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四川省内江市高考数学三模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1.设集合  2 1xA y y   ,  2 3 0B x x   ,则 A∩B=( ) A. 31, 2      B. 31, 2      C. 31, 2     D. 31, 2   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  1A y y  ,再由集合交集的运算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   2 1 1xA y y y y     ,   32 3 0 2B x x x x         , 所以   3 3 31 1 1,2 2 2A B y y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考查了集合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2.复数 z 满足(4+3i)z=3﹣2i(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复数的除法求出复数 z ,得出对应点的坐标后可得其所在象限. 【 详 解 】 由 题 意 23 2 (3 2 )(4 3 ) 12 9 8 6 6 17 4 3 (4 3 )(4 3 ) 25 25 25 i i i i i iz ii i i             , 对 应 点 为 6 17,25 25     ,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掌握复数的除法法则是解题关键. 3.钝角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1 2 ,AB=1,BC= 2 ,则 AC=( ) - 2 - A. 5 B. 5 C. 2 D. 1 【答案】B 【解析】 由面积公式得:1 12 sin2 2B  ,解得 2sin 2B  ,所以 45B  或 135B   ,当 45B  时, 由余弦定理得: 2 1 2 2 2 cos45AC     =1,所以 1AC  ,又因为 AB=1,BC= 2 ,所以此 时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舍去;所以 135B   ,由余弦定理得: 2 1 2 2 2 cos135AC     =5,所以 5AC  ,故选 B.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解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4.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H 是边 AD 的中点,在正方形 ABCD 内部随机取一点 P,则满足 | | 2PH  的概率为 A. 1 8 4   B. 8  C. 1 4 4   D. 4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几何概型计算公式求得相应的面积的数值,然后求解概率值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以 H 为圆心, 2 为半径的圆的内部与正方形 ABCD 内部的公共部分, 可拆为一个扇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 其中扇形的半径为 2 ,圆心角为 90 ,两个直角三角形都是直角边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面积为 1 12S   , - 3 - 正方形面积 4S  ,概率为 1 1 8 4 SP S    , 故选 A. 【点睛】数形结合为几何概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简捷直观的解法.用图解题的关键:用图形 准确表示出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由题意将已知条件转化为事件 A 满足的不等式, 在图形中画出事件 A 发生的区域,据此求解几何概型即可. 5.在 61 4x x x      的展开式中, 5 2x 的系数为( ) A. 15 32 B. 15 16 C. 5 16 D. 5 16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问题转化为求解 61 4x x     展开式中 2x 项的系数; 【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要求 5 2x 的系数,只需求解 61 4x x     展开式中 2x 项的系数, 因为 61 4x x     展开式通项为 6 6 2 1 6 6 1 1 4 4 r r r r r r rT C x C xx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当 2r = 时, 2 2 2 2 3 6 1 15 4 16T C x x      , 故 5 2x 的系数为 15 16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求特定项的系数问题,难度一般,准确运用展开 式的通项公式是关键. 6.一动圆与两圆 x2+y2=1 和 x2+y2﹣8x+12=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 - 4 - 设动圆圆心 ( , )M x y ,与两圆 x2+y2=1 和 x2+y2﹣8x+12=0 都外切,列出几何关系式,化简, 再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可得到动圆圆心轨迹. 【详解】设动圆圆心 ( , )M x y ,半径为 r ,圆 x2+y2=1 的圆心为 (0,0)O ,半径为1, 圆 x2+y2﹣8x+12=0,得 2 2( 4) 4x y   ,则圆心 (4,0)C ,半径为 2 , 根据圆与圆相切,则| | 1MO r  ,| | 2MC r  ,两式相减得| | | | 1MC MO  , 根据定义可得动圆圆心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7. 