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省熟中 12 月阶段学习质量抽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外媒休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 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 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 100 年之 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 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 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 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統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 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 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 哲学的莫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 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 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科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 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 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 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 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 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 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 不得不西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 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 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 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 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 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 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 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 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 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 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 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 “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 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 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 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 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 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 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 分配劳动成果。”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 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6 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 1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芭茅巷 废名 连小林一起共是八个学生,有一个比小林大的名叫老四,-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小林同老四已经读 到《左传》了,还要作文,还要听讲《纲鉴》,其余的或读“国文”,或法四书,只有王毛儿是读三字经。 一天,先生被一个老头子邀出去了,这个老头子他们真是欢迎,一进门各人都关在心里笑。先生刚跨 出门槛,他们的面孔不知不觉地碰在一块,然而还不敢笑出声,老四探起头来向窗外一望,等到他戏台上 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你搓我,我搓你。趁先生还没有回来,小林提议到“家家坟” 摘笆做喇叭。 家家坟在南城脚下,由祠堂去,走城上,上东城下南城出去,不过一里。据说是明朝末年,流寇犯城, 杀尽了全城的居民,事后聚葬在一块,辨不出谁属谁家,但家家都有,故名曰家家坟。坟头立一大石碑, 便题着那三个大字。两旁许许多多的小字,是建坟者留名。 坟地是一个圆形,周围环植芭茅,芭茅与城墙之间,可以通过一乘车子的一条小径,石头销的——这 一直接到县境内唯一 的驿道,我记得我从外方回乡的时候,坐在车上,远远望城墙,虽然总是目幕,太阳 就要落下了,心头的欢喜,什么清早也比不上。等到进了芭茅卷,车轮滚着石地,有如敲鼓,城墙耸立, 我举头而看,伸手而模,芭茅擦着我的衣袖,又好像说我忘记了它,招引我。是的,我哪里会忘记它呢, 自从有芭茅以来, 远溯上去,凡曾经在这儿做过孩子的,谁不拿它未卷喇叭? 这一群孩子走进芭茅巷,虽 然人多,心头倒有点冷然,不过没有说出口,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被此一督,因为他们的说话, 笑,以及跑跳的声音,仿佛有谁替他们限定着,留在巷子里尽有余音,正同头上的一道青天一样,深深的 牵引人的心灵。芭茅也真绿,城墙上长的苔,丛丛的不知名的紫红花,也都在那里哑着不动——我写了这 么多的字,他们是一瞬间的事,立在那石碑底下蹲着找名字了。 他们每逢到了家家坟,首先是找名字。比如小林,找姓程的,不但眼巴巴的记认这名字,这名字俨然 就是一个活人,非常亲稔,要说是自己的祖父才好。姓程的碰巧有好几个,所以小林格外得意,家家坟里 他家有好几个了。 喽啰们字也未见得都认识,甚者还没有人解释他听,“家家坟”是什么一个意义也同“前街”“后街” 一样,这么听惯了的也就这么说。至于这么蹲在它面前,是见了他们的两位领袖那么蹲,好玩。 老四同小林恰得其反,非常的频唐,找遍了也找不出与他同姓的!那么家家坟缺少他一家了,比先生夸 奖小林还失体面。以前也颓唐过几回,然而是说到家家坟总是欢喜的,也总还是要找。 “啊,看哪个的喇叭做得响!”许许多多的脑壳当中,老四突然抽出他的来,挤得一两个竟跌坐下去了。 暂时间又好像没有孩子在这里,各人都不言不语的低头卷自己的喇叭了。 小林坐在坟头,他最喜欢上到坟头,比背着母亲登城还觉得好玩。一面卷,一面用嘴未蘸,不时又偷 着眼睛看地下的草,草是那么吞者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哪咕,仔细一 看,这地方是多么圈,而且相信它是深的哩。越看越深,同平素看姐姐眼睛里的瞳人一样,他简直以为这 是一口塘了,——草本是那么平平的, 密密的,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两边一转,芭茅森森的立住,好像 许多宝剑,青青的天,就在尖头。仰起头来,又有更高的速不住的城垛。 “小林哥,坟头上坐不得的,我烧我妈妈香,跑到我妈妈坟头上玩,爸爸喝我下来。”毛儿的话,出 乎小林的意外,他是跪在那里望小林,猫一般的缩成了一团,小林望他,他笑,笑得更叫人可怜他,太阳 照着墨污了的脸发汗。 “你妈妈在哪里呢?” “在好远。” “你记得你妈奶吗?” 毛儿没有答出来,一惊,接着哈哈大笑一老四的喇叭首先响了。 他们从家家坟转头,先生还没有回。有几个说回家去吃饭,老四不准,“人家烟囱里不看见出烟哩。” 