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吕梁市区学校高二年级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 26 -‎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文明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才能复兴,而“梦回唐朝”的复古并不可取。‎ B. 中国近代改良者在理论上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在实践中却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 C. 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D. 复兴后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文章中心观点,再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展开论述。‎ B. 文章采用例证法,以近代改良者的事例证明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中华文明才会复兴。‎ C. 第五段论证了现今的主导文明已不益于人类发展而中华文明将会优越和高级的观点。‎ D. 文章针对性强,既有对现实中的复古和全盘西化的批判,也有对文明复兴的展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作为中华文明复兴具体实践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合作完全符合此要义。‎ B. 中华文明的再造和创新过程,包含着对中西方文明的扬弃,这与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C. 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这一点罗素已经预见到,但他担心中华民族会征服异族是没有道理的。‎ D.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博大的格局和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进步。‎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 26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在理论上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可知,近代改良者理论上不一定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他们以西方文明为圭臬。‎ C项,“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可知复现与新兴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缺一不可。‎ D项,“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错误,根据原文第⑥段“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可知,原文并没有要让其他文明按照中华文明的模式来建构和发展的意思。‎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现今的主导文明已不益于人类发展而中华文明将会优越和高级的观点”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可知,文章并没有表明现今的主导文明已不适合人类的发展。‎ 故选C。‎ ‎【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这一点罗素已经预见到”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可知,罗素这段话的意思是“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引用罗素的这段话是从反面论证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而不是为了论证他已经预见到“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面积(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出行比例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私家车出行比例 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 ‎668‎ ‎17774‎ ‎23%‎ ‎631‎ ‎38.7%‎ - 26 -‎ 北京 重度拥堵 上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拥堵 首尔 ‎605‎ ‎15087‎ ‎69%‎ ‎1098‎ ‎20.9%‎ 轻度拥堵 东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轻度拥堵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19日)‎ - 26 -‎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18年4月22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图表1可知,北京、上海两城市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大于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这可能成为两地上下班高峰期重度拥堵重要原因。‎ B. 由图表1可知,相较而言,首尔、东京两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也很大,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更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更强的公共交通运力。‎ C. 在图表1的四市中,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与全市人口密度相差最大,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D. 由图表2可知,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关系紧密,相互影响,二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均占地面积呈递减状态,大城市单位面积土地负载的人口更多,由此可见,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 B. 大城市因其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个人、企事业单位相互间的协调更顺畅,最终让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C. 许多城市出现的“千城一面”的问题,源于城市化过程中背离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规律的错误理念,使得人城和谐的状态受到损害。‎ D. 坚持以人为本,防止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真正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 请你站在政府的立场,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 26 -‎ ‎【答案】4. D 5. C ‎ ‎6. (1)重视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运力;(2)政策引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3)出台科学合理的人口管理政策,优化城市人口分布;(4)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推动人城和谐;(5)适时调整产业布局,防止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或: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分化中心城市压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D项“二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错,以首尔、孟买两市为例,全市人口规模小于东京,但全市人口密度大于东京。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的结论错误,原文是说“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是与中小城镇相比;B项,材料一只说“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并未提及“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个人、企事业单位相互间的协调更顺畅,最终让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D项,“坚持以人为本,防止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城市病’的发生”属于无中生有,且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东京“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故选C。