 1.说说你眼中石猴的形象; 2.它身上有什么可贵的精神(本文所体现的); 3.我们从它身上学习什么;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说说通过读本文,谈谈和电视剧的区别; 2.说说,假如猴王进得了水帘洞,出不来会怎样? 八、说板书设计 猴:顽皮可爱 猴王出世 人:敢作敢为 神:神通广大 九、教学反思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 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 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 其次,我在要求学生朗读时,没注意倾听,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不 能及时给予纠正。再次,在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个活动中,给学生思 考的时间比较短,也应给更多学生一点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 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再次,字迹潦草,板书显得杂乱无章,作为一个 语文老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屉( ) 鬟( ) 讳( ) 晦( ) 届( ) 鬓( ) 伟( ) 侮( ) 敞( ) 钗( ) 袭( ) 纨( ) 蔽( ) 杈( ) 垄( ) 执( ) 姊( ) 帕( ) 咯( ) 绞( ) 妹( ) 怕( ) 格( ) 郊( )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 众人吓了一跳。( ) 2.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 拿下他来。” ( ) 3.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 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 4.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 ) 5.那风筝飘飘飘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 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一会儿就不见了。(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 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 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 变成了“黑星儿”?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 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一、抽屉 丫鬟 忌讳 晦气 敞亮 发钗 袭击 纨绔 姊妹 手 帕 咯噔 绞肉 届满 两鬓 伟大 侮辱 隐蔽 树杈 垄沟 执笔 妹妹 害 怕 格子 郊外 二、1.好像;2.端正;3.兴致;4.反正;5.转眼 三、1.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飘动。它的近义 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 飘荡荡等。“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 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风筝的 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 化——变小、变模糊。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一时”“展眼”、“一会 儿”。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了解到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 消失。 4.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 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 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 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 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