设 l,m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 l∥α,α∩β=m,则 l∥m B. 若 l⊥α,l∥β,则α⊥β C. 若 l∥α,m∥α,则 l∥m D. 若 l∥α,m⊥l,则 m⊥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中,若 / / ,l m    ,则 ,l m 平行或异面,只有 l  ,才有 //l m 所以 A 错误;B 中,若 , / /l l  ,则  ,所以 B 正确;C 中,若 / / , / /l m  ,则由线面平 行的性质定理可知l , m 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 C 错误;D 中, / / ,l m l  ,则 m 与 平 行、相交或在平面内,所以 D 错误,故选 B. 考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8.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 f(x)满足:对任意的 x1,x2∈[0,+∞),有    2 1 2 1 f x f x x x   <0,若 n∈N*,则( ) A. f(n+1)<f(﹣n)<f(n﹣1) B. f(n﹣1)<f(﹣n)<f(n+1) C. f(﹣n)<f(n﹣1)<f(n+1) D. f(n+1)<f(n﹣1)<f(﹣n) 【答案】A 【解析】 - 5 - 【分析】 由 题 ( )f x 在 [0, ) 单 调 递 减 , 再 由 ( )f x 为 偶 函 数 , 则 ( ) ( )f n f n  , 又 1 1 0n n n     ,结合单调性,求得到答案. 【详解】由对任意的 x1,x2∈[0,+∞),有    2 1 2 1 f x f x x x   <0,可得 ( )f x 在[0, ) 单调递 减, 再由 ( )f x 为偶函数,则 ( ) ( )f n f n  ,又 1 1 0n n n     , 则 ( 1) ( ) ( 1)f n f n f n    ,即 ( 1) ( ) ( 1)f n f n f n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和应用,奇偶性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9.设平面上向量    cos ,sin , 0a       , 1 3,2 2b        ,若 3 3a b a b     , 则角α的大小为( ) A. 5 6  B. 6  C. 6  或 5 6  D. 6  或 7 6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题 意 结 合 平 面 向 量 的 运 算 律 可 得 a b  , 再 由 平 面 向 量 数 量 积 的 坐 标 运 算 可 得 1 3cos sin 02 2     ,进而可得 3tan 3   ,即可得解. 【详解】因为  cos ,sina   , 1 3,2 2b        ,所以 1 a b rr , 因为 3 3a b a b     ,所以 2 2 3 3a b a b     , 所以 2 2 2 23 2 3 2 3 3a a b b a a b b             即3 2 3 1 1 2 3 3a b a b         , 所以 1 3cos sin 02 2a b       ,所以 3tan 3   , 由0    可得 6   . - 6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及坐标表示,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合理转化 条件是解题关键,属于中档题. 10.如图该几何体由半圆柱体与直三棱柱构成,半圆柱体底面直径 BC=4,AB=AC,∠BAC= 90°,D 为半圆弧的中点,若异面直线 BD 和 AB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3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16+8π B. 32+16π C. 32+8π D. 16+16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异面直线 BD 和 1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计算出该几何体的高,由此 计算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详解】设 D 在底面半圆上的射影为 1D ,连接 1AD 交 BC 于O ,设 1 1 1 1A D B C O  . 依题意半圆柱体底面直径 4, , 90BC AB AC BAC     , D 为半圆弧的中点, 所以 1 1 1 1,AD BC A D B C  且 1,O O 分别是下底面、上底面半圆的圆心.连接 1OO , 则 1OO 与上下底面垂直,所以 1 1, ,OO OB OO OA OA OB   , 以 1, ,OB OA OO    为 , ,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几何体的高为  0h h  ,则        12,0,0 , 0, 2, , 0,2,0 , 2,0,B D h A B h , 所以    12, 2, , 2, 2,BD h AB h      , 由于异面直线 BD 和 1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 3 , - 7 - 所以 2 1 2 2 1 2 38 8 BD AB h BD AB h h            , 即 2 2 2 2 , 16, 48 3 h h hh    .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 21 12 4 4 2 4 16 82 2           . 故选:A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线线角求其它量,考查几何体体积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11.