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4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4 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08~109 页,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 教学提示 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是这册教材的三个独立单元,图形与拼组和观察物体 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统计的本质是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教学时结合情境图,把对话后面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充分地挖掘,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 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老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和提示,及时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 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对应学生中出现的 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复习效 果。在复习时,教师还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掌握得不牢固 的地方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的理解,加深理 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统计知识的灵活运用。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方格纸 学生准备:剪刀、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经过前面的复习,我们把大单元的知识都整理了,在这册教材中还有几个小 单元的知识点呢,你能猜到是谁吗? 生: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生:第七单元的图形与拼组 生:第九单元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就是统计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及时板书) 2、真不错,在我们“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中,你能找到吗?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还是非常有心的,所以最后这些知识点我借学生的嘴 说出直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情境图,观察小朋友跳高部分,你发现了你说的 哪些知识 生:我找到长方形了, 2、看这是我为海绵垫拍到的照片,这是谁看到的 生;这是带黄帽和蓝帽的小朋友看到的, 生:这是带灰帽的小朋友看到的 生:…… 3、总结: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生:站的位置不一样,拍到的角度也不一样 生:观察物体,要注意自己的观察角度。 (位置:正面、侧面、后面、上面、下面) 二、图形与拼组 1、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生:五边形、六边形 2、下面用你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再一次研究他们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3、汇报交流: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相等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 4、总结: ①长方形的名称:长边的长度叫长,短边的长度叫宽。②正方形的名称:正方形的边 的长度叫边长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最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折一折、画一画、 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别人 交流合作,这样既扎实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 1、参加运动会的人这么多,怎样来统计一下呢? 生:按男生和女生进行统计 生:按年级进行统计 生:按参加项目进行统计 2、男女、年级、项目等这些都是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收集与整理就是分类统 计,下面同学们一起完成这两个统计表吧(课件出示按项目统计、男女统计) 3、集体订正与总结: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标准不一样,合计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知识是凌乱的,是没有规律的,教师这样帮助孩子们一点一点的 回忆,一层一层地积累,知识间的融合,互通都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巩固新知: 1、说出下面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动手做 长方形 正方形 (1)先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能剪出什么图形? (2)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答案: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略。 设计意图: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书 上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达标反馈 1、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二(1)班竞选“劳动小能手”,结果如下: (1)把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2)涂一涂。 王强 李平 林丽 答案:1、扎两个小辫子的女孩看到是第二张图片。男孩子看到的是第一张图片,最 后一个小朋友看到的是第三张图片。 2、王强:18 票,李平:7票,林丽:3票。涂一涂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图形的特点。 生:我又重新学会了统计知识。 生:我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 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 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2、观察你喜欢的玩具,为它拍下可爱的照片。 3、下面是二年级一班的课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1 班会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2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3 体育 音乐 思品 体育 活动 4 数学 传统 体育 美术 思品 5 美术 体活 语文 语文 体育 6 活动 健康 传统 体活 文体 试一试统计各科有几节? 答案:1 略 2 略 3、略。  板书设计 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统计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图片不一样。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就是分类统计。 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 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 个故事。 1937 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 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 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 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 “200 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 28=5+23,100=11+89。每个大于 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 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 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 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 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 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 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论文 有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 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中心小学 胡金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 我认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 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 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 法。我认为,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一定有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是热情高涨。那么 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 教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 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 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真正把学 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乐学,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起来会事半功倍。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 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例如现在青岛版的教材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多多考虑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 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对称》时,我提前就让学生练习剪红双喜,现在我可以毫不保留的告诉你们,我的孩 子们剪的红双喜可漂亮了,我就是跟着殷庆康同学学会的呢。再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年月 日》,我让学生收集年历,提前就和年历交起了朋友,这样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感觉到了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学生快速回归课堂 上课的开始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这个时间如果利用的 好就会让学生较快的回到课堂。当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 创造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凝聚起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 意,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当然设计问题情境要从两点出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 际,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实际学生能够接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 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 成为学生沉重负担。数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 情感作用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催化剂。 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数学教学内容的内在美,创设情趣,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体验探知的 全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我是以谜语 : 有个宝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 导入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当知道这是年历时,老师就问,你从年历里,能知道哪些 知识啊?话锋就是这样一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年月日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很 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的导入是值得提倡的。 三、 注重课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知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灯塔儿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 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树 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将静态的结论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 像科学家一样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探究材 料,提出学习要求(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充当一名引导者,提示研究 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充当一名合作者,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个,与学生 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我在教学《对称》时,让学生经历“猜想 ——验证——结论”的研究过程,让学生经过猜想: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那都有多少对称轴呢?在提出猜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验证:①给学生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纸片进行动手折一折。②学生进行对折演示,互相 补充,得出结论。有了长方形的对折,其他图形的研究推导一路走来风调雨顺。图形对折时, 有的学生直接说“我也是这样做的”,还有学生直接说,“我和他不一样,还有呢。”我问“那 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你怎么知道的呢?”他说:“长方形横着对折时有对称轴,竖着对折 时有对称轴”“他斜着对折时没有对称轴”“那么长方形的对称轴个数就是……”我提醒道“长 方形的对称轴个数就是 2条。”“老师,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不能对 称。”听,一个个多有智慧的发言,只有在宽松愉悦,合作探究的环境中才能迸出智慧的火 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课上就现场模拟拔河比赛,准备了大 绳子,学生一看在阵势,就知道干什么了,都纷纷举手参与。在第一场比赛中,学生知道了 9>4,4<9,在第二场比赛中学生知道了 9=9,整节课学生都在经历着数学的产生,数学 学来不费吹灰之力啊! 四、 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经 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井然有序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和幽默。如在将“鸡兔 同笼”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有头 45 个,足 116 只,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心算、笔 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 教师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 45 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乘 2 等于 90 只。”“少了多少足?”“26 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了起来,“26 除以 2 等于 13 只兔子,32只鸡。“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在课堂教学 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来掌握知识这一目标,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地努力! 但是我始终坚信有学生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