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镇江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三) 语文 2020.06 注意:本试卷共 8 页,21 小题,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 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昙花的线条错落流动,不似玫瑰之类的 。昙花是自由的,她是以一种开放的动态 展示自己。香气在空气中间流动, 的异香是昙花的信号,她 一切干扰,拒绝一 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环绕的场。 A. 墨守成规 沁人心脾 摒弃 B. 中规中矩 沁人心脾 屏蔽 C. 中规中矩 心旷神怡 屏蔽 D. 墨守成规 心旷神怡 摒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 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 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同中 之异”。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中规中矩:意思是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结合“线条”分析,此处主要讲玫瑰线条特点,选用“中规中矩”。 沁人心脾:意思是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 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结合“异香”分析,选用“沁 人心脾”。 摒弃:指舍弃,放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 屏蔽:一指遮蔽之物;二指遮挡,卫护。结合“一切干扰”分析,选用“屏蔽”。 故选 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日子里,除了上课忙作业,似乎没有其它的感 觉。 , , , , , 。回过身再看一眼那熟悉不过的校 - 2 - 门,真想喊出一个词“谢谢”! ①这一刹那感觉到歌词写得真好 ②这时候我们就会非常留恋逝去的岁月 ③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变化 ④有一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其实一切都在不停改变 ⑤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王力宏的一句“你我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 ⑥现在猛然要告别这个苦熬了三年的校园 A. ②③④⑤①⑥ B. ②③⑤①④⑥ C. ⑥②⑤①④③ D. ⑥⑤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 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分析语句内容,前面讲“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日子”,后面应该衔接“猛然要告别了”, ⑥应该为首句;结合“中的感觉歌词”分析,①应该放在⑤后面;②③④都是讲感悟,对过 去一切的感悟。总结分析,D 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答题技巧:(1)要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即谈话、语 言表述的中心内容;“统一”是要求话题一致,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歧的话题,要首尾 如一,不能偏离、偷换话题,要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2)要注意合理的句序。句子(含分 句)的排列顺序合理,必须“言之有序”,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句子排 列有序,语言表达才能连贯,思路才显得清晰。句间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 序和逻辑顺序。 3.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②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③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④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 酒 茶 书 棋 B. 茶 琴 画 棋 - 3 - C. 茶 棋 画 琴 D. 酒 琴 书 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识记传统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需要抓住诗 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判断对应的雅事。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抓住关键词“黄蕊色”“碗”等分析,应该和茶有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 清心。应该与“琴”有关。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 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与“作画”有关。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对阵结束,下罢旗,就把棋子收了,只有黑白两色, 棋盘上又哪里去找什么胜败呢。与下围棋有关。 故选 B。 4.下图为某单位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位启动应急预案的前提是制定应急预案并且突发事故已经发生。 B. 应急预案包括临时应急救治、报告领导、请求医疗救援等三方面。 C. 领导知情后,一方面要向上级报告,另一方面要到现场指挥工作。 D. 领导到达现场后进行指挥,主要工作是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 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 - 4 - “某单位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D 项,“主要工作是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错误。“现场指挥”的主要内容为“协调力量, 全面处理事故”和指挥“医疗救援”。 故选 D。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广信上饶人。少有志于圣学,尝求师于四方,夷然不屑曰:“率 举子学,非身心学也。”闻康斋在临川,乃往从之。康斋一见喜之,云:“老夫聪明性紧, 贤也聪明性紧。”一日,康斋治.