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建议用时:35 分钟) 1.“一壶开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让瓦 特转动世界”的是( ) A.改良蒸汽机 B.发明发电机 C.发明电动机 D.发明内燃机 A [“让瓦特转动世界”的是改良蒸汽机,因此 A 项正确。] 2.“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 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里的“它”是指( ) A.发电机 B.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C.蒸汽机 D.电动机 C [1875 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 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 用于各种工作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故选 C 项。] 3.下面是 19 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此想 象画客观上反映了( ) A.西方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 B.人们对动力革命的探索与向往 C.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 D.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缺乏 B [漫画中为该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是蒸汽,19 世纪中期,蒸汽动力已经运用 到工业生产中,该想象画表明人们希望将蒸汽动力运用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以节 省人力,这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们对动力革命的探索与向往,故 B 项正确。] 4.当体积大、能耗低的资源能够以能量的方式便捷传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均衡性缩小了。这反映的是( ) A.工业化的开始 B.电气化的出现 C.城市化的推进 D.交通工具的革新 B [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于工业革命,当时以煤炭做燃料, 不利于便捷传输,排除 A、C、D 三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一种清洁 可再生能源,可便捷传输,故选 B 项。] 5.1879 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 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 ) A.改良蒸汽机 B.电灯 C.汽船 D.蒸汽机车 B [根据材料“1879 年”“引起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项新的科技成果应指电灯的发明,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 世,电灯、电车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电气时代”,故 B 项正确;18 世纪末瓦特改良蒸汽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1814 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6.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 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 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B.军事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 C.科技的进步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 D.战争促进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 D [题干中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在于新科技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用于战争, 故 D 项正确。] 7.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 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 [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火车司机自然应运而生;1875 年,贝尔 发明了电话,电话接线员由此产生;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随后 用于民用运输,空姐随之产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互联网发明,网络管理员出现。 故选 C 项。] 8.21 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 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D [微电子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故 A 项错误;第二产业指 的是工业,与微电子技术无关,故 B 项错误;第一产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故 C 项错误;结合现实生活可知微电子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发 展趋势必然是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 D 项正确。]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1861 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 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 的大门;1870 年,法国开始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扩大 民主范围,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 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 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 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 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 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两个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 [解析] 第(1)问,概括材料一可知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 成,材料二中关键信息“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知是科学 理论的突破。第(2)问,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从内容、特点、影响等几方面 概括即可。 [答案] (1)市场:美、俄、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2)相同点: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 统治;促使和加强了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 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 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 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 )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C [根据材料“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播人声的通讯工具为电话,它的发明者是贝尔,故选 C 项; 爱迪生是电话的改良者,排除 A 项;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编码,排除 B 项;马可尼 发明无线电报,用以传送文字和数字,排除 D 项。] 11.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 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 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B [“机械化”是指工业国家范围内广泛应用机器,而不是世界范围,故 A 项错误;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 C 项;前两次工 业革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故排除 D 项。故 B 项正确。] 12.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 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D [阅读工具发生了变化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故 D 项正确。] 13.《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 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B.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C.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D [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说明工 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信息革命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即科学技术进步改 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故选 D 项。] 14.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 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1841 1861 农业 22.3 18.8 工商运输业 48.5 55.7 其他 29.2 25.5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 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 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 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 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 于英国。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 的。 (2)19 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 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解析] 第(1)问,从机器数量、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和文明类型等方面分析 归纳。第(2)问,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的更新,从加强世界各地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等联系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 (1)说明:工业生产中机器使用数量迅速增加,生产力大大提高;城 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人口下降, 越来越低于第二、三产业人口;英国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任意三点 即可) (2)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人 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连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 形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