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www.ks5u.com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城内以私家园林为主的传统汉族建筑群,可谓“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国园林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________,或者是气势磅礴,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经历),胸中有丘壑。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布置/安排)桥梁。假如园子里有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个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________,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一定/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咫尺 再造乾坤 B. 翘楚 气势磅礴 C. 丘壑 别出新裁 D. 宽敞 因地制宜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历 布置 务必 B. 经历 安排 一定 C. 经历 布置 一定 D. 阅历 安排 务必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B. 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C. 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在相同之中各有不同点 D. 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在相同之中各有不同点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C项,“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 ‎2.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经历: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结合语境可知第一处应选“阅历”。安排: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其后面的宾语是事物或人员。布置: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对活动做出安排。其后面的宾语是场所、活动等。第二处后面的宾语是“桥梁”,因此应选“安排”。务必:必须;一定要。一定: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第三处是“一定要”的意思,因此应选“务必”。‎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第一个横线处强调的是园林的“艺术”而不是“技术”,第二个横线处,从后面的“一致追求”“总是”等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共同点”。‎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天晚上月朗风清,四下一片寂静。难得相聚在一起,大家坐在小院里喝着茶,天南海北,谈笑自若,每个人都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受。‎ B. 《婚姻登记工作规范》针对大操大办、闪婚闪离等与民族传统美德南辕北辙的现象,将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纳入其中。‎ C. 他忧心忡忡地说,日本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国家资源匮乏,因而具有非常强的忧患意识,而我国的不少孩子连基本的国防意识都没有。‎ D. 在沧海横流、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子商务时代,传统企业只有甩掉各种包袱,与时俱进,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重现往昔风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A项,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强调遇事镇定。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可用“背道而驰”。C项,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用于此处正确。D项,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韩国棋手李世石和“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并不是人和机器的决战,而只是人类又一次富有意义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B. 新能源汽车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2015年7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越美国,正式成为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大消费国。‎ C. 众网友在一个微信群以爱心红包的形式为一名癌症患者捐款,款项被一名网友用自动抢红包软件抢走,这引发众网友的不满。‎ D. 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理,在学校周边售卖一些非法有害的报纸、杂志、出版物,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语序不当,“又一次富有意义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应改为“对未知领域的又一次富有意义的探索”。B项,偷换主语,应在“正式成为”前加“我国”。D项,不合逻辑,“报纸、杂志”都是“出版物”,三者不能并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得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可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但它以音乐为其代表,是毫无问题的。”‎ 可见《乐记》所总结提出的便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和情感(“乐从中出”“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紧相联系,认为“乐近于仁,义近于理”“乐统同,礼辨异”,清楚指明了艺术——审美不同于理智制度等外在规范的内在情感特性,但这种情感感染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相关联的,“其善民心,其移风易俗易”。