地,召先生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先生素豪迈,由 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室。凡康斋不以语门人者,于先 生无所不尽。 康斋学规,来学者始见,其余则否。罗一峰未第时往访,康斋不出,先生谓康斋曰:“此 一有志知名之士也,如何不见?”康斋曰:“我那得工夫见此小后生耶!”一峰不悦,移书.. 四方,谓是名教中作怪,张东白从而和之,康斋若不闻。先生语两人曰:“君子小人不容并 立,使后世以康斋为小人,二兄为君子无疑,倘后世以君子康斋,不知二兄安顿何地?”两 人之议遂息。 景泰癸酉,举于乡,退而读书十余年,始上春官①,至杭复返。明年天顺甲申再上,登乙 榜,分教成都。寻告归,以著书造就后学为事。所著《日录》四十卷,词朴理纯,不苟悦人。 康斋之门,最著者陈石斋、胡敬斋与先生三人而已。敬斋之所訾.者,亦唯石斋与先生为 最,谓两人皆是儒者陷入异教去,谓先生“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石斋不读书,他却勤 读书。但其穷理读书,只是将圣贤言语来护己见耳。”先生之书散逸不可见,观此数言,则 非仅蹈袭..师门者也。 先生静久而明,灵山崩,曰:“其应在我矣!”急召子弟永诀,命门人蔡登查周、程子 卒之月日,曰:“元公、纯公皆暑月卒,予何憾!”时弘治辛亥五月二十七日也,年七十。 门人私谥文肃先生。子兵部郎中性,其女嫁为宁庶人妃,庶人反,先生子姓皆逮系,遗文散 失,而宗先生者,绌于石斋、敬斋矣。文成年十七,迎亲过信,从先生问学,相深契也。则 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子忱,字诚善,号冰溪,不下楼者十年,从游甚众,僧舍不能容, 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选自《明儒学案·教谕娄一斋先生谅》,有删节) 【注】①春官:古官名。上春官的意思是举人进京殿试。②文成,即王阳明,开创了阳明学 - 5 - 派,又名姚江学派。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斋治.地 治:耕种 B. 移书..四方 移书:发送公文 C. 敬斋之所訾.者 訾:毁谤,非议 D. 蹈袭..师门者也 蹈袭:沿袭,效法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斋认为娄谅和自己性情相似所以很喜欢他,不对其他门人说的,对他却言无不尽。 B. 康斋门规,只见饱学之士。他认为罗一峰年轻又未中举,学识不够,所以避而不见。 C. 灵山崩塌,娄谅预感到与自己相关,急招弟子诀别,并说自己死于暑月,无所遗憾。 D. 王文成迎亲路过广信,跟从娄谅学习,相交甚深,可以说娄谅是姚江之学的开端者。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窒。 (2)庶人反,先生子姓皆逮系,遗文散失,而宗先生者,绌于石斋、敬斋矣。 8. 请根据胡敬斋对娄谅的评价,概括娄谅治学的特点。 【答案】5. B 6. B 7. (1)娄谅向来豪迈,从此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是扫地这样的小事情,也一定亲自去 做,而不要求童仆去做,于是成为康斋的入室弟子。(2)(后来)宁庶人谋反,先生的后代都被 逮捕,流传下来的文章就散失了,而以娄先生为宗的人,又被陈石斋,胡敬斋贬退。 8. 有钻研精神;读书勤奋;博览群书,学以致用;不因循守旧,有自己的创见。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 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 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 出来。 B 项,“移书”,结合“一峰不悦,移书四方,谓是名教中作怪,张东白从而和之,康斋若不 闻”分析,应该译为致书,写信。句意:于是到处宣扬。 故选 B。 【6 题详解】 - 6 -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 项,“罗一峰年轻又未中举,学识不够,所以避而不见”错误。吴康斋定的规矩是来求学的 人才见,不是求学的不见,从文本中“谓是名教中作怪”可以推断出,吴认为罗不是诚心求 学,所以不见。并非认为罗未中举,学识不够才避而不见的。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素”,一向,向来,平素;“折节”,改变自己的行为;“虽”,即使;“躬自”,自 己,亲自,自己对自己;“责”,要求;“遂”,连词,于是。(2)“反”,谋反;“逮系”, 逮捕,拘囚;“遗文”,流传下来的文章;“宗”,意动,以……为宗;“绌”,同“黜”, 罢免,革除;“于”表被动,被;“绌于石斋、敬斋矣”(被动句)。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请根据胡敬斋对娄谅的评价,概括娄谅治学的特点”,立足文本内容,筛选相 关信息,分析归纳。 结合“谓先生‘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石斋不读书,他却勤读书’”分析,“陆子不穷 理,他却肯穷理”体现他有钻研精神;“石斋不读书,他却勤读书”体现他读书勤奋。 结合“将圣贤言语来护己见”分析,反向推导出娄谅博览群书,学以致用;“观此数言,则 非仅蹈袭师门者也”体现他不因循守旧,有自己的创见。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7 - 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是广信上饶人。少年时就有志于学习儒学,曾经到各处拜师, 最后不屑一顾地说;“都是应科考的学问,并不是修身的心学。”听说吴康斋在临川讲学, 娄谅就到他那里学习。吴康斋一见到娄凉就很喜欢他,说到;“我是聪明而又坚强的人,你 也是聪明又坚强的人。”一天,吴康斋与门人耕地,叫娄谅去看,他对娄谅说;“学者应该 亲近细微事务。”娄谅向来豪迈,从此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是扫地这样的小事情,也 一定亲自去做,而不要求童仆去做,于是成为康斋的入室弟子。大凡吴康斋不跟其他门人说 的,对娄谅却言无不尽。 吴康斋定下学规,只有来求学的人才会见,其他人就一概不见。罗一峰在科考木中时前 来造访,吴康斋没有接待他。娄谅对吴康斋说;“这是一个有志于出名的读书人,怎么不见 呢?”吴康斋说;“我哪有时间会见这个小后生啊!”罗一峰很不高兴,于是到处宣扬,说吴 康斋是名教中的怪人,张东白也随声附和,吴康斋对此置若周闻。娄凉对这两个人说;“君 子和小人不能并立于世,如果后人认为我是小人,两位无疑是君子,但如果后人认为我是君 子,不知道两位会被安置在什么地方呢?”两个人对吴康斋的非议就停止了。 景泰癸酉年,娄谅在乡里中举,然后回家读书十多年,才去参加殿试,走到杭州又返回。 次年是天顺甲中年,他再次去参加殿试,名字列在乙榜,被委派到成都做教育宫。不久告老 回乡,以著书立说和培育后学为业。他撰写的《日录》一书有四十卷,词语朴实,理念纯正, 不随便取悦于人。 在吴康斋的弟子中,最出名的当属陈石斋、胡敬斋与娄谅三人罢了。胡敬斋非议的人, 也只以陈石斋与娄谅为最多,他说两人都是儒者却陷到异教中去,说娄谅“陆九渊不穷究事 理,他却肯穷究事理;陈石斋不读书,他却勤于读书。但是他的穷究事理和勤于读书,只是 为了拿圣贤的言语来支持自己的见解罢了。”娄谅的著作已经散失不能见到,考察这些话, 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是那种因袭师门的人了。 娄先生通过长时间的静修达到了澄明的境界,灵山崩坏,他说;“这是和我有关啊!”急 忙召子弟诀别,命令门人蔡登去查明周子、程子去世的时间,说;“元公(周敦颐)、纯公(程 颢)都是在暑月去世的。我又遣憾什么呢!”