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史学常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史学常识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 ‎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解析】B 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 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解析】D 本题考查了史学常识。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如《周易》、《尚书》、《周礼》等;史部收录各类史书,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类书、释道宗教等著作,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等;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本题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选D项。‎ ‎5.(2011·安徽文综·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解析】C 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A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C项。‎ ‎6.(2011·山东基能·24)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 ‎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 赛龙舟 踩高跷 踏青 B.荡秋千 游泳 赛跑 踏青 C.荡秋千 游泳 踩高跷 登高 D.放风筝 赛龙舟 赛跑 登高 ‎【解析】A 从关键词“一丝”“ 群龙”“ 双枝”“ 寻春”可以判断对应A项。‎ ‎7.(2011·山东基能·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阁》‎ D.隋场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解析】A 宋朝分成南宋、北宋是我们现在后人给宋朝历史的分期,作为岳飞当时不可能自8.(2011·上海单科·24)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B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①③属于历史阐释,②④分别是对时间和会议作出的评价。‎ ‎9.(2011·上海单科·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解析】C “第一手资料”是指当事人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的资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只有C项是丘吉尔当事人所著,符合题意。而《斯大林传》、《大独裁者》(电影)、《二次大战三巨头》属于第二手史料,故选C项。‎ ‎10.(2011·上海单科·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解析】D 秦朝时并存的是匈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孝文帝改革政治制度曾仿照南朝齐制定官制礼仪;南宋建国,向契丹进攻,意图夺取燕云十六州,惨败。故选D。‎ ‎11.(2011·上海单科·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左图右史是学史的基本方法。三国中的魏国其地理范围是以中原为主,故选B。A项为长城外,当时属于鲜卑,C项为蜀国,D项为吴国。‎ ‎12.(2011·上海单科·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思路点拨】本题涉及历史纪年方法,是考查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难度较低。‎ ‎【精讲精析】选D。一百年为一世纪,如公元前1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故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 ‎13.(2011·上海单科·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解析】C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又大量夏朝和商朝的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比起传说更具说服力,所以学者不再怀疑夏朝的存在,故选C项。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存在,而主要不是为了证明传说有一定真实性,排除;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与题干“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对应,排除;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排除。‎ ‎14.(2011·上海文综·7)西亚某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 ~ 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该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 ( )‎ A.伊拉克 B.伊朗 C.埃及 D.印度 ‎【解析】A 从材料信息“西亚、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距今6000 ~ 5100年、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可以判断是该文明成就是两河流域文明,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故选A。‎ 二、主观题 ‎1.(2011·山东基能·32)(2分)下列语句是对我国相关历史人物的描述或评价,按这些任务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对这四句话进行排列,依次是 ‎ ‎①三顾顿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③愁发愤,著称信史照尘鬟 ‎④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解析:分别是三国,清朝,汉朝,春秋,故答案是④③①②。‎ 答案:④③①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