‎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本题答案应该在全部材料中找。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可以通过材料后的出处(重点关注标题)来把握,图表注意表头。注意本题要求从政府角度找解决措施。材料二是从出行和人口分布的角度来说明大城市病的病因,可得出“重视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运力”“政策引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材料三主要讲城市管理偏离人本轨道导致城市病,解决病因就是政府应做的工作,“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可得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推动人城和谐”“出台科学合理的人口管理政策,优化城市人口分布”;材料四介绍了国外的解决措施,可以借鉴。比如“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可得出“适时调整产业布局,防止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由“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可得出“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陌生人的拥抱 安谅 网上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给明人发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一张是覃老弟在街头与毛头小伙子相拥相抱,另一张是覃老弟与一位妙龄女孩轻轻搂抱着的画面。不过,这张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过的,这倒有点蹊跷。‎ 明人决定约覃考弟喝茶一聊。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子,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广场的入口,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站在那儿,眼光迎着他,对他谦恭地介绍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做一项社会实验,您能和我握个手吗?”覃老弟略显迟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着小伙子所说的话,又见他稚气未脱,书生卷气,便伸出手去。小伙子握着他的手,连着说了几声:“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支持我的实验。”‎ 他走了不过百步,又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他以为那女孩也是想与他握手的,所以,当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手臂。不料,这位还蛮清秀的女孩竟然说:“先生,我能拥抱您一下吗?我们,这是一项实验。”覃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缕怜悯,微微点了点头,姑娘就双臂伸展,轻轻拥抱了他一下。只一会儿,女孩松开手,退后两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谢谢您,谢谢您的支持。”覃老弟彬彬有礼地回道:“不客气,不客气。”“先生,您就不怕与陌生人拥抱吗?”姑娘又跟了一句。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姑娘双脸嫣红,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先生!”‎ - 26 -‎ 刚与姑娘告别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着他:“先生,我能问您要个手机号码吗?”这回,覃老弟有些警觉了:“你,要我手机号码干吗?”“先生,我们是在做社会实验,看您会给陌生人手机号码吗?我想,我也可以与您交换号码,算是交一回朋友。”小伙子说得语句有点结巴,但说得还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还问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让。他还自我介绍是H大的一位在校学生。他感谢覃老弟对他们活动的支持,最后也问了一句:“您就不担心被陌生人要了电话,会有风险吗?”覃老弟薄嘴唇一咧,肉鼻子往前一拱:“这又有什么太大风险呢!冒险的事,总会有代价相随,不过,这没什么的。”小男孩提出要和他相抱一下。覃老弟也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告辞了。‎ ‎ 几周之后,有同事在网上发现了覃老弟与小男生相拥的照片,之后,他与女孩相拥的照片也出现了。他心里一阵气恼,怀疑自己被设计了。偏巧,小男生李让先打了进来。小男生充满歉意:“先生,这是我们的错,一位同学开玩笑,把您的照片发同学圈了,又有同学加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把玩笑开大了。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处理,马上就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翌日,李让等几位学生在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到覃老弟家登门致歉。老师说网上信息已被删除,犯错的两位学生已被警方处理。覃老弟又笑了:“这是冒险必定付出的代价,不过,我不是说过吗?这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无所谓的。”说完,他的“覃氏调皮”又生动欢快地展现在脸容上。‎ ‎(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月15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陌生人的拥抱”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 覃老弟之所以答应与陌生的女孩拥抱,只是因为她看起来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差不多,看见她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缕怜悯喜爱之惜。‎ C. 覃老弟面对陌生的小伙子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并表示没有“什么太大风险”,表明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D. 小说视角独特、洞察入微。作者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篇幅短小,意味深长。‎ ‎8. 小说中画线处三次写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主要特点?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26 -‎ ‎【答案】7. B 8. 第一次“笑”有自我嘲弄的意味,覃老弟因为自己与陌生人拥抱的照片在网上曝光感到尴尬。第二次“笑”是对世俗偏见的嘲弄,世人往往认为与陌生人拥抱会招致危险,覃老弟却不以为然。第三次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包含着事情解决后的释然;覃老弟与陌生人拥抱的事件得以平息,他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人性的美好。 ‎ ‎9. 小说开头用倒叙的写法,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在网上引起是非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主体部分采用插叙的写法,借覃老弟自己的口述交代两张图片的来历,既解答了开头的设问,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全文以“与陌生人的拥抱”为线索,紧扣两张图片展开故事,叙事紧凑,运笔自如,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只是”表述绝对,“看起来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差不多”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覃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还有选项中“喜爱之情”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理解把握和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目要求找到文中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提取相关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处三次写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义有何不同。