娄谅死在弘治辛亥五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岁。 他的门人赠谥给他,称为文肃先生。他的儿子娄性是兵部郎中,他的女儿嫁为宁王妃,(后来) 宁庶人谋反,先生的后代都被逮捕,流传下来的文章就散失了,而以娄先生为宗的人,又被 陈石斋、胡敬斋眨退。王阳明十七岁的时候,迎亲经过广信,到娄先生那里求学,两人交情 深厚。所以姚江之学,娄先生是开端者。儿子娄忱,字诚善,号冰溪,刻苦读书十多年不下 楼,和他交往的人特别多,僧舍里容纳不下,他的弟子有在附近搭木建房而读书的。 - 8 -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徐铉 征西府里曰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①。 【注】①苍华:管理头发之神。 9. 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10. 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9. 作者选取了“篱菊”“塞鸿”“连霞”等典型意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或者 俯看仰视——黄菊覆水是是俯看,空中飞鸿是仰视;由近及远或者远近结合——篱菊覆水是 静景,飞鸿飞远是动景,动静结合——篱菊覆水是静景,飞鸿飞远是动景:借景抒情,借助 篱笆里已经凋零的菊花、塞外远逝的飞鸿等初冬的萧瑟之景,为下文表达作者的寂寥之情作 铺垫。 10. “独试新炉自煮茶”——独自煮茶,品茶过小雪节气的孤独、寂寥;“斑驳轻霜鬓上 加”——双鬓也有了像霜一样的白发,年华老去的感慨;“莫将诗句祝苍华”——即使向苍 华祈祷,时光还是会流走的无可奈何 (如有学生写出“不把年老放在心上。客观看待时光流 逝的超脱和豁达”,亦可)。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 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颔联“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是写景句,写的是篱边的菊花开尽,菊瓣飘落于 水上;飞鸿越飞越远,消失在视野里,融入天边的云霞。描写了初冬的萧瑟之景,表达作者 的寂寥之情。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考生可以从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 什么情感赏析;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如远近、俯仰、视听、动静等角度赏析;还可以从写景 的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角度赏析。 - 9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命题从全局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 析和概括。此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中都有重要体现。考 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就诗词中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 表现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 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 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独试新炉自煮茶”是一句生活场景的描写,“独”和“自”透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寥;“篱 菊尽来”“塞鸿飞去”是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描写了初冬的萧瑟之景,表达作者的寂寥之 情;“寂寥”“闲”二字直接抒发作者的孤寂之情;“斑驳轻霜鬓上加”是肖像描写,鬓上 轻霜和下句的“流年无奈”有一种年华老去的感慨;“莫将诗句祝苍华”扣住“莫将”二字 理解作者的感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 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 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5)峰回路转,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博学而笃志,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苏轼《晁错论》)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连峰去天不盈尺 (3). 梦啼妆泪红阑干 (4). 骊山北构而西折 (5). 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7). 切 问而近思 (8).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10 -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直接填写上下句,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 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抟、盈、妆、阑、骊、翼、切、忍”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 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 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鸬鹚与老人 徐则臣 夕阳落尽,几笔晚霞衬出了天空更广大的寂寥,干瘦的邵秉义赤脚蹲在船头抽烟,吐烟 时努力挺直脖子,像一只年迈的鸬鹚。岸上那个穿夹克的姑娘对他挥挥手,他还没回过神来, 她的快门已经摁下。 秉义听见女儿在舱里抱怨,弟弟后天结婚,一堆事等着操办,他这个当家的成了没事人。 然后是老婆的大嗓门:“还没到时候,你等着吧。星池婚事办完,他不趴船舵上哭,这事不 算完。” 秉义揉灭烟头,说:“都住嘴!” 女儿对母亲吐吐舌头,她是想让父亲换个脑子。别说父亲不舍,就她,嫁出去七八年, 心下也难过。船是他们水上的家。 在这个家里,秉义说一不二,可他极少粗暴地下指示。但在儿子婚礼的问题上,他却异 常坚决:婚礼必须在船上办,船民就要按船民的规矩走。 在秉义的心里,儿子天生是吃水饭的料,但星池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和朋友投资办修 船厂,紧急要钱,这条船是最值钱的家当。答应卖船揪了秉义一个多月的心。 秉义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在儿子看来,早晚都是在拖这个世界的后腿。他当 然不认同,但也不得不承认,跑船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越发地稀薄了。火箭上天了,高铁提 速了,船上的装备越来越好,可跑船的生意却越做越小了,利润越来越少。人还是那个人, 吃苦耐劳敬业,但世界变了。 