‎ 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式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和同”到气势、韵味,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是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所有这些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都无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 儒家还要从孔子开始。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 ‎(李泽厚《美的历程》)‎ ‎6. 下列对于“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所谓乐是以音乐为其代表,包括诗歌、舞蹈、绘画、雕镂、建筑和仪仗、田猎、肴馔等内容的美学思想。‎ B. 《乐记》所总结提出的不是音乐理论,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和情感紧相联系。‎ C. 所谓乐,就是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使人快乐的东西。‎ D. “其善民心,其移风易俗易”表明了“乐”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是紧相联系的。‎ ‎7.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美学与中国哲学思想一致,重视的不是认识模式,而是情感感受。‎ B. 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 C. 中国古典美学无论在矛盾结构方面还是在反映、效果、形象方面,表现出的“中和”原则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D. 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 ‎8. 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儒家作为道家的补充和对立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B.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的无神论,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C. 道家的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 D. 儒家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道家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两者是离异而对立的。‎ ‎【答案】6. B 7. D 8. C ‎【解析】试题分析:‎ ‎6. B项“《乐记》所总结提出的不是音乐理论”错。原文是“可见《乐记》所总结提出的便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D“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错。 原文是“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A原文是“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B项原文是“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 D项对文章断章取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至 言 贾 山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②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③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④‎ 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说,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注】 ①硗(qiā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而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ē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xīn):欣喜。④精白:精诚,纯洁。‎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 B. 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 C. 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 D. 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 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 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 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B. 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C. 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D. 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第一段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 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 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 末段作者提出实现教化的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答案】9. C 10. B 11. C 12. A ‎ ‎13. (1)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的全力进谏,更何况对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主(竭力进谏)呢!(关键词“显”“自尽”“恣”“恶”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废除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关键词“赋”“振”“缓”“说”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解:懈怠,松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B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动词,去。