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 2013 年中考物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 2013 年中考物理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 ‎ B.‎ 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 ‎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 ‎ D.‎ 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错解分析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4)声音的不同特性是音色,我们根据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 解:A、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 过程中减弱.故B选项错误.‎ C、因为海豚的“声音”其频率高于20000Hz,是一种超声波,但它的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选项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 ‎ ‎2.(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没有惯性 B.‎ 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 ‎ ‎ C.‎ 汽车只有在刹车时才具有惯性 D.‎ 汽车在各种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 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抓住“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是解题的关键.‎ ‎ ‎ ‎3.(2分)(2013•成都)‎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 ‎ 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 ‎ C.‎ 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 ‎ D.‎ 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 解: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 A、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与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航天员是向上运动的.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参照物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需要明确的是,选择哪一个物体作参照物,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 ‎ ‎4.(2分)(2013•成都)关于原子、原子核和核能,表述正确的是(  )‎ ‎ ‎ A.‎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 ‎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 C.‎ 核能清洁无污染,利用核能有利无害 ‎ ‎ D.‎ 核能是我国当前利用的最主要能源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2)核能的应用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应用核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核污染(核辐射、核泄漏),废物等.‎ 解答:‎ 解:(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B说法正确;‎ ‎(2)核能清洁无污染,但是核辐射、核泄漏等危害很大,故C说法不正确;‎ ‎(3)化石能源是我国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能源,核能属于新能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组成以及核能的利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 ‎ ‎5.(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 A.‎ ‎ 人的影子 B.‎ ‎ 水面动物的“倒影”‎ ‎ ‎ C.‎ ‎ 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 D.‎ ‎ 日食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 解:A、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身上,被物体挡住,在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水中动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C.‎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 ‎6.(2分)(2013•成都)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 A.‎ 成都三环路限速950km/h ‎ ‎ B.‎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为2.5cm的固体颗粒 ‎ ‎ C.‎ 起重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 ‎ D.‎ 把1个鸡蛋举高2m,做的功约为1J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长度的估测;功的大小比较;机械效率.‎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A、成都三环路限速约为60km/h,950km/h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为2.5μm的固体颗粒,故B错误;‎ C、起重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0.05kg,把一个鸡蛋居高2m做的功约为W=mgh=0.05kg×10N/kg×2=1J,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 ‎7.(2分)(2013•成都)小文在学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 ‎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 ‎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之在高温下运动 ‎ ‎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 ‎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考点:‎ 分子的运动;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 解答:‎ 解:A、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固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则液体中也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这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错误;‎ C、白菜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 ‎ ‎8.(2分)(2013•成都)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客厅里一个开关可以控制四只灯泡,这四只灯泡一定是串联 ‎ ‎ B.‎ 低于220V的电压都是安全电压 ‎ ‎ C.‎ 严禁在高压线下方放风筝,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 ‎ D.‎ 家庭电路中,开关一定要接在灯泡和零线之间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为互不影响,彼此需要并联;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②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③当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触电,对身体造成伤害;‎ ‎④在家庭电路中,连接灯泡时,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如果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火线直接接在灯泡时,虽然断开开关,但是火线和灯泡相连,触及灯泡会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 解:‎ A、虽然一个开关可以控制四盏灯泡,但这些灯泡是并联的,工作时互不影响.此选项错误;‎ B、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此选项错误;‎ C、严禁在高压线下方放风筝,避免由于电流通过风筝拉线进入人体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正确;‎ D、家庭电路中,为安全起见,灯泡的开关一定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家庭电路的连接关系、人体安全电压、预防触电和灯泡与开关的连接方法,都属于安全用电常识,需要理解掌握.‎ ‎ ‎ ‎9.(2分)(2013•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物质的导电性与外界条件无关 ‎ ‎ B.‎ 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无关 ‎ ‎ C.‎ 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及位置有关 ‎ ‎ D.‎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有关 考点:‎ 物质的基本属性.