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广西河池高三上生物月考试卷
2020-2021学年广西河池高三上生物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2. 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 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3. 新型冠状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一种ACE2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病毒包膜与靶细胞膜融合,病毒RNA得以入侵细胞,导致大量感染者出现发热、肺部感染以及腹泻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包膜与靶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只能依靠细胞免疫杀灭病毒 C.病毒S蛋白合成所需要的场所、能量和原料由靶细胞提供 D.ACE2蛋白可能大量存在于人体肺泡细胞和肠道细胞表面 4.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脂肪的检测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脂肪颗粒 C.脂肪的检测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D.蛋白质的检测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 g/mL的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5.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6. 葡萄糖载体蛋白(GLUT1)存在于哺乳动物所有组织的细胞膜上,负责基础的葡萄糖吸收,满足细胞对葡萄糖和合成含糖大分子的需要。关于人体细胞GLUT1叙述错误的是( ) A.GLUT1组成氨基酸的R基可能有20种 B.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C.成熟红细胞中会合成新的GLUT1 D.GLUT1结构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7. 下列对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 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生物膜把细胞质分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D.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双层膜结构 8. 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 B.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 D.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 9.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所有蛋白质都是通过内质网进行运输 B.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上往下进行的 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D.低温会影响矿质离子和水分子跨膜运输的速率 10. 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 A.图甲中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B.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 C.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 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 11.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肽基离子载体,其能降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同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又促使细胞内自由基大量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肽基离子载体等物质运输载体都位于膜上 B.钾离子与钙离子竞争性结合肽基离子载体 C.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 D.肽基离子载体的开发可能加剧细胞的衰老 12. 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物质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B.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3是蛋白质,在不同的细胞膜中其含量不同 D.图中所示的物质A从膜外进入到膜内 13.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C.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其催化作用 D.酶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14. 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DH脱氢酶分布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的基质 B.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鱼藤酮也会对植物的根皮部细胞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 D.鱼藤酮可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中葡萄糖形成丙酮酸的过程 15. 研究表明人肿瘤组织中,存在少量的癌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干细胞和正常干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较多 B.干细胞是指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C.抑制癌细胞DNA的解旋会影响癌细胞增殖 D.肿瘤干细胞可以增殖形成新的癌细胞 16. 下图是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不可以用来表示酵母菌、乳酸菌细胞的重要生命活动 B.人在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生命活动只有①② C.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生命活动是①②③④ D.②过程不会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但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7. 某二倍体动物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将形成配子 C.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D.正在发生DNA复制 18. 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个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细胞的分裂方式均为减数分裂,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甲、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2、2,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2 C.若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乙细胞中染色体1上有基因A,则2上有基因A或a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将导致一个丙细胞产生4种配子(不考虑变异) 19. 下列物质合成所需要的模板正确的是(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A.性激素的合成以mRNA为模板 B.DNA的复制以DNA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 C.rRNA的合成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胰岛素的合成以tRNA为模板 20. 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玉米种群中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各占一半,从该种群中随机选取足量的糯性和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结果发现50%的非糯性玉米的子代出现了糯性性状,而糯性玉米的子代未出现非糯性性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的糯性由显性基因B控制,非糯性由隐性基因b控制 B.非糯性玉米的子代出现糯性玉米,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该种群中控制糯性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非糯性的基因频率 D.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前后两代B基因频率与BB基因型频率均保持不变 21. 如图为人体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17号、9号、1号染色体上,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半乳糖代谢正常,由A、B、C基因共同控制 C.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27种,表现型有8种 D.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AaBbCC,子女患病的概率为7/16 22. 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将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F1中单瓣花∶重瓣花=1∶1,且用F1中的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F2仍出现单瓣花∶重瓣花=1∶1,重复多次结果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紫罗兰花瓣形态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F2统计的样本数目少 C.