答题时,第一步,先找出题干的关键词三次“笑”所在之处,然后根据三次“笑”的上下文内容,理解三次“笑”的含义;第二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作答。首先明白“笑”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结合作品,寻找主人公身上这几点的体现。如第一次“笑”,原文中是“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可见这笑里有自我嘲弄的意味,因为自己与陌生人拥抱的照片在网上曝光了。第二次“笑”,原文中是“覃老弟仍是做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这是覃老弟对与陌生人拥抱会招致危险的不以为然。第三次“笑”,原文中是“覃老弟又笑了:‘这是冒险必定付出的代价,不过,我不是说过吗?这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无所谓的。’说完,他的‘覃氏调皮’又生动欢快地展现在脸容上。”这是在了解了网上与陌生人拥抱的事件的真相后,覃老弟发自内心的微笑,让他再次相信人性的美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从文章整体上去把握。“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主要特点?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可以归为“情节作用”类题目,应从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来考虑。小说开头点出网上覃老弟与别人拥抱事件,接下来是覃老弟讲述事情的由来,这是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而倒叙的写法的作用一般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主体部分是明人带着网上照片事件的疑问去向覃老弟一问究竟,借覃老弟自己的口述交代两张图片的来历,这是采用插叙的写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另外,文章的标题是“陌生人的拥抱”,全文又以“与陌生人的拥抱”为线索,使得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点睛】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后兵败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 - 26 -‎ 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B.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C.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D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 B. 传檄,指传布檄文。檄文指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 谥文懿,谥号是古人对死去的地位高的人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文懿”是褒扬的谥号。‎ D. 群经,指儒家经典;百氏,指诸子百家。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深博大;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 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 C. 李壁敢于担当,无辜被贬。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兵败被杀,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将他贬到抚州。‎ D. 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建议采取断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最后贼兵被平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6 -‎ ‎(1)时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 ‎(2)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当时韩侂胄把持国政,建议收复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有的大臣因为提出阻止发兵的意见违逆了韩侂胄获罪被贬。(2)现在的情势还没有安定成功,也可以权且变通前去议和。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也难以始终采取一个策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子大意是:韩侂胄不听,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有人劝李壁赶快离开,不要和韩侂胄一起分担祸患,李壁说:“唉,国家困乏了,我离开了谁适合谋划这些?”‎ ‎“用兵之意益急”,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主谓结构,中间不停顿,排除AD项;“壁曰”,李壁说,主谓结构中间不停顿,排除C项。 ‎ 故选 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错,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故选D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和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 项,“无辜被贬”不准确,原文“后兵败侂胄被诛”,不是“无辜”,与原文不符;“被御史叶时贬到抚州”错,原文“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是被皇帝所贬,与原文不符。‎ - 26 -‎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专:把持国政;恢复:收复失地;用师:出兵;方锐:正急切; 忤:违逆。(2)权宜:权且变通;苟:如果;执一:固执一端,不知权变。‎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李壁字季章。父亲李焘,主修国史。李壁年轻时聪颖过人,每天诵读一万多字,写的文章精当广博。孝宗曾问李焘:“您的各个儿子中,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凭借父亲的职位从政做官。后来考中进士。被皇帝召试后,李壁担任正字之职。宁宗即位后,李壁改任著作佐郎。当时韩侂胄专权,建议收复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有的大臣因为提出阻止发兵的意见违逆了韩侂胄获罪被贬。李壁说:“进攻的关键,应该是慎重发兵并一定要达到目的,不要轻率出兵而随便停止。”韩侂胄心中不悦。李壁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的局面),就上奏说:“自从秦桧首先提倡和议使得父兄百世的仇恨不再从臣子口中说出,臣认为应该立即贬斥秦桧,向天下表明报仇雪耻的志向,这样一来,君臣上下奋发振作,从凶残暴虐的敌人手中拯救出离散的人民,洗去祖宗的长久怨愤。在今天提出并去施行这些,不难啊。”奏疏交上去,秦桧被判罪追削王爵。议论的人认为李壁的话虽然公道,只不过是用来迎合韩侂胄用兵的私意而已。金国派使臣来,暗中表示想议和的意愿。丘崈把这件事报告朝廷,李壁送给丘崈一封信,让他派侍役送信给金兵元帅讲和。金兵元帅回信称用兵的主要谋划者是韩侂胄,韩侂胄大怒,不再考虑议和。李壁说:“现在的情势还没有安定成功,也可以权且变通前去议和。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也难以始终采取一个策略。”韩侂胄不听,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有人劝李壁赶快离开,不要和韩侂胄一起分担祸患,李壁说:“唉,国家困乏了,我离开了谁适合谋划这些?”后来因为兵败韩侂胄被诛杀,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李壁被降官三级,贬居抚州。过了四年,又被授任遂宁府知府,还没有到任,而溃散兵卒张福进入益昌,杀害朝廷命官,到达遂宁,李壁发布文书谕示他们,张福等人读檄文流下眼泪,约定解甲投降。恰好官军来到向贼兵挑战,贼兵愤怒,把全城都烧了,看着府衙说:“李公很快要来居住,这里不要烧毁。”李壁快马传信给大将张威,叫他调集士兵来会战。张威夜间派人敲门,告诉他说:“贼兵城垒坚固无法攻破,将要挑选敢死队,用云梯登城,用火攻城。”李壁说:“真是这样,必然大量损失士卒,为什么不先断绝贼兵汲水的通路和运粮的道路,让他们得不到食物,他们就会自动被擒了。”把长期围困的方法教给他,张威使用了他的计谋,贼兵于是被平定。李壁于嘉定十五年六月去世,谥号文懿。李壁爱好学习,如饥似渴,各家经典全都搜集,没有遗漏,对典章制度尤其进行综合研习。他写的文章俊逸不凡,著作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15. 