‎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比热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及位置无关;‎ ‎(4)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解答:‎ 解:A、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导电性与外界条件有关;‎ B、比热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因此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无关;‎ C、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及位置无关;‎ D、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质量无关.‎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比热容、密度、质量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 ‎ ‎ ‎10.(2分)(2013•成都)在图中的四幅电路图中,与如图所示实物图对应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判断出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再看开关的位置后,即可得出哪个图是正确的.‎ 解答:‎ 解:由实物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后,先通过开关,然后分成两个支路,一条流通过电流表A、灯L1回到电源负极,另一条流经灯L2再回到电源负极,故电路图A与实物电路图相符;‎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明白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 ‎ ‎11.(2分)(2013•成都)在芦山县抗震救灾中,“旋翼无人机”成为“救灾的空中指挥官”.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短时间内就确定了倒塌严重区域,为救援力量分布、调度提供了服务.对于上述新闻信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无人机通过超声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 ‎ B.‎ 无人机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 ‎ C.‎ 无人机通过次声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 ‎ ‎ D.‎ 无人机通过光纤向地面控制中心传送图象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应用题;信息的传递.‎ 分析:‎ 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视信号、手机信号以及卫星通信等无线电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解答:‎ 解:“无人机”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属于无线电通信,所以“无人机”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系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传播应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及光纤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 ‎ ‎12.(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于‎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关于潜水器“蛟龙”号的下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蛟龙”号 下潜越深,所受海水压强越大 ‎ ‎ B.‎ ‎“蛟龙”号 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强不变 ‎ ‎ C.‎ ‎“蛟龙”号 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力不变 ‎ ‎ D.‎ ‎“蛟龙”号 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力差减小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压强变化用p=ρgh分析;‎ ‎(2)由p=分析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力变化.‎ ‎(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变化用F浮=ρ液gV排分析.‎ 解答:‎ 解:‎ 由题意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 ‎(1)下潜过程中,所处深度不断增大,由p=ρgh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增大的;故A正确,B错误;‎ ‎(2)下潜过程中,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增大的,由p=可知,所受海水的压力变大,故C错误;‎ ‎(3)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即所受海水的压力差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熟悉影响液体压强和浮力的因素,运用P=ρgh和F浮=ρ液gV排进行判断.确定潜水器下潜过程中,所处深度和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 ‎ ‎ ‎13.(2分)(2013•成都)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如图所示,歼﹣15飞机在辽宁舰进行起降飞行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歼﹣15能升空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 ‎ B.‎ 歼﹣15能降落是因为它改变了自身重力 ‎ ‎ C.‎ 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增大 ‎ ‎ D.‎ 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考点:‎ 飞机的升力;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①飞机升力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获得的.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在减小.‎ 解答:‎ 解:A、飞机的机翼做成流线型,在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机翼下方的气压大于上方的气压,便形成向上的升力,所以能升空.飞机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多.A选项错误.‎ B、飞机降落时,升力应有所减小,但其重力是不变的.B选项错误.‎ C、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C选项错误.‎ D、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 ‎ ‎14.(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力改变了运动员的状态 ‎ ‎ B.‎ 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 C.‎ 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 ‎ D.‎ 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解:(1)游泳过程中,运动员的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就会对手和脚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前进.水的推力使人前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选项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分别作用在水和运动员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中学生容易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混淆,这两种力的相同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 B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15.(2分)(2013•成都)以下情景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 B.‎ 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 C.‎ 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 D.‎ 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 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在做能量的转化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 解答:‎ 解:A、钻木取火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内能,因此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说法错误;‎ B、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消耗了电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故B说法错误;‎ C ‎、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说法错误;‎ D、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再最终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内能增大的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减少的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内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的变化上.