秉义背着手沿码头走着,夹克姑娘抓拍了他的背影,背景是空茫的运河,取景框裁掉了 - 11 - 地面,照片里的秉义像是直接走在水上。 “有啥好拍的?我就去看看我的住家船。” “您岸上没房子?” “住不惯,浑身比风湿病犯了还难受。再说,家里还有几只鸬鹚呢。” “真棒,那我就拍您和鸬鹚。” “我就是鸬鹚。”秉义嘿嘿一笑。 夹克姑娘笑了,看来并非只她一人觉得他长得像鸬鹚。 “从小他们就叫我鸬鹚。水性好,一个猛子扎水底,憋个七八分钟没问题。看见的鱼绝 对跑不掉,比鸬鹚还管用。” 地砖路断了,接下来是土路,一条住家船拴在岸边的柳树上。五只鸬鹚机警地蹲在船上, 看见秉义,嘎嘎地叫起来。秉义对它们拍拍手张开双臂,一个大步跳上船。它们飞起来,要 落到秉义肩膀和手臂上,秉义往后躲闪,说:“不能停,不能停,爷我今天穿了新衣服。” 五只鸬鹚又落到船上,脚脖子上都拴着细麻绳。秉义说,“别小看这几只鸟,吃香喝辣的都 指着它们。吃不完的鱼。亲戚朋友一圈送完了,还能卖不少。” “鱼这么好抓?” “不比从前了,过去运河水也不干净,但那是水草啊、死鱼烂虾子啊沤坏了的脏;现在 才真叫脏,各种塑料袋、垃圾、取土、打沙、工业废水,还有机械船漏的油。你看看,从南 到北,有哪段运河水还能淘米洗菜?过去跑船,要做饭烧茶了,伸手就从河里舀。现在你舀 看看,喝下去拉肚子拉死倒在其次,嘴都进不了,那个味儿,你说不出来成分有多复杂。我 儿子说,马上就成化学药剂了,装进瓶子里熬熬炼炼都能做原子弹。鱼少多了,抓上来的你 也未必敢吃。” “那您还打算在这条河上跑多久?” 秉义如同被迎头闷了一棍,不过这一直都是个问题。只有陌生人才会不讲情面地问出来, 因为她什么都不知道。 “不跑了。前天回到码头,那是最后一趟。” 夹克姑娘有些尴尬。 “你别笑我酸。晚上我经常睡不着觉,就想,舍下一条船就这么难么?真就这么难。除 了跑船我不会别的’离开这条长河'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下去。我的命,一半在船上,另一 半在这条河上。” “叔叔,我要回去了。下次再来看您哈。” - 12 - “好的,我也要走了。” “您这是去哪儿?” “给我那几只鸬鹚弄口吃的。”秉义说,突然诡秘一笑,伸长脖子,人半蹲,右手五指 并拢,掌心朝下,放到额头前;左手掌心向上,放到腰后,“嘎,嘎”,他的右手和脑袋同 时点动,左手跟屁股一起摇摆,学起了鸬鹚。那造型也的确神似一只鸬鹚。 (节选自徐则臣《北上》,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运用景物描写,以夕阳、晚霞和寂寥的天空渲染出伤感的气氛,暗示了邵秉义不 能再跑船时失落的心情。 B. 为了支持儿子,邵秉义不得不答应卖船,这事令他揪心,但更让他揪心是老婆、女儿都不 理解他,还一味地抱怨。 C. 邵秉义虽然不认同儿子的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跑船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越发地稀薄了, 因为这个世界正在改变。 D. 夹克姑娘是次要人物,作者借助她与邵秉义的对话,将邵秉义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13. “鸬鹚”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14. 小说叙述了邵秉义的人生际遇,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12. B 13. ①借鸬鹚刻画邵秉义的外在形象一干瘦、挺直脖子;②邵秉义以鸿鹊 自居,突出他水性好,捕鱼技能高超;③邵秉义和鸬路的亲密关系,表明他对传统水上生活 方式喜爱;④邵秉义模仿鸬岛,表明他的生活同船、运河密不可分。生命与传统船家文化融 为一体。 14. ①对具有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船民的礼赞;②对坚守传统船家文化精神的赞颂;③对环境 问题的关注和忧虑;④对跑船行业成为夕阳产业的不舍与无奈;⑤对新兴产业冲击传统行业 的矛盾和纠结;⑥对传统船家文化逐渐式微的迷惘和担忧。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 项,“更让他揪心是老婆、女儿都不理解他,还一味地抱怨”错误。结合“还没到时候,你 - 13 - 等着吧。星池婚事办完,他不趴船舵上哭,这事不算完”分析,他老婆是懂他的;结合“女 儿对母亲吐吐舌头,她是想让父亲换个脑子。别说父亲不舍,就她,嫁出去七八年,心下也 难过。船是他们水上的家”分析,女儿的抱怨只是想让父亲换个脑子,其实她和父亲都舍不 得船的。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物象作用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 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 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 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 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 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题干要求“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主要 从对人物刻画角度分析。 结合“干瘦的邵秉义赤脚蹲在船头抽烟,吐烟时努力挺直脖子,像一只年迈的鸬鹚”分析, 借鸬鹚刻画邵秉义的外在形象。 结合“从小他们就叫我鸬鹚。水性好,一个猛子扎水底,憋个七八分钟没问题。看见的鱼绝 对跑不掉,比鸬鹚还管用”分析,邵秉义以鸿鹊自居,突出他水性好,捕鱼技能高超。 结合“住不惯,浑身比风湿病犯了还难受。再说,家里还有几只鸬鹚呢”“五只鸬鹚机警地 蹲在船上,看见秉义,嘎嘎地叫起来。秉义对它们拍拍手张开双臂,一个大步跳上船。它们 飞起来,要落到秉义肩膀和手臂上,秉义往后躲闪,说:‘不能停,不能停,爷我今天穿了 新衣服。’五只鸬鹚又落到船上,脚脖子上都拴着细麻绳”“给我那几只鸬鹚弄口吃的”等 分析,邵秉义和鸬路的亲密关系,表明他对传统水上生活方式喜爱。 结合“突然诡秘一笑,伸长脖子,人半蹲,右手五指并拢,掌心朝下,放到额头前;左手掌 心向上,放到腰后,‘嘎,嘎’,他的右手和脑袋同时点动,左手跟屁股一起摇摆,学起了 鸬鹚。那造型也的确神似一只鸬鹚”分析,邵秉义模仿鸬岛,表明他的生活同船、运河密不 可分。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 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叙述了邵秉义的人生际遇,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 的情感态度”,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 - 14 - 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 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 感情。 结合“但在儿子婚礼的问题上,他却异常坚决:婚礼必须在船上办,船民就要按船民的规矩 走”“答应卖船揪了秉义一个多月的心”分析,对坚守传统船家文化精神的赞颂。 结合“在秉义的心里,儿子天生是吃水饭的料,但星池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和朋友投资办 修船厂,紧急要钱,这条船是最值钱的家当”分析,对新兴产业冲击传统行业的矛盾和纠结。 结合“秉义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在儿子看来,早晚都是在拖这个世界的后腿。