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 26 -‎ ‎【答案】14. C 15. 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所以这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点睛】炼字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含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6 -‎ ‎(1)《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写词人用酒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 (1). 云销雨霁 (2). 彩彻区明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往往取酒还独倾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销”“霁”“彻”“誉”“尊”“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 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 26 -‎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润泽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 润泽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 滋润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 滋润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C. 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 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 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答案】17. A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润泽:雨露滋润,不干枯,使滋润。滋润:舒服。结合“都江堰”“一方”分析,选用“润泽”。‎ 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修饰“利用”,选用“妥善”。‎ - 26 -‎ 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结合“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分析,此处主要讲只顾眼前,不考虑未来的意思,选用“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形容“环保公益活动”的状况,选用“如火如荼”。‎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项。‎ ‎“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项。‎ 句序不当,应该是先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后说“留下了满目疮痍”,排除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后面“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保持句式一致,排除B项、D项;‎ 结合“强大动力”分析,“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C项。‎ 故选A。‎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表达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好古教授:‎ 我们研究会寻思于2019年11月6日在泉城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抽空出席。‎ 顺祝健康!‎ 山东省济南市民间文学研究会 邀请人:李民生 ‎2019年11月2日 - 26 -‎ ‎【答案】寻思:决定 搞个:举办 让:恭请 聊聊:发表 抽空:拨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寻思”,口语化,这是一封邀请函,应用书面语,改为“决定”;“搞个”,口语化,这是一封邀请函,应用书面语,改为“举办”,“让”,句中用来形容“您”,表达不够尊重,应改为“恭请”;“聊聊”,口语化,这是一封邀请函,应用书面语,改为“发表”;“抽空”,口语化,这是一封邀请函,应用书面语,改为“拨冗”,“拨冗”是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对别人尊敬的一种说法。‎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下面是王维的一首六言绝句《田园乐》,请运用所给的词语,填写出后三句。‎ 采菱渡头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 人家 日斜 桃花源里 策杖林西 杏树坛边 ‎【答案】 (1). 策杖村西日斜 (2). 杏树坛边渔父 (3). 桃花源里人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有关常识。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诗歌内容以及绝句或律诗的押韵、对仗等特点进行解答。绝句是一二四押韵或二四押韵,根据绝句押韵的特点,“渔父”应放在第三句末尾;“人家”“日斜”应放在二四句末尾;根据内容,“日斜”应与“林西”句协调;“人家”应与“桃花源里”协调;那么“杏树坛边”与“渔父”呼应;再调整整首诗的内容顺序,应是“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下面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 26 -‎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领地,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与时代同行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时代成就英雄,英雄铸就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感知时代的侓动,让青春的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要做勇于创新的青年。21世纪以来,知识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知识半衰期大大缩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变革创新层出不穷,高铁、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我们作为新世纪出生的零零后、互联网的原居民,天然的拥有了超越前人的知识资源和条件。我们不仅要有脑髓和眼光,如鲁迅先生所言“自己来拿”,更要有毅力和决心自己埋头钻研,创造出我们自己所有的、引领世界的技术和产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紧跟时代,为时代的发展做贡献。‎ - 26 -‎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做努力拼搏的青年。于国家,在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情况下,我国仍存在着核心技术自主权不足、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期等挑战;于个人,就业竞争激烈、经济压力挤占精神生存空间等挑战也不容忽视。为此,我们要继承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青年“敢喝头啖汤”的探索精神,勇敢的面对挑战。在从我做起、奋发图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将个人的努力镕铸于祖国发展的历史中而不朽,做勇立潮头中流击水的健儿。‎ 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我们要做自信包容的青年。一路走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尽管世界上仍存在某大国不断退群、难民危机等诸多问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流。随一带一路通向世界的,不应只有商品,还有中国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愿景。我们应具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情感与诉求,明确我国“和平大国”的外交定位,避免“崇洋媚外”或“大国沙文主义”的不当心理,让我们每个人走出去都成为中国人的名片。‎ 同学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时代提供画布,我们挥洒美景。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我们的梦想有多雄奇,未来的中国就有多美丽。与时代同行,时不我待!