‎ ‎ ‎ ‎16.(2分)(2013•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 B.‎ 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 C.‎ 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 D.‎ 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根据物距的变化情况判断像距的变化情况;‎ 掌握光路的可逆性,若将物体放在像的位置,则像可以成在物体的位置处.‎ 解答:‎ 解:A、蜡烛向左移动2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错误;‎ B、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 C、蜡烛向右移动2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所以C正确;‎ D、由图知,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cm,在65cm刻度处,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 ‎ ‎ ‎17.(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闭合开关S,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变阻器R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 ‎ C.‎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线圈的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2)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当变阻器R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 解:由图可知电流由螺线管的下方流入,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则螺线管与磁铁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因为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 由于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则螺线管的磁性增大,螺线管与磁铁之间的斥力增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故选AC.‎ 点评:‎ 解本题的关键时抓住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及根据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的方法.‎ ‎ ‎ ‎18.(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的装置,物块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小聪用它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以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 ‎ ‎ A.‎ 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 ‎ ‎ B.‎ 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 ‎ C.‎ 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 ‎ D.‎ 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首先由受力分析明确物体M受力情况,由M的运动状态可判断M受摩擦力的大小;当M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摩擦力方向同时发生变化,根据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变化确定摩擦大小变化;最后根据物体始终受力平衡可求得左侧应加砝码.‎ 解答:‎ 解:在左盘中放质量为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质量为200g砝码时,物体M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力平衡,因此物体所受向左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向右的合力相等,即f=2G﹣G=G.‎ 当物体向左运动时,摩擦力方向向右,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物体受到摩擦力不变,又因为物体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合力相等,方向相反,即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100g砝码的重力,方向向左,因此需向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点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判断,明确一般情况下,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 ‎19.(2分)(2013•成都)如图1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N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 ‎ ‎ A.‎ 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为3m/s ‎ ‎ B.‎ ‎0~10s内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为900J ‎ ‎ C.‎ ‎0~8s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684J ‎ ‎ D.‎ 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30W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2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关系可知水泥桶匀速上升,由图知在10s内上升了3m,利用速度公式求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 ‎(2)从滑轮组的结构图上得出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n,则s=nh,‎ 由图知0~10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轮+G物)求拉力大小,再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 ‎(3)利用s=vt求出0~8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利用W=Gh 求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 ‎(4)上面求出了拉力F,再求出拉力端移动的速度,利用P=Fv求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 解答:‎ 解:‎ A、由图知水泥桶在10s内上升了3m,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 v===0.3m/s,故A错;‎ B、由图知0~10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1=3m,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h=3×3m=9m,‎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F=(G轮+G物)=(285N+15N)=100N,‎ 拉力做的功:‎ W=Fs=100N×9m=900J,故B正确;‎ C、在0~8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2=vt=0.3m/s×8m=2.4m,‎ 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 W=Gh=285N×2.4m=684N,故C正确;‎ D、拉力端移动的速度:‎ v′=3v=3×0.3m/s=0.9m/s,‎ 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 P=Fv=100N×0.9m/s=90W,故D错.‎ 故选BC.‎ 点评:‎ 本题虽然是选择题,其实是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滑轮组s=nh的理解和运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轮+G物)求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20.(4分)(2013•成都)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0.5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解:(1)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小涵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涵的像和小涵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 ‎(2)小涵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涵像的大小跟小涵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涵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0.5;不变.‎ 点评:‎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 ‎ ‎21.