单瓣紫罗兰中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 D.F2中显性纯合子死亡 23. 摩尔根将一只白眼雄果蝇(甲)与红眼雌果蝇(乙)杂交,得到F1都为红眼(雌、雄);再将F1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其中红眼果蝇(雌、雄):白眼果蝇(雄)=3∶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的碱基种类相同 B.根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C.该实验的假说是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 D.用F1中红眼雌果蝇与甲杂交,所得结果可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4. 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状分离就是杂种的自交后代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B.凡是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就是伴性遗传 C.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 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25.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C.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物种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6. 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一般是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 27. 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8.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29.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C.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0. 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不起作用 B.生长素类似物能够强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C.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D.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 二、解答题 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同一物质的不同字母是______________;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场所Ⅰ是通过_____________(结构)来增大膜面积的,酶Ⅰ作用的部位是场所Ⅰ中的________。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____(物质);场所Ⅱ是指____________。 (3)在场所Ⅲ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物质示踪,则放射性最先出现在_________(填中文)物质中。E物质在场所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生成。 (4)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是因为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积累造成的。 (5)植物根尖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灰身残翅雄果蝇与一黑身长翅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为1∶1∶1∶1。请根据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结果说明亲代雌雄果蝇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该雄果蝇精巢中的细胞可能含有B基因______个。 (2)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用上述实验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杂交实验,要求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1: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图2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________(填“>”“=”或“<”)能量输出。 (3)图2所示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填“>”“=”或“<”)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甲、乙图为两种常见的平板划线法:连续划线法和四区划线法,前者适用于纯化菌较少的样品,后者适宜于纯化菌较多的样品。据图回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1)土壤是微生物生活大本营。某兴趣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以制备某碱性蛋白酶,宜选择图________所示方法划线培养。若要分离和统计枯草芽孢杆菌,则应采用________法。 (2)图乙中依次进行四区划线,四区的面积要求为C<D<E<F,F区面积最大有利于获得________。注意F区的划线不要与________(填字母)区相连。 (3)在制备甲所需培养基时,当温度降至大约为________时适合倒平板;乙培养基在划线时接种环至少要灼烧________次。 (4)将在最适温度下、一定时间内,分解1mL10%脱脂奶粉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科研小组将不同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分成七组进行活力检测,结果如上图丙所示。据图分析: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组。 (5)若应用固定化技术提高上述碱性蛋白酶的利用率,且减少产物中的杂质,则通常采用________法。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乳铁蛋白(hLF)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人乳铁蛋白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研究,主要流程如下图,图中AseⅠ、NheⅠ、SalⅠ、BamHⅠ代表相关限制酶切点,neor 为新霉素抗性基因,BLG基因为B乳球蛋白基因,GFP基因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请回答: (1)过程①中,不能从人肌肉细胞中提取RNA用于RT-PCR,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RT-PCR过程中,加入的引物需在5′ 端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以便于hLF基因插入pEB中。 (2)将转染后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先置于含新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能够存活的细胞应该是导入____________的细胞,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筛选出转染成功的细胞。 (3)要获得转基因山羊,还需要将成功表达hLF的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山羊去核卵母细胞中,再借助__________________(填两项)技术孕育出羊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广西河池高三上生物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解答】 解:A.池塘中的一群鱼可能包含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群落,B错误; 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解答】 解:A.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来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错误; 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B正确; C.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C正确; D.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正确。 故选:A。 3. 【答案】 B 【考点】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 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包膜与靶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靶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病毒入侵细胞后,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病毒失去了寄生的基础,从而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此过程不仅仅是细胞免疫,也有非特异性免疫以及体液免疫的参与,B错误; C.病毒增殖过程中,只把核酸注入宿主细胞作为模板所用,而其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场所、能量和原料均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具有肺部感染以及腹泻等症状,说明该病毒会侵染人体肺泡及肠道细胞,而新型冠状病毒的侵染过程依赖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的特异性结合,由此说明,人体肺泡细胞和肠道细胞表面可能存在大量的ACE2蛋白,D正确。