他 当然不认同,但也不得不承认,跑船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越发地稀薄了。火箭上天了,高铁 提速了,船上的装备越来越好,可跑船的生意却越做越小了,利润越来越少。人还是那个人, 吃苦耐劳敬业,但世界变了”“不跑了。前天回到码头,那是最后一趟”分析,对跑船行业 成为夕阳产业的不舍与无奈。 结合“不比从前了,过去运河水也不干净,但那是水草啊、死鱼烂虾子啊沤坏了的脏;现在 才真叫脏,各种塑料袋、垃圾、取土、打沙、工业废水,还有机械船漏的油。你看看,从南 到北,有哪段运河水还能淘米洗菜?过去跑船,要做饭烧茶了,伸手就从河里舀。现在你舀 看看,喝下去拉肚子拉死倒在其次,嘴都进不了,那个味儿,你说不出来成分有多复杂。我 儿子说,马上就成化学药剂了,装进瓶子里熬熬炼炼都能做原子弹。鱼少多了,抓上来的你 也未必敢吃”分析,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结合“你别笑我酸。晚上我经常睡不着觉,就想,舍下一条船就这么难么?真就这么难。除 了跑船我不会别的’离开这条长河'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下去。我的命,一半在船上,另一 半在这条河上”分析,对传统船家文化逐渐式微的迷惘和担忧。 结合“人还是那个人,吃苦耐劳敬业,但世界变了”分析,对具有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船民的 礼赞。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 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 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 1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的现代性》绪论 江弱水 “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当年,深谙中国文史 的小说家高阳,拿了这话来“敬质在美国的叶嘉莹女士”,因为她用了西方现代文评解释中 国古典诗词。我在这本书里要做的事,恐怕也会惹来类似的讥评。但是我觉得,换一个比喻 的说法也许能更好地描述我的工作:我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测一下中国古典诗的化学 成分。 有时候,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我们古人的作为,真的可以别有会心。比如, 所谓魏晋风度,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嵇康喜欢夏天在柳树下边打铁;阮籍的侄儿阮咸以大 瓮与群猪共饮;刘伶乘着鹿车,提着酒,让人扛着锹跟在后面,说:“死便埋我!”王子猷 雪夜访戴,好不容易望见了戴家却不进门,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种种 出位的举动,不排除作秀的成分,用《世说新语·任诞》对于阮浑的说法,就是“亦欲作达”。 如果我们说,这是历史上最早也最成功的一批“行为艺术家”,想必能够刷新大家对这些名 士风流的认识吧?又比如,中国的书法艺术,特别是狂草,从旧有的路子继续研究其笔墨语 言当然有必要,但是,如果联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来探讨其本质特征,也会令我们耳目一新。 熊秉明的著作《张旭与狂草》,就是这样得到如下结论的: 通过对张旭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艺术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称之为“现代的” 精神:追求自动和即兴创作,喜爱残缺与未完成,追求制作的速度,探讨非理性,还有一些 与此有关的特征,譬如形象的抽象性,取消科学的透视学,重视点与线等。 用西方作为参照物对中国古典遗产加以考察,并非因为“古已有之”型的民族自大狂再 度发作。传统的活力来自不断的再解释,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的解释,将使疏离的传统 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 自中国新诗发轫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如果我们承认传统 对新诗写作是一个坐标,那么,没能使之放射出它本可以放射出的光芒,其责任既在诗人, 也在学者。我注意到目前中国已经有少数学者正在努力使中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但就 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尚无人意识到使之获得现代阐释和现代复述的必要性,而这项工作在其 他国家却始终在进行着。 现代诗人并非一概悬置了古典传统,现代学者也并非全然没有对古典传统加以重释与复 述,但是这段话仍然具有十足的警醒意义,因为绝大部分诗人并不曾有意地或有效地去汲取 - 16 - 传统的营养,学者们对传统的刷新与激活工作也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 本书正是试图以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诗,仿佛借另一个方向打过来的光, 来烛照我们熟悉的传统诗词,以期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因素、一组联系和一个序列。不过, 问题是我选择的角度叫作“现代性”。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高阳对叶嘉莹女士采用西方现代文评解释中国古典诗词的做法不置可否。 B. 本文作者认为魏晋名士种种出位的举动,不排除作秀成分,属于“亦欲作达”。 C. 学者熊秉明联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探讨中国书法艺术本质特征,令人耳目一新。 D. 诗人西川注意到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学者正在努力使中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中的两个比喻,都涉及到作者想要阐述的两个重要概念:西方现代性和中国古 典诗。 B. 自中国新诗发轫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的责任既在诗人,也在 学者。 C. 努力使本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和现代复述并明确其必要性的工作,其他国家始终在进 行着。 D. 文章结尾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明确了本书的写作目的:用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 典诗。 17. 从“现代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5. A 16. B 17. ①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古典诗,可以别有会心;②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 的解释,将使疏离的传统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③现代诗 人汲取传统的营养,学者对传统进行刷新与激活,能使中国新诗放射出光芒;④用西方现代 诗学的观点去透视中国古典诗,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因素,联系和序列。