(4分)(2013•成都)我国属于缺水的国家,污水净化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它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汽化 再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根据水的状态的变化来判断其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解:由图知,污水杯中的水在温室内变为水蒸气,所以是汽化过程;遇到罩后又由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点评:‎ 此题考查了汽化和液化,要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判断物质状态的变化.‎ ‎ ‎ ‎22.(4分)(2013•成都)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如图所示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 竖直向下 的.‎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重力的方向.‎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①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解答:‎ 解: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利用了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可以用来检验 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果墙和重锤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墙和重锤线平行,即墙壁就是竖直的,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原理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增大;竖直向下.‎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重力方向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反映了物理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学习中要认真领会.‎ ‎ ‎ ‎23.(4分)(2013•成都)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 66 ℃.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与0刻度线对齐,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偏转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解答:‎ 解:由图知: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66℃.‎ ‎②因为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故答案为:66;右.‎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和天平的调节.需要清楚的是: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可以移动平衡螺母,在测量过程中,只能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 ‎ ‎24.(4分)(2013•成都)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为 2.5 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2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2.5;变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判断好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是关键.‎ ‎ ‎ ‎25.(4分)(2013•成都)如图1所示,小明在用杠杆撬一块大石头,他使用的是 省力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如图2所示,使用定滑轮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 考点:‎ 杠杆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是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 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 解:根据图1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小明在用杠杆撬一块大石头,他使用的是省力杠杆;‎ 图2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故答案为: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和定滑轮的特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 ‎ ‎26.(4分)(2013•成都)发电机是利用 电磁感应 现象制成的.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金属杆ab左右移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将 偏转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造成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解答:‎ 解: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金属杆ab左右移动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偏转.‎ 点评:‎ 记住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有三个: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六个字:“闭合”、“部分”、“切割”.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作了发电机.‎ ‎ ‎ ‎27.(4分)(2013•成都)电饭煲、电水壶和电熨斗分别标有“220V 1000W”、“220V 1800W”和“220V 500W”的字样,它们各自正常工作相同时间, 电水壶 (选填“电饭煲”、“电水壶”或“电熨斗”)产生的热量最多.标有“220V 1000W”的电饭煲正常工作0.2h,电流所做的功为 0.2 kW•h.‎ 考点:‎ 电功的计算;电热.‎ 专题:‎ 应用题;电能和电功率;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电饭煲、电水壶和电熨斗三个用电器都为纯电阻,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量,知道它们的额定功率和正常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Q=W=Pt判断出哪一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最多.‎ ‎②知道电饭煲的额定功率和正常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W=Pt计算出电流所做的功.‎ 解答:‎ 解:‎ ‎①电饭煲、电水壶和电熨斗三个用电器都为纯电阻,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量,从题可知,P电饭煲=1000W,P电水壶=1800W,P电熨斗=500W,即P电水壶>P电饭煲>P电熨斗,而它们正常工作的时间相同,由公式Q=W=Pt可知电水壶产生的热量最多.‎ ‎②∵P=1000W=1kW,t=0.2h,‎ ‎∴电流所做的功为:W=Pt=1kW×0.2h=0.2kW•h.‎ 故答案为:电水壶,0.2.‎ 点评:‎ 本题考查消耗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电风扇、日光灯正常工作时是非纯电阻电路,而电饭煲、电水壶和电熨斗正常工作时是纯电阻电路.‎ ‎ ‎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8.(4分)(2013•成都)(1)如图1所示,小磁针在条形磁铁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①请你标出条形磁铁的南北极(用S、N表示);‎ ‎②用箭头标出图中条形磁铁磁感线的方向.‎ ‎(2)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自由摆动到B点时,请作出:‎ ‎①摆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②绳对摆球拉力的示意图.‎ 考点:‎ 磁感线及其特点;力的示意图;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专题:‎ 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 ‎(1)①知道小磁针的指向,结合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出条形磁铁的南北极;‎ ‎②根据“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做出磁感线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从而可以判断出磁感线的方向.‎ ‎(2)①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②绳子的拉力作用在小球上,方向沿绳子向上.‎ 解答:‎ 解:‎ ‎(1)①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条形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故答案如图1所示.‎ ‎(2)①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②过球心作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故答案如图2所示.‎ 点评:‎ ‎①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磁体南北极的判断和磁场方向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的.‎ ‎②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所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注意在线段末端标明所画的力.