已知平面内的一个动点 P 到直线 l:x= 4 3 3 的距离与到定点 F( 3 ,0)的距离之比为 2 3 3 ,点 11, 2A     ,设动点 P 的轨迹为曲线 C,过原点 O 且斜率为 k(k<0)的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M、N 两点,则△MAN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2 B. 2 2 C. 2 2 D.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得曲线 C 的方程,再分直线 l 的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求得△MAN 的面积,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与曲线 C 的方程联立求解,求得弦长 MN 和点 A 到直线 l 的 距离,表示△MAN 的面积,运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最大值. - 8 - 【详解】设动点  ,P x y 到l 的距离为 d, 由题意得 2 3 3 d PF  ,所以  2 2 4 3 3 2 3 33 x x y     , 化简整理得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若直线 l 存在斜率,设其方程为 y kx ,设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交点    1 1 2 2, , ,M x y N x y , 将 y kx 代入曲线 2 2 14 x y  中得  2 21 4 4 0k x   , 1 2 1 2 2 40, 1 4x x x x k       , 所以       2 22 2 1 2 1 2 1 2| | 1 1 4MN k x x k x x x x           2 2 2 2 16 4 11 1 4 1 4 kk k k      , 又点 A 到直线 l 的距离 1 2 1 2 1 k d k    ,故 MAN△ 的面积 1 2 1 | 2 1|| |2 1 4 kS MN d k     , 所以 2 2 2 2 (2 1) 411 4 1 4 k kS k k     , (1)当 0k  时, 2 1S  ,则 1S  ; (2)当 >0k 时, 2 1S  ,则 1S  ; (3)当 k 0 时, 2 4 41 1 21 2 4( 4 ) S kk           (当且仅当 1 4kk    ,即 1 2k   取等号),则 2S  ; 若直线 l 不存在斜率, MN=2. 于是 MAN△ 的面积 1 2 1 12S     , 综上得: MAN△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2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涉及到轨迹方程的求法及直线 与椭圆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属于较难题. - 9 - 12.函数 f(x)= 2 2 ax +(1﹣2a)x﹣2lnx 在区间 1 ,32      内有极小值,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3      B. 12, 2      C. 1 12, ,3 3               D. 1 12, ,2 2             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求出函数的导数,然后令导数等于零,求出方程的两个根,通过讨论根的范围可得 a 的取值 范围. 【详解】解:由 2 ( ) (1 2 ) 2ln2 axf x a x x    ,得 2 ' 2 (1 2 ) 2 ( 2)( 1)( ) (1 2 ) ax a x x axf x ax a x x x           , (1)当 0a  时, ' 2( ) xf x x  , 当 0 2x  时, ' ( ) 0f x  ,当 2x  时, ' ( ) 0f x  ,所以 2x  为函数的一个极小值点, (2)当 0a  时,令 ' ( ) 0f x  ,则 2x  或 1x a   , ①当 0a  时,当 0 2x  时, ' ( ) 0f x  ,当 2x  时, ' ( ) 0f x  ,所以 2x  为函数的一 个极小值点, ②当 0a  时, i)若 1 2a   ,即 1 02 a   时, 0 2x  时, ' ( ) 0f x  ,当 12 x a    时, ' ( ) 0f x  , 所以 2x  为函数的一个极小值点, ii)若 1 2a   ,即 1 2a   时,当 (0, )x  时, ' ( ) 0f x  ,函数无极值; iii)若 1 1 22 a    ,即 12 2a    时,当 10 x a    时, ' ( ) 0f x  ,当 1 2xa    时, ' ( ) 0f x  ,所以 1x a   为 1 ,32      上的极小值点, - 10 - 综上 a 的取值范围是 1 12, ,2 2               ,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函数的极值,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若不等式组 5 0 { 0 2 x y y a x      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5,7 【解析】 【分析】 先画出另外两个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再调整 a 的大小,使得不等式组 5 0 0 2 x y y a x         表示的平 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移动 y a 这条直线易得 5 7a  , 故答案为:5 7a  . 