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 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 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 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 - 17 - A 项,“不置可否”曲解文意,结合“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 白铜锁?”分析,高阳对叶嘉莹的做法持有不赞成的态度。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的责任既在诗人,也在学者”错误。结合 “自中国新诗发轫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如果我们承认传统对 新诗写作是一个坐标,那么,没能使之放射出它本可以放射出的光芒,其责任既在诗人,也 在学者”分析,忽略了“如果我们承认传统对新诗写作是一个坐标”这一前提。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 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文本内容“有时候,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我们古人的作为,真的可以别有会 心”“传统的活力来自不断的再解释,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的解释,将使疏离的传统与 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绝大部分诗人并不曾有意地或有效地 去汲取传统的营养,学者们对传统的刷新与激活工作也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以西方现代 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诗,仿佛借另一个方向打过来的光,来烛照我们熟悉的传统诗词, 以期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因素、一组联系和一个序列”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 18 -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曾庆存:“我还没有登顶” 邱晨辉 即便是站在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85 岁高龄的曾庆存,还是那个在科学高峰面前保持 谦卑、依旧不愿停下探索脚步的“攀登者”。 1 月 10 日,当这位满头银丝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 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 2019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他和黄旭华,以及此前的屠 呦呦、袁隆平、于敏等科学家一起,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终身荣誉行列。 那一刻,第一次听说曾庆存的人,被这个名字背后一连串的科技成果、诸多头衔以及传 奇经历所惊叹——曾庆存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 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一些原创性成果还被国际学者评价为“气象学理 论化极重要的篇章”“构筑气象力学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他本人也被国际气象学界公认 为“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 他的学术生涯也颇为传奇:1978 年,43 岁的曾庆存还是中国科学院一名助理研究员,但 转眼就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两年后,45 岁的他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当时最 年轻的院士之一。 曾庆存亲手书写长达 80 万字的《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30 万字的《大气红外 遥感原理》等大部头,让他“著作等身”;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五项中国科学院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一项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等奖项,则让他“荣誉 等身”。 如今,再到他摘下这一次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有人说,“曾先生可算是登顶了吧!”曾 庆存却不止一次地说,还没有登顶,还没有登顶。 对于这样的说法,和曾庆存共事多年的同事、学生一点也不意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研究所研究员赵思雄说,“曾先生对于科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到现在,他那句‘饿着肚 - 19 - 子推公式,越推越新鲜’都让身边的人记忆犹新。” 曾庆存是广东农家穷孩子出身。按照他的描述:小时候家贫如洗,拍壁无尘。双亲带着 他和哥哥曾庆丰——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力耕垅亩,每日往返于田间和学堂。小 学三年级期末,老师给曾庆存写下了“天资聪颖,少年老成”的评语。小学没毕业,弟兄俩 便参加了百里挑一的“跳考”,直接进入中学读书。 后来,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当该系安排一部分学生主修气象学专业时,他当即 服从安排。“那一年,一场晚霜把河南 40%的小麦冻死了,我挨过饿,深有体会。如果能提前 预判天气,还会这样吗?” 从此,他走上大气科学的研究之路。 说起天气预报,人类最初是“凭经验”,比如古人看云识天——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 淋;到了 20 世纪,科学家发明和应用了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气象学由此进入“科学时 代”。后来,有科学家提出数值天气预报模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中最难的,就是原始方程的算法。拿计算方面来说,原始 方程包含需要计算的大气物理变量很多,例如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等,在当时 的计算条件下,要想“追上天气变化的速度”将其计算出来,实现真正的“预报”,几乎是 不可能的事。 