‎ ‎ ‎ ‎29.(6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个调光灯的电路.灯泡L标有“6V 3W”,R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U=9V.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求:‎ ‎(1)电路中的电流.‎ ‎(2)整个电路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 考点:‎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可以得到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电路电流已知;‎ ‎(2)已知电源电压和电路电流,利用公式得到总功率;已知总功率和通电时间,利用公式W=Pt得到消耗的电能.‎ 解答:‎ 已知:U额=6V P额=3W U=9V t=1min=60s 求:(1)I=?(2)W=?‎ 解:‎ ‎(1)∵在串联电路中I1=I2,灯泡正常发光 且P=UI ‎∴电路中的电流为I=IL===0.5A;‎ ‎(2)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UI=9V×0.5A=4.5W;‎ ‎∵P=‎ 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Pt=4.5W×60s=270J.‎ 答:(1)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5A;‎ ‎(2)电路1min消耗的电能为270J.‎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电功率变形公式的应用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电路特点,灵活选择公式或公式变形.‎ ‎ ‎ ‎30.(6分)(2013•成都)小李同学爱学习,爱家乡,立志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最近,他向全班同学推荐了两则新闻:‎ ‎ 新华网‎2013年3月19日报道,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为0.16毫克每立方厘米,刷新了世界记录.如图所示,用该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为8立方厘米的“碳海绵”放置在鲜花上.‎ ‎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2013年5月2日报道,‎5月2日下午,成都开展了“二环路改造工程主线高架桥标准段结构极限承载能力模型试验研究”.根据测试结果,桥墩所受总荷载达到了2800吨,约为正常设计的4.3倍.‎ ‎ 小李同学根据上述两则新闻,编制了下面的计算题,请大家一起来完成.‎ ‎ (1)求8立方厘米“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克?‎ ‎ (2)如果将质量为2800吨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8平方米,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利用m=ρV直接计算即可;‎ ‎(2)知道质量根据G=mg求出物体的重力,因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知道受力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压强.‎ 解答:‎ 解:(1)已知ρ=0.16mg/cm3,V=8cm3,‎ 则根据ρ=得:‎ 全碳气凝胶”的质量m=ρV=0.16mg/cm3×8cm3=1.28mg=1.28×10﹣3g.‎ ‎(2)m=2800t=2.8×106kg 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G=mg=2.8×106kg×10N/kg=2.8×107N,‎ ‎∵S=28m2,‎ ‎∴它对地面的压强是:p===1×106Pa.‎ 答:(1)“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1.28×10﹣3g;‎ ‎ (2)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1×106p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时注意单位统一,明确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31.(6分)(2013•成都)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 A、可能与物体的密度ρ1有关; B、可能与液体的密度ρ2有关;‎ ‎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V1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2有关;‎ ‎ E、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有关.‎ ‎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器材有:柱形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一杯水(足够多)、细线.‎ ‎ (1)只用这些器材,他们可以验证上述猜想中的E和 D (填序号即可)是否正确.‎ ‎ (2)他们在验证猜想E的过程中,先让铁块静止图所示的位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接着向下移动测力计和铁块,增大h,待铁块处于 静止 状态时,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继续增大h,重复上述操作.若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猜想E 错误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探究浮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保持其它量不变,但要改变需探究的量.‎ 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答:‎ 解:(1)因为器材中只有一个铁块,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及体积的关系,不能验证AC;‎ 题目中只给出了一杯水,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不能验证B;‎ 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所以可以验证D.‎ ‎(2)由图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物体静止时读数,不受液体阻力的影响,此时F浮=G﹣F ‎.通过实验发现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所受的浮力不变,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无关,所以猜想E错误.‎ 故答案为:(1)D;(2)静止;错误.‎ 点评:‎ 此题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同时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 ‎ ‎32.(8分)(2013•成都)两个小组在实验室分别做两个电学实验,可选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开关、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字样)、电流表(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0~3V,0~15V两个量程)、导线若干.‎ ‎ 小组一图1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一个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 (1)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较小,小灯泡不发光,其原因可能是(  )‎ A、灯泡L短路 B、灯泡L断路 C、变阻器断路 D、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过大 ‎ (2)调节滑片P的位置,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乙所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7 W.‎ ‎ 小组二连接了与小组一相似的电路,但用一个约为5~15Ω电阻替换了灯泡,实验目的是用伏安法测该电阻的阻值R.‎ ‎ (3)请在图2中用笔画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 (4)小组二在完成实验后,组员小宇想尝试测量从家里带来的一只电阻的阻值RX(约300Ω左右).他们使用现有器材,仍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发现电流表示数太小,无法准确读出电流大小,没能测出RX.‎ ‎ ①按图3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a端,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1;‎ ‎ ②移动滑片P至b端,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2;‎ ‎ ③计算出:RX= R0 (用字母R0、U1、U2表示).‎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断路,或灯泡短路,或电路电流过小.根据各选项对应仪表的变化选出正确选项;‎ ‎(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根据 P=UI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3)由电路图可知,开关、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连接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R=求出被测电阻.