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名篇名句默写 ‎《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山野的宁静与恬淡,又暗喻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用“______,______”来强调自然的生机勃勃,让田园倍添诗情画意。‎ 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木欣欣以向荣 (4). 泉涓涓而始流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岫”“ 涓”“ 鹜”“ 长”,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2. B 3.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错误,“衔枚”本指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形如筷子),以防出声。诗中将考生比作衔枚的战士,表现他们谨慎、肃然的特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在表达技巧上,采用比喻、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在思想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惜才爱才之情,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4.下面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在语体风格、用词等方面均有不妥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①我学习刻苦,考过好几次年级第一。②此外,我爱好广泛,在文艺、体育方面均有建树,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④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八名的骄人成绩。⑤希望你们能慧眼识金,⑥如有幸能到敝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优秀学子。‎ ‎【答案】‎ 序号:①修改为:“考过好几次年级第一”改为“多次荣登学年榜首”;序号:②修改:“建树”改为“突出表现”;序号:④修改:“骄人”去掉;序号⑤修改:“慧眼识金”改为“给我一个机会”;序号⑥修改:“敝校”改为“贵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下面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在语体风格、用词等方面均有不妥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注意文段内容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①口语化词语改为书面用语,“考过好几次年级第一”应改为“多次荣登学年榜首”;②“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可以改成“突出表现”;④“骄人”与第九名的成绩不相称,且不得体,应该去掉;⑤自称“金”,用语不得体,应该改成“给我一个机会”;⑥“敝校”是一个谦称,用在此处不得体,应该改成“贵校”。‎ ‎【点睛】解答本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方文山 从开始创作至今,我大约有500首的歌词作品,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大概只占总创作量的六分之一。但大家对我所创作的歌词作品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容易引起讨论的恰恰是“中国风”创作。个人理解,大家对这六分之一的“中国风”作品的关注,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调性很中国,有着浓郁的文化识别度,而这种文化识别度使之与其他流行音乐区隔开来,形成我个人的风格。‎ 什么是文化识别度呢?首先我们应该先来论述什么是文化。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某一个特定族群世代在一个自然的地理环境下共同生活所累积出来的相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族群归属感跟信仰的认同。总的来说,一个民族及其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总和,称之为文化。举例来说,譬如我在《烟花易冷》中有三等:“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在《青花瓷》中有三惹:“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样的歌词文字一经翻译,里面的词性转换,原句所营造出的词意美感将会尽失。一言蔽之,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 那什么又是文化识别度呢?简单地说,面临某一个具备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以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什么文化属性的东西,就叫识别度。以建筑举例,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无论是烟雨江南的徽派建筑、闽南式建筑、山西的平遥古城,还是日本的天守阁、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德国新天鹅堡……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文字可以说是文明的开始,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相较于其他的文字系统,汉字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超越了时空、地域与方言,是中国人的灵魂。一块两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国出土,中学生就看得懂,全世界几乎只有汉字有这个魅力。汉字千年不移的存在,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无须特定地点,无须超大的空间,且具备机动立即的传播特性,它是当下这个时空背景下推广极具文化识别度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前的传统文化推广,可能是一个书法展览、一场古琴的演出,或者一出京剧的表演,文化识别度虽高,但都只能是点的效应。而互联网具有整个面的优势,它的优势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互联网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是惊人的,而且影响的层面非常广泛。‎ 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渠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推广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多年前,我曾受邀到北京故宫讲座,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当代年轻人亲近识别度并不高的通俗文化,如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等。如果你想让传统文化获得通俗且受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譬如,我在筹备一部以书法为戏剧元素的网络剧,借由通俗的戏剧张力与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带出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质感,用戏剧的手法来让大家认同书法,让观众从戏剧中重新发现书法的美,重新认识这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最具文化识别度的汉字书法艺术,为这千古不移的书写形式而感到自豪。