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检测脂肪的实验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 解:A.番茄的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故检测还原糖时不能选择番茄作为实验材料,A错误; B.切片时,被破坏的子叶细胞会释放出少量脂肪,细胞间会出现橘黄色脂肪颗粒,B错误; C.检测脂肪的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C错误; D.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提供一个碱性环境,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能生成紫色络合物,D正确。 故选:D。 5. 【答案】 B 【考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解答】 解: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染色,A错误。 BD.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有: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正确、D错误。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用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C错误。 故选:B。 6.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答案】 C 【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解析】 1.分泌蛋白(膜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紧扣题干信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负责基础的葡萄糖吸收,满足细胞对葡萄糖和合成含糖大分子的需要。”答题。 【解答】 解:A.GLUT1是蛋白质,组成氨基酸的R基可能有20种,A正确; B.GLUT1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B正确; C.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新的GLUT1,C错误; D.GLUT1负责基础的葡萄糖吸收,GLUT1结构出现异常,不能满足细胞对葡萄糖和合成含糖大分子的需要,可能会导致糖尿病,D正确。 故选:C。 7. 【答案】 C 【考点】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膜。 【解答】 解: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相同,A错误; B.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细胞内的各种膜结构,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 C.生物膜把细胞质分为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C正确; D.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糖类等物质组成,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单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8. 【答案】 D 【考点】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突出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解答】 解:A.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植物和真菌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但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 B.细胞的信息中心和遗传中心是细胞核或拟核,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植物细胞内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液中的色素不在原生质层内,C错误; D.动物体内只有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才会出现纺锤体,而动物体内大部分细胞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能力,D正确。 故选:D。 9. 【答案】 D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解:A.内质网是细胞内加工和运输蛋白质的通道,但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要通过内质网进行运输,比如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核发挥作用,A错误; B.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B错误; C.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此时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错误; D.低温会影响呼吸酶的活性和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而影响矿质离子和水分子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C 【考点】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解析】 图示为渗透作用装置,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原理。 【解答】 解:A.图中③代表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大分子不能通过,A正确; B.图甲和图乙比较,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漏斗内溶液②的浓度高于烧杯中溶液①的浓度,B正确; C.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溶液②的浓度依然大于溶液①的浓度,C错误; 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水分跨膜运输的数量越多,则图乙中的水柱上升得越高,D正确。 故选:C。 11. 【答案】 D 【考点】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解:A.运输物质的载体未必都位于细胞膜上,如tRNA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根据题干可知,肽基离子载体运出钾离子的同时伴随钙离子的输入,因此两种物质不存在竞争,B错误; C.血钙浓度过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C错误; D.肽基离子载体促进自由基的产生,而自由基大量产生会加剧细胞衰老,D正确。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故选:D。 12. 【答案】 D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图中1是糖蛋白,2是磷脂双分子层,3是蛋白质。 【解答】 解:A.1是糖蛋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的信息交流、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 B.2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3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呈不均匀分布,在不同的细胞膜中其含量也不同,C正确; D.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因此图中所示的物质A是从膜内运输到膜外,D错误。 故选:D。 13. 【答案】 D 【考点】 酶的特性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D.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其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错误、D正确; B.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B错误; C.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 故选:D。 14. 【答案】 B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解:A.NADH脱氢酶能催化[H]与氧反应,说明此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而不是分布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的基质中,A错误; B.[H]与氧结合的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NADH脱氢酶对鱼藤酮敏感,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B正确; C.鱼藤酮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说明它不会对植物的根皮部细胞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C错误; D.NADH脱氢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故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葡萄糖形成丙酮酸的过程不受影响,D错误。 故选:B。 15. 【答案】 A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干细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 解:A.肿瘤干细胞属于癌细胞,和正常干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较少,A错误; B.干细胞是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B正确; C.抑制癌细胞DNA的解旋会影响其复制,从而会抑制癌细胞增殖,C正确; D.肿瘤干细胞可以增殖形成新的癌细胞,D正确。 故选:A。 16. 