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游沙湖实战同步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6单元 游沙湖实战同步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练习 ‎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绝:超越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了:明,明白 D.休将白发唱黄鸡 将:将要 解析:选D。D.“将”应为“以为”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B.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刘子闻而悟之 父母者,人之本也 解析:选A。A.焉:兼词,“于此”。B.于:介词,比;介词,到。C.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D.之: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C.左右欲刃相如 D.野蜂巢其间 解析:选B。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各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颠沛生于不测      B.初食颇苦难 C.滵曲折,注入大谷 D.今夫膏粱之子 解析:选B。B项,“苦难”,古义:味道苦,难以下咽;今义:痛苦和灾难。‎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汨汨,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5‎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外而臼中    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罗:排列 C.醉醇饫肥 饫:饱食 D.一旦运穷福艾 艾:止息 解析:选A。岸: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物性之苦者    求木之长者 B.食之可以清酒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拊石而和之 渔父见而问之 D.人知乐其乐 亦各言其志也 解析:选D。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B.能够;可以凭借。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解析:选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 ‎8.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 ‎(2)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不能伸延自己,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丹霞记 ‎[清]袁 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轩幻人,鸱张蛮舞者。‎ 5‎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垮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有豪牛丑犀      间:中间 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 理:温习 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涯:边际 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陋:浅薄 解析:选A。间,“夹杂”之意。‎ ‎10.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描写丹霞独特风貌的一组是(  )‎ ‎①但见绝壁无蹊径 ②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③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④崖张高幂吞覆之 ⑤天然高下,绝不滑履 ⑥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⑤⑥ D.②③④‎ 解析:选C。②③是写人的感觉,属间接描写。‎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辰年的春末,作者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探访。‎ B.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作者拉着铁索向上攀登,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台阶一般,脚下时常打滑。‎ C.作者晚上借宿在静观楼。丹霞山高千万丈,紧挨着窗户,似乎感到山压迫着人的魂魄,连人做梦的时候也觉得沉重。‎ D.作者感受到丹霞山是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山上没有古碑,作者就这个问题宕开一笔,有理有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解析:选B。“脚下时常打滑”错,原文的意思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 ‎12.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阶梯的地方就开凿岩石来做成阶梯,我细数一下共有三百个阶梯。‎ ‎(2)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3)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 ‎ 5‎ 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势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的形象,没有直的挺立的山峰,一层山峰来了之后,层层山峰也迎面而来,完全围住没有断。(我)猜想岭南离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说山峰的形状也好像都成了螺纹吗?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左面的窗户刚看见,刚离开,右面的窗户又来了;前面的船舷看见它,刚离开,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还是客人留恋山呢?朦胧模糊,不能够想象出来。‎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作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做梯级,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群山夹杂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鹤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联绵不断。山洞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 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四、语言运用 ‎13.(2012·山东新泰一中调研)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活中处处可见竹子,请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你心目中的竹子。(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小溪畔,那一丛丛的尾竹,像绿色的彩笔,把天涂得瓦蓝瓦蓝的,把水染得碧绿碧绿的;院宅旁,那楚楚动人、身上泪痕斑斑的斑竹,结出一片片浓荫,掩映着座座竹舍;路径上,一簇簇的青竹,细长的竹枝,舞动的竹梢,像母亲慈祥的手,把青青的幼苗搂在怀里;山坡上,青碧如玉的翠竹,向荒山播撒出春意。‎ ‎14.(2012·湖北孝感高中质检)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5‎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 。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