‎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25日02版)‎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文山认为,他的部分歌词作品是因为调性很中国、文化识别度高,才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 B. 《烟花易冷》和《青花瓷》中的三个“等”字、“惹”字运用修辞学里的拟人营造美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 C.‎ ‎ 汉字所独具的超越时间、地域与方言的文化识别度,决定了它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 D. 当今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充分发挥互联网“面”的优势,传统文化便可广为传播。‎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个人创作入手,引出文章主题“文化识别度”,接着从概念分析与时代特征等角度展开论述。‎ B. 文章前半部分详述“文化识别度”,旨在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后文“推广”做铺垫。‎ C. 第三段中学生看懂两千年前石碑的例子,旨在说明相较于其他文字系统汉字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文化识别度的内涵以及互联网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的途径。‎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文山的“中国风”词作广受关注,启示作家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使读者印象深刻。‎ B. 传统文化中的《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古文原版比翻译后的现代文更具诗意美感。‎ C. 故宫讲座主办方提供“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的题目,已预设了年轻人不亲近传统文化的前提。‎ D. 方文山认为,当今时代互联网的优势无与伦比,所以要用通俗的方法推广传统文化,使之重获新生。‎ ‎【答案】5. A 6. A 7. D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等”字没有拟人的手法;C项,文中无依据,汉字所独具的文化识别度,并不能决定它“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D项,只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还不够,文中说“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渠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推广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文化识别度”,并不是文章的主题。故选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前后“当今时代互联网的优势无与伦比”和“要用通俗的方法推广传统文化,使之重获新生”不构成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故选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厂商 实名认证规定 防沉迷系统基本原则 网易 暴雪 ‎(1)创建游戏通行证必须输入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2)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 健康时间(3小时以下)不作限制;疲劳时间(3-5小时)游戏收益[注]下降为50%;不健康时间(5小时以上)游戏收益为0.‎ ‎(1)实名认证流程同上。‎ 王者 荣耀 ‎(腾讯)‎ ‎(2)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对应措施分未满12周岁、及13-18周岁两档。未实名认证的被默认为12周岁以下。‎ ‎(1)每日此类账号累计登录游戏时长:12周岁及以下用户不可超过1小时;13-18周岁用户不可超过2小时。‎ ‎(2)所有未满18周岁用户,家长可以在“成长守护平台”关联账号,查询其游戏记录,自主设置游戏时间、消费额度,可以一键禁止子女继续游戏。‎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2005年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主要针对7家运营商11款游戏,要求疲劳时间收益减半,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为零;2007年的《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全国所有游戏,要求必须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增加防沉迷系统;2011年的《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继续针对全国所有网络游戏,规定对所有游戏玩家进行实名认证,未满18岁或虚假身份的自动纳入游戏防沉迷系统。‎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B. ‎ C. ‎ D. ‎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各大游戏厂商中广泛推行。‎ B. 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C. 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D. 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0. 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8. B 9. A ‎ ‎10. 游戏厂商为了经济利益执行不力;不少青少年希望在网游中寻求精神寄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有所缺失。‎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后者执行防沉迷条例更为积极”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的叙述,《王者荣耀》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是迫于公众压力,因此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比其他企业更为积极。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A项,“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各大游戏厂商中广泛推行”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由这些可知,游戏防沉迷系统一直未能得到广泛推行。故选A。‎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作答本题主要从“游戏厂商”“青少年本身”“监管部门”“家庭关怀、学校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相关信息有:材料二“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材料三“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根据上述信息概括即可。对于实用类问题阅读题的解答最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原文的挖掘,问题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基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甚至答案就直接显现在原文中,所以,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每一段落所讲述的内容有所了解。