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呼伦贝尔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质量分析
2011年呼伦贝尔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质量分析 我市2011年中考试卷是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命题。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体现出课改的新理念,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施。试题遵循稳中求新、稳中有变的原则,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命制: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不出偏、难、怪题和超纲题,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便于在教学中把握考试内容的确定性和导向性。 2、命题突出时代性、实践性、开发性和创新性特点,不回避时政热点、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教材的重点问题。 3、在试题命制过程中,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四大模块和考试说明中每一模块所占比例制定双向细目表;然后依据双向细目表组织命题素材,同一个考点提供2—3个素材;每个命题人独立命制一套题,然后在几套题中精选组合成一套题,作为正题,余下的题组成副题。 4、每一套题包括:双向细目表、试题、参考答案、试题出处及课标要求四部分。 二、试卷情况: 思想品德学科全卷满分为60分,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理解与说明、探究与实践三种题型,共16道小题。其中,单项选择12道小题,每题2分,共24分;理解与说明2道小题,共17分;探究与实践2道小题,共19分。2011年试题覆盖面广,比去年难度值增加0.04,表现为以下特点: 1、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整张试卷考查双基意图明显,例如:理解与说明题中的“什么叫民族精神”、“为什么要重视公平正义”、“为什么要发扬创新精神”以及 “三个尊重”等等都属于基础知识范畴,约占总分的一半以上。并且本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2、试题考查内容跨度大、综合性强,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理解与说明题第13题第一问从学生角度讲,书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显然是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检验,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背景材料,找准与之相关的理论,组织答案。答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公民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坚持依法治国及具体要求”,以及体现反腐败的决心和从严治党等均可得分。如答出党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或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加强亦可。再如第13题第2问: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为什么有利于发扬公平正义?答案除课本八年级下册标准答案外,还可以转到民生问题上,如学生做的以下答案都可给分:“ 有利于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等。此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也不唯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能力的拓展。13题涉及到七年级的法律常识、八年级的公平正义和九年级的依法治国、人才教育等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好知识体系是不可能答好此题的。 3、背景材料选取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不回避热点问题 今年的试题不仅具有以往中考试题的共同点,而且试题涉及的背景材料选材新颖。如:胡书记在百年清华的讲话、醉酒驾驶、教授论文成果做假以及民族团结问题等,关注热点,体现时代性。以学科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将时事政治和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部分试题的呈现方式非常新颖。如:16题关于民族团结以内蒙古自治区为背景材料,这些涉及民族情感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心中已有客观公正的答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试题解答,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重点突出了本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从而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答题情况: 在阅卷中抽取样卷,每天随机抽2本,共抽取15本试卷即450份试卷,其中缺考7人,从443份试卷中了解到考生答题情况。从整体看,考生的分数比较平稳,稳中有降,其原因是:一方面,试题难度稍有调整,难度值从0.68调到0.64 ;另一方面,由于满洲里和额尔古纳两地没有考生,生源的变化,使整体成绩略有下降。从卷面成绩看,大多数考生答得较好,都能够根据试题要求作答,学生答题能力提高。2011年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统计的思想品德学科数据为:平均分为38.9分,及格率为65.7%,优秀率为5.2%,难度系数0.64。2011年抽样443份试卷统计数据如下表: 题型 统计项 单项选择 理解与说明 探究与实践 整体试卷 平均分 19.4 8.7 10.7 38.9 及格率 89.8% 60.7% 59.6% 65.7% 优秀率 40.4% 8.2% 5% 5.2% 最高分 24 17 19 60 最低分 2 0 0 4 难度系数 0.80 0.51 0.56 0.64 2011年思想品德学科抽样试卷分数统计表: 2010年抽样试卷统计表附在下面与2011年作一比较: 题型 统计项 单项选择 理解与说明 探究与实践 整体试卷 平均分 20.88 11 9 41 及格率 96.8% 46% 19% 75% 优秀率 56.1% 13% 2% 5% 最高分 24 18 18 60 最低分 4 0 0 4 难度系数 0.88 0.61 0.50 0.68 (一)、每道大题具体情况: 第一题:单项选择,12道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此题平均得分19.4分,及格率约89.8%,优秀率40.4%。最低分4分,最高分24分,难度系数0.80。 单项选择题443份试卷答题情况统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错人数 19 21 7 30 110 265 7 113 51 97 194 86 得分率% 95.7 95.3 98.4 93.2 75.2 40.2 98.4 74.5 88.5 78.1 56.2 80.2 错误率最高的是第6、11小题,次之5、8、10题。第6题是组合选择,正确答案是B,干扰项是“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道德文化建设”,但学生受题干材料的影响,多数学生选A、D,此题不难,答错的原因:一是学生对“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把握不好,二是缺乏选择题答题技巧,此题用“排除法”即可,学生不会用此法。第11题考查两岸团圆的政治基础,正确选项C即“一个中国的原则”,卷面反映多数学生把“政治原则”、“政治基础”同“政治方针”混淆,所以70%的学生错选区分B项即“一国两制”。这说明平时教学中这几个政治术语没有区分,以至于学生在政治术语面前陷于困顿。第5题考查的基础知识“责任的来源”,题干是“交警的责任来自于”,只要打开九年级教材就能找到,但近25%多的学生答错,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第8题也属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易混淆的问题没去辨别,在教学中缺少归纳,导致错误。 第二题:理解与说明,2道小题,共17分。平均得分8.7分,及格率60.7%,优秀率8.2%,最低分0分,最高分17分,难度系数0.51 。其中第13题主要考查法律、道德方面知识,要求学生明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了解公平与正义行为,试题理解、应用性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4题从得分情况看,答得一般,说明学生平时的审题能力不高,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也说明对教材仍然不重视。