先生临走嘱咐过他,“吃饭的时候,我如果没有回,可以放学。” 大家气喘喘的坐在门槛上乘凉。小林拔着短褂,两个膀子露了出来,顺ロ一句:“快战此风,寨人所 与底人共者也,” 老四暗地里又失悔,这一句好文章被小林用了去了,本于《古文观止》上的《黄州快战 亭记》,曾经一路读过的。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来描写孩子们的喜悦,并照应上文 “一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 B.文章善用细节描写,“虽然人多, 心头倒有点冷然”“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彼此一瞥”写 出了孩子们走进芭茅巷的微妙心理。 C.文章写毛儿笑者说“小林哥,坟头上坐不得的”,意在表现毛儿并不理解坟头为什么坐不得,甚至也不 懂得妈的坟头意味着什么。 D.文章引用“快截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也”,是借小林之口形容孩子们的乘凉感受,同时也表现出小 林的博闻强识与远大志向。 7.《桥》是中国诗化小说的代表,以本文为例,以下不属于其诗化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简约意象繁密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B.生动的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C.人物内心被彼此竞争所包蕴的文学张力。 D.叙事断裂情节突转所产生的跳跃性。 8.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双重叙述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6 分) 9.小说交代了家家坟的悲惨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宇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 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鳊贝,勇若孟舟, 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眯死再以拜闲。”朔文辞不逊,高自称 誉,上伟之,今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 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全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闭上 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 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栗,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 囊栗,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溯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著布 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浙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侣郭舍人, 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溯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 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 之时,当世者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 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 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 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溯之计, 推甲乙之帐婚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做弄,无所为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以若曾/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 /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曾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 /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 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 /今欲尽杀若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 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 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用瓯盂等器 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文中“别著布卦”是指对事物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 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清、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 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官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 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皇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赐帛嘉奖。受 皇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却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直音切谏。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 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4 分)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4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你对文本中东方朔的了解,说说他向汉武帝如此解释“怪哉”有何深意。(3 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提到小时候“不知哪里听来的,东方朔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 曰怪哉”,可是最终私塾先生也没有告诉他世上究竟有没有这种虫子。其实“怪截”有章可查,如《太平 广记》卷第四百七十三:汉武帝幸甘泉宫,弛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英识。帝乃使东方 朔视之。还对日:“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翠,众庶愁怨,威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惯 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5-16 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题解]作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 年),十四年前金兵攻陷北宋西京洛阳(即词中的凤凰城,古称京城为凤城)。 15.下列对《临江仙》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直自凤凰城破后”交代了金兵南下、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擘钗破镜分飞”写出了西京沦陷后一片 狼藉的景象。 