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官渡一中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 16 -‎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 16 -‎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要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是关键所在。‎ 截至2019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40%,农用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60%,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农村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后劲也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发展滞后,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因此振兴乡村,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乡村振兴,绝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城乡布局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态势。‎ ‎(摘编自《政策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16 -‎ 材料二:‎ 乡村振兴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实现包括农村文化、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拓展产业体系。农村从业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农产品,并根据市场规律在城市寻求产业融合,组建融制造、加工、服务为一体的新产业链,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例如,上海电商“归农”网搭建农户、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数字化商贸平台,不仅满足了千里之外城市消费者的需求,还每年为多地农户实现农产品销售的持续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兴旺产业时,乡村振兴必须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资源,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农业和生态旅游,建立一套兼顾经济收益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产业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材料三:‎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乡风文明建设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把它当作“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精力,但只有满足精神需求,增强精神力量,才能让农村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我国城市教育水平大大领先于农村,通过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市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文化教育,这样才能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 ‎(摘编自《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之“魂”》) ‎ ‎4. 下列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B.乡村振兴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需要拓展产业体系,提高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C.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可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农业和生态旅游,这有助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资源。‎ - 16 -‎ D.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育提供人才支撑,但一些地方领导对此认识不够,使得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农用土地较广,农村发展滞后,因此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重视乡村振兴。‎ B.乡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缓解这一矛盾。‎ C.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实施中应建立一套兼顾经济收益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D.乡风文明建设虽见效慢,不容易考核,但也不可忽视,如果没有良好乡风,乡村振兴可能会失去一股的重要推动力量。‎ ‎6. 如何处理乡村振兴中的城乡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 16 -‎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还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 16 -‎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 ‎(有删改)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8.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9.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 - 16 -‎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D.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6 -‎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的行业,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 16 -‎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其在整个产业链上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亟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亟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 ① 。但运动是否会带来“幸福”或“满足”之类的积极心理影响,却少有相关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检视了 23份运动与快乐幸福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 - 16 -‎ ‎ 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52%,而②___________,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其他8份研究文献则认为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根据23份研究文献,科学家认为,尽管仍然缺乏理论支撑, ③_______________。‎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19年10月27日晚,武汉两江四岸灯火璀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万众欢腾。一名中国军人将火种保留在“和平尊”中,主火炬塔缓缓熄灭,在上万名观众、运动员的注视下,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省会武汉圆满闭幕。本届军运会,中国人民解放竿体育代表团以顽强的毅力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共夺得13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此外,中国代表团的健儿还摘取了64枚银牌和42枚铜牌,以239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其中的军事五项竞赛,这个项目被视为“捍卫军旗之战”,是衙量各国单兵战斗力的一种标志。中国队屡破世界纪录,先后打破男子障碍、女子障碍、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女子个人全能等5个项目上的世界纪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越来越盛行,很多人不再随身携带现金,扫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手段成了许多人首选的支付方式。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人在医院大厅徘徊、在路边暴晒打车,疫情期间因为没有健康码被拦在商场、车站之外;一些景区甚至取消了人工售票窗口,仅保留扫码购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 16 -‎ 官渡一中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相关信息在第3段“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2.B(“这种观点不可信”错。相关信息在第5段,原文说“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并没有否定谷鲁斯的观点,只是说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3.D(题干要求“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主意考查学生依据文意进行正确推断的能力。D项,“只属于青山的”错。文章第三段说“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第四段也有明确说明,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我,我中有物。。)‎ ‎4.D (结合原文“乡风文明建设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把它当作“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地方领导认识不够的应该是对乡村文明的建设,而不是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使得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在文中没有相关信息,无中生有。) 5.C (“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的分析错误,原文中,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实现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而非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 ‎6.①完善城乡布局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发展态势。‎ ‎②建立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满足城乡民众的各自需求。‎ ‎③建立城市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7.C(C项,“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二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无知,后来对有声电影进行不懂装懂的赞叹,从本质上看他们对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转变”,因而并未描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 16 -‎ ‎8.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将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困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9.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愈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谈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二、文言文阅读 ‎10.C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句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项。“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11.B (B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2.C ( 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期年:满一年。之: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 - 16 -‎ 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14.D(D项“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分析有误,应该是诗人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每点3分)‎ ‎16.(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三、语言文字运用 - 16 -‎ ‎17.C(本题中,括号处前面说外卖行业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后面说“推来担此重任”,由此可知,括号处所填句子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并且应是强调“外卖”需要食品安全的“守门员”,排除A、B两项;D项中“不仅……而且……”的表述不合逻辑,且句子显得繁杂,排除。)‎ ‎18.D(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此处修饰的是“行业”,且是说“外卖行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应选“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別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可知,此处是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选“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迫。结合前面的“及时制定”等可知,此处强调形势的紧迫,应选“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淸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结合前文“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这些外卖送餐员对于商家的情况应该很清楚,应选“一目了然”。)‎ ‎19.B(“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伴随着” 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第二处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搭配不当,可在“关注”前添加“受到”,排除C、D两项。)‎ ‎20. ① 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② “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③ 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21. 答案:2019年10月27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网满闭幕,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中国队屡破军事五项竞赛世界纪录。‎ 解析:压缩语段,提取新闻信息,重点是:时间、地点、事件(什么人、什么事、怎么样、有什么影响等等)。时间是2019年10月27日晚,事件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省会武汉圆满闭幕”,接着教导了比赛结果,应写出比赛结果的内容,结果是“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中国队屡破世界纪录”和“先后打破5个项目上的世界纪录”。最后将信息整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 16 -‎ 四、作文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