C①指示代词,其中的;②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①介词,在;②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除 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宿太原寒甚①‎ 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②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首,诗人对春风有无奈畏惧之感,因春风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漂泊之年的开始,更增添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2分)第二首,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喜悦之情,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暖和希望。‎ ‎(2) 第一首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第二首写诗人视“寒甚”为“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其人生境界明显高于第一首。‎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侧重于对关键意象“春风”的解读。考生可结合具体诗句及注释分析两位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如第一首,由诗句中的“愁”“憔悴”,不难看出诗人对“春风”的畏惧。第二首,由“底用愁”“来不远”以及诗人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的背景不难看出,诗人对能够驱走北方严寒的“春风”满怀期盼。‎ ‎(2)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命题的角度以及答题的指向——“人生境界”,然后从诗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第一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与“愁”,第二首诗则说不用愁,从中可见第二首诗表现出了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高出第一首诗。‎ 点睛: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的公式: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模式:诗中描写了……(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的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2)《师说》中作者对老师职能的界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写尽了扬州城历经战火后的凄凉,与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 塞上长城空自许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 师者 (4).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过春风十里 (6). 尽荠麦青青 ‎16.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僵尸企业”下定义,不超过50字。‎ ‎ “僵尸企业”的英文全称是“Zombie Company”,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僵尸企业都是效益不佳的企业,轻则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重则难以为继、濒临倒闭。因此,僵尸企业毫无例外都是负债企业。僵尸企业不同于短期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问题企业一旦解决了问题,就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则没有前景,可以说是扭亏无望。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免于破产倒闭、“僵而不死”,一是因为有地方政府的保护照顾,二是因为有银行的贷款支持。‎ ‎【答案】“僵尸企业”是效益不佳、扭亏无望,依靠地方政府保护照顾和银行贷款支持而免于破产倒闭的负债企业。‎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 ‎ 下面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标的主体图案,请说明构图要素及其含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 ‎【答案】图由一个圆弧和一条彩带构成。彩带好像一个袅娜的女子正在翩翩起舞,动感十足,画出了一个优美的圆弧。整个会标线条简洁、轻盈、优美,展现了舞蹈艺术之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说明构图要素及其含义”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片文字解读是指分析诠释图片文字文化内涵,它不是一般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要审清主题、标题,辨清要素(图形、线条、文字),化虚为实(化抽象要素为具体内容)。本题标志由彩带和半圆 构成。分析图片寓意,可以抓住标题“中国舞蹈家协会”联系彩带和半圆来推测。彩带好似一个婀娜的女子在翩翩起舞,动感十足 ,与半圆一起构成虚幻的图形。整个会标线条简洁优美,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 ‎18. 在辩论会上,正方、反方围绕“教育领域是否有竞争的必要”的话题展开了激烈交锋。...‎ 反方:(1)教育需要关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实现人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争得第一名,只注重排名和淘汰,这样的竞争往往有负面作用。‎ ‎(2)我们提倡学术氛围,一定要靠残酷的竞争吗?钱钟书先生一生的言行恰恰证明了学术是淡泊名利者所为。‎ ‎(3)教育中更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对话,盲目竞争,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我们将走向何方?‎ 请你站在正方立场上,针对上述看法,任选两点予以反驳。要求:先填序号,再作反驳;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 ‎【答案】 (示例)(1)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优胜劣汰也是自然规律,回避竞争就是逃避现实。‎ ‎(2)只有自由竞争才能使各学派推陈出新,排行榜等竞争手段对学术的发展有激励、引导作用。‎ ‎(3)教育中的竞争不排斥必要的合作对话,竞争有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竞争也同样能推动教育向前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辩论,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并抓住对方思维的漏洞予以反驳。