【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考查作图能力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14.已知 tan(5π﹣α)=﹣ 1 2 ,tan(β﹣α)=1,则 tanβ=_______. 【答案】 3 【解析】 【分析】 - 11 - 由题意结合诱导公式可得 1tan 2   ,转化条件为  tan tan        ,再由两角和的 正切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因为   1tan 5 2     ,所以   1tan tan 5 2       , 所以       11tan tan 2tan tan 311 tan tan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3 . 【点睛】本题考查了诱导公式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 题. 15.函数    2 ln 1 4xf x x    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函数零点的概念可转化条件得   24ln 1 22 x xx  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 数  ln 1y x  与 22 xy  的图象,由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即可得函数的零点个数. 【详解】令    2 ln 1 4 0xf x x     ,则   24ln 1 22 x xx   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 ln 1y x  与 22 xy  的图象,如图: - 12 - 由图象可知,函数  ln 1y x  当 1x   时,  ln 1y x    则与 22 xy  的图象有 必有两个交点, 所以方程   24ln 1 22 x xx    有两个不同实根,所以函数    2 ln 1 4xf x x    的零点 个数为 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零点个数的求解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与 转化化归思想,属于中档题. 16.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 F ,其右准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A,在椭圆上存在点 P 满足线段 AP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F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 1 ,12     【解析】 【分析】 根据 F 在 AP 的垂直平分线上,知 PF FA , 2 2a bFA cc c    ,  ,PF a c a c   , 所以   2   ,b a c a cc    ,从而求出离心率  c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题意,椭圆上存在点 P,使得线段 AP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F, 即 F 点到 P 点与 A 点的距离相等, 而 2 2a bFA cc c    ,  ,PF a c a c   于是   2   ,b a c a cc    ,即 2 2 2ac c b ac c    , 2 2 2 2 2 2 ac c a c a c ac c         ⇒ 1   1  1 2 c a c c a a      或 , 又  01e , ,故 1,12e     , - 13 - 故答案为 1,12e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一些基本性质, PF FA ,以及 PF 的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 500 位老人,结果如表: 男 女 需要 40 m 不需要 n 270 若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为 14%. (1)求 m,n 的值; (2)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 助与性别有关? 参考公式:K2= 2( )( ) ( )( )( )( ) a b c d ad bc a b c d a c b d         . P(K2≥k0) 0.050 0.010 0.001 k0 3.841 6.635 10.828 【答案】(1) 30, 160m n  (2)答案见解析 【解析】 - 14 - 【分析】 (1)根据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结合列联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出 m,n 的值; (2)计算 2K ,再由独立性检验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1) 40 500 14%m   , 30m  500 (40 30 270) 160n      (2) 2 2 500 (40 270 160 30) 9.97 6.635(40 160) (30 270) (40 30) (160 270)K             即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 有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善列联表以及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档题. 18.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满足 a6=6+a3,a6﹣1 是 a5﹣1 与 a8﹣1 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bn}满足 bn=2n•an,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Sn,并求 Sn 的最小值. 