本次阅卷中对于错别字扣分如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治”很多学生写成“制”。 第三题:探究与实践,2道小题,共19分。平均分10.7分,及格率59.6%,优秀率5%。最低分0分,最高分19分,难度系数0.56。15题:(1)问丢分较多,主要原因是“法律”这个概念在七年级下册,这部分知识不属于考试范围,导致教学中就把这些根本知识丢弃。但在八年级的法律常识部分教学,任何一个法律知识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法律”这一概念,说明我们的教学把基础丢了,学生的知识搭建在空中楼阁。(2)问:“请结合漫画,谈谈你对打击醉酒驾驶的认识”,部分学生题意,解题思路狭窄,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答案角度单一是失分的重要原因。(3)问考生语言表述口语化,表达不规范,不会运用政治术语答题。第16题:(1)问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差,系统整合知识能力不够,导致有的考生答非所问、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偏离题意;(2)问围绕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计的,不需要思考,只要照抄书本即可得满分,但仍有部分学生丢分,其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民族团结”与“一国两制”、“台湾问题”、“国家统一”、“民族问题”等混为一体。(3)问错误说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偏离题旨。如:题目要求“为社区提供活动形式”,考生却答校园活动主题、班会;题目要求考生答活动形式,考生却答口号、具体行动;题目要求围绕主题,考生却偏离主题答题,没有实际内容,说明学生审题不认真,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到。 (二)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能力欠缺。纯粹的知识再现题,得分较高。而考查辨别、运用知识能力的题,得分较低。还有一部分考生的答案,理论层面非常浅显,不会用政治术语答题,个别学生根本没用过政治课本中的术语,而且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可见学生的学科理论素养十分缺乏。 2、不善思考,照搬照抄。表现为审题错误,组织答案不周到,顾此失彼,缺乏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答案中知识点扣不准,不合题意,答非所问现象时有发生,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教材和资料现象也普遍存在。 3、思路模糊,表达不清。结合材料分析问题、说明问题能力差部分学生卷中手忙脚乱,胡抄乱答,离题甚远,语言苍白,意无所指,表明考生阅读分析材料能力以及提取信息能力还很欠缺。 4、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5、书写潦草,缺乏条理。这也是中考的一个通病,部分学生答题欠条理性,懒于组织答案,信口开河,对自己极不负责,书写凌乱这也属于学习态度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试卷所反馈的情况和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复习与学习方法。表现如下: 1、个别教师存在错误的认识,课堂教学复习方式陈旧。一些学生甚至有个别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最容易得分的学科,甚至认为:“政治课就是讲教材、抄笔记,多抄就能拿高分”。因此,在复习阶段,不是上课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抄”;就是让学生一味地、盲目地做卷、记笔记,甚至全家总动员。因为这样做只是对知识点的机械训练,而对一些知识挖掘不深入,对于易混、相近的知识辨析不细致,缺少对学生关注时事的引导,缺少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较差。从考试结束后学生反馈的是:题找到没有而不是答上没有,就是最好的证明。 2、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技巧和应试能力缺乏必要指导。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解答不正确,不去追究和分析为什么不正确,舍弃了最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学生对问题没有积极思考,没有讨论研究,不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认真审题,盲目作答,答题欠规范,写错别字等造成无谓失分。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注重夯实“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政治试题,尽管其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面纷繁,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题目大多是命题者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试题的“基础性”特点十分显著。因此,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在初三全程复习过程中始终都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政治开卷考试,试题加大了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如果不注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运用,遇到设问灵活的题型,就一筹莫展。况且开卷考试的题量大,材料新,来不及翻书和笔记,更凸显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立足教材,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归纳、比较,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2、注重《课程标准》研究,正确使用考试说明,培养学生能力 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它是思想品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做到教学、复习有的放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讲清审题、解题的思路、步骤、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考生分析、运用、综合、归纳问题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3、加强教学研讨,促进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素质 要树立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的意识,加强备课组及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教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水平,促进《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要求与知识的内化以及对重点、热点问题的把握深度,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4、使用学科语言,准确回答问题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多对学生进行使用政治术语的训练,答题使用更规范的语言,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开卷考试后,主观题的权重进一步加大,这就使书面表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经常指导学生用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不用口语答题,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表达方法十分必要,进行这方面训练,切勿以题海形式进行,而应以方法指导为先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学科书面表达的规律和要求。 5、把握重点,回归教材 因为教材始终是中考知识的原始载体和发源地。本次命题在第5、14、16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教材中主要知识、事例掌握程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中考内容分析。 2011年8月26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