就本题而言,反方理由(1)强调教育竞争就是争第一,有负面作用,这种思维明显有局限性,或者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正方就应从此入手予以反驳;反方理由(2)把教育(学术)的良性竞争说成是“残酷的竞争”,又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正方可抓住这个思维漏洞进行反驳;反方理由(3)再次强词夺理,说教育竞争是“盲目竞争”,正方应抓住“盲目”这个思维缺陷进行反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淘来的幸福 黄建霞 退休在家的张大爷每天早上都会去集市上逛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入眼的好玩意儿。张大爷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古玩,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情有独钟。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鉴赏书,电视上的民间鉴宝节目也是一期不漏地看。‎ 这天,正在集市上闲逛的张大爷一眼看到一件青花瓷器,浅口盆的形状,颇似鱼缸。他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推正眼镜问道:“这玩意儿多少钱?”一旁的小贩连忙说:“五百。”张大爷不吭声,小贩殷勤地说:“您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少说也值个万儿八千的。”“哼,要真值个万儿八千的,你能五百就卖啊?”小贩急忙说道:“我这也是收上来的,我就卖这个价。您就别犹豫了,成不成吧?”张大爷一摆手:“得了,买了。”‎ 心里吃不准的张大爷拿着青花瓷器往老友李大爷家里赶,心想着老李在瓷器鉴赏方面颇有心得,指不定能帮自己瞧瞧。李大爷拿着放大镜对着瓷器左看看,右瞧瞧,摇头道:“悬啊,东西要是对,少说二三十万。要是不对,是个新活儿,也就值五十块钱。”张大爷心想完了,买了个假货。‎ 张大爷被这么一刺激,血压陡然升高。张妍劝道:“爸,您看这盆不是挺好看的嘛,反正咱们家还要花钱买玻璃鱼缸,不如就用这个盆吧。我这就给您买几条金鱼去。”‎ 自从盆里装了几条小金鱼后,张大爷没事就给金鱼喂食,集市也懒得去了。这天正百无聊赖间,张大爷忽然想起什么,急急忙忙地出了门。‎ 他来到鱼鸟市场,拿起和家里的瓷器盆差不多大的鱼缸问道:“老板,这鱼缸多少钱?”“一百。”他接连跑了好几家,鱼缸的价格越问越低,张大爷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还有人追出来问:“三十成不?”张大爷心烦地挥了挥手,沮丧地回了家。‎ 一到家张大爷就胸闷气喘。张妍一测量,血压果然又上升了。张妍没辙了,只好跑去找李大爷,想自己出钱让李大爷把鱼缸买下来。李大爷摇头道:“不成,就你爸那脾气,不会把鱼缸卖给我的。要想让他让出那鱼缸,我还得想个法子。”‎ 这天,李大爷来找张大爷下棋,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李大爷问:“老张,你这玩意儿用来养鱼了?”“哎,别提了。”张大爷叹了一口气。“这鱼在你这儿养,可惜了呀老张!”李大爷说。‎ ‎“咋了?这有什么可惜的,住五百块钱的豪华别墅还亏着它们了?”“哈哈,你这鱼得在大木盆里养。这么着,这几条鱼让我捞走得了。我不管你这鱼买来多少钱,我付你五百块钱。”张大爷连忙说:“别,你当我卖鱼的呢。”李大爷问:“那这盆你还要吗?”张大爷挥挥手道:“钱我收下,你就连鱼带缸拿去吧。”李大爷端着瓷器盆走了。‎ 这天,张大爷吃完晚饭看电视里的《民间探宝》节目。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大爷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的老朋友老李么!他怎么上电视了?张大爷狐疑地盯着电视看。再看展览台上的宝物,不就是自己买的那个鱼缸么!到了专家鉴定环节,只听专家一字一顿地说道:“这是清乾隆年间的青花龙纹笔洗。我给出的市场参考价是四十万元。”‎ ‎“啊!”张大爷忍不住惊呼,这刺激可不小,不仅血压上去了,说话也不利索了。‎ 不一会儿,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张妍忙跑去开门,原来是李大爷。张妍忙把他让进屋。李大爷笑道:“我给你送东西来了。这花五百块买一四十万的东西,你说,这东西我敢要吗?”‎ 张大爷精神一下振作了起来,可还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老李说:“哈哈,我还不知道你老哥的脾气。你说我是要这四十万啊,还是要你这个多年的老朋友啊?有人见钱眼开,为了钱六亲不认,你说,咱是那种人吗?”‎ ‎“就咱这交情,都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呐。”张大爷叹了口气。“是啊,你说对了。这么多年了,咱们这交情,比这瓷器还‘瓷’!”李大爷说着,指了指手里的鱼缸,“这东西你收好了,上次我买鱼花的五百块钱是你的好闺女出的,不用给我。”‎ ‎19. 第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0. 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 (1)他接连跑了好几家,鱼缸的价格越问越低,张大爷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2)这么多年了,咱们这交情,比这瓷器还“瓷”!‎ ‎21. 试简要分析小说中李大爷这一人物形象。...‎ ‎22. 文章以“淘来的幸福”为题,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19. ①交代张大爷退休后喜欢古玩、爱看鉴赏书及电视民间鉴宝节目的爱好;②为下文写他购买“鱼缸”作铺垫;也为他通过电视鉴宝节目了解到“鱼缸”的真正价值埋下伏笔。 ‎ ‎20. (1)通过对张大爷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揭示了张大爷情绪的变化,突出了他过分看重金钱的性格特点。‎ ‎(2)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突出了李大爷对多年友谊的看重和珍惜。 ‎ ‎21. ‎ ‎①待人真诚:张大爷买了瓷器请他鉴定,他将自己的鉴定结果实事求是地告诉对方。②做事讲究策略:他答应张妍后,以买鱼为名要走张大爷的“鱼缸”。③重友情、轻钱财:发现瓷器价值四十万后,主动送回瓷器。 ‎ ‎22. ①淘到了钱财。张大爷花500元买来的瓷器,竟然是价值四十万的清乾隆年间的青花龙纹笔洗。②淘到了家庭的幸福。张大爷纠结于瓷器的真假,屡次为此血压升高,而女儿爱父心切,千方百计要让老人开心。③淘出了真友情。李大爷看重友情,为解朋友烦恼想方设法;不为金钱所动,将瓷器物归原主。‎ ‎【解析】试题分析:‎ ‎19.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一般先分析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张大爷退休后的爱好;这一内容与下文有何联系——为下文写张大爷淘“鱼缸”、了解到“鱼缸”的真正价值做铺垫。‎ ‎20.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小说中的细节的作用,应从其与情节、主旨、人物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思考。小说中每次写张大爷血压升高,都是因他自认为钱财受损,这样写不仅突出了张大爷的形象,也引起后文的故事情节。由此不难得出答案。‎ ‎21.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分析李大爷这一人物形象,应抓住小说的情节描写来进行。