【答案】(1)  *2 7na n n N   ;(2)    1 *2 9 2 18n nS n n N     , nS 的最小值为 30 . 【解析】 【分析】 (1)由 6 36a a  求出公差 d ,再由 a6﹣1 是 a5﹣1 与 a8﹣1 的等比中项,求出 1a ,从而求出 { }na 的通项公式; (2)根据 (2 7) 2n nb n  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并分析 1n nS S  ,得到 Sn 的单调性,从 而求得最小值. 【详解】(1)设数列{ }na 公差为 d ,由 6 36a a  ,得3 6d  ,得 2d  , 又 2 6 5 8( 1) ( 1)( 1)a a a    ,得 2 1 1 1( 9) ( 7)( 13)a a a    ,得 1 5a   , 由 1 ( 1)na a n d   ,得  *2 7na n n N   . (2)由(1)得 (2 7) 2n nb n   ,则 2 3( 5) 2 ( 3) 2 ( 1) 2 (2 7) 2 n nS n             - 15 - 2 32 ( 5) 2 ( 3) 2nS        1(2 9) 2 (2 7) 2n nn n       两式相减得, 3 4 1( 10) 2 2 2 n nS         1(2 7) 2nn       1 1 18 1 2 10 (2 7) 2 18 9 2 21 2 n n nn n               ,即    1 *2 9 2 18n nS n n N     . 又 1 1 1 (2 5) 2n n n nS S b n        ,则当 2n  时 1n nS S  ,当 3n  时, 1n nS S  , 即 1 2 3 4 5 6S S S S S S       故当 3n  时, nS 有最小值为 3 30S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和通项公式的求法、等比中项的应用,,错位相 减法求和,以及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求最值,属于中档题. 19.如图,在直棱柱 ABCD﹣A1B1C1D1 中,AD∥BC,∠BAD=90°,AC⊥BD,BC=1,AD=AA1=4. (1)证明:面 ACD1⊥面 BB1D; (2)求二面角 B1﹣AC﹣D1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8 21 63 【解析】 【分析】 (1)由 1BB  面 ABCD ,得到 1BB AC ,又 AC BD ,则 AC  面 1BB D ,从而证得面 - 16 - ACD1⊥面 1BB D ; (2)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A BDA ,设 AB x ,由 AC BD ,求出 x ,再 求面 1B AC 和面 1ACD 的法向量,从向量法求出二面角 B1﹣AC﹣D1 的余弦值. 【详解】(1)由 1BB  面 ABCD ,又 AC  面 ABCD ,则 1BB AC , 又 AC BD , 1BB BD B  , BD  面 1B BD , 1BB  面 1B BD , 则 AC  面面 1B BD ,又 AC  面 1ACD ,则面 ACD1⊥面 BB1D. (2)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A BDA ,如图所示: 设 AB x ,则 ( ,0,0)B x , (0,4,0)D , ( ,1,0)C x , 则 ( ,1,0)AC x , ( ,4,0)BD x  ,由 AC BD ,则 2 4 0x   ,得 2x  , 则 1(2,0,4)B , (2,1,0)C , 1 (0,4,4)D ,得 (2,1,0)AC  , 1 (2,0,4)AB  , 1 (0,4,4)AD  , 设 ( , , )m x y z 且 m  面 1ACB ,则 1 2 0 2 4 0 m AC x y m AB x z            ,令 1z   ,则 (2, 4, 1)m    , 设 ( , , )n x y z 且 n  面 1ACD ,则 1 2 0 4 4 0 n AC x y n AD y z            ,令 1x  ,则 (1, 2,2)n   , - 17 - 设二面角 B1﹣AC﹣D1 为 ,则 cos cos , | || | m nm n m n           2 8 2 8 21 6321 3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面面垂直的判断,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 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0.已知函数   lna xf x bxx   在 1x  处的切线方程为 1y x  . (1)求函数  y f x 的解析式; (2)若不等式  f x kx 在区间 0,  上恒成立,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3)求证: 4 4 4 ln 2 ln3 ln 1 2 3 2 n n e     . 【答案】(1)   ln xf x x  ;(2) 1 ,2e   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得函数  y f x 的导数,由题意得出     1 1 1 0 f f      ,可得出关于 a 、b 的方程组,解出 这两个未知数的值,即可得出函数  y f x 的解析式; (2)利用参变量法得出 2 ln xk x  对任意的  0,x  恒成立,构造函数   2 ln xg x x  ,利用 导数求得函数  y g x 在区间 0,  上的最大值,即可得出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3)由(2)可知,当 x e 时,   ln 2 x xf x x e   ,变形得出 4 2 ln 1 1 2 x x e x   ,利用放缩 法得出  4 2 ln 1 1 1 1 1 22 2 1 n nn e n e n n         ,依次得到 4 ln 2 1 112 2 2e      , 4 ln3 1 1 1 3 2 2 3e      , ,  4 ln 1 1 1 22 1 n nn e n n       ,利用不等式的可加性即可证得所证 不等式成立. 