B.“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战争使得亲人不得不彼此分离,诗句以对比手法写出远隔天涯的夫妻彼此 间的思念。 C.“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充满 着无限半酸。 D.本词借事抒情,借一个小家庭的命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百姓辗转漂泊的痛苦,表达了结束战争、重归 故里的渴望。 16.请结合“雁”的意象特点和作品内容,简析“雁”在作品中的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等事, 他谦虚地说:“ , ”。 (2)《蜀相》中“ , ”两句描写了丞相祠堂中的寂寞春景。 (3)《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清晨徜徉于林间堤岸,目之所及,尽是一派浓浓秋意。金凤玉露一相逢,秋日的清凉寥廓便多了一份 诗意妙趣,风儿携着草木的清香,滴滴露珠在泛黄的草尖树叶间滚动,像一群顽童在乐此不疲地捉迷藏。 蝉在柳梢如“秋后的妈蜂”,还在奋力扯着嗓子,为最后的“绝唱”画上一个“坚韧”的句号。河堤边的 一排排垂柳,如步入人生暮年的老者,做着静默沉思状,也为这清秋平添了几许深邃与凝重。冉冉晨中, 朵朵白云似开在广袤穹宇中的花儿。它们时而一簇簇聚拢,如满因园牡丹竞相绽放;时而又柔曼舒展,如 仙子的裙袂飘带在碧空飘曳,瞬间就让人心间起了远意。 记得多年前在家乡那个秋日,一场秋雨初雾,山川莫木像被濯洗过一般醒目,白卖如纱似绸,唯美曼 妙地轻绕于山梁间,回眸一瞬,看到一朵硕大无朋的“蘑菇云”飘浮于山赖,奇绝诡调,如莲莱仙境陡显 眼前,人们纷纷步出家门,望云惊赞!一群信鸽扑棱着翅膀,在云层间上下翻身,像是大自然的恩典,那一 刻,唯美中多了一丝灵动祥和。正如蒋勋所言:“山水里有读不完的故事,那风景无言无语,却仿佛用静 定的沉默说着领悟不完的智慧。”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要考北京大学化学系,李华要考上海交大:我们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新高考的六门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C.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管养品。” D.正方王刚:我方的观点是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写、多思索。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要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场秋丽刚停,山川草木格外的亮眼,白云停留在山梁间。”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青少年的发育性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增长造成的。②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③近视度数会随之增长。 ④如果孩子很小就近视,⑤成年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⑥而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⑦发生视网膜 脱离、青光眼等疾病要比普通人高很多。⑧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倾向,⑨一定要尽早带孩子治疗、 检查,①正确佩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11 月 10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0 年 10 月份全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10 月份,各地区各 部门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市场供求总体稳定,CPI 同比上涨 0.5%,涨幅比上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CPI 环比下降 0.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循环加快,特别 是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稳步回升,将支撑第四季度 CPI 继续保持稳定运行态势。目前来看,我们能够顺利实 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5%左右”的预期目标。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 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カ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 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 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 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 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休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西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 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省熟中 12 月阶段学习质量抽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A 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 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注意“可能”二字;C 项, “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得 到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D 项,“材料三 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错。人们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也不都是 冷静的,原文有“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同样,对待人工智能更加恐慌,原 文有“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 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 2.C. C 项,“会让人类无需工作, 共享社会财富”错,材料二说“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 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注意是“有可能”;另外材料三说“将来 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可见并不 是“无需工作”,而是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控制人工智能。 3.D. A 项,说的人类通过制造工具来控制自然,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B 项,只是说人工智能不会威胁 人类,没有说它的正面作用,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C 项,说的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能作为材料二的 论据;D 项,说明了人工智能能够让人类撄脱劳动束缚,更加自由,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符合题干要求。 4.