文中写李大爷帮助张大爷鉴定瓷器,他以实情相告,可以看出李大爷为人真诚;张妍向他开口求助,他于是想办法,可以看出他做事讲策略;最后上鉴宝节目,发现瓷器是真品后,毅然将瓷器还给张大爷,反映了李大爷重友情、轻钱财的性格特征。‎ ‎22.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简单地概括出原文内容,分析标题中“幸福”的几重意蕴,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自己对标题意蕴的理解。注意分析要兼顾到文本与意蕴之间的联系,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初,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辞职上了热搜,毕竟他有着高学历、多个基层领导岗位锻炼、“三好(工作能力好,口才好,口碑好)县长”、当地政坛新星等众多光环。有人支持,说在遵义市凤冈县这样的穷县抛弃“金饭碗”更需要勇气,而选择的多元表明时代在进步;当官员辞职不再是新闻,才是更大的进步。有人理解,认为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有人不解,都是博士了还要充电?难道不能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有人遗憾,如果体制内能更好地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吴奇凌就不必因父母远在武汉年迈重病,自己要“报跪乳之恩,行反哺之义”而辞职。有人不屑,还不是有民营企业给他开出了上百万的年薪……‎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对“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无需过多解读 ‎2016年初,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辞职了,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吴奇凌曾被看作当地政坛新星,一个在大众眼中前途无量的官员突然辞职,自然会引发广泛的关注,这当中,会有怀疑的,有遗憾的,也有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我认为,80后副县长辞职说明“做官”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近年来,官员辞职是时有所闻,大众对此也是见怪不惊,视为平常事。仅2015年以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辞职官员就有恩施州纪委研究法规室原主任孙涌、东海县石湖乡原党委书记冒惠萍、山东菏泽原副市长张毓华、湖南临澧县原副县长刘涛等,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辞去公职,有的下海,有的回乡创业,而这只不过是整个中国公务员辞职的一个缩影,相信公务员辞职会远远多于这个数字。‎ 任何职业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社会上也没有一个职业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公务员也是一个职业,因此,有人想进入这个职业,有人想离开这个职业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在公务员内部,完全可能有一部分人认为公务员不适合自己,辞职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谋求更大发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比如,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就是因为要照顾远在武汉的爸爸妈妈,尽一个儿子的责任,另外也想给自己充电。因此大众对官员辞职,理应用平常心来看待,不要作过多的解读。‎ 社会大众如果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官员的辞职,总认为他们辞职背后有什么秘密,这是杞人忧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换言之,官场并不能吸引到所有的人,对于不想在官场、不宜在官场、离开官场更能“发光发热”的人,就应鼓励他离开官场去其他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有媒体报道说,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个人一生要平均换7次工作,因此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人才流动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样,官员辞职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甚至贴上一些想象的标签,这就像你我辞职跳槽一样,稀松平常。‎ 今年年初,一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新闻登上热搜,一时间各方声音沸沸扬扬。这件事如一颗石子,击破了平静的水面,圈圈涟漪扯起了一场选择观的大讨论,人们或支持理解,或遗憾不屑。而我却肯定此副县长的做法,这种敢弃“金饭碗”的行为彰显了选择的多元与时代的进步。‎ 正如春木的生长呼唤细雨,正如丰美的鲜花呼唤蝶蜂,发展进步着的时代呼唤多元的价值选择。追本溯源,为什么副县长辞职一事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有两个关键词“官员”、“主动辞职”。这显然打破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有人抛弃了“金饭碗”。这显现了当今年轻人的选择思量,拒绝安逸与平庸,突破稳定与封闭,去追寻多元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这的确令人仰慕,也从中窥视出时代的进步激发的丰富与多元。‎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某些人的观点直接归纳出论点作为自己立意的核心,比如结合支持者的观点,探讨“敢于自我突破”“转弯的勇气”“多元才是进步”等话题;结合理解者的观点,探讨“人应该体验不同的人生”;可以结合不理解者的观点,立意为“人生在世,时时处处可充电”;可以结合遗憾者的观点,立意为“挖掘体制内人才的潜力”;可以结合不屑者的观点,反面立意为“言利未必非君子”等。也可以以材料开头吴奇凌的有关资历、学历与荣誉等为探讨点,得出“有才便是王道”“打造丰富的自己”等观点。亦可结合整个材料,站在吴奇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立意为“走好自己的路”“百善孝为先”等。‎ 点睛:在作文时,需注意:一、敢于对题目作出判断,让思想在“立体透视”下深刻。二、尽量多角度审视题目,让思想在“铺排张扬”中深刻。这种精神的光芒,在陉山上沉眠于松林间的子产身上有过;在虎门的海边指挥倾倒鸦片的林则徐身上有过;在孤军行进于大漠、留下身后杨柳青青的左宗棠身上也有过;在天安门城楼上,凭栏远眺的周总理身上有过。即便在“官本位”文化根深蒂固、大众相信“为尊者讳”、“为官者惠”的炎黄故土,也有这样一群人,撑起了为“官”者真正的含义。三、大胆用格言进行思维,让思想有“睿智精警”的深刻。四、善于用形象表现事理,让思想因“深入浅出”而深刻。五、提炼事实辩证地思考,让思想在“理性思考”中深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