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历史科试卷 第Ⅰ卷 ‎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 B.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 D.地方分权 ‎3.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馆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会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 A.加强专制主义 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 ‎4.“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6.唐朝三省六部、宋朝二府三司、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10 -‎ C.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8.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不,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 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 A.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C.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D.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9.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A.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 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10.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 A.执政官数量不同 B.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11.《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12.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 )‎ A.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 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 10 -‎ 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 D.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 ‎ ‎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 )‎ 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14.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泻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5.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16.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原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C.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1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18.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 - 10 -‎ 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19.《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 A.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20.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破坏了中国领上主权完整 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1.《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 ‎22.1913年初《顺天时报》(初名《燕京时报》,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出版的汉文报纸)记载:甘肃某县县长接到调查选举人的上级文件时,大惑不解,行文回报:“卑县文风不振,贡、廪、附、增、监尚有可选,若选“举人”独无”。《顺天时报》的这一记载反映了( )‎ A.科举制的废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B.民国初日本的间谍活动已经深入中国西部 C.民主选举做为新生事物遭到地方激烈阻挠 ‎ D.辛亥革命带来的突然民主缺乏运行的土壤 ‎ ‎23.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 )‎ 记述 ‎ 出处 ‎ 时间 ‎ 对坚持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者,许多著作笼统称呼“党人”、“革命的”。 ‎ ‎《中国国民党史略》等 ‎ ‎1927—1949 ‎ ‎“同盟会之经营湖北也最久”,湖北新军征兵,同盟会乃利用此机,派党员参加日至社(会)‎ ‎《武昌起义的因由》 ‎ ‎1941 ‎ - 10 -‎ ‎,即同盟会鄂支部之一外围组织也。从旁主之者如居正、刘公等,参加内部主持者如孙武、蒋翊武、张振武、蔡济民等。 ‎ ‎“在武昌有文学社,蒋翊武为领袖,社员大都是同盟会的人。”“文学社是同盟会的分支。” ‎ ‎《反清运动史》 ‎ ‎1942 ‎ 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 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 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 ‎24.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不一致( )‎ A.应理性寻找爱国与法制平衡点 B.正义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制裁 C.盲动的民族主义破坏民国法制 D.以违法的行为表达爱国不可取 第II卷 ‎ 本卷共三道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 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 材料二 - 10 -‎ ‎ 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世界的近代是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英美等国不断崛起,强制打开中国的大门,带给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冲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四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均衡”‎ - 10 -‎ 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1) 材料一、二依据不同史观建构的中国近代史线索分别是什么?(2分)‎ (2)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分)分析其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4分)‎ ‎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 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 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 材料二 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擭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 - 10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晚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7分)‎ - 10 -‎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历史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C C B D A B C B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C A C B D D C D A B ‎25.【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与封建皇权存在着潜在的紧张关系;儒家伦理奠定了官僚政治运行的文化环境;存在着民众、官僚、皇权三者矛盾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形式主义为特点的官本位文化。(一点2分,四点得满分8分)‎ 弊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存在忽视法律的现象;行政过程中的随意性;对民众的剥削与不负责任。(一点2分,三点得满分6分)‎ ‎(2)特征:英国的官吏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理性色彩;政府官员行政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政务和事务公开;英国官吏制度下的行政管理更注重法律的作用。(一点2分,四点得满分8分)‎ 认识:官僚制度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由不公平到渐趋于公平、公正和理性的历程;英国近代官僚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和社会进步作用巨大,且对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官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分,言之有理即可)‎ ‎26.【答案】(1)列强侵略;中国近代化(或中国现代化)(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2分)‎ ‎(2)特点:渐进性、持续性、创新性;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统而不治,首相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利中心;(一点1分,任意答对两点得满分2分)‎ ‎ 积极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推动英国的民主化进程;英国从人治走向法治(一点2分,任意答对2点得满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3)三权分立、分权制衡;联邦权与州权,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两党制,保持彼此制衡与监督。(一点2分,任意答对两点得满分4分)‎ - 10 -‎ ‎27.【答案】(1)变化: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洲官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族官员的比例迅速上升(或者汉族地主的崛起)。(2分)‎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政策调整,重用汉族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兴起。(一点2分,任意答对两点得满分4分)‎ 影响:短期来看有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长期来说,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答对任意一点得满分2分)‎ ‎ (2)原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一点2分,任意答对两点得满分4分)‎ 教训:地方权力过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行,严重威胁了中央的权威与统治;新政及“预备立宪”影响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答对一点2分,任意答对两点得满分3分)‎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