回答问题时要回归到原文,以原文为根据,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 ‎② 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 --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 ‎ ‎--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妈妈多次提到缘分和天意,这说明妈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善于变通,也表现了作者顺应天意的思想。‎ B. 第⑥段“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这句话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对妈妈老说缘分、天意的否定。‎ C. 作者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是因为母亲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哥哥的书包上了,也表现了作者对哥哥的嫉妒之情。‎ D. 李汉荣散文情感纯粹,语言韵致、清新、鲜活、富有张力,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12. 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13. 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1. D 12. ‎ 本句运用拟人,写葫芦叶子“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赋予葫芦叶子人的情态,营造了和谐美好的氛围,从而引出妈妈“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的感叹,展现妈妈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并顺理成章地引出妈妈“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依照影子绣葫芦叶子的事。 ‎ ‎13. 第一段“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可见,妈妈缝缝补补,勤劳能干;从“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可见,妈妈心灵手巧,会感受生活的美,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并创造出新的美丽。从“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可见,她擅长发现生活中的美,乐观开朗;“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虽然不识字,却对美有自己的感悟。“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顺应自然,乐天安命。‎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结构的把握,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考查”,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这说明妈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善于变通,也表现了作者顺应天意的思想”是错误的。母亲多次说“天意”,是提倡我们要顺应大自然、不要违背大自然。‎ B项,“也是对妈妈老说缘分、天意的否定”是错误的,是一个转折,不是否定妈妈的说法。‎ C项,“嫉妒之情”理解错误,应是也表现了作者对哥哥的羡慕之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烘托主人公形象,深化主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句子的内容,然后从手法的运用或抓住重要词语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再结合上下文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看抒发的作者的情感。本句描绘了阳光洒在葫芦架上的情形,从手法上看赋予葫芦叶子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手法,营造了和谐美好的氛围。下文写到母亲的感叹和母亲在葫芦架下为我们缝补的情景,所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从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文中开头写到母亲吃过饭,就在葫芦架下为我们缝补,从而卡已看出母亲勤劳能干的特征。露珠落到母亲的脸上,母亲感叹是天降甘露,今天是个好日子,可见母亲的乐观开朗。母亲用铅笔把从各个方向投下来的葫芦叶的影子画在我的裤子上、姐姐的枕巾上,体现了妈妈的心灵手巧,能感受生活的美,并创造出美。母亲喜欢说缘分、天意,很少说运气之类,体现出母亲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性格特征。‎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古代指国家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 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 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14. A 15. B 16. C ‎ ‎17. (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孙憙”做“孤”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两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 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云”中间不能连在一起,故排除B项。‎ 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C项“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C。‎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语,(1)句中的“枉:违背”“更:再”“它:其他”“复:再,又”。(2)句中的“大蝗:出现蝗灾”“界:地界”“辄” “屡:屡次”,“有年:丰收”,省略句。‎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 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作。‎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美器不必满 容纳其他物体,比如液体和固体的东西,被叫做什么?‎ 答案有很多。容纳水的是茶杯和脸盆,容纳酒的是酒瓶和高脚杯,容纳沙石的是斗车和土簸箕。‎ 但这些容具,都无法配上一个隽永对称的汉字,那就是“器”。器是什么?器是一种整齐端庄的存在,用足够完美的自己来盛容其他一些东西。‎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可以被称作“器”。岁月刻下的青铜锈痕,遮不住精雕细琢的千年遗风。静静望着这尊与人同高的器具,就能想到彼时它满载贡物,金光辉煌地出现在祭祀典礼上的骄傲。‎ 今年初成功试运行的中国核聚变反应堆“人造太阳”,可以被称作“器”。这是国之重器,虽然它使用的时间,只有强磁约束激活时的短短剧聚变一瞬,可即便是空置的机器,也从未褪去任何一分一毫的价值。‎ 容具和重器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本来意义。‎ 一只简单的玻璃杯,装上茶水就成了茶杯,倒入白开水就成了水杯,盛满啤酒,就又成了觥筹交错的酒杯。