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病毒和乳酸菌一样都属于原核生物 B. 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C. 核糖体与酶、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等的合成都有关系 D.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正常生理状态下其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类型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并非所有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内质网,如原核细胞无内质网,仍能合成脂质和蛋白质,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酶、激素、淋巴因子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C错误;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被溶酶体膜包裹在内,正常生理状态下其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D。 2.凋亡素是人体内固有的蛋白,将凋亡素注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癌细胞凋亡;将凋亡素注入发育正常的蝌蚪体内,能加速尾部的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正常凋亡的具体体现 B. 凋亡素能加快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蝌蚪发育过程中凋亡素能使其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D. 凋亡素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凋亡素能凋亡癌细胞,控制肿瘤,说明凋亡素能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凋亡素也能加速蝌蚪尾部细胞的凋亡,说明凋亡素没有特异性。 【详解】A、蝌蚪尾部的自溶是细胞的正常凋亡,A正确; B、凋亡素能凋亡癌细胞,控制肿瘤,说明凋亡素能抑制癌细胞的分裂,B错误; C、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凋亡速度大大快于细胞产生的原因导致的,C错误; D、凋亡素能凋亡癌细胞,也能加速蝌蚪尾部细胞的凋亡,说明凋亡素没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A。 3.植物叶片脱落酸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 B. 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C. 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 D. 叶面喷施适宜浓度脱落酸能增加叶片水分散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脱落酸含量高时,气孔开度小,脱落酸含量下降时,气孔开度增加,可见脱落酸抑制气孔张开,促进气孔关闭,据此答题。 【详解】A、据曲线图可知,干旱会引起脱落酸含量增加,加速叶片的脱落,A正确;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会直接影响CO2的吸收,引起叶片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 C、据图可知,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C正确;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会导致气孔关闭,减少叶片水分散失,D错误。故选D。 4.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1溶液代替 B. 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过性增大有关 C. 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 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与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有关,静息状态时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后,兴奋部位钠离子内流,电荷分布变成外负内正,然后钾离子外流,恢复成静息电位。 【详解】A. 该实验中某溶液不能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静息电位,A错误; B. a—b时,钠离子通道打开,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过性增大,钠离子内流,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B正确; C. 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细胞膜内外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增大,所以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C错误; D. 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由钠离子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离子流动情况,要求学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5.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自然人群中,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下图是该地区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家庭的有关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6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源于1、2号个体 B. 系谱图中1、4、5、7号个体都是杂合子 C. 若5、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 8号个体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12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5×6→9可知,无中生有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故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自于5号,5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2号个体,A错误;1、4、5号个体均为杂合子,7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槪率为1/2,B错误;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用B、b表示,5、6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XBXb)的槪率是1/4,C错误;根据“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可知Xb%=1/60,则XB%=59/60,则女性中XBXB%=59/60×59/60,XBXb%=2×59/60×1/60,故正常女性中XBXb的比例是(2×59/60×1/60)÷(2×59/60×1/60+59/60×59/60)=2/61,8号个体(XBY)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2/61)XBXb]结婚生出一个患病孩子(XbY)的概率是:2/61×1/4=1/122,D正确。故选D。 【点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致病基因的频率×致病基因的频率;伴X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该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 6. 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 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 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A、苔草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B、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 C、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故选C。 7.已知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图1为玉米幼苗体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图;图2表示玉米和水稻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填图中序号);过程②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__。 (2)要比较图2中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玉米和水稻向外界释放O2速率的关系,还应了解的情况是____。 (3)由图2可知,随着胞间CO2浓度的升高,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请从暗反应酶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环境中的CO2需要通过植物的气孔才能进入植物胞间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请说出一种情况来说明导致玉米幼苗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不是气孔导度:___________。 【答案】 (1). ③④ (2). ATP与NADPH (3). 玉米和水稻的呼吸速率 (4). 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活性比玉米的高或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数量比玉米的多 (5). 玉米幼苗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升高 【解析】 【分析】图1中①为CO2的固定(RuBP+CO2→C3),②为三碳酸的还原,③为丙酮酸呼吸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呼吸产生丙酮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详解】(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③和④。过程②为三碳酸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为ATP和NADPH。 (2)要比较图2中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玉米和水稻向外界释放O2速率的关系,还应了解的是水稻和玉米的呼吸速率。 (3)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活性比玉米的高或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数量比玉米的多,随着胞间CO2浓度的升高,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 (4)玉米幼苗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升高,说明玉米幼苗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不是气孔导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8.生长抑素(SS)是一种含有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1)合成1分子SS可产生______分子H2O;下丘脑分泌的SS经_______运输到达靶器官 。 (2)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可促进SS的分泌,进而影响TSH,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TSH水平,结果如下图(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将减少。 ②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内_______分泌的TSH含量升高,导致机体______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_________,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_________作用。从总体趋势看,________________(选填“药物A”或“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强。 ④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4 (2). 体液 (3). ① 胰高血糖素 (4). ②垂体 (5). 甲状腺 (6). ③少 (7). 抑制 (8). 强 (9). ④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血糖平衡。 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生长抑素是一个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故合成1分子SS可产生14分子H2O;下丘脑分泌的SS经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 。 (2)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受试者血糖浓度升高,体内与升高血糖有关的激素,如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将减少. ②用TRH处理后,可促进垂体分泌TSH,故受试者体内垂体分泌的TSH含量升高,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少,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对比处理组1和处理组2对比,处理组1(急性高血糖)比处理组2(药用A)TSH的增加量较少,说明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强,故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强。 ④处理组3将葡萄糖与药物A同时加入进行试验,其目的是探究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时对SS分泌的影响。 【点睛】认真审题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一空容易因为忽视了环状多肽而出错,由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入手回答问题时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菜粉蝶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性个体的体色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而各种基因型的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其眼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取两只菜粉蝶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控制________(填“体色”或“眼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2)亲本中雄蝶和雌蝶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F1中的白体红眼雄蝶与白体白眼雌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黄体红眼雄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杂合的白体雄蝶有时在体色上会出现黄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提出2个可能的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白体 (2). 眼色 (3). AaZbZb和AaZBW (4). 1/24 (5). 部分细胞中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使其基因型变为aa,从而表现为黄色 (6). 部分细胞中带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a基因控制的黄色表现出来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以及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亲本基因型,根据遗传规律用正推法解答遗传问题。 【详解】(1)两双亲为白体,后代有黄体,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白色为显性;亲本为白眼雄和红眼雌,子代红眼只出现在雄性中,说明颜色基因与性别有关联,位于Z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 (2)由(1)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F1中白体红眼雄蝶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Zb、白体白眼雌蝶AAZbW、AaZbW、aaZbW,两者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黄体红眼雄蝶(aaZBZb)雄蝶的概率是()aa()ZBZb=。 (3)杂合的白体雄蝶的基因型为Aa,黄体雄性的基因型为aa,有时在体色上会出现黄色斑点,从变异角度来说,可能是部分细胞中A基因突变成a 基因,使基因型变成aa,从而表现型出现黄色;也可能是部分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a 基因控制的黄色表现出来。 【点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判断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从而确定出亲本的基因型。解题时运用乘法定则和逐对研究的方法,会使解题更简单。 10.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强。 【答案】 (1). 水平 (2). 样方 (3). B (4). F (5). 甲 (6). 生产者 (7). 抵抗力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说明:①如果点位于曲线P上,说明Nt+1=Nt,则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数量相对稳定;②如果点位于曲线P的上面,说明Nt+1>Nt,则数量会增加,说明种群数量增长了;③如果点位于曲线P的下面,说明Nt+1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