(1)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 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 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②使用“-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5.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 意义;③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 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 6.D.D 项,“同时 也表现出小林的博闻强识与远大志向”于文无据,过度解读小林的人物形象。 7.C.C 项,“ 人物内心彼此竞争所包蕴的文学张力”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 -般方法,不属于诗化特征。 作者将诗的语言、诗的形式、诗的意蕴融,入小说,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诗化小说,从而拓宽了小说文体的 领域,为现代小说模式的创新注入了新的血液。 8.①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比如文中“我”对芭茅巷的 主观感受。②第三人称: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比如文中对小林看草时候的心 理描写。③双重叙述视角打破了惯常的叙述方式,使读者的审美距离不断变换,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9.①环境上,坟地的阴冷与蓬勃的自然环境形成反差;②情节上,为下文孩子找名字做铺垫;③人物上,反 衬出孩子们的单纯不谙世事;④主旨上,引起对于死与生的感悟。 10.C.句子大意是: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 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上以若 曹无益于县官”,“上”是主语,“以”谓语,“若曹无益于县官”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 开,排除 AD;“县官”指朝廷,后面的“耕田力作”的主语指的是侏儒,且“耕田力作”是一个意思,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B。 11.D.D 项“《易》,相传为老子所著”说法错误。《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 《周易》”。 12.B.B 项,“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宮中管理马圈的保儒,得以 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有“上尝使诸数家射覆……上 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可见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是在“射覆”事件之后。 13.(1)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 只是白吃长安的米。头键词:“李”,希望;“异”,不同,改变,“无令”,不要让:“但”,只是。 (2)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关键词:“淫侈”,奢 侈无度;“使”,让;“独”只;“事之难者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标志。 14.婉谏汉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引起民众的怨恨和反抗。 15.C(A 攀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米复合之凭证,谓之 壁包。壁钗和破镜均喻指夫妻失散、离异。B 辽海、玉关指业已被异族控制的辽远边关,泛指所念之人的所 在之地。此处无对比手法。D 没有详细写出辗转漂泊的痛苦,主要是战争被迫分离,相思,渴望团聚。) 16.①大雁年年回,而人却不能回,以反衬手法抒发了人不如雁的悲哀。②雁可传书,雁回却没能带回家书, 照应上文“信音稀”,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手法 1 分,表达的情感 2 分) 17.(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18.C C 项和文中的句子都是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A 项,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B 项,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D 项,用在辩论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19.①句中把滚动的露珠比作捉迷藏的顽童,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滴滴露珠和一群顽童数量上相似,露 珠滚动和捉迷藏动态上相似;③滴滴露珠在草尖树叶间滚动时若隐若现,和孩子们捉迷藏时的或寻找或隐 藏相似。(评分细则: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4 分;句意不通顺,或在本体和喻体的 相似性上解释不太准确的酌情扣分。) 20.①修辞效果不同;原句使用「比喻。将白云比作纱拥,突出了自白云的轻快、透明亮丽,和原文描写的 景致色调一致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而原句则使用“初霁”等文言词语,“濯洗”“唯美曼妙” 等书面词语,与文段诗意优美的风格相应。(评分细则:每点 2 分,共 4 分。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切入,言之 有理也可。)。 21. (1①“原因是眼抽增长”或“近视是眼轴增长造成的”(2)④将“如果”调至“孩子”后(3)⑦在“疾 病”后加上“的风险”或“的机率”(4)⑨将“治疗,检查”改为“检查,治疗”(评分细则:准确指出有 错误的一个句子的序号并改正,可得 1 分,共 4 分:只指出序号但不能正确修改的不得分。) 22. ①11 月 10 日,②国家统计局发布 10 月份全国 CPI 数据;③CPI 同比上涨环比下降,④市场供求总体运 行稳定,⑤居民消费价格在掌控范围之内。评分细则:每个要点 1 分,共 5 分。每缺少一个要点扣 1 分,句 意不流畅的扣 1 分。) 23. [思路分析] 本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审题时首先看材料,材料近段时间以“打工人”自标身份,包含了对“打工 人”这一身份的自我认间,即对这一身份标签有了较明确的褒的态度,后一部分主要是写对“打工人”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但各自的理由又都很充分。结合材料中反对者的理由,将年 轻群休所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和重重挑战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去解释这种“冷幽默”的称呼 有什么弊端。同时为了使文章表现正能量,可在文章结尾跳出评论“打工人”这一称呼的高度,去谈集体、 社会、国家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打造新时代让人自豪的“打工人”。 再看作的任务情境。任务明确要求写作者的身份为高中学生,这个切合中学生的实际;《青眼看社会》中的 “青眼”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理解为青年的眼睛,这和前面“以高中学生的视角”是相吻合的,二是理 解为和“白眼”相对的,即对人喜爱或重视的一种表情,即文章要力求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 向“热点时评”投稿,意味者要写时课,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张文;从写作内容上看,要表达出自己对“打 工人”这一称呼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立意] (1 从赞同的角度:早安,打工人: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伟大;做不一样的打工人(2)从反对的角度:“打工 人”的冷幽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