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人教版)

第三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宇宙中的地球 ‎(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两大特点:物质性、运动性——各种天体时刻在运动。‎ ‎(2)宇宙的层次性: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共分为4级,如下图所示:‎ ‎2.太阳系模式图——表明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1)中心天体:太阳。‎ ‎(2)八大行星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4)彗星: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周期约为76年。‎ ‎(5)地球的普通性 ‎①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②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的结构特征相似,同为类地行星。‎ ‎3.存在生命——表明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连线下列内容)‎ ‎[理解—要点突破]‎ 宇宙生命探索问题的分析 ‎(1)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分析思路 ‎(2)探索宇宙生命存在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 ‎【导学号:21490011】‎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1.D 2.C [第1题,月壤是由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对岩石破坏作用强烈,形成月壤。第2题,注意关键词“人类难以预估”,说明这种威胁具有偶然性,而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引力太小,都是月球较稳定的、确定性的因素,但陨石具有偶然性。]‎ ‎⊙考向2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2018·广东佛山一中月考)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2009年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水星表面最年轻的火山有活动迹象,以及磁场亚暴等,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回答3~4题。‎ ‎3.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M B.N C.P D.Q ‎4.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宜生物生存 ‎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B 4.B [第3题,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N为水星,P为金星,Q为火星,美国的“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水星。第4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大气、液态水等。]‎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太阳辐射的影响 ‎(1)对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2)对地表: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3)对人类: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2.认识太阳活动 ‎(1)根据图示填写下列内容:‎ ‎①太阳大气分层 ‎②太阳活动的标志与周期: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周期是11年。‎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的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1.太阳能与光伏发电 太阳能优点是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是清洁能源;缺点是能量密度较低,受天气影响较大。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如上图)。‎ ‎2.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 ‎[理解—要点突破]‎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成因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2.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 ‎ ‎(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 ‎【导学号:21490012】‎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1.A 2.C [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 在第1题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影响其资源条件好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天气 D.正午太阳高度 A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 ‎⊙考向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15年3月10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日珥和耀斑 B.黑子和日珥 C.耀斑和太阳风 D.太阳风和黑子 ‎4.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A.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B.禁止室外的活动 C.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D.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3.C 4.A [本题组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第3题,太阳活动类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表面变暗的部分;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色球增亮的现象;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是太阳喷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由题干资料可知,太阳表面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应是耀斑;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冲向宇宙空间,应是太阳风。故选C。第4题,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能避过太阳最大电子束的伤害;而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能避免过强太阳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太阳的剧烈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中断,并不影响长波的传输;太阳剧烈活动影响输电、输油、输气管线系统的安全,控制发电量并不能控制太阳活动对其影响,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故选A。]‎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两类地震波 ‎①A横波:速度较慢,可通过固体传播。‎ ‎②B纵波: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体传播。‎ ‎(2)两个不连续界面 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 ‎(3)三大圈层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范围 C层以上部分 C、D两层之间的部分 D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层外核和F层内核 ‎(4)岩石圈的构成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理解—要点突破]‎ 地球内部圈层的对比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km)‎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 ‎17‎ ‎2 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 ‎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 幔 上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呈熔融状态 内核 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8·石家庄模拟)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读图,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D圈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1.A 2.C [第1题,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此次震源深度为12千米,应该位于地壳。B、C、D选项中的三个位置都位于地幔。第2题,图中的A圈层是大气圈,它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C圈层是地壳,它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D圈层是地核,而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地理图表专攻(二)|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结合区域,反映一个区域内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常见的有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图2),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分布图(图3)等。‎ ‎[识记—常考图示]‎   ‎[领悟—判读技巧]‎ ‎1.判断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规律 ‎①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 空间分布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时间分布 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②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能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地势因素、天气因素。‎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 ‎ ‎ ‎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示例]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解图流程] ‎ ‎[尝试解答] (1)B (2)A ‎[迁移应用]‎ ‎(2018·天津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日照时数远比乙地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平均太阳高度大    B.海拔高,大气稀薄 C.气候干燥,晴天多 D.甲地比乙地白昼时间长 ‎2.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主要为热带雨林景观 D.主要为热带草原景观 ‎1.C 2.D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可知,图示是非洲部分地区,甲是北非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晴天多,日照时数较长;乙是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相对较少。C选项正确。第2题,丙是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纬度低,但海拔高,气温较低,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景观。D选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