曾庆存苦读冥思,反复试验,几经失败,终于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想出了 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过程的方法,一试成功。他提出的,正是著名的“半隐式差 分法”。 那时,这个年仅 20 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想到,他做出的这个成果,后来会成为一个划时 代的产物——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用于天气预报,至 今仍在沿用。 此后,曾庆存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高峰的攀登之旅:踏足全新的气象卫星领域,提出“最 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提出人工调控自然环境的理论方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控 调度实用研究…… (《中国青年报》2020.1.10 有删改) 18. 下列对曾庆存人生经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庆存小学没毕业就“跳考”,直接进入中学读书。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服从安排主 修气象学专业。 B. 曾庆存 20 多岁就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了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该成果 - 20 - 至今仍被沿用。 C. 曾庆存 43 岁时还是中国科学院的助理研究员,但两年后,他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科 学院学部委员。 D. 曾庆存先生在85 岁高龄时,获得 2019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终 身荣誉行列。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了曾庆存先生的科技成果、诸多头衔,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其传奇经历,使传主 形象更加丰满厚重。 B. 人类最初是“凭经验”来预报天气,进而依靠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后来用原始方程 直接进行天气预报。 C. 曾庆存一开始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在几 经失败后终于成功。 D. 曾庆存先生著作等身,荣誉等身,是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但却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 步,一直努力攀登。 20. 曾庆存先生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8. C 19. C 20. 敬畏科学(在科学面前保持谦卑);探索不止,奋斗不息;热爱、痴迷科学;天资聪颖, 少年老成;关心国计民生,自己的发展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相结合;不畏困难,勤勉普思。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他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学部委员”错误。结合“两年后,45 岁的他便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分析,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学部委员 之一,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 21 -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曾庆存一开始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错误。原文为“有科学家提出数值天气预 报模型”,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是曾庆存先生提出的。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85 岁高龄的曾庆存,还是那个在科学高峰面前保持谦卑、依旧不愿停下探索脚步的‘攀 登者’”“曾庆存却不止一次地说,还没有登顶,还没有登顶”分析,敬畏科学,探索不止, 奋斗不息。 结合“他的学术生涯也颇为传奇:1978 年,43 岁的曾庆存还是中国科学院一名助理研究员, 但转眼就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两年后,45 岁的他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当时 最年轻的院士之一”“按照他的描述:小时候家贫如洗,拍壁无尘。双亲带着他和哥哥曾庆 丰——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力耕垅亩,每日往返于田间和学堂。小学三年级期末, 老师给曾庆存写下了‘天资聪颖,少年老成’的评语”分析,他天资聪颖,少年老成。 结合“曾先生对于科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到现在,他那句‘饿着肚子推公式,越推越新 鲜’都让身边的人记忆犹新”分析,他热爱、痴迷科学。 结合“后来,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当该系安排一部分学生主修气象学专业时,他当 即服从安排”“那一年,一场晚霜把河南 40%的小麦冻死了,我挨过饿,深有体会。如果能提 前预判天气,还会这样吗?”“从此,他走上大气科学的研究之路”等分析,他关心国计民 生,自己的发展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相结合。 结合“曾庆存苦读冥思,反复试验,几经失败,终于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想出 了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过程的方法,一试成功”分析,他不畏困难,勤勉普思。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 22 -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收官是围棋用语,指双方经过中盘的战斗,地盘及死活已经大致确定之后,进入到竞逐 边界的最后阶段。围棋对局至收官阶段,争夺范围虽已趋狭小,但每着棋所得路数多寡,明 显有别,如缓急先后次序失当,则会致胜败逆转。棋如此,人生亦然。 【答案】例文: 生活需要重视细节 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 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 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 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 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 链也就没有用了。