【详解】(1)   lna xf x bxx   ,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0,  ,     2 1 lna xf x bx    , - 18 - 由题意可知,点   1, 1f 在直线 1y x  上,  1 0f  , 由题意得     1 0 1 1 f b f a b       ,解得 1 0 a b    ,   ln xf x x   ; (2)对任意的  0,x  ,由  f x kx ,得 ln xkx x  ,即 2 ln xk x  , 令   2 ln xg x x  ,其中 0x  ,则  maxk g x ,   3 1 2ln xg x x   ,令   0g x  ,可得 x e ,列表如下: x  0, e e  ,e   g x  0   g x 单调递增 极大值 单调递减 所以,函数  y g x 在 x e 处取得极大值,亦即最大值,即    max 1 2g x g e e   . 1 2k e   ,因此,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1 ,2e    ; (3)由(2)可知,当 x e 时,   ln 2 x xf x x e   ,则 4 2 ln 1 1 2 x x e x   , 当 2n  时, 4 2 ln 1 1 1 1 1 2 2 1 n n e n e n n        , 4 ln 2 1 112 2 2e       , 4 ln3 1 1 1 3 2 2 3e      , , 4 ln 1 1 1 2 1 n n e n n      , 上述不等式全部相加得 4 4 4 ln 2 ln3 ln 1 1 112 3 2 2 n n e n e          . 因此,对任意的 2n  , 4 4 4 ln 2 ln3 ln 1 2 3 2 n n e    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函数解析式、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同 时也考查了利用导数证明函数不等式,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难题. 21.已知椭圆   2 2 2 2: 1 0y x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2 2 ,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 - 19 - 和为 2 2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 1 ,03S     的动直线 l 交椭圆C 于 A 、 B 两点,试问: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个 定点T ,使得无论直线 l 如何转动,以 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T ?若存在,求出点T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2 12 y x  ;(2)存在,且定点  1,0T . 【解析】 【分析】 (1)根据椭圆定义可求得 a 的值,由椭圆的离心率可求得 c 的值,进而可求得b 的值,由此 可得出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先利用对称性说明定点T 在 x 轴上,设点  ,0T t ,对直线l 是否与 x 轴重合进行分类讨 论.在直线l 不与 x 轴重合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 1 3x my  ,设点  1 1,A x y 、  2 2,B x y ,将 直线 l 的方程与椭圆C 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由题意得出 0TA TB   ,利用平面向量数 量积的坐标运算结合韦达定理求得t 的值;在直线l 与 x 轴重合时,验证即可.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1)由椭圆定义可得 2 2 2a  ,则 2a  , 又椭圆C 的离心率为 2 2 ce a   , 1c  ,则 2 2 1b a c   , 因此,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2 y x  ; (2)当直线 l 不与 x 轴重合时,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1 3x my  ,设点  1 1,A x y 、  2 2,B x y , 考虑直线 1 1: 3l x ky  , 2 1: 3l x ky   , 设直线 1l 与椭圆相交于 1A 、 1B 两点,直线 2l 与椭圆C 相交于 2A 、 2B 两点,如下图所示: - 20 - 由题意可知,直线 1l 、 2l 关于 x 轴对称,则定点T 是分别以 1 1A B 、 2 2A B 为直径的圆的交点, 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点T 在 x 轴上,设点T 的坐标为 ,0t , 联立 2 2 1 3 12 x my y x       ,消去 x 并整理得 2 218 9 12 16 0m y my    ,    2 2 2144 64 18 9 144 9 4 0m m m       恒成立, 由韦达定理得 1 2 2 2 12 4 18 9 6 3 m my y m m     , 1 2 2 16 18 9y y m    , 由于以 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T ,则TA TB , 1 1 1 ,3TA my t y       , 2 2 1 ,3TB my t y       ,     2 2 1 2 1 2 1 2 1 2 1 1 1 113 3 3 3TA TB my t my t y y m y y m t y y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116 1 12 12 20 161 13 018 9 3 3 18 9 m m t m t mt t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点T 为定点,则 t 为定值,所以,12 20 16 18 9 t   ,解得 1t  , 此时 24 16 03 9TA TB          ,合乎题意; - 21 - 当直线l 与 x 轴重合时,则 AB 为椭圆的短轴,此时,点T 与点 A 或点 B 重合,合乎题意. 