‎ 愿吾辈定性明心,感时代律动,顺时代之势,响应时代的呼唤,做新时代的青年。在新时代的照耀下成长,成为祖国未来的希望!‎ 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次作文为带有情景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目由写作材料、情景任务、写作要求组成。写作材料为6则,选取了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6则材料的解读需要注意其背景,“四十年来”暗示的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换言之,6则材料所涉及的流行语其实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值追求的浓缩。‎ ‎“敢喝头啖汤”体现的是70年代末青年一代的探索尝试。‎ ‎“从我做起”体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网民”体现的是90年代以来,青年一代因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的变化。‎ ‎“创客”体现的是近年来青年一代的创新意识,对梦想的执着、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志愿服务”体现的是当下青年一代的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世界范”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一代自信理性的国际思维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 - 26 -‎ 对情景任务的理解要注意三点,一是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解,这句话是对上述6则材料的总结,明确指出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此处的“个人”毫无疑问指的是青年。通过对6则材料的解读,6个流行语指向的更多是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值追求,但并没有直接说明相应的“不同时期”究竟是怎样的时期,这些时期各有什么特征,而这恰恰是考生阅读积累及思想积淀的一个分水岭。考生是否对这些流行语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是否能把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价值追求置于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分析、论述、评价,是区分考生思维及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尺。‎ 为了再次强化对时代的关注,题目设置了第一个情景任务,就是主题任务——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考生需在写作中完成两个要求,一是“感知时代律动”,所谓“律动”,可理解为脉搏、节奏、变化、发展规律,时代律动指的就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节奏、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规律,对于这些“律动”考生必须要感知,所谓“感知”,一是感受;一是知道,也就是了解。然后要在对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感受及了解的基础上“争做新时代的青年”。简言之,考生在写作时要达成两点,一是要明确具体地概括提炼出相应时代的特征,要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所涉及、有所呈现,二是在“感知时代律动”的基础上再展开论述如何争做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应时代之所需,顺时代之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例如“敢喝头啖汤”体现的是青年的探索与尝试,这是一般考生都能看到的,但是否能把敢于探索尝试的精神及行为置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论述其意义与价值,则是大部分考生欠缺的。一个刚刚经历了挣扎、迷茫、怀疑的时代,在思想尚未完全解放的背景下,冒着风险,走出第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情况下,去探索一条前途未卜的新路,这正是那一代青年的探索与尝试的意义所在。而这些青年之所以创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恰恰是感知到了时代的律动,一个民族在经历了挣扎、迷茫、怀疑之后的自我改革,时代呼吁改革。‎ 例如“从我做起”体现的是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但能否感知彼时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揭示责任与担当的意义价值,在感知具体的时代律动的基础上展开分析,体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此种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建设中的意义价值,则需要考生一定的阅读及思想积累。这是区分思想深刻及审题精准的一大标尺。‎ 第二个情景任务为“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因此写作时要凸显两点,一是“升国旗仪式”,强调家国情怀,考生要思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发言稿”,要注意写作的交际功能,包括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语言等都需要注意发言稿这个情景任务。‎ ‎【立意】1.青年要担起时代的责任,与时代同行。‎ ‎2.‎ - 26 -‎ ‎ 懂得利用网络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扎根于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平台,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贡献“新青年智慧”。‎ ‎3. 与时代相拥,向明天致敬。‎ ‎4. 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5. 青年一代要有创新意识,对梦想执着、对个人价值重视。‎ ‎【素材】1. 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卷席下的近代,抑或改革开放以来40个春秋冬夏,青年始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从改革开放初期“头啖汤”的出场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到“从我做起”,激励发奋图强;从“网民”“创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国度,哪个时代,社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 ‎2. 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无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的“ofo”、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 ‎3.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沐浴着时代新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人生似乎被赋予着崭新的意义。回望过去,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不断在开放中创造奇迹,我们的前辈在当时喊出了“从我做起”,决意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国家在富强,少年在成长。而今天,面对网络高速发展,创新之风日益成为世界潮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我们也应肩负起促进时代发展的重任,在新时代的照耀下成长!‎ ‎【结构】开篇紧扣主题任务,然后以三个主体段落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要做勇于创新的青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做努力拼搏的青年”“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我们要做自信包容的青年”,以并列式论述如何感知时代律动、与时代同行。对时代特征概括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如何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主题任务完成很好,尤其是对时代的解释分析充分。结尾化用名言,表达很有亮点。‎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 - 26 -‎ - 26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