它的用途和价值,跟随所容纳的液体产生变化。‎ 但重器是不一样的。例如两千年前,后母戊鼎内可能盛放的只是牛羊肉而已,随之被埋入地下,黄土填纳其中;直至现代,清理整洁的后母戊鼎,再也不会被放入任何东西,可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价值和历史的代名词。‎ 做器如此,做人亦如此。‎ 人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大海中的游鱼,被浸泡在纷扰的大千世界里。金钱、荣誉、地位,有太多的坐标系,在规定着一个人是怎样的人。‎ 大部分人追求一生,只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拥有金钱者,在商业圈里呼风唤雨,得到他人的拥戴;向往荣誉者,在名利场上前赴后继,只为他人的几句客气;觊觎地位者,甚至贪赃枉法,无非想要他人的处处逢迎…‎ 可是,当把这些“他人”去掉以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如果我们也是一件容器,当把这些“液体”倒出以后,我们又是什么?‎ 美器不必满,而大才不必寄于他人。‎ 我不否认在凡尘中追求价值的积极意义,但也希望我们都能够寻求到一份自我世界的宁静。古往今来,多少诗人骚客,都是在生活的逆境中,离世独处,羽化独立,最终留下了不朽的千古名篇。晋陶渊明独爱菊,而后人独爱陶渊明,无非是爱他身上那一点儿自由气。‎ 古人云,君子慎独。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放空自己的机会。或许是在下班回家的深夜,或许是游赏公园时的小憩。我们应当倒出体内的一腔滚滚浊世,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从来没有哪一件美器,是不经历阵痛和雕琢而生的。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够容纳天地而不满,俯察草木而不骄,栉风沐雨而不危,行路百里而不忘初心。‎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再确定立意,寻找材料成文。由“器能盛纳万物”,考生可以写生活中的实物的“器”,根据“器”的特点引申开去,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由“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个人怎样才能手握利器,探究利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可以写个人的才识、气度、气量,探究“器”在个人品质上的意义,思考做人要有肚量,能包容别人,能宽容他人,这样的人才更有魅力,这样的社会才更有生命力;由“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可以写大国重器,感悟“器”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启发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肩负国家未来的国之重器。‎ 参考立意:①“器”给我们的启示;②努力拼搏,让利器在手;③包容是人生利器;④成就自我,做国之重器;⑤兼容并蓄,魅力无穷;⑥宽容,让世界春暖花开。‎ ‎【点睛】要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就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七、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每年都有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竞相问世,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 ________.纵观历史,古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近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当代作家路遥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生活,耗时很久才得以完成《平凡的世界》三部曲……________, ‎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的精雕细琢而成。同时,这些著者更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当然,在繁荣背后也存在________的现象。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泥沙俱下 B.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C.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鱼目混珠 D.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B.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C.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D.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以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B. 完美地解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C. 诠释了完美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品质 D.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完美地诠释了的创作品质 ‎【答案】19. D 20. A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可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侧重的是“多”,所以空一应选择“应接不暇”。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用于曹雪芹创作小说,应选择“呕心沥血”。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空三不是在说道理,而是谈作品的创作不容怀疑,所以应选择“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由“低劣文字”可知空四应选择“泥沙俱下”。‎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搭配不当。‎ C项,“全都是”不如双重否定“无一不是”表达的有力度,缺少“上乘之作”,没有强调作用。 ‎ D项,此句是一般陈述句,表达效果一般。“全都是”不如双重否定“无一不是”表达的有力度,缺少“上乘之作”,没有强调作用。“以执着的信念和以坚忍的意志”中后一个“以”赘余。 ‎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这些著者”是陈述对象,这就排除D。“完美”不能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定语,这就排除C。“解释”的意思“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的意思是“说明;解释”,根据前面语句可知,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这就排除B。‎ 故选A。‎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2.观察如图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答案】(1)内容: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2)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画面的主体,把握漫画要素,概括内容时要全面、准确,阐述用意时要明确作者的情感有态度。该漫画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漫画主题为:时间都去哪儿啦。由此可知,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