综上所述,直线l 恒过定点  1,0T .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解,同时也考查了圆过定点的坐标,利用对称性得出定点在 x 轴上可简化计算,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记分.(共 1 小题,满分 10 分) 2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2 2cos . 2sin x y       ( 为参数),以原点 O 为 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θ. (1)求曲线 C1 的普通方程和 C2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已知曲线 C3 的极坐标方程为  0 π, R       ,点 A 是曲线 C3 与 C1 的交点,点 B 是 曲线 C3 与 C2 的交点,且 A,B 均异于原点 O,且|AB|=4 2 ,求α的值. 【答案】(1) 2 22 4x y   ,  22 2 4x y   ,;(2) 3 4   【解析】 【分析】 (1)由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求出曲线的普通方程;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左右同乘ρ, 即可求出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 C1 化为极坐标方程 4cos  ,设 1 1 2 2( , ), ( , )A B    ,从而 1 2| | | |AB    计算 即得解. 【详解】(1)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2 2cos . 2sin x y       , 消去参数得到普通方程: 2 2( 2) 4x y   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θ,两边同乘ρ得到 2 4 sin   故 C2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 2) 4x y   . (2)曲线 C1 2 2( 2) 4x y   化为极坐标方程 4cos  , 设 1 1 2 2( , ), ( , )A B    - 22 - 因为曲线 C3 的极坐标方程为: (0 ), R        点 A 是曲线 C3 与 C1 的交点,点 B 是曲线 C3 与 C2 的交点,且 A,B 均异于原点 O,且|AB|=4 2 1 2| | | | | 4sin 4cos | 4 2 | sin( ) | 4 24AB             sin( ) 1,04         3 4 2 4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坐标,参数方程综合,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转化划归,数学运算的 能力,属于中档题. 选修题(共 1 小题,满分 0 分) 23.已知函数 ( ) 2 4f x x x    ,函数 ( ) ( )g x f x m  的定义域为 R. (1)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求解不等式 ( ) 8f x  . 【答案】(1) ( ,6] ;(2)[ 3,5] . 【解析】 【分析】 (1)问题转化为:当 xR 时,不等式 ( ) 0f x m  恒成立,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出函数 ( )f x 的最小值进行求解即可; (2)利用绝对值的性质把函数 ( )f x 的解析式化成分段函数的形式,然后分类讨论进行求解即 可. 【详解】(1)因为函数 ( ) ( )g x f x m  的定义域为 R, 所以 ( ) 0f x m  ,当 xR 时恒成立,即当 xR 时,不等式 ( )m f x 恒成立, 因此只需 min( )m f x , 因为 ( ) 2 4 2 4 2 4 6f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 4x x   时取等号,即 1x  时,取等号, 所以 min( ) 6f x  ,因此 6m  ,所以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6] ; - 23 - (2) 2 2, 4 ( ) 2 4 6, 2 4 2 2, 2 x x 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当 4x  时, ( ) 8 2 2 8 5, 4, 4 5f x x x x x          ; 当 2 4x   时, ( ) 6f x  ,显然 ( ) 8f x  成立,所以 2 4x   ; 当 2x ≤ 时, ( ) 8 2 2 8 3, 2, 3 2f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综上所述:不等式 ( ) 8f x  的解集为:[ 3,5] 【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求参数取值范围,考查了解绝对值不等式,考查了绝 对值的性质,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