‎ 解答:‎ 解:(1)A、灯泡短路时,电路中电流更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B、灯泡L断路时,电路中无电流,即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变大,不符合题意;‎ C、变阻器断路,电路中无电流,并且电压表无法与电源两极相连,即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零;不符合题意;‎ D、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过大时,电路中电流很小,并且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也很小,即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较小,则灯泡的实际功率很小,因此不发光,符合题意.‎ 故选D. ‎ ‎(2)当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灯泡正常发光,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8A,故灯泡额定功率P=UI=2.5V×0.28A=0.7W.‎ ‎(3)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的任意上方接线柱连接,开关的右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如下图所示:‎ ‎(4)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0=U2﹣U1,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则被测电阻Rx==R0.‎ 故答案为:(1)D;(2)0.7;(4)=R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分析、电流表读数、实物连接以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侧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二、综合题(共10分.第7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33.(4分)(2013•成都)九年级寒假时,小王同学从西岭雪山带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取g=10N/kg.他可用的器材有: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水.‎ ‎ (1)小王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重些,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天平(附砝码)来测矿石的质量.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矿石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量程 .‎ ‎ (2)小王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图中杠杆水平,细线竖直.他正确操作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m= 0.72 kg.‎ ‎ (3)接着他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他的做法是:‎ ‎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 B、取出矿石;‎ ‎ C、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水面到达标记位置 .‎ ‎ (4)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达到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3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11.25×103 kg/m3.‎ 考点:‎ 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都不可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 ‎(2)根据图1可知:L1:L2=3:1,又已知F1=2.4N,然后根据F1L1=F2L2即可求出矿石的重力,再根据G=mg求出矿石的质量;‎ ‎(3)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矿石的体积;‎ ‎(4)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利用ρ=求出矿石的密度.‎ 解答:‎ 解:(1)500mL矿泉水的质量:m=ρv=1g/cm3×500cm3=500g,因为矿石的质量大于500g,而天平的最大称量为200g,因此不使用天平是因为矿石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2)∵L1:L2=3:1,F1=2.4N,并且F1L1=GL2‎ ‎∴G===7.2N,‎ 矿石的质量m===0.72kg;‎ ‎(3)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矿石;‎ C、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标记位置.‎ ‎(4)由图3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36mL刻度线相平,所以瓷片的体积:100mL﹣36mL=64mL=64cm3.‎ 矿石的密度:ρ===11.25g/cm3=11.25×103kg/m3.‎ 故答案为:(1)矿石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量程;(2)0.72;(3)水面到达标记位置;(3)11.25×103.‎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杠杆杆平衡的条件和量筒测固体密度,测量固体密度是初中物理比较基本的实验,还考查了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 ‎ ‎34.(6分)(2013•成都)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AB为裸导线,CD、EF是材料、粗细完全相同的均匀裸电阻丝,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AB、CD平行放置,并用导线与电流表、开关S1和电源相连,电源电压为U=10V,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点间,且接触良好,CD=2EF,A、C两点间接有开关S2.现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I1=1A;若把EF从两中点间向左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流表示数为I2=I1;若把EF从两中点间向右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流表示数为 I2=2I1.求:‎ ‎ (1)在上述EF向左、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总电阻的变化量大小△R左、△R右各为多少?‎ ‎ (2)电流表示数为I2时,EF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多少?‎ ‎ (3)把EF移动到B、D两点间,再闭合两开关,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多少?‎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只闭合开关S1时,EF和DF段电阻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三种情况下电路中的总电阻,然后求出电路总电阻的变化量△R左和△R右的大小;‎ ‎(2)根据电阻的串联结合EF在两中点间时电路的总电阻求出EF段的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判断把EF从两中点间向右边移动一段距离后接入电路的电阻,然后得出EF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 ‎(3)把EF移动到B、D两点间,再闭合两开关时,EF段电阻和CD段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得出他们消耗的电功率,两者之和即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答:‎ 解:(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点间时电路中的电阻R中===10Ω,‎ 把EF从两中点间向左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路中的总电阻R左====12.5Ω,‎ 把EF从两中点间向右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路中的总电阻R右====5Ω,‎ ‎∴△R左=R左﹣R中=12.5Ω﹣10Ω=2.5Ω,△R右=R中﹣R右=10Ω﹣5Ω=5Ω;‎ ‎(2)设EF、CF、DF三段电阻丝的电阻为R,则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点间时电路中的电阻:‎ R中=2R=10Ω,‎ 解得:R=5Ω,‎ 把EF从两中点间向右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路中的总电阻:‎ R右=5Ω,‎ ‎∴此时DF段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故EF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1:1;‎ ‎(3)把EF移动到B、D两点间,再闭合两开关时,EF段电阻和CD段电阻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EF段电阻和CD段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PEF===20W,PCD===10W,‎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PEF+PCD=20W+10W=30W.‎ 答:(1)在EF向左、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总电阻的变化量大小△R左、△R右各为2.5Ω、5Ω;‎ ‎(2)电流表示数为I2时,EF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1:1;‎ ‎(3)把EF移动到B、D两点间,再闭合两开关,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30W.‎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EF移动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