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细节的问题,细节处理得好,往往可能事 半功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 事成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 败涂地。 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 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 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 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 - 23 - 节,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 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 容量;而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 当今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太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 构成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 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 但是想要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 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 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 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 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材料主要讲围棋用语“收官”的含义及特点“每着棋所得路数多寡,明显有别,如 缓急先后次序失当,则会致胜败逆转”,得出结论“棋如此,人生亦然”。需要抓住“每着 棋所得路数多寡,明显有别,如缓急先后次序失当,则会致胜败逆转”分析立意。围棋进入 收官,优势的一方未必就是胜者,虎头蛇尾,功亏一篑的事情时有发生;劣势的一方未必就 是败者,翻盘逆转、反败为胜的例子比比皆是。对局双方比的是细节处理的功夫,谁细节处 理得好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可以从转败为胜,注重细节,细心等方面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注重细节;蓄积力量,扭转局势;永不言弃;走好人生每一步;人生需要有坚定 的信念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细节决定成败”。开头可以用一些比较精彩的语句 分析,引出论点“细节决定成败”。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多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有助于我们成功,如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才有了完璧归赵的佳话;细节决定成败, 有时候不注意细节真的会失败,如可以结合拿破仑的事例分析。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感 悟,如“正是在注重细节的滋养中,成功的花朵才会灿烂绽放”。 【素材】1.收官看起来容易,其实是围棋里最难、最体现棋手功力的一项技术,官子并不是 仅凭细心就能收好的,它需要敏锐的棋感、复杂的计算,精妙的次序,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 故有“看官子,知棋力”一说。 - 24 - 2.生于名门,有力拔山河之气,雄姿英发,手握楚地之精兵,名震九州扬四海,号令天下, 秦兵闻风丧胆,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帝王之属;名不见经传,出身卑贱,手无缚鸡之力, 浪荡不堪,衣不着体,徒有崇高之志,惰懒极至。历史嘲弄,登上帝王之座却是他,为何如 此,项羽生性豪爽,不拘细节,攻占咸阳,犒赏士兵,导致民心所离,而刘邦在咸阳与民约 法三章,不动民一草一木。此细节在人民心深受感动,刘邦乃贤主,奠定刘邦帝业根基,也 预兆项羽的败北。细节处彰显成功魅力。 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用他的热情与执着寻找细节,开辟人生道路; 朱自清笔下细节如同背影忽现忽明。乱花渐欲迷人眼,细节躲藏其中,亲情在逢佳节倍思亲 中涌现,友情在细节里播种开花,爱情在细节中孕育。不要漠视细节,如果把它放在一边, 你就放弃成功开端:要把握住细节,记录在你日记中,翻开那里有你辛勤汗水,有你酸甜苦 辣,点燃你前进的希望。 4.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笑有泪,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人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 一旦失去一次机会总是痛哭流涕,捶胸顿足;但也有人认为“反正还有机会,不努力也罢”, 所以松散放纵,靡日不思。而我要说我们要正确对待“还有下一次”的观点。 5.还有下一次”是扭转败局的信念基础。古今中外,胜败逆转之事难以计数。勾践在于吴王 夫差交战中失利并成为俘虏,但他坚信自己还有机会重整旗鼓。终于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 他走完了卧薪尝胆的艰难历程,走向了胜利的道路。下一次让我们铭记失败的苦楚,同时也 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再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支点,转败为胜。深谙此道,项羽何以 会乌江自刎,令世人遗憾?因此我们要牢记此训,这样才能化失败为动力逆转胜败。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 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 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 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 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 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 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 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5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