【答案】 B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癌变的原因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在图中有染色体的变化,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无细胞分化,酵母菌、乳酸菌都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 BC.人在幼年时期,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都会发生,且这四项生命活动对于人体都有积极意义,B错误、C正确。 D.②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改变,但是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正确。 故选:B。 17. 【答案】 B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答】 解:A.有丝分裂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并且不发生细胞膜缢缩,A错误; B.据题意可知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5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结束后形成配子,B正确;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C.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间期的细胞膜不发生缢缩,D错误。 故选:B。 18.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答】 解:A.甲、丙细胞的分裂方式均为减数分裂,由于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生物为雄性,而上图三个细胞来自同一个二倍体动物,故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交叉互换,若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1上有基因A,则染色体2上有基因a,C错误; D.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一个丙细胞会形成两个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会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所以一个丙细胞可产生2种配子,D错误。 故选:A。 19. 【答案】 C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答】 解:A.性激素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不是蛋白质),不需要以mRNA为模板进行合成,A错误; B.DNA的复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B错误; C.rRNA的合成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过程形成的,C正确;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以mRNA为模板,D错误。 故选:C。 20. 【答案】 C 【考点】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及计算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50%的非糯性玉米的子代出现了糯性玉米”,由此可见,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并且非糯性玉米中一半显性纯合子,一半杂合子。 【解答】 解:A.根据“50%的非糯性玉米的子代出现了糯性玉米”可知,玉米的非糯性由显性基因B控制,糯性由隐性基因b控制,A错误; B.非糯性玉米的子代出现糯性玉米,是性状分离的结果,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玉米种群中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各占一半,并且非糯性玉米中一半为显性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即种群中25%BB、25%Bb、50%bb,控制糯性(b)的基因频率=50%+25%×1/2=62.5%,C正确; D.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前后两代B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但BB基因型频率改变,D错误。 故选:C。 21. 【答案】 C 【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半乳糖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由酶1、酶2、酶3催化完成,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半乳糖)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且是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2.控制三种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A.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酶1、酶2、酶3分别受基因A、B、C的控制,只有这三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半乳糖代谢才正常,B正确。 C.子女的基因型有3×3×3=27种,表现型有两种,即半乳糖代谢正常和代谢异常,C错误。 D.子女正常的概率为3/4×3/4×1=9/16,故子女患病概率为1-9/16=7/16,D正确。 故选:C。 22.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解答】 解:A.紫罗兰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实验过程中进行重复多次实验,不能说明F2统计的样本数目少,B错误。 C.单瓣紫罗兰中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会导致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中单瓣花:重瓣花=1∶1,C正确。 D.若F2中显性纯合子死亡,则F1中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中单瓣花∶重瓣花=2∶1,D错误。 故选:C。 23. 【答案】 D 【考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探索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验证方法 结论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测交法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解答】 解:A.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所含碱基均为A、G、C、T,A正确。 B.F1雌、雄果蝇杂交,F2中红眼果蝇(雌、雄)∶白眼果蝇(雄)=3∶1,据此可判断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 C.假说为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C正确。 D.用F1中红眼雌果蝇与甲杂交,后代雌、雄果蝇均有1/2红眼、1/2白眼,不能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24. 【答案】 B 【考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伴性遗传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 【解答】 解:A.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 B.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联系,细胞质遗传表现母系遗传的特点,但不属于伴性遗传,B错误。 C.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C正确。 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网络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25. 【答案】 C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能力。 【解答】 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物种,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核酸,不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26. 【答案】 A 【考点】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发生改变,A正确。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 C.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才能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C错误。 D.杂交育种选育品种时,F1一般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会发生分离,D错误。 故选:A。 27. 【答案】 B 【考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解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解:从“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可以看出该植物存在过度繁殖现象;“其中大部分被鸟取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说明生物要与其他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生存斗争,B符合题意。 故选:B。 28. 【答案】 A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代谢产物、组织液、淋巴液的关系。 【解答】 解: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增加的同时,淋巴液的生成也增加。 故选:A。 29. 