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3)
课堂教学设计体例表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图形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图形与几何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com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图形》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从立体图形引入,通过立体图形学习平面图形,也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有关几何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1—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时,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学生已经经历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学习图形的经验。设计本节时,从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引入,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进入新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与名称,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分一分等操作活动,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5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四、反思回顾,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多啦A梦和我们一起来上课啦!你们高兴吗?今天多啦A梦要带同学们去图形王国里看一看。在这个图形王国里,有很多我们认识的图形,快来看一看,谁能叫出这些图形的名字?(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2、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课件出示三棱柱)教师:这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叫做三棱柱。和老师一起说一说三棱柱的名字。 【设计意图】课堂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立体图形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同时介绍三棱柱,扫清学前障碍。 4、教师: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5、(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图)教师:你们认识它们吗?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表面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教师将平面图形贴到白纸上) —11— 6、教师:像这些物体表面上的形状它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7、在研究这些平面图形之前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找一找,感知“面”在“体”上 1、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几种图形,它们就藏在我们的周围,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 1、 现在就请同学们从自己准备的物体中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图形? 2、 全班交流自己找到的图形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从什么物体的哪个面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二)摸一摸 1、教师: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一个面,有什么感觉? 2、全班交流:生:平平的、滑滑的。 【设计意图】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三)做一做 1、教师:同学们已经在立体图形上找到了不少的平面图形,如果想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1:可以放在纸上,用笔描下来。 学生2:用纸折物体的边,留下纸上的折痕。 学生3:我想用盖印章的办法,印出来。 2、教师:同学们,下面就用你认为好的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请”到练习纸上。你能请出几个就请出几个。 —11—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3、全班交流: (1)教师:谁来说说你“请”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请出来的图形什么样? 学生:请出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投影出示“请”出来的长方形。说说你们“请”出来的长方形什么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3)投影出示“请”出来的正方形。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 (4)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5)投影出示“请”出来的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6)投影出示“请”出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 (7)投影出示“请”出来的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没有角 4、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1)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从长方体的表面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的表面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的表面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的表面上找到了三角形。 (2)教师:看这是什么?这是楼梯扶手,我们也能找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 —11—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充分感知“面来自于体”,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是新课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提出的新要求。2、学生在这个有趣的“做数学”的活动中,自己亲历了“面从体上得出来”的实践,获得了直接、真实的体验,较好的理解了新知。3、对用不同方法获得平面图形的学生,教师要给与表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我一起画一画这些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受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1、教师:其实这些图形不止在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的的表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这些图形? (学生: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让学生把找到的平面图形摸一摸。 教师:由此可见,我们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我们的学习更需要它们的帮助。 (五)分一分 1、每个小组发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大小和颜色各异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你能给这些图形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成员先讨论,再分类,最后全班进行汇报。 2、全班交流: 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现在我们讨论按形状分类,你能把这些图形放到它们的家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逻辑训练,已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正”与“误”的判断过程中,对这几个平面图形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 —11— 长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圆 【设计意图】我想通过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5种图形的认识。 2、数一数 图形 个数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3、欣赏 【设计意图】初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用处,利用所学知识创设、美化生活,感受数学的美。 四、反思回顾,课堂小结 —11—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5个图形朋友,其实,这些图形朋友身上还藏着很多秘密等着大家去发现去探索。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圆 教学反思 —11— 教学完《认识图形》这一课,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方式自己去发现、认识平面图形,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物体,并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实物和让学生观察或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好的切入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体”描“形”,从三维到二维,使学生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当我向学生提问:“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圆和三角形的?”孩子们马上把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我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画图形、分类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我注意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我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课上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会把这节课的优点用到教学中去,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1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本课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的方式进行等级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注重学习素材的趣味性和典型性。 该学习素材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了“图形王国”这个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体会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激发起学生认识图形的兴趣和愿望。 2、关注数学活动经验的运用和重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组织开展观察、操作、想象、抽象、概括等探究活动,在直观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获得今后学习所需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新旧活动经验的重整与组合。 其次,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图中找到平面图形,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直观认识图形,进而抽象出图形模型。这样,学生运用已有的基本活动经验,在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分一分、说一说等探究活动中,不仅直观认识图形而且获得并积累了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分类与整理等今后学习所需的数现了新旧活动经验的重整与组合。 3、注重在动手操作中直观认识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时时,也是采用了学具操作,引导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模型上,通过找一找、描一描、画一画等活动形式得到这些平面图形,教学时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将平面图形从物体上“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展现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受形与体的关系,培养形象思维,发展几何直觉。 —11— 注意事项: 1. 统一按照教学设计体例要求撰写。 2. 提前印制6份并于说课前提交评委。 3.教学设计为单一课时,字数在4000字以内。 4.体育学科教师请根据学科教学设计要求撰写。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