【答案】 B 【考点】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解析】 1.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解答】 解:A.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说明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A正确;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错误; C.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C正确;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 故选:B。 30. 【答案】 C 【考点】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解析】 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解答】 解: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同时作用于单子叶农作物和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表现为促进生长,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生长,因此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故选:C。 二、解答题 【答案】 (1)A和E,自由扩散 (2)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H]和ATP,细胞质基质 (3)水,线粒体内膜 (4)F (5)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考点】 被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生理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的基质 反应式:C6H12O6→酶 2C3H4O3+4[H]+2ATP 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2C3H4O3+6H2O→酶 6CO2+20[H]+2ATP 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 反应式:24[H]+6O2→酶 12H2O+34ATP (2)光合作用的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光 4[H]+O2 b.ATP的生成:ADP+Pi→酶 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C5→酶 2C3 b.CO2的还原:2C3→酶 (CH2O)+C5+H2O 【解答】 解:(1)据图分析,A物质与E物质是水,C物质为二氧化碳,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场所Ⅰ为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来增大膜面积。图中的酶Ⅰ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用于C3的还原反应;图中的场所Ⅱ是细胞质基质,在该处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3)场所Ⅲ为线粒体,B物质为氧气,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结合生成水(E物质)。 (4)长期水淹使土壤中缺少氧气,根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F物质)大量积累会使植物出现烂根现象。 (5)植物根尖细胞中的ATP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1)两,0或1或2 (2)灰身长翅×灰身长翅,4种,比例为9∶3∶3∶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4种,比例为1∶1∶1∶1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1)一灰身残翅雄果蝇与一黑身长翅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为1∶1∶1∶1,则亲本雄蝇基因型为Bbvv、雌蝇基因型为bbVv,所以亲本雄蝇产生Bv、bv两种配子,亲本雌蝇产生bV、bv两种配子。雄蝇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前细胞中含有1个B基因,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含有2个B基因,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子中可能存在1个基因B,或没有基因B。 (2)由题意可知,子代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的基因型分别为BbVv、Bbvv、bbVv、bbvv。用杂交实验的子代果蝇为材料,用灰身长翅(BbVv)与灰身长翅(BbVv)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则可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亦可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11.3 (2)> (3)4,第三和第四营养级(需答全),竞争与捕食(需答全),寄生 (4)>,增强 (5)不能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结构 种间关系 【解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解答】 解:(1)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380÷3370×100%≈11.3%。 (2)该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是20810单位,而全部输出的能量是4600+11980+1890+316+13=18799单位,由此可知有能量的积累,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处于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大致相等的。 (3)植物中的能量传递给鹰的食物链有4条(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处于第三(直接以兔或鼠为食)和第四营养级(以鼬为食)。兔和人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植物的关系。鼠疫杆菌可以寄生在人体内,所以与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4)鼬与鼠的关系是捕食,跳蚤与鼠之间的关系是寄生,通常情况下,捕食关系对鼠数量的影响大于寄生关系对鼠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群数量上升,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5)蘑菇是分解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答案】 (1)乙,稀释涂布平板 (2)单个菌落,C (3)50℃,5 (4)A6 (5)化学结合(物理吸附法),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考点】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以及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四区划线法适宜于纯化菌较多的样品。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从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宜采用图乙所示的平板划线法培养。若要分离和统计枯草芽孢杆菌,则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操作,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单菌落,因此F区面积最大有利于获得大量的单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据图乙可知,F区划线不要与C区相连。 (3)在制备甲培养基时,当温度降至大约为50℃时适合倒平板。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和接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图乙中共划线4次,因此在划线时接种环至少要灼烧5次。 (4)依题意并据图丙可知:A6组分解1mL10%脱脂奶粉所需要的酶量最少,说明A6组的酶催化能力最强。 (5)一般而言,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进行固定。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降低成本。 【答案】 (1)hLF基因在人肌肉细胞中不转录(表达) ,SalⅠ和BamHⅠ (2)pEB质粒或pEBL质粒(或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是否有绿色荧光(或是否有荧光) (3)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考点】 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的培养 胚胎移植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hLF基因在人肌肉细胞中不转录(表达),所以不能从人肌肉细胞中提取RNA用于RT-PCR 。在RT-PCR过程中,加入的引物需在5′ 端添加SalⅠ和BamHⅠ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以便于hLF基因插入pEB中。 (2)将转染后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先置于含新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能够存活的细胞应该是导入pEB质粒或pEBL质粒(或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的细胞,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是否有绿色荧光(或是否有荧光),以筛选出转染成功的细胞。 (3)要获得转基因山羊,